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評價孩子,孩子也會評判家長,而這關係著他們的人生觀

2020-12-26 慢羊說育兒

#9月打卡挑戰賽#

文/慢羊

作為父母,我們習慣了時不時地去評價孩子,認為他們是乖巧可人的,或是倔強淘氣的;覺得他們是頭腦聰明的,又或是遲鈍木訥的……我們可能忽略了的事實是:孩子其實一直也在評價父母。

「父母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這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重大命題,而且是會影響他們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命題。無論父母處於什麼樣的階層或是學識如何,總之孩子會有一套他們對父母的看法。

你可曾想過,自己在孩子的眼中是怎樣的父母嗎?

孩子眼裡的是堅強自律的媽媽,自己也不會太差

電影《西班牙女傭》裡的小女孩克裡斯蒂娜,在她的大學入學申請習作裡,講述了自己的媽媽。18歲的女孩,已經可以結合母親所處的時代、文化背景,以及母親所經歷的一切,用理解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和講述母親是怎樣的一位女性。

克裡斯蒂娜6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她和媽媽芙洛兒相依為命地生活在墨西哥。媽媽太想保護孩子,所以無論生活多難,她從不在孩子面前落淚。情緒實在低落的時候,她會悄悄躲開並快速調整好情緒,再回到孩子面前。而克裡斯蒂娜因為也想要保護母親,所以從來沒有告訴媽媽自己其實能聽見她哭泣。

為了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媽媽帶著克裡斯蒂娜離開墨西哥去了美國洛杉磯。而來到美國後6年半的時間裡,母女倆都沒敢走出她們所生活的大社區(有大量墨西哥人集聚的社區)。母親始終沒有學說美國話,她還堅持著自己的文化信仰。媽媽一天打兩份工,收入倒也足以讓母女二人安穩度日。

克裡斯蒂娜也始終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她的美語說得相當地道,與當地的孩子已經沒有多大差異了。

人生的轉折出現在克裡斯蒂娜的青春期。為了防止女兒在這個時期迷失自我,為了更好地保護女兒,媽媽芙洛兒不得不放棄了需要上夜班的那份工作。而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收入,她需要找到一份新工作。

在美國生活了幾年後,芙洛兒終於第一次走出了墨西哥人集聚的社區,開始步入「異國他鄉」,並跨越了文化鴻溝,開始為美國當地人工作。

芙洛兒的運氣不算太壞,不通美語的她找到了一份日間保姆的工作,薪水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期。芙洛兒相當興奮,她帶著女兒去餐館慶祝。媽媽出眾的外貌引人注目,餐館裡有幾位男士想給她買杯酒喝。芙洛兒請服務員轉達她的憤怒:「他們以為自己是誰?沒看到我還帶著女兒嗎?」媽媽的潔身自好,其實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正在長大的女孩。

將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孩子,她可能會受傷

芙洛兒工作的那戶人家,養育著一雙兒女,而父母雙方育兒理念的分歧,讓這個家庭危機四伏。

這個家中的媽媽黛博拉讀過很多育兒書籍,喜歡照本宣科,卻忽略了孩子們的真實感受。黛博拉本人是個時尚達人,每天早起鍛鍊,嚴格管理自己的身材。然而,她的女兒柏妮絲卻是個體型偏胖的孩子,而且正戴著牙箍,算不上漂亮。

黛博拉希望女兒和自己一樣追求完美的身材,然而這只是她自己的想法。

母親和孩子間的不和諧,就像藏在家裡的一個定時炸彈,一觸即發。

爸爸約翰是個有共情能力的父親,他希望妻子能更多地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也總是和黛博拉有所差異,這給了黛博拉「唱反調」的感覺。黛博拉幾乎要發狂了,她鬧著脾氣,建議丈夫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和她保持一致。

