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明朝第一謎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逃到哪兒?

2020-12-16 騰訊網

文:秋果

前幾天,跟一位朋友聊天。我這位朋友文寫得很棒,尤其是關於歷史的文。聊天時,我們聊到明朝歷史,聊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之謎。

這位朋友告訴我,央視曾經有個專題,說朱允炆沒死,確認他的後代姓讓。可巧,我最近寫了個關於明朝的文,最後就涉及到建文帝的生死。看了很多相似的話題,但我覺得朱允炆應該是死了,而朱棣之所以到處尋找他的下落,只是不想落入殺侄奪位,才出了這麼一個幌子。如果已經確認讓姓是朱允炆的後代,那就是事實,我就要修改我那個已經投出的文。

上網搜了一下,這種傳說版本還真不少。有一個南京朱姓老大爺,拿出聖旨和天子龍袍作證,說自己是建文帝的後代。他還說朱允炆一直活著,因為他有長生不老藥。還說建文帝一直住在南京城裡,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後來此人以有長生不老藥為詐騙,騙了一些想長生不老的人。)

還有個帖子說建文帝的後代姓黃,孫中山的祖母就是朱允炆的後代。這個說法,有一個對朱棣和朱允炆的描述,說朱允炆是把皇位讓給叔叔的,而且說朱棣是馬皇后的嫡生子,他在老大老二老三死後,是很合理的繼任帝位。而朱棣知道朱允炆在哪裡,但他捨不得殺死侄子,他遷都北京,就是為了這個侄子,那意思,雖然自己明著是皇上,但是他把南京給建文帝留著,算是給他足夠的尊重。

我看的歷史書不多,但是朱棣能這麼仁義,我還是不太相信。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應該說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看靖難之後他殺大臣的手段,就該知道他有多麼心狠手辣。提到仁義兩字,我覺得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這麼表揚自己吧。我記得在魚羊點評中,有位老師說好人做不了皇帝。我很贊成這位老師的話,朱棣算不得一個好人,但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若說建文帝禪讓帝位,按他的性格,是很有這個可能的。因為他要比朱棣善良很多倍,若不是他的手下留情,「勿傷皇叔」十個朱棣也早就沒命了。正是他這個命令,給了朱棣一個大大的護身符,保他槍林刀海滾了幾遭,都能活著回去,也讓他自己失去了帝位。

最後一個,就是我朋友提到的讓姓。我特意找到了那個視頻看了,視頻說,朱允炆沒死,他到了湖南、湖北一片,改名讓鑾,應該是讓出金鑾殿的意思吧。歷史學家看了讓姓族譜,覺得讓姓是建文帝後裔的說法很可信。

據讓姓後裔說建文帝活到一百多歲,死後就葬在今武昌地區洪山腳下。視頻最後說,專家已經在尋找建文帝的墳墓,如果找到,那麼就可以確定讓姓是建文帝的後代。(視頻為2017年07月18日。也就是說,最靠譜的一個,到今天還沒確認。)

在所有的傳說中,我是最傾向最後這個的,因為我特別希望朱允炆能活到很老。朱允炆做不了皇帝,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他的心不夠狠,雖然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他曾經削藩,把幾個王叔降成庶民,但除了湘王朱柏一家自焚外,至少他沒下令要幾個王叔的命,這在歷代皇位爭奪和捍衛戰中,已經算是極少數了。

我曾經在一些自媒體平臺上寫過東西,實話實說,錢沒賺著多少,做得也還很不開心,因為那些文都是「快餐」性的東西,而吃這種「快餐」的人又多是耐不住性子的人,所以文後經常有人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亂罵一氣。後來在朋友推薦下,關注了魚羊,在這裡讀了不少歷史趣味故事。最喜歡看的,還是文後的點評,因為那些點評都很精彩,一看就是博覽群書的精華。

歷史,因為朝代更換,留下的官方資料,多是後朝修改前朝的結局,所以註定它是個百家爭鳴的舞臺。@螺甜老師說得好:「歷史上是真是假,現代人都沒見過,那麼結果就最重要!」

敲完這些字後,我突然決定發出去的那個文不召回修改了,因為我很想看看文後各位老師們的見解。

還有一個說法是,朱棣晚年的時候,胡濙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說在江蘇普洛寺避難。有歷史學家考證支持這種說法,說建文帝一直在穹隆山普洛寺,死時四十六歲。

