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區的物業,很多人總用婆媳關係來形容,一提起就有訴不完的怨氣,埋怨物業只收錢,服務總是跟不上,難道物業和業主真的水火不容嗎?日前,在湖北襄陽,一個小區物業的舉動卻顛覆了人們的想像,趁著端午節到來,為業主發起了現金,這究竟是怎麼樣回事呢?
「各位業主,請大家下來領紅包啦!祝大家端午節愉快。」6月25日,在湖北省襄陽市的一個小區內,物業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正拿著大喇叭喊話,通知各位業主下樓領取現金紅包。很多網友疑問,物業這次發了多少現金?為什麼要為大家發紅包,這些錢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據了解,該小區發放紅包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小區公共收益。據業委會負責人介紹,小區有個三層小樓對外出租有收入,車位租金一年也能收6萬多元,這都是所有業主的錢,這次趁著端午節拿出10萬元給業主發紅包。業委會負責人還說,此次發放的原則是按照住房面積計算,業主最多的能領820元,最少也能領360元。
小區的公共資源有收入?這些收入是怎麼管理和使用的?相信不少網友也有同樣的疑問!
原來,小區的車位和三層小樓的產權歸屬,由現任業委會通過打官司確定的。去年起開始有收益,部分資金已用於小區的基礎設施修繕升級。業委會負責人介紹,小區的公共資源租金的收入和支出,進行了嚴格管理,定期公示讓業主們監督核查。
對於小區業委會的這種做法,多位業主表示:這是端午節收到的意外驚喜,能領到回頭錢心裡好激動,比吃了粽子還甜,平時都是物業問業主收錢,今天物業給業主發紅包,確實很意外。
不僅是這個小區業主,很多網友看了也倍感意外。有網友感嘆,真是良心物業啊!風水輪流轉,終於看到回頭錢了,為什麼不是我們的物業呢?
筆者認為,業委會並不是在做善事,也不是在發慈悲,他們這樣做本來就是應該的,因為小區的產權及公共設施、附屬設施都屬於全體業主,業主在購房的房價裡其實已經包含了公共設施的分攤部分,全體業主享有共同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如果將小區的門面房和車位對外出租,收入也該屬於業主們的,應首先用於小區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修繕,並且業主們具有知情權和監督權。只是很多小區沒有人站出來,敢於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已。當然,沒有人出來爭取,物業自然不會把這部分錢吐出來。物業和業主水火不容的關係,也就找到了病因,因為物業始終把業主的利益當成了一塊蛋糕,你得多了,他就少了。
如果你們小區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