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外地嘅朋友仔,經常羨慕我哋識講粵語,去到香港唔洗驚溝通問題。
其實好多時候,一句話就可以辨別到你系廣州人定系香港人,重要系喺蒙查查嘅情況下,畀人一嘢督穿,場景一時十分尷尬.
到底廣州粵語同香港粵語有咩唔同呢?
喺香港,如果你嘅卡唔夠錢坐車點算?第一反應肯定系去7仔充卡啦!
此時你應該講:___________
如果你一上來就開口講:「唔該,充值啊。」咁,你將會接受周圍人嘅圍觀.
喺香港,你應該講「增值」,而唔系「充值」。
我哋廣州人自細就被教落要珍惜糧食,唔好浪費。食唔嗮,梗系要帶返屋企喇,結果.
真人真事,阿Y喺茶餐廳食嘢沒食嗮,習慣性講一句「打包」,遠處嘅阿叔投來意味深長嘅眼光。
去大排檔食番餐「鑊氣」重嘅嘢,最後畀錢嘅時候,要記得唔系「埋單」,系「找數」啊!
不過有點年紀稍微大一啲嘅老友記都會吸管講找數啵,呢個可能就系同歷史傳承有關喇,就好似好多外省嘅朋友,都鍾意講「埋單」。
去買嘢飲嘅話:
喺廣州,問人攞吸管要記得講「唔該,畀支吸管。」;如果喺香港,就要講「唔該,畀支飲管或者飲筒。」
喺香港嘅白領,除咗鍾意一句話搏命加英文單詞,仲鍾意講「畀只手指我」,唔系血腥,而系「手指」即系U盤。
可能系依家廣州年輕人習慣用普通話表達,從而偏向用「U盤」,80/70後嘅廣州人會比較習慣用「手指」。
意思系:一直屈喺屋企嘅人。
呢嗰詞嘅區別,絕對系因為網絡用語嘅影響,因為其實廣州粵語一直都有「窮L」之類嘅表達用語。
香港嘅「毒L」一般帶貶義,而「肥宅」偏中性。
「飛X」同「走X」而引申出嚟嘅詞有好多,意思都系「唔要乜乜」。
「耳筒」的「筒」,我估計系從電話聽筒轉變翻譯過來,從而保留咗「筒」。
「耳機」遵從普通話嘅翻譯習慣,從而產生了差別。
「膠布」唔系「膠紙」而系「止血貼」,相信好多人都系第一次聽講。
如果你受傷想問人借嘢或者買嘢嚟止血,記得講「膠布」。(原來上次買唔到止血貼系因為咁.)
最神奇的差別用詞就系佢!
估唔到,充電寶、移動充居然被叫做「尿袋」,系因為形狀神似尿袋,隨身攜帶,而且很重要嗎?香港人嘅想像力真豐富。
除咗尿袋,佢仲畀人叫做「奶媽」。
香港嗰邊將otameat,翻譯成麥皮,喺因為佢哋覺得,呢種食物系麥子嘅皮,所以叫麥皮。
而我哋翻譯成「麥片」,估計系因為形狀一片片吧。
呢嗰詞,如果唔系去深入旅遊生活,真系好難接觸到。
「屋苑」兩個詞都係指房屋嘅意思,系比較書面化嘅詞。
呢種也都是起名習慣唔同所導致,「回形針」就系從外形入手,而「萬字夾」就系從功能方面入手起名。
最後一個橡皮擦,以意想唔到嘅方式,辨別廣州、香港以及深圳人。
廣州人鍾意叫「膠擦」,香港人習慣叫「擦膠」,而深圳人會叫「擦子膠」。聽講,深圳每個區都唔一樣,唔知你哋嗰邊又點叫呢?
香港同廣州嘅用語屬於同一宗源,有好多基礎用詞、俗語都系一樣。依家差別比較大嘅詞,一般都系因為兩邊嘅人,因為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生活習慣發展方向不一,而造成的差異。
雖然以後依然會存在差異,亦有可能彼此新興詞彙越變越唔同。但系渴望學習母語,渴望傳承本土粵語嘅願望系一致嘅。
無論以後點樣變化,能夠同聲同氣地溝通,系全部粵語區嘅人嘅願望。
各位老友記,
你哋仲知道咩香港同廣州差異用詞?
你哋覺得以後兩地嘅用詞會點變?
快啲嚟評論區發表下見解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