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蔓延,嚴重威脅到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生的健康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最大程度避免被病毒感染;在防疫物資缺乏地區,海外留學生應怎樣聯繫我國駐外使領館領取防疫「健康包」;針對自身心理狀態,又有哪些辦法能夠緩解疫情造成的恐慌和焦慮呢?人民健康小編為您一一做出解答。
做好個人防護 牢記這些健康「小貼士」
教育部平安留學微信公眾號提示海外留學生,居家、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運輸時都要做好個人防護。
在外出歸來、飯前便後、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捂住扣鼻後、接觸汙物後等,應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液,採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平時,使用所在國衛生(疾控)部門認可有效的消毒劑進行合理消毒。疫情期間少外出,應儘量避免去人流密集和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不暴飲暴食、不吸菸、少喝酒、不酗酒。平時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不熬夜,並且要適當鍛鍊,保持休息與運動平衡。一定要根據所在國法律法規要求和疫情防控規定,在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包括教室、會議室、辦公室、健身房、食堂、圖書館等)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正確佩戴口罩。
居家時要注意消毒清潔。門把手、電燈開關、手機、鑰匙等物品要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外套、鞋子、帶回家的物品及時清潔並放在通風處;地面、牆壁、便器可用含氯消毒劑擦試或噴灑。進餐定時定量,保證食物多樣、粗細搭配,並且不吃野生動物;要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餐(飲)具要煮沸消毒,每日要保證睡眠時間充足。與家長、朋友、老師經常保持聯繫,有煩惱及時溝通。每天堅持開窗通風2至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處於公共場所時,也應儘量做好防護。在食堂,排隊候餐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建議自帶餐具並將食物打包,降低人群聚集密度。若在食堂就餐,儘量間隔1米以上單獨就坐,不面對面就餐,減少交流談話避免噴濺;平時鼓勵網上查閱電子讀物,如需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建議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座位間隔1米以上,並減少逗留時間。
購物要選擇通風好、人流量相對較少的商場和超市,儘量避開人群擁擠地段。購物前列好清單,將數量購買足,並減少購買次數,同時儘量縮短選購商品的時間;平時建議步行上下樓梯,如必須乘坐電梯,要佩戴口罩避免乘坐擁擠的電梯,與同乘者儘量保持距離減少觸碰,不用手指直接觸碰按鈕。如接觸按鈕後,則不要觸碰口、眼、鼻。
平時最好採取步行、騎行或自駕車等交通方式。如必須使用公共運輸時,乘坐火車或飛機,要確保全程佩戴口罩,且途中不做過多停留。主動配合做好體溫監測,縮短停留候機、候車時間。一定要留意周圍旅客狀況,避免與可疑人員近距離接觸。當發現身邊出現可疑症狀者及時報告乘務人員。妥善保留旅行票據信息,以備查詢。乘坐計程車時,儘量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全程佩戴口罩並減少交流,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衣肘掩住口鼻。
日常要注意手部清潔,修剪指甲、不佩戴戒指等飾品,減少接觸公共物品和設施,隨時保持手衛生。在不具備洗手條件時,要使用含乙醇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外出歸來、咳嗽或打噴嚏用手或口罩遮擋後、接觸可疑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建議清潔面部。
若長時間直接暴露於空氣中,頭髮附著病毒可能性會增加。若暴露時間長,建議紮起長發,必要時戴防護頭套。若有外出,建議每天至少用洗髮水清洗頭髮1次。若到人口聚集地、接觸可以或確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等,須及時沐浴。沐浴時要採用流水,疫情期間可適當延長沐浴時間並增加沐浴次數。可選速幹手消毒劑或75%乙醇進行皮膚消毒,並讓消毒劑在皮膚表面作用5分鐘或等待消毒劑徹底自然乾燥,以達到消毒目的。
了解應急電話 緊急情況求助使領館
鑑於部分國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速度較快,教育部特別提醒留學生密切關注所在國疫情發展變化,增強安全防範意識,配合當地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強日常科學防護,並按照所在地留學院校的要求,做好學業和生活相應安排。
若發現疑似病情或出現相關感染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如實告知醫生感染和發病事實,以免延誤治療。如有需要,可登錄中國領事服務網(http://cs.mfa.gov.cn/),了解中國駐外使領館及當地應急電話。若所在國家與中國無外交關係,可保存中國駐其周邊國家使領館電話,以便就近求助。
