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2020-12-13 騰訊網

園林設計與其他設計的最大區別是以植物來造景。

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

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

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

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

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

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

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

什麼是枯山水?

日本古籍《作庭記》記載,「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直白點,在沒有池子、水流的地方放置白砂、石頭,即是枯山水。

最早,它只是日本庭院的一種設計手法,相當於現在的家裝設計。

但,這個「家裝設計」極有特色,只有白砂和石頭。

為什麼?

其一,地貌原因,京都缺水卻盛產白砂。

其二,當時的禪僧為了營造枯山水庭園的苦行氛圍,摒棄了所有開花植物。

▲大德寺石庭

▲金剛峰寺石庭

所以,沒有植物、沒有水、只有砂,怎麼辦?

想像。在禪宗思想的影響下,白砂象徵水流,石頭象徵山巒。

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張圖。

發揮想像,這不是白砂和石頭;而是一座島嶼和水面泛起的漣漪。

這,就是枯山水,「乾枯的山水」。

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

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

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

▲方丈庭和《瀟湘八景圖》主景觀構圖法一致

越學習,白砂和石頭能代表的東西就越多。

比如,石頭能代表神仙島、瀑布、蓬萊島、佛像...(日本人想像力可謂絕佳)

代表的含義越多,創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於是,枯山水作為日本庭院的一個種類獨立而出。

枯山水「入門」

如果僅是砂石,就能稱之為「美」,那...沙坑也應該擁有姓名。

差就差在一個詞,「侘(chà)寂」。

最熟悉的陌生詞,凡是談到日本美學都離不開它。

它到底什麼意思?

4個字,殘缺之美。被削減到本質、不完整的美學。

不明白?上圖。

羅浮宮的鎮館之寶:《斷臂的維納斯》和《勝利女神像》。

一個殘臂,一個斷頭,「殘疾姐妹花」就這樣以殘缺美徵服了全世界。

▲左為《斷臂的維納斯》,右為《勝利女神像》

但,這和枯山水有什麼關係?

龍安寺的方丈庭,坐落15塊石頭,但無論哪個角度都只能看見14塊。

▲方丈庭

十五為盈,十四為缺。這就是枯山水和侘寂的共通之處。

殘缺美,通俗點,即想像美。

打個比方,看到一雙電眼,你會想像這雙電眼的主人是:梁朝偉、張震、陳偉霆...

枯山水和侘寂,就是那雙「電眼」。

只留一部分,剩下的任君想像,或許會更深刻、完美。

但,留下的部分可不簡單。

枯山水,小到砂子的走向,大到石頭的安放,處處是細節,講究。

枯山水的白砂,大多產於京都北白川,經過生產加工,有了雅稱「白川砂」。

也有特例,東福寺東庭和方丈庭的砂是黑色和紅色,而非白砂。

▲方丈庭黑砂

砂,講究;砂的紋樣,也講究。

分為4大類,漣紋、波紋、渦卷紋和其他紋理。4大類下,又劃分其他分支,達20幾種。

每一種紋樣代表一種寓意。

比如,直線代表平靜的水面,幅度小的曲線代表漣漪,流水波紋代表奔騰的水流...

▲砂紋代表的寓意

除了砂紋,砂凝聚堆砌成島,又是另一種寓意,象徵理想之境。

銀閣寺的向月臺就是如此,連石頭也沒有,只有砂紋和砂島,高度抽象的表現手法。

▲銀閣寺

剛剛說白砂代表水流 ,而凡是有流水就會有源頭,源頭怎麼找?

看石頭,庭院裡最高大的石頭就是了。

這,就是主石。找到它,就能知道水流(砂紋)怎麼流。

石頭,除了能讓你看水流流向,還代表著各種含義。

比如,三尊石組有佛教寓意,鶴石組有吉祥寓意,瀧石組則有吉祥寓意。

▲三尊石組

再細緻點,石頭怎麼放也講究。

專業術語,立石。

第一步,挑正反,大為正、小且凹為反。

第二步,埋石頭。(此處敲黑板,重點來了)得深,把石頭深深埋入地面,剛勁有力。

知道了砂和石頭的含義,恭喜你剛過及格線。沒錯,還有你不知道的。

觀賞枯山水,不能踏入庭園,要怎麼看?

走廊、室內、窗戶,三選一。有什麼區別?

