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果
前幾天,跟一位朋友聊天。我這位朋友文寫得很棒,尤其是關於歷史的文。聊天時,我們聊到明朝歷史,聊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之謎。
這位朋友告訴我,央視曾經有個專題,說朱允炆沒死,確認他的後代姓讓。可巧,我最近寫了個關於明朝的文,最後就涉及到建文帝的生死。看了很多相似的話題,但我覺得朱允炆應該是死了,而朱棣之所以到處尋找他的下落,只是不想落入殺侄奪位,才出了這麼一個幌子。如果已經確認讓姓是朱允炆的後代,那就是事實,我就要修改我那個已經投出的文。
上網搜了一下,這種傳說版本還真不少。有一個南京朱姓老大爺,拿出聖旨和天子龍袍作證,說自己是建文帝的後代。他還說朱允炆一直活著,因為他有長生不老藥。還說建文帝一直住在南京城裡,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後來此人以有長生不老藥為詐騙,騙了一些想長生不老的人。)
還有個帖子說建文帝的後代姓黃,孫中山的祖母就是朱允炆的後代。這個說法,有一個對朱棣和朱允炆的描述,說朱允炆是把皇位讓給叔叔的,而且說朱棣是馬皇后的嫡生子,他在老大老二老三死後,是很合理的繼任帝位。而朱棣知道朱允炆在哪裡,但他捨不得殺死侄子,他遷都北京,就是為了這個侄子,那意思,雖然自己明著是皇上,但是他把南京給建文帝留著,算是給他足夠的尊重。
我看的歷史書不多,但是朱棣能這麼仁義,我還是不太相信。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應該說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看靖難之後他殺大臣的手段,就該知道他有多麼心狠手辣。提到仁義兩字,我覺得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這麼表揚自己吧。我記得在魚羊點評中,有位老師說好人做不了皇帝。我很贊成這位老師的話,朱棣算不得一個好人,但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若說建文帝禪讓帝位,按他的性格,是很有這個可能的。因為他要比朱棣善良很多倍,若不是他的手下留情,「勿傷皇叔」十個朱棣也早就沒命了。正是他這個命令,給了朱棣一個大大的護身符,保他槍林刀海滾了幾遭,都能活著回去,也讓他自己失去了帝位。
最後一個,就是我朋友提到的讓姓。我特意找到了那個視頻看了,視頻說,朱允炆沒死,他到了湖南、湖北一片,改名讓鑾,應該是讓出金鑾殿的意思吧。歷史學家看了讓姓族譜,覺得讓姓是建文帝後裔的說法很可信。
據讓姓後裔說建文帝活到一百多歲,死後就葬在今武昌地區洪山腳下。視頻最後說,專家已經在尋找建文帝的墳墓,如果找到,那麼就可以確定讓姓是建文帝的後代。(視頻為2017年07月18日。也就是說,最靠譜的一個,到今天還沒確認。)
在所有的傳說中,我是最傾向最後這個的,因為我特別希望朱允炆能活到很老。朱允炆做不了皇帝,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他的心不夠狠,雖然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他曾經削藩,把幾個王叔降成庶民,但除了湘王朱柏一家自焚外,至少他沒下令要幾個王叔的命,這在歷代皇位爭奪和捍衛戰中,已經算是極少數了。
我曾經在一些自媒體平臺上寫過東西,實話實說,錢沒賺著多少,做得也還很不開心,因為那些文都是「快餐」性的東西,而吃這種「快餐」的人又多是耐不住性子的人,所以文後經常有人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亂罵一氣。後來在朋友推薦下,關注了魚羊,在這裡讀了不少歷史趣味故事。最喜歡看的,還是文後的點評,因為那些點評都很精彩,一看就是博覽群書的精華。
歷史,因為朝代更換,留下的官方資料,多是後朝修改前朝的結局,所以註定它是個百家爭鳴的舞臺。@螺甜老師說得好:「歷史上是真是假,現代人都沒見過,那麼結果就最重要!」
敲完這些字後,我突然決定發出去的那個文不召回修改了,因為我很想看看文後各位老師們的見解。
還有一個說法是,朱棣晚年的時候,胡濙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說在江蘇普洛寺避難。有歷史學家考證支持這種說法,說建文帝一直在穹隆山普洛寺,死時四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