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現存最大城隍廟督城隍廟修繕基本完成

2020-12-16 圖爸講故事

在山東老城區東華街5號的山東省現存最大城隍廟——督城隍廟,有著651年歷史的古建築群從今年5月中旬開始修復。

在經過半年的修繕施工,古建築群多座建築的屋頂部分基本修繕成形。

在古建築群的南首的山門,原來屋頂上長滿了小樹雜草,屋頂瓦殘缺不全,經過修繕之後,原來破損缺失的屋頂瓦、脊獸全部更換補全。

並重新用黃色琉璃瓦拼接成方勝圖案。在督城隍廟院內的二門、西配殿和戲樓,將原來破損屋頂加固之後,重新鋪裝綠色琉璃瓦或灰瓦,達到堅固、防雨、美觀的效果。

據了解,督城隍廟在修復施工過程中,採用原建築石材、木料等進行修復。

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採用傳統工藝技術施工,充分體現建築外觀、建築工藝和建築材料的地方手法、特色,保留原汁原味的建築風格。

相關焦點

  • 濟南651歲督城隍廟開啟修復 系山東省現存最大的城隍廟
    5月17日,在東華街5號,這裡有山東省現存最大的城隍廟——督城隍廟。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經651年。臨街的南門是拱券石門的門樓,整個督城隍廟中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建築。山門頂上長滿了小樹雜草,門楣上一塊石匾,「督城隍」三個字依稀可辨。
  • 山東現存最大城隍廟啟動修繕
    5月18日,在濟南市東華街5號,山東省現存最大的城隍廟——督城隍廟修復工程正在進行。據了解,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經651年。在督城隍廟院內,施工人員在二門、西配殿和戲樓周邊搭建起腳手架,逐一拆除破損嚴重的舊瓦和青磚。
  • 651歲督城隍廟又「活」了
    近日,位於泉城路東頭的按察司街,向北走約500米,西拐進入東華街5號,山東省現存最大的督城隍廟修復工程正在加速進行中。據悉,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51年的歷史。在督城隍廟院內,二門、西配殿和戲樓周邊腳手架已經全部搭好,拆除的磚塊分類編號整齊排列於牆角處,院內修復的「桌球」聲不絕於耳。
  • 濟南有座651歲的城隍廟,在這兒
    在濟南生活的你,是否知道老城區裡有座城隍廟?從泉城路東頭的按察司街往北走大約500米,西拐進入東華街路口不遠,有一處山東省現存最大的城隍廟——督城隍廟,也是山東省最古老的建築之一。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51年的歷史。5月18日,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按察司街中段西側東華街5號的督城隍廟院內,施工人員在前殿、耳房和戲臺周圍搭建了腳手架,並拉起綠色的防護網,開始對城隍廟進行系統的修復。
  • 寧波城隍廟修繕工程順利竣工並通過驗收 重啟之日近了
    2018年10月20日,專業修繕團隊開始進駐,城隍廟修繕工程正式啟動。&nbsp&nbsp&nbsp&nbsp2019年11月5日,寧波市、海曙區兩級文物部門專家走入城隍廟,對修繕工程進行勘驗,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工程通過竣工驗收。至此,寧波府千年城隍廟與市民再度見面的腳步又近了。
  • 寧波城隍廟修繕後成難成網紅打卡地?
    對於寧波的城隍廟,是多少寧波人童年的回憶。廟宇、商場、小吃城……不少寧波老百姓說:城隍廟修繕後比從前漂亮了,但是商業氣氛沒了。也有不少寧波人表示:修繕得很不錯!三星:城隍廟本來就是個廟,現在這是還它本來面貌而已。以前那小吃城才是鳩佔鵲巢。華為:算是還原了城隍廟的本來作用。蘋果:我以為在澳門永利。
  • 寧波府城隍廟今起重新開放
    (寧波文化名人、城隍廟展陳項目專家組成員楊古城、牌匾楹聯撰寫書法家代表毛燕萍、建築修繕單位代表李崢豔、塑像企業代表陳蓋洪等人為城隍廟揭匾)寧波府城隍廟揭匾開廟儀式於今天上午(6
  • 寧波城隍廟 -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座城隍廟寧波府城隍廟是現存國內最完整、浙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潮流、市井、傳統、民俗...舊時文化活動不多,市民除在城隍廟燒香拜菩薩外,還將城隍廟當作大眾娛樂場所,有著滿滿的人氣和煙火氣。對於更多人來說,城隍廟的熱鬧與記憶,都與美食相關。油炸鵪鶉、豬油湯圓、牛肉麵、南翔小籠......用"一座城隍廟,吃遍半城鮮"來形容也毫不誇張。
  • 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第一,長治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其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中較完好的一座。有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元朝初期,距今已有780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曾多次擴建重修。和我國古代大多數的高規格建築一致,這座城隍廟也是採用中軸式分布,中軸線上,從九龍壁(琉璃影壁)始,列有吊橋、街門、樓、牌坊、山門、戲樓、獻亭、中殿、大殿、寢宮。兩側配以耳殿、廓龐等,共有三院。整個布局,疏密有致,氣勢雄偉。各殿飛簷凌空,鬥拱交錯,殿頂琉璃,富麗堂皇。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
  • 上海城隍廟的由來