走廊,IMAX-3D影廳,全視野立體效果。

室內,3D畫框,庭園被門窗分隔,但還原度100%。

窗戶,天文望遠鏡,對,必須圓窗。

禪宗中,圓窗代表「悟性」,包含世間萬物的真理。透過圓窗窺枯山水,窺的是真理宇宙。

當然,你可能和我一樣窺不出來「宇宙」,但你一定能看到枯山水背後的美景。

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

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

和中國的淵源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枯山水相當的不「純正」。

準確的說,日本庭園文化的發展也和中國淵源不淺。

初期,日本的庭園只是被用作祭祀的環狀列石、前方後園墳而已。

在唐朝宮廷庭園的影響下,日本庭園才開始擺脫祭祀,造型元素豐富起來。

鎌倉時代,日本僧人從宋朝學完佛歸國。

他設計建造的日本庭院也是具有顯著的中國庭園特徵,池水石俱全。

一直到平安時代後期,日本庭園才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日本庭園大師枡野俊明形容,這是個「捨去」的過程。

「將豐富的元素一個個捨去,最後只留下足夠的表達的部分,差別就這樣形成了」。

所以,枯山水成為了日本庭園的最高代表。

它所體現的,是日本文化中去除繁複,保留本質的精髓。

枯山水「捨去」的過程,也是文化學習和發展的過程。

日本的文化大多和中國息息相關,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情。

比如,日本的相撲是源自中國的「角牴」,木屐也是源自謝靈運的謝公屐。

▲謝公屐

但日本卻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新東西,成為彼此的代名詞。

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相關焦點

  • 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什麼是枯山水?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和中國的淵源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枯山水相當的不「純正」。準確的說,日本庭園文化的發展也和中國淵源不淺。
  • 【宜之】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 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 和中國的淵源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枯山水相當的不「純正」。
  • 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日本人的先祖是誰?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01日本人的先祖是誰?這件事眾說紛紜,連日本國內意見都不統一。一、日本人祖先是中國雲南人,公元前開始的移民。日本的人類學家研究稱,在日本土著人已經有2萬多年的發展軌跡,並稱之為「繩文人」。他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一帶,體毛較多,也較長,身材矮小,以狩獵、打魚等等為生,不會耕種農作物。徐福帶來的3000童年童女與當地人通婚,發展成新的民族「彌生人」。
  • 為什麼日本有劍道,弓道等傳承傳統文化的存在,而中國沒有?
    不僅是「劍道」,「弓道」,類似的還有「茶道」,「花道」,等等一大堆的「道」,在日本仍然鮮活的存在,當然還有「武士道」。日本的這些「道」,都是什麼?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為什麼中國沒有這些。這樣的地理環境差別,造成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往往會更劇烈,更徹底,而日本就能夠選擇更為容易的方式,在相當程度上達成妥協。我們看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各大「幕府」最終都沒有選擇廢棄天皇而自立,就是這個道理。
  • 日本長崎高掛紅色宮燈 透出中國傳統文化風情
    漫步日本本土最西端省會城市長崎街頭,隨處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和中日交流的蹤跡。這裡散布著古代到近代的中式建築和聚落,有中國高僧督造的日本最古老拱形石橋「眼鏡橋」,有數處喚作「唐寺」的中國漢唐古風寺廟,有百多年前中國人修建的海外唯一一處純正孔子廟,有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的「長崎新地中華街」,有300多年來形成的中國人聚居點「唐人屋敷」遺蹟,有至今留存的福建華人所建媽祖廟和福建會館,有名為「福建路」的交通要道。這裡保留了諸多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的舊影。
  • 動漫壁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
    而京劇作為國粹,卻是中國原創動漫尚未涉足的領域,梅蘭芳走進日本動漫,在運用現代手段開發傳統文化資源方面,日本同行已捷足先登,國內原創動漫業界應該進行反思。而借用少年眼光「仰視」梅蘭芳的故事體系,也讓原創動漫反思自己的敘述方式。
  • 藝術|日本真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揮傳承到了極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一個能在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不惟日本。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每一個民族念念不忘的責任,這更是避免自己成為無源之水的一劑良藥。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
    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史記載在3000多年前,而西方人大概到16世紀才發明了刀叉,筷子一頭圓,象徵天,一頭方,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另外在使用筷子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力氣太大打不開,力氣太小夾不住菜,這表示人在天地間應該懂分寸知禮節,更應該知道天高地厚,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既有包容心又有進取心。所以我們老祖宗的這份傳統和智慧確實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作為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記住這一份驕傲。筷子早期稱為「箸子」,明清時期改為「筷子」,「箸」有停駐拋瞄之意,「筷」是希望船兒快點。