相關焦點

  • 福建有座上金貝古墓,據說埋葬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是真是假?
    靖難之役圖示靖難之役歷時四年,朱允炆兵敗,江山被叔叔朱棣收入囊中,南京城破後,朱允炆下落不明,是生是死一直撲朔迷離,因此此事被史學家們稱為明朝第一謎案。這裡的「上」代指朱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朱棣入城之前,朱允炆已經在宮中縱火自焚。這種說法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很多人認為這顯然是朱棣編造出來的,目的無非是告訴天下人建文帝已死,自己繼承大統名正言順。
  • 明朝建文帝逃離南京究竟是往東南還是西南藏身?
    明朝靖難之役歷時四年,原本人力財力都具有優勢的建文帝朱允炆,最後不敵其叔父朱棣,被奇襲攻入南京城。關於這個年輕皇帝最終結局,600年來都是熱門話題。尤其2010年7月,江蘇南京還專門召開過「明建文帝國際學術研討會」,蘇、浙、閩、川、貴、滇、魯、湘等各省提出許多實物和方志線索,指出建文帝逃出南京,到過的地方不下100處。
  • 《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找到了朱允炆,正史上也是如此嗎?
    由湯唯、朱亞文等主演的歷史劇《大明風華》,講述了主角孫若微從靖難遺孤,一步步的成為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到最後成為太后的故事,雖然主要講述的是孫若微,但是因為她和當時的皇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自然也會帶到明朝的皇室的戲份。
  • 深度解析《明實錄》,探究明朝正史是如何醜化建文帝形象的?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在私德方面,《明史》說他「天資仁厚」、「親賢好學」,在政績方面則是「減蘇、松重賦,皆惠民之大者」,認為他絕非昏愚之主。然而由於遭遇了靖難之役,年號被成祖革除,形象也被朝廷醜化,導致「子孫臣庶以記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只有經過隔代之後,因為沒有利益相關,所以清朝人修的《明史》才恢復了建文帝的本來面目。
  •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一對情侶,如今已成千古謎團,科學都無法解釋
    劇中,由現代穿越到明朝的女孩小玩子愛上了建文帝朱允炆。劇中最後,面對親哥朱棣的逼宮,朱允炆和小玩子兩人手抱劇中的穿越法器「遊夢仙枕」,雙宿雙飛穿越回了現代。 不過,最後朱棣在大火燒毀的皇宮廢墟未能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屍體,這一點,劇裡和真實歷史是完全吻合的。那麼,朱棣攻入南京逼宮建文帝的時候,朱允炆到底是在大火中燒死了,還是跑路了呢?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當時並沒有死,而是逃出了南京,跑到貴州一個廟裡當起了和尚。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陵墓?還有三位葬在何處?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宣告著大明朝正式建立。到公元164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去世宣告結束。在這期間,大明朝一共經歷了十六代皇帝,享國276年。
  •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命」的三位皇帝,最後一個僅在位29天
    據說,造成明朝皇帝壽命都不長的原因是朱元璋家族患有遺傳病,但據最新的資料解密說是因為宮牆上有大量的硃砂,而硃砂中含有一種重金屬,那就是汞,人只要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汞嚴重超標的屋子內就很容易造成汞中毒,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普遍認為,汞中毒是造成明朝皇帝壽命短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了壽命短,明朝很多皇帝的在位時間也可以用「短命」來形容,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明朝歷史上三位最「短命」的皇帝。
  •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歷史原因撲朔迷離,忠奸善惡,是非難辨。今天我們說一下大明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也真的是一個奇葩,自從秦始皇一統中國以來,地方造中央的反就從來沒有成功的,漢代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有唐朝的安史之亂,雖然聲勢浩大但最後都以慘敗收場。唯獨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是唯一次地方造反成功的案例。
  • 朱允炆到底有多弱智?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上期】講到了這齣大戲當中,男主角朱棣、男配角是被他篡位的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還有一個幕後的編劇和導演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幾個決策都挖了坑,為這齣謀逆大戲打下了伏筆。因為你的侄子建文帝是你老爹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來的接班人,你有什麼理由作為一個藩王去造反,去推翻他的統治?這個理由、口實,朱允炆給朱棣準備好了——這就是男配角,這齣大戲當中這男配角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為在朱允炆二十歲繼位登基之後,他發現強敵環伺,這些藩王都是手握兵權的他的叔叔,而且社會經驗、政治經驗都比他要豐富得多,所以朱允炆就感受到非常大的統治的威脅。