記錄好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熱線號碼 8610-12308或者 8610-59913991,以備緊急求助時使用;或關注領事直通車微信(微信號:LS12308)、「領事之聲」微博及「外交部12308」微信小程序,了解信息、進行熱線互動諮詢。
同時,建議通過中國領事服務網「出國及海外中國公民自願登記」系統(http://ocnr.mfa.gov.cn/expa/)進行公民自願登記,以便出現緊急狀況時,使領館能及時取得聯繫。目前,也有部分使領館鼓勵華人華僑登記個人信息,提供疫情方面的幫助,如有需要的朋友可與所在地的使領館進行聯繫。
此外,由於部分國家防疫物資短缺,我國部分駐外使領館提示,可為有困難需要申領的留學者發放「愛心包」「健康包」。請確有困難需要的申領人員,及時關注瀏覽我國駐當地使領館的網官、微博微信,並與本校中國留學生會保持密切聯繫,儘快登記個人信息和需求,及時獲得一手信息,領取防疫物資。
關注心理健康 適時尋求專業援助
教育部平安留學提示,新冠肺炎的暴發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廣大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如需在疫情防控期間緩解心理緊張、焦慮情緒,可及時尋求心理諮詢服務。
常見的心理應激反應包括焦慮、抑鬱、強迫、出現疑病症等,還可能出現胸悶、出汗、噁心、腸胃不等生理應激反應。適度的應激反應有利於大家保持警覺、調動資源並增強適應能力來應對疫情危機。但如果這些情緒、認知和軀體症狀為表現的反應過於強烈和持久,則會影響正常生活。如產生心理應激反應,可以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自我調適。
一是尋求正規信息發布渠道,適度關注疫情信息。
二是系統全面地學習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知識,做到心裡有底,能更有效地緩解恐慌焦慮情緒,更好地保護自己或照看患病親人。
三是接納自己面對疫情的恐懼、焦慮和沮喪等負性情緒,應認識到,適度的情緒反應有利於加強自我保護和防範措施。
四是調整不合理的認知,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應全面評估事件的影響,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例如疫情可能會危及我們的健康,但也可能是改善我們公共衛生政策和革除不良飲食習慣的契機。
五是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律。可通過制訂生活計劃保持健康作息,堅持每天鍛鍊,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有計劃地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六是與親友積極地交流與溝通,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朋輩心理互助。
七是保護自己,幫助他人。做有價值、有建設性的工作可以幫助提升個人自我價值感,提高應對壓力的自信。
八是適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如果心理問題難以自行調適,要主動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或專業機構求助,若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應去醫院就診。
疫情防控期期間,還可以使用積極聯想法、放鬆訓練等簡單易學的心理疏導方法來緩解身體和情緒的緊張。
教育部平安留學還統籌整合了部分可面向海外留學人員提供服務的心理援助熱線平臺,供廣大留學人員參考使用。
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也 24小時面向公眾開放。有需要的海外留學人員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免費進行心理諮詢:方式一為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電話( 86)1067440033、( 86)4009678920;方式二為搜索微信公眾號「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重點實驗室」,關注後點擊菜單欄中的「心理熱線」即可接入,進行諮詢;方式三為搜索微信小程序「CCNU心理援助」,點擊「立即諮詢」即可使用。CCNU提供「語音實時溝通」和「圖文在線會話」等諮詢方式。
清華大學「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方式一為撥打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 86)400-680-6101,或搜索微信公眾號「幸福公益」,關注後點擊菜單欄中的「援助熱線」即可撥打。方式二為收看心理援助課程回放,搜索微信公眾號「幸福公益」,關注後點擊菜單欄中的「課程回顧」,收看心理援助課程回放。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支持服務。方式一為撥打心理支持熱線( 86)1086409146(可通過Skype撥打)。該服務適用於急需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的海外留學人員。電話開放時間為北京時間每天9時至24時。方式二為網絡輔導,較適合無迫切需要、希望獲得一對一簡單輔導、有較穩定的可用於線上溝通時間和網絡設備條件的海外留學人員。求助者在網上填寫相關信息後,由後臺人員24小時內進行諮詢師匹配(需要稍作等待)。(人民健康綜合自教育部、中國領事服務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微信公眾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釜山總領事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教育部平安留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