  • 表達中國傳統文化是責任
    王陳彩霞  時尚品牌夏姿·陳SHIATZYCHEN設計總監,茶文化品牌「採採食茶文化(Cha Cha Thé )」創辦者。  新京報:你從創業開始就執著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為什麼?1984年,我去日本設計師森英惠的時裝展,看到那麼多時尚名流同時穿著他的服裝出席,就萌生了要讓世界把東方文化穿在身上的夢想。這個夢想讓我一直堅持下來。  新京報:為什麼想到跨界做茶文化?  王陳彩霞:最初想到的是方便我的顧客,讓他們在逛店的時候有個休息的空間,後來發現它會產生更多文化傳播上的意義,這與我做夏姿·陳的服裝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一樣的。
  • 中國傳統文化之刺繡介紹
    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角罩上黏附著菱形鎖繡的殘跡。我國傳統的四大名繡分別是: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和四川的蜀繡,並稱四大名繡。宋朝時,蘇繡就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末清初的沈壽,吸收西洋和日本美術、刺繡的長處,創造了有光線效果的仿真繡。1915年,蘇繡作品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在海內外名聲日隆。蘇繡風格為「精、細、雅、潔」。蘇繡傳統品種繁多,日用品有門布、桌布、枕套、手絹等,色調高雅,繡工精密。佩飾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紋內容大多是吉祥圖案。室內裝飾品,如壁柱等,多以圖畫為繡稿。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
  • 中國十大名酒之一,五糧液:有3000多年的釀造文化
    中國是一個有著酒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釀酒歷史工藝淵遠流長,中國最早造酒可以追溯到杜康,經常有一句民言:「杜康造酒劉伶醉」在日常生活中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送禮、款待宴請賓客必備之品,從普通百姓到大商,再到達官貴人,都離不開酒,酒從小作坊到大型的企業酒公司,在我國遍布全國各地,數不勝數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在日本動漫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大量使用中國題材,從先秦兩漢的歷史元素到唐宋明清的社會風情都能在日本動漫中找到。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
  • 中國傳統文化知多少?十大代表性事物讓你深入了解
    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且不知不覺中融入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以節日、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為載體。今天小編選了十個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向大家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十二生肖
  • 中國文化以「文人」為核心,為什麼日本學習中國後多產「武士」?
    日本的文化主體是輸入的中國文化和經由中國輸入的、帶有中國味的印度文化。但是,日本有選擇地將其「日本化」。來源於中國、印度文化而產生的是「文」,而日本文化下卻產生的「武」? 中國文化以「仁愛」為核心,日本文化多以「忠」為核心。
  • 20多年收藏鈴鐺3000餘個 他被稱為中國鈴鐺第一人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20多年時間,葉堅華對鈴鐺的感情從有興趣到愛上再到如今的潛心研究,現在的他立志於向更多的人宣揚鈴鐺文化。中新社 李秋瑩 攝  「橫刀奪愛」的日本東照宮鈴鐺  「我和鈴鐺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今天和你們聊聊我最近的『新歡』:日本東照宮鈴鐺。」  這是葉堅華收藏至今最大的一個日本單體圓形鈴鐺,重達10餘斤。
  • 揭秘日本傳統工藝品在中國深受歡迎的背後
    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是我的使命之一。 日本的手工藝品在中國受歡迎令人欣慰 蔣豐: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不僅在過去支撐日本社會走向繁榮,如今也為新時代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精神」,正在全球範圍內備受推崇。為什麼日本傳統工藝在高度量產的現代也能有持久的魅力?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他們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在巴黎時裝界掀起了一股「東方風」,如惠英森常用裝飾有日本傳統花卉圖案的絲綢來製作服裝;三宅一生創作寬鬆褶皺衣;高田賢三將嬉皮士風格與日本傳統風格結合;川保久玲將日本傳統美學融合到幾何輪廓服中;山本耀司則強調服裝的自然內涵,主張用披掛式和包纏式的自然不對稱方法來設計服裝。
  • 色彩心理學與中國傳統文化(1)——引入
    這就是為什麼色彩主題讓不少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參與其中的原因。但是,我們發現,色彩心理學與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甚至目前色彩心理學研究得到的一些結論,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古文明中就已經在廣泛運用了。早在幾千年前,我們中國古代的先賢們就已經在研究色彩對一個人的影響了,只是被很多人不理解,而披上了「迷信」的外衣。
  • 中國一座「從未改名」的城市,用了3000多年,中國歷史絕無僅有
    眾所周知,我國是歷史大國,已經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許多城市經過歷史交替,許多城市經歷了改名,有些城市不知道改名了,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他早期的名字是什麼, 很多城市都經歷過改名,但我國還有例外,這個城市3100年都沒有改名,中國一座「從未改名」的城市,用了3000多年,中國歷史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