    自抗日戰爭以前,上海城隍廟內存有歷代住持手冊,以記載城隍廟歷代的住持道士。但是,在抗日戰爭中,上海城隍廟作為難民區,接收上海難民,廟內情況混亂,住持手冊也在這時候遺失。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留下了著作《琴學入門》《閒雲吟草詩集》;1913年由火神廟進入上海城隍廟成為住持的羅克裕;羅克裕的弟子許麗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許麗生被解除上海城隍廟住持的職務,上海城隍廟由道士任住持管理的制度暫時告一段落。
  • 長治城隍廟網紅打卡地
    有城必有廟,有廟就有城隍廟潞安府城隍廟有城必有廟,有廟就有城隍廟。城隍廟是古代各州府不可少的廟宇。長治也不例外,潞安府城隍廟位於長治市東大街,是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中較完好的一座。城隍廟的中軸線多年前依託城隍廟改建成的城隍廟廣場,也變成了一景。
  • 北京高樓林立的金融街旁,隱藏著一座元代城隍廟|都城隍廟拍照記
    其中城隍廟市的營業時間為「月朔、望、念五日。」念,即「廿」。這裡所說的城隍廟,就是都城隍廟。翻出幾張上學時候的照片,帶著當時城隍廟一起照的少之又少。還好有兩張不怎麼清楚的,左上角就是沒有修繕前的城隍廟。
  • 這裡是鄭州:城裡的城隍廟
    到了清朝,政府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城隍制度,大大小小的城隍廟也開始在中國各地遍地開花,如今我們在國內可以看到古代城隍廟,基本也都是集中於明清兩朝的廟宇和建築。當然,也正是因為城隍紮根民間、服務百姓的神祇形象,它也成為中國少有的「萬能神」,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祛除災厄等等,可以說對於百姓的需求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
  • 山西還有這樣一個城隍廟!名氣雖不如上海城隍廟,但建築很是精美
    ,這些琉璃大多都以動物為原型,歷經多年,歷久彌新,由於不同年代的修繕整理,使這裡的建築充滿著不同時期的風格。 榆次城隍廟作為全球最美古建築之一,也受到了很多國內外遊客的青睞,在明代時期城隍廟建立數量達到頂峰,大約有一千多座,同時也使得城隍文化開始盛行,而榆次城隍廟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寺廟中脫穎而出
  • 三原城隍廟供奉的是李靖
    三原城隍廟參觀三原城隍廟屬於臨時動意。看完李靖故居,時間尚早,便尋思在近處找一景致消磨時光,城隍廟距離李靖故居不遠,於是便匆匆地趕往城隍廟。城隍廟位於三原縣東大街,它創建於明朝初期的137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是西北地區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是國內現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傳統建築群。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縣級三原,因為城隍廟,增色不少,它已經成為三原旅遊的招牌和出手名片。這個名片的「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其他城市叫「城隍廟」,為什麼西安要叫做「都城隍廟」?
    西安從有「陝西」這個省級行政單位起時就是陝西的省會,都城隍廟肯定在西安啊。不過,其實都城隍廟不光西安有。北京、南京、安徽鳳陽、廣州、陝西武功都有都城隍廟。但又說回來,北京城的都城隍廟在改開後大部分都被拆了,十不存一。
  • 漸行漸遠的城隍信仰——遊滎澤縣城隍廟
    在古代中國,每一個縣市,人間有統治者——縣太爺,那冥界也有一個地方官,就是城隍,縣太爺辦公在縣衙裡,城隍也要有辦公的地方,就是城隍廟。千百年來,我們一直都延續著城隍崇拜,祈求這個冥界的地方官能保佑一方平安。
  • 【陝西文物覽】古建築——鹹陽市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三原城隍廟,明代祭祀城隍神的廟宇。位於鹹陽市三原縣城關鎮東大街中段。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永樂至清鹹豐年間曾多次增建、修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350平方米。
  • 全國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山西長治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東街廟道巷13號。創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弘治五年(1492年)、嘉靖、萬曆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擴建和重修。現存建築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鑑樓等為明代建築,餘皆清代所建。
  • 上海到底有幾座城隍廟?
    提起上海城隍廟,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我們大家往往傻傻分不清豫園商業區和城隍廟道觀兩者的區別,但作為長江三大廟之一的上海城隍廟,無疑具備著極高的知名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其實並不只有這一座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