期末考試的前一天,爸爸正陪著女兒複習功課,外出瘋狂購物的媽媽回來了,並且也給女兒買了很多衣服。柏妮絲很欣喜,哪有女孩不愛美呢?爸爸以為她們母女之間的矛盾終於能有所修復了。然而,媽媽給女兒買的衣服全部偏瘦,她想將自己的意識灌輸給女兒:「你可以的,你會很漂亮!我肯定你可以減下來。」她認為偏瘦的衣服對女兒會是鼓勵,然而卻大大傷害了女兒的自尊。

柏妮絲傷心地說要獨自回房間待會兒。爸爸約翰很擔心,媽媽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也沒有注意到丈夫的擔心,還在繼續絮絮叨叨地要求丈夫和她保持一致。

黛博拉沒有意識到,她一直在希望女兒成為自己期望的那樣,而沒能去尊重孩子真實的模樣。其實她的女兒柏妮絲雖然外表不算出眾,但那是個相當溫暖體貼而且善良大度的女孩,她關心著家裡的每一個人,對外婆關於那些已逝名譽的各種絮叨照單全收,為父親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驕傲而自豪,對母親的情緒十分關心,對其他人也都相當友好。

遺憾的是,黛博拉忽略了女兒的這些美好

那段時間,黛博拉的事業剛好遭遇了挫折,她內心裡有著很大的失落感,而不善於管理情緒的她不由自主想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找補價值感。但是她只是單方面地在考慮自己的想法,無疑給女兒帶去了不小的傷害。

家長的人生觀影響著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因為芙洛兒在黛博拉家裡工作,所以兩個家庭包括孩子的生活開始有了交集。

黛博拉一家去海邊度假的時候,芙洛兒帶著女兒也和他們一家住到了度假屋。

12歲的克裡斯蒂娜很快被富人的生活迷惑得眼花繚亂,她外形出眾,說話甜美,很得黛博拉的喜歡。而克裡斯蒂娜對她的崇拜,也讓她那段時期各種受挫的心靈得到了滿足。

黛博拉開始有了許多越界的行為,她未經芙洛兒同意就將克裡斯蒂娜帶出去一天,帶著她購物,改變造型,還給她買了很多東西。假期結束後,她甚至想辦法幫克裡斯蒂娜換到了私立學校。

黛博拉的行為其實是善意的,也博得了小女孩的喜歡,然而她忽略了對女孩所處家庭的尊重,所以芙洛兒從開始的大為光火,到後來的一次次被激怒,總之她與黛博拉之間產生了不小的矛盾。

但與此同時,芙洛兒自己也曾經有過越界行為。她見到柏妮絲因為偏瘦的衣服傷心難過的時候,悄悄地將那些衣服放大了,這讓柏妮絲相當高興和感激。然而, 芙洛兒的行為對柏妮絲修復她和媽媽的關係顯然並沒有好處。

在這重重矛盾之中,柏妮絲的爸爸約翰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他擅長安撫孩子,也對 的憤怒表達了理解和歉意,他對妻子的執念相當無奈,那也是他相當焦慮的一段時期。

最終,芙洛兒選擇了做真實的自己,她離開了黛博拉的家,放棄了這份對她來說薪水優渥的工作,也帶著女兒離開了私立學校。12歲的克裡斯蒂娜又憤怒又失望,她在大庭廣眾下歇斯底裡地指責母親毀了她的生活。

然而,6年以後,18歲的女孩終於理解了母親,知道了只有勇敢而堅定地去面對屬於自己的世界和生活,她們才能擁有真實而有底氣的自我。

母親的人生觀對女孩的影響想必是一輩子的!

結語:

《西班牙女傭》這部影片除了聚焦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涉及到了成年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但不是本文關注的重點,所以就不做介紹了。

從家長的視角來看,這部影片真的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會引發我們的許多反思——我們常常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會給他們許多評判,而我們又是否反思過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是否已經努力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孩子眼裡的那個爸爸或媽媽會是什麼樣的形象?如果孩子認知中的父母是樂觀的、自律的、努力的、有同理心的,是他們所認可的形象,那麼孩子想必也會努力成為這樣的人。而如果相反呢?

