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長沙11月26日訊(記者 賀衛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教師鍾麗在主持「室內設計」課程時,將「以人為本、敬老愛老」這一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工匠精神融入課程設計各個方面,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奮鬥精神、工匠精神,自覺擔當青春使命。
深化客戶課程思政改革,從修訂課程目標開始:「以人為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為了上好《室內設計》課程,鍾麗虛心求教、不斷鑽研,結合實際情況,將課程目標與實際教學情況、課程思政改革相融合。在知識目標方面,該課程的目標為掌握客戶訪談信息的整理和歸納方法,掌握老人住宅空間的優化設計方法,掌握老人住宅空間的家具選配和氛圍營造方法,熟悉住宅設計的基本流程。
在能力目標方面,鍾麗根據具體案例,將目標設計為具備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需求和準確表達設計方案的能力,具備運用室內設計的理論知識進行適老化改造的空間設計能力,具備運用色彩知識進行老人住宅空間氛圍營造的能力。
在素質教育方面,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敬老愛老」「工匠精神」品格。培養學生協作學習、合作完成任務實踐的團隊協作意識;在適老改造項目實踐中幫助學生建立「以人為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形成關注社會、關愛老人的意識,培養學生樹立未來設計師技術職能與社會職責相結合的職業觀,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目標指明了方向,優化課程內容:關愛老人,深刻理解「人性化設計」理念
鍾麗經過不斷探索課程內容與實踐教學,將《室內設計》課程以「住宅空間的適老化改造」項目為依託,以完成該項目所需的室內空間設計知識和操作技能為教學內容,通過對具體的設計項目進行任務分解,構建任務實踐情境,並將每一項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並且使學生在項目設計的進程中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在老人住宅設計的各任務環節中,
鍾麗將「敬老愛老」這一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人性化設計」的思想內涵,通過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增長見識,塑造品格
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經過教學與實踐的不斷探索,《室內設計》課程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知識為依託,力求實現學生的學中做,做中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社會責任感。具體措施包括:
「老年擬態服」體驗,關注老年群體生活狀態與需求。「如何才能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住宅?是靠我們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嗎?當然不是。」鍾麗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老年擬態服」。使用「老年擬態服」讓年輕學生深刻體驗老人的行動特點,感受老年客戶在使用家具時的真實需求,在解決人體工程學等專業問題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去更多的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幫助學生建立對「人性化設計」設計的深刻理解並將這一思想踐行於設計實踐之中。
校企雙主體育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除了課堂教學外,鍾麗還積極為同學們聯繫相關企業,讓學生走進企業,走進具體設計實踐。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採用雙導師教學,企業老師與課程教師合作,分別從知識傳授角度和實踐成果的運用角度上給予學生指導和評價。
客戶參與評價。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設計,鍾麗還連線了客戶,採用與客戶連線參與評價的方式,讓學生直接了解客戶的體驗感受,增強自我認同感,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社會責任感。
做中學,實現立德樹人成效最大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通過完成適老化改造項目的實踐任務,熟悉了住宅設計的基本流程,掌握了客戶訪談、老人住宅空間的優化設計、家具選配和氛圍營造的方法;具備了運用室內設計的理論知識進行適老化改造的空間設計的各項能力,通過實地教學、換位體驗等教學方式,學生的設計作品在設計規範性和用戶體驗度上有明顯提升。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和任務實踐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項目全過程的「對老年群體的人文關懷」和「人性化設計思想」在設計實踐中被學生接受,並內化為自身的職業素養,體現在設計成果上,從而達到了本課程知識育人的目標。
展望未來,負責《室內設計》課程的鐘麗表示,將圍繞《綱要》的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內涵,改進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塑造學生工匠精神跟課程的教學實踐有機融合,不斷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