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造智慧門禁系統,提升小區安全性,南昌紅谷灘區、青山湖區、經開區等地已開始推行 " 人臉識別 " 門禁系統。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多個小區,對於 " 刷臉 " 進門,聲音褒貶不一,部分業主認為,人臉信息已經廣泛應用於電子支付、身份認證,一旦洩露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是強制要求業主採集的話,實為不妥。對於業主的顧慮,有物業表示,這套人臉信息採集系統是與公安部門聯網的,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走訪:
部分小區未完全實現 " 一人刷臉一人進 "
近兩年,隨著智慧小區的建設," 人臉識別 " 智慧門禁系統在南昌多個小區內推行。11 月 11 日至 12 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實地探訪 " 刷臉 " 進門,以求證能否真正達到提升安全的目的。
11 月 11 日晚上,在位於南昌經開區的綠騰雅苑小區門口,業主們通過刷臉進入小區,每名業主在刷臉進入之後,小區的鐵門迅速打開,隨後又迅速關閉。" 我們小區在今年 7 月份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當時拿身份證去採集了人臉信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由於設備反應比較快,一般我刷臉進來之後,後面的人很難跟著一起進來!" 該小區業主朱女士說。
11 月 12 日上午,在南昌紅谷灘區理想家園小區,門口張貼的通知顯示,該小區於今年 9 月 10 日開始啟用智慧小區門禁系統,業主們通過在門崗處刷臉,進入小區,然而,現場不少市民跟著刷臉的業主直接進入了小區,並沒有完全實現 " 一人刷臉一人進 "。小區居民趙大爺說,推行刷臉門禁有一段時間了,方便是挺方便的,但是設備識別速度比較慢。" 好幾次,我在門口刷臉,都沒有識別出來,另外我們刷臉之後,後面的人跟著進來的情況挺多的,也不是那麼安全!" 趙大爺說。
當日上午,同樣是推行 " 刷臉 " 進門的江信國際花園小區,在世貿路一側的入口處,記者發現 " 人臉識別 " 門禁系統已經損壞,門口處的安保工作人員表示,是前一天被撞壞的,還沒來得及修理。由於 " 人臉識別 " 門禁系統已經損壞,在該處入口處,進出小區的人員比較自由。
質疑:
小區物業該不該強制採集 " 人臉信息 "?
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理想家園和江信國際花園等小區在採集業主 " 人臉信息 " 時,採用的是強制措施。對此部分業主認為," 刷臉 " 不如刷卡安全,因為人臉也算個人隱私,擔心會有隱患。
同樣是實施 " 人臉識別 " 門禁系統的小區,紅谷凱旋則給了業主雙向選擇的權利,小區內部分業主錄入了人臉信息,直接通過刷臉進入小區,有一部分業主對錄入人臉信息有顧慮,他們還是按照原先的刷卡方式進入小區,因此,在該小區沒有太多質疑的聲音。
南昌經開區萬科玖裡的業主黎女士也表示,她們小區也是雙向選擇,雖然推行了 " 人臉識別 " 系統,但是她還是選擇刷卡進入,物業並沒有強制。在青山湖區香溢花城小區,業主吳先生表示,刷臉進門沒有強制推行,業主可選擇刷臉,也可以選擇刷卡。
擔憂:
誰來守護 " 人臉安全 "?
如果說推行了 " 人臉識別 " 門禁系統是為了提升小區的安全性,那麼誰來守護業主的 " 人臉安全 "?
採訪中,多位小區業主介紹,小區物業採集人臉信息,需要帶身份證刷臉辦理。" 其實最擔心的還是人臉信息被洩露,現在電子支付、身份認證等領域都開始廣泛應用人臉識別,一旦這一敏感信息被洩露,他們擔心後果不堪設想。" 理想家園小區業主胡女士坦言。
今年 8 月,在理想家園小區推行 " 刷臉 " 進門系統之前,該小區業主代表在網絡平臺留言反映: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後,要求業主錄入人臉及身份證信息。由於人臉及身份證信息都屬於居民個人隱私,並且存在個人信息被洩露風險,業主理應有權選擇拒絕使用該系統,但是物業不提供讓業主進出小區的其他方式。小區物業事先沒有徵求業主意見,只是發了通知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並沒有給業主選擇的餘地,希望物業儘快發放門禁卡,以便業主多一些選擇。
回應:
有物業表示採集人臉信息與公安部門聯網
對於業主們的質疑和擔憂,理想家園小區的物業經理張先生表示,小區採集人臉信息是使用了與公安部門聯網的信息,他認為業主的擔憂沒有必要。針對張先生的說法,記者撥打了沙井派出所社區民警謝超平的電話,他表示,小區居民採集人臉信息確實是與公安部門聯網,一般情況下,不會存在洩露的情況。
實際上,小區推行 " 人臉識別 " 門禁系統是否會存在個人隱私洩露的風險,在全國也已引發了關注。10 月 26 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 " 修訂草案 ")被提請至杭州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擬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如果修訂草案通過,《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將成為國內首部對小區人臉識別做出規範的正式立法。
" 強制採集人臉信息,明顯是不妥當的!" 江西法報律師事務所律師肖文軍介紹, 2020 年 10 月 1 日實施的新版《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要求,在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需單獨向用戶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 和範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並徵得用戶的明示同意;其次,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要與個人身份信息分開存儲,原則上不應存儲原始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該《規範》對個人信息收集、儲存、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並規定了個人信息主體具有查詢、更正、刪除、撤回授權、註銷帳戶、獲取個人信息副本等權力。
" 人臉識別技術並不一定適合在很多場合採集,社區或小區是人們生活中最長時間居住、最多私人活動的場所和空間,如果在門禁系統中強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並不妥當。建議採取自願原則,給予居民充分的選擇權,刷卡門禁和人臉識別門禁並存。" 肖文軍認為。
來源:江南都市報
作者:章娜
編輯:陳陽
更多新聞
江南都市報問政微平臺
點擊此處文字可查看讀者來電、網友爆料
點擊圖片可進入在線爆料平臺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南昌多個小區開始推行,有業主擔心,物業這樣回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