本文為慢羊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不要給孩子「亂扣帽子」,家長應該知道,貼標籤會影響孩子性格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學會了把很多話藏在心裡,不跟父母說話。如果大人想知道孩子們的煩惱,他們就得繞圈子把孩子的心聲問出來!其實有時候大人的話很有殺傷力的時候,雖然我心裡知道是為了孩子好,孩子還是會有選擇地屏蔽一些內容。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應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談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
  •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關係孩子的一生,家長要注意這4個層面
    而對於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客觀的"自我評價"並不簡單。從心理學出發,自卑和自戀是人格特質中共生共存的特性,每個人都會有自卑、自戀的感受,這會影響孩子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面對"自我評價",孩子常常都會支支吾吾地不懂得如何表達,他們會想:如果表現自己的缺點會使別人看不起自己,而只講優點的話不客觀實際。而且,孩子太小不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再加上中國的教育關注集體,太過特立獨行是不受歡迎的事。
  • 評價孩子不只有成績,家長要綜合評價自己的孩子
    趙小姐的女兒讀小學一年級時,她說:「這次回到溫州去看孩子的爺爺,我們在那兒整整五天,爺爺壓根兒就沒有提到我女兒讀書的事。在離開的時候,我實在憋不住了,我問爺爺為什麼不問問孩子們讀書、考試的事,爺爺說,這還用問嗎?咱們佳佳這麼聰明,看書一定很好。」趙老師一臉無奈地說:「我對自己的孩子沒辦法。事實上,她根本就不想讀書,連寒假的作業每天都在磨磨蹭蹭的不肯做。
  • 孩子不自信?可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變自信
    1. 因此,家長們也要常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孩子的內心會充滿愛,才會更加有安全感,才會更加自信。 2. 而自卑的人不同,他們往往是還沒挑戰就害怕失敗,因此駐足不前。當孩子開始有意識去探索世界時,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邁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 家長質問老師:為何讓孩子數一萬粒米,聽完解釋後,家長連連道歉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最近在網上某論壇就看到了一位家長發的一篇帖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術業的確是有專攻的。不要輕易試圖在別人的專業領域裡去挑戰權威性,正如古話說的,不要以年齡的大小來評判學識的高低,只要這個人有你所不會的,那麼他就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 家長這麼做,孩子長大了會很受歡迎,請家長對號入座
    王碩有一種離經叛道的思想,他認為天下的孩子不都是父母的恩人,因為父母在讓孩子出生之前沒有跟他們商量,你能不能到我這裡來?對這一想法,我們並不去評判是否正確,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親子關係的相互了解是絕對重要的。由於,好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方法還沒有掌握。
  • 那些一年級就要求孩子補課的家長,他們的願望實現了嗎?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人生」,隨著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意義,孩子們升學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了。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升入更高一級的學府、名校,有些家長甚至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把孩子送進了補習班進行補課。畢竟每位家長們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
  • 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該怎麼做?
    所以學生讀書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讀好書更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學生思想壓力過大,如果我們家長處理得好,可以使學生健康成長,處理不當,對於自己的孩子的良好性格形成不利,甚至可能會使自己的孩子走向極端,作為家長究竟怎麼去做才能疏導孩子各方面的壓力,作為學生家長又需要怎樣去配合教師?這是我們每個家長和教師都需要關係的大事。
  • 三流家長逼孩子讀書,二流家長教孩子讀書,那麼一流家長呢?
    「讀書」,幾乎每個家長都很重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讀書、愛讀書,當然,這種希望大多數時候還是難免要落空的。究其原因,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很重要,但家長的態度、做法也是影響巨大。家長們常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但卻往往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作為「執筆人」的責任,事實上,孩子是否愛讀書,與家長的態度有很大關係。三流的家長,他們只知道讀書重要、應該讓孩子讀書,但卻不知道該怎樣做,就一味地要求孩子讀書,當孩子表現出抗拒時則是強行逼迫,最終往往導致孩子抗拒、逆反,家長越逼效果越差。