  • 千古謎案:歷史上突然消失的兩個人,至今下落不明,專家無法解釋
    千古謎案:歷史上突然消失的兩個人,至今下落不明,專家無法解釋引言: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作為全世界唯一沒有斷過歷史的國家,中國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不管是科學技術,還是農業科技,甚至就連醫學方面的都有所成就,能夠看出古人的智慧還是很厲害的,當然,追溯數千年的歷史,史前中國也發生過不少奇怪的事情,今天筆者就來講講,歷史上突然消失的兩個人,至今下落不明,就連專家都無法解釋明朝皇帝消失案:
  • 明朝皇帝簡介,有不少破了歷史記錄,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建文帝完全繼承了他老爸(朱標)的仁孝,但面對強悍的四叔朱棣,這不是什麼好事,最終在削藩行動中,不僅丟了皇位,還把自己玩失蹤了,他的下落之謎至今都沒有解開。朱允炆是歷史唯一一個拿了一手天牌,卻敗給外藩的帝王,其結局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也成了歷史上為數不多失蹤的帝王。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大明風華》中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居然見面了,歷史上朱棣到底有沒有找到過朱允炆呢?在《大明風華》第17集,朱棣見到了當和尚的朱允炆,眾人都擔心他會下殺心,但最終他說了一句話:「建文已死,死在我攻進應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須再殺一個僧人?」
  • 朱棣登基後問:建文帝的官制太亂!吏部尚書一言不發,旋即自盡
    張紞在雲貴一共待了17年,這17年,張紞對明朝西南地區做出的貢獻,不亞於沐英。正是朱元璋的這種培養,讓張紞得到充分的歷練,朱元璋駕崩前,特意對朱允炆說:「張紞是一位優秀的吏治官員,你登基後,可加恩於他,封他做吏部尚書。」朱允炆登基後,立即召張紞回南京,封他為吏部尚書。
  • 【永州古村落】新田史家村:疑似建文帝血脈後裔之謎
    史仲彬知道此小冊子事關重大,如給朝廷知道會有滅門之災的,故告諭子孫不得外傳,至三代後史仲彬的重孫史鑑是當時吳中名士,當時朝廷也無人關心建文帝存亡之事,史鑑到茅山燒香時帶了一些書,其中就有《致身錄》,被道士無意中拿到後又被焦竑所得。當時焦竑雖然不敢向朝廷公開此書,但曾向親朋好友透露,一傳十,十傳百,到萬曆二年時,朝廷內外已經公開地議論建文帝的外逃事宜。
  • 歷史達人告訴你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一敗塗地而明成祖卻成功了?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首先,生活環境不同,朱允炆作為皇太孫,朱元璋把什麼都處理好了。 他沒經過磨練,直接上來就削藩,輩分小皇位也不穩,而朱棣藩王出身,對情況很了解。而且他是打上皇位的,有實際經驗。
  • 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究竟和朱允炆急於削藩之間,有多大關係?
    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順利從朱元璋手中接手了完整統一的大明朝,並且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將就明朝打造成富有的國家,但是卻在「靖難之役」輸給了朱棣,並白白給了朱棣一個永樂盛世,那麼我們知道,在古代王爺造反成功的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以一隅之力,是斷不能與全國的力量鬥爭的,而建文帝朱允炆卻輸了
  • 被朱棣趕下皇位的朱允炆:生在皇室 本該錦衣玉食卻被囚禁50年
    被朱棣趕下皇位的朱允炆:生在皇室 本該錦衣玉食卻被囚禁50年時間:2020-11-25 15:0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被朱棣趕下皇位的朱允炆:生在皇室 本該錦衣玉食卻被囚禁50年 朱元璋做皇帝後,就開始著手接班人的事情,按照古代的制度,有嫡長子立嫡長子的規定,朱元璋的長子
  • 朱元璋曾留下一支王牌軍隊,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為何沒有動用?
    朱元璋曾留下一支王牌軍隊,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為何沒有動用?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英明睿智,生前為繼承人朱允炆繼位做了周全的準備,奈何朱允炆不堪大用,辜負了他爺爺的一片苦心,就連朱元璋為他準備的一支王牌軍隊他都沒來得及用。
  •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為你還原一個愚蠢虛偽毒辣的建文帝
    提到建文帝,我們的心目中更多的是一個悲情的皇帝,善良寬厚結果卻被叔叔篡權奪位,最後生死不明,不免讓人同情,但是歷史上的朱允炆真的如此宅心仁厚嗎?我認為在朱允炆悲劇的形象後面恰恰是一個毒辣自私的帝王。
  • 中國歷史五大未解之謎,至今無人能解答,真相何時才能浮出水面?
    中國作為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幾千年來無數奇蹟出現在這片土地上,除了史書中記載的那些故事,還有許多沒有答案的事跡,也令這片土地添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直到今天還沒有準確結論的一些歷史未解之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