  • 孩子隨便把東西送人怎麼辦?家長應注意,孩子進入了人際關係敏感期!
    我們生活在關係中,我們的各種問題就是關係導致的,所以這個敏感期的發展,將為兒童成人以後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 所以孩子進入人際交往敏感期,喜歡贈送別人東西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合理的引導,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盲目責罰孩子。
  • 家長贏了老師,很可能會輸了孩子……
    他就找家長談話,希望家長能夠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但沒想到的是,孩子沒改,孩子媽媽倒經常往學校跑,幫孩子收拾東西。和孩子媽媽再次溝通後的第二天孩子媽媽就把他告到了校長那裡,說他給她家孩子穿小鞋....... 教育孩子是需要家長、老師、學校相互協作的,但是有的家長卻經常把老師、學校的關係搞得劍拔弩張,逼的老師對他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好放任自流。
  • 家長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會更優秀!
    今天,請大家把視線放在我們的身邊,看看我們身邊的家長與孩子,我們很快就能發現,一些家長十分強勢,表現得十分強悍,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就像是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什麼都能解決,孩子的任何事情,他們都能處理,可謂是強悍的家長。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微信群發布的任何內容,所有家長都們看到,所以很多家長嘴上不說,心裡還是有牴觸的。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常常因微信群而變得劍拔弩張。一、一張孩子睡覺照片成為微信群熱議的焦點上課睡覺,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學生時代習以為常的現象。
  • 李玫瑾:當孩子愛犟嘴時,家長要多說這三句話,他們將來會感激你
    想讓孩子走你給他選擇的路卻沒想到這條路剛開始你也走過,這種「為你好」式育兒方法真的對孩子有益嗎?如果家長檢查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性格發展,還有可能會影響他們世界觀的建立,甚至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做家長的就會遇見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頂嘴,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可當你聽到孩子跟你犟嘴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孩子愛打人不僅會對別人造成傷害,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有的家長一見到孩子之間吵架或者動手打架,便會立即介入替孩子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在一起玩耍,發生吵鬧、打架的行為都是很正常的,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不要急於介入,更不要代替孩子解決矛盾!
  • 孩子焦慮厭學,家長別幫倒忙
    而孩子面臨對學業的完美主義傾向,不允許自己不優秀,災難化思維和習得性無助更會助長他們的負面情緒。 此外,由於疫情期間長時間居家,黑白顛倒、缺乏運動,所以生理機能也會發生紊亂,影響每個人的情緒,同時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 這5句教育金句,老師家長們一定說給孩子聽!丨家長驛站
    這裡,小編將給大家分享5句教育金句,老師家長不妨引入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01我看見你很努力家長們可以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如果孩子畫好了一幅畫,與其對他說:「你是個很棒的小畫家」。
  • 家長不會說話,孩子怎麼會「聽話」:心理學深度剖析說話的藝術
    說話是一件看似簡單,但卻是飽含智慧的事情,會不會說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的親子關係質量生活中評判一個孩子「好壞」最常見的說法就是這個孩子是否聽話。不知道外國人是否也以聽話與否來評判孩子,至少在我們國家有這樣的傳統。
  • 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家長堅持三步曲,避免孩子「偷吃禁果」
    孩子會早戀的原因孩子為什麼早戀,是很多家長都糾結的問題。一:虛榮、好奇、愛面子,認為別人有異性朋友,在這種虛榮心、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會找異性談戀愛,模仿大人,認為自己長大了,來贏得別人的關注。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異性交往會迅速向早戀關係發展。而當我們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好這幾步,避免孩子「偷吃禁果」↓一:平常心看待早戀用平常心去面對對於孩子早戀,其實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