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製作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竹筍有一定關係。
√竹筍+豬腰=補腎利尿
√竹筍+雞肉=低脂低糖、多纖維,適合肥胖者
√竹筍+豬肉=降低血糖
√竹筍+蛋=維持皮膚、消化系統健康
√竹筍+牡蠣=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冒
相剋的禁忌搭配
×竹筍+羊肝=營養價值降低
×竹筍+紅糖=易形成有害物質
×竹筍+墨魚=降低鈣的吸收
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和習慣性便秘的人尤為適合
2. 患有胃潰瘍、胃出血、腎炎、肝硬化、腸炎者、尿路結石者、低鈣、骨質疏鬆、佝僂病人不宜多吃。
做法大全竹筍排骨湯材料
排骨250公克,竹筍150公克,水1000cc,薑片少許,鹽1公克,雞精粉1小匙
做法
1.將竹筍洗淨切片,備用;排骨洗淨後幹水份,備用。
2.起一鍋水,待水煮沸後,將作法1放入沸水中汆燙一下,撈起備用。
3.起一鍋,將水倒入鍋中一起拌煮,再將作法1及作法2放入鍋中,一起煮。
4.待作法3煮滾後,馬上將火轉至小火,並蓋上鍋蓋後,燜煮30分鐘,即可打開鍋蓋加入薑片與調味料一起拌煮調味,即完成。
小提示:
1.煮湯時加薑片是會讓湯頭比較清爽、不油膩。
2.如果筍子不是筍片的話,燜煮的時間上就要控制在約40~60分鐘之間。
蠔油炒春筍【原料】:春筍500克,蠔油、鹽、白糖、醬油、香油、雞精、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1.春筍洗淨斜切成條;
2.坐鍋點火倒油,待油6成熱時放入蠔油、春筍、鹽、白糖、醬油、香油、雞精炒熟即可。
竹筍燒臘肉【原料】:臘肉1塊、春筍1個、青蒜3根、紅辣椒2個,調料有鹽、雞精、料酒、老抽。
【做法】:
1.首先將臘肉切條,在熱水中煮到臘肉的肥肉呈半透明的狀態;然後把春筍切片,紅辣椒切絲,青蒜斜切成段;
2.在鍋中熱油,等春筍片煸至焦黃,放臘肉同炒,加紅辣椒絲和青蒜白,加鹽;再加青蒜葉,點少許料酒、雞精,就可以了。
【點評】:這是一道極好的下飯菜:有臘肉的香味,有春筍的清脆適口,還有青蒜和辣椒的微辣,是佐餐佳品。但春筍本身就比較硬,臘肉也是質韌的,有胃腸病的人不可多吃。
炒雙鮮【原料】:竹筍、鮮香菇
【佐料】:鹽少許、生抽少許、糖少許、食用油
【做法】:
1.將竹筍剝去外皮,洗淨,改刀成小條;香菇洗淨(為了讓口感更嫩滑,可以去掉香菇腿)切成小條。
2.燒開水後,將切好的竹筍和香菇先後倒入汆水片刻,瀝乾備用(小貼士:汆水是為了去掉鮮筍本身的苦澀味道,而且汆過水的材料加工好後會更加脆嫩。)。
3.炒鍋放入適量食用油(小貼士:因為汆過水,不用再想往常炒春筍時需要加很多油。只用加入少許即可。),將汆過水的竹筍和香菇條倒入翻炒。
4.快要熟時,依口味加入適量鹽、生抽和糖(小貼士:一定要加點糖哦,這樣口味很鮮)。如果喜歡,還可以加一點點雞精(小貼士:一點點就可以,這道菜兩個原料搭配本來就很鮮了。)
5.裝盤出鍋。
涼拌竹筍黃瓜【原料】:黃瓜、竹筍、黑木耳、蒜、生薑、小蔥。
【做法】:
1.黑木耳用溫水泡發。有淘米水的話,用淘米水泡發更好
2.蔥姜蒜切末,備用
3.竹筍洗淨,切成滾刀塊,塊小一點
4.黑木耳泡發好後,撕成小朵
5.鍋中加水,下入竹筍和黑木耳,煮開後繼續煮三分鐘左右,至熟。煮熟後,瀝乾,備用
6.黃瓜洗淨,切小塊
7.鍋中放適量油,油熱後下入蔥末薑末蒜末爆香,吃辣的可以放點幹辣椒末和花椒一起炸香
8.將竹筍、黃瓜、黑木耳放入大一點的容器內,澆入步驟7中炸好的油,加適量鹽、適量醋、1小勺白糖、1小勺芝麻香油,拌均勻即可。
小知識選購春筍以質地鮮嫩,黃色或白色為佳;毛筍以整齊色白,細嫩為佳;行邊筍以質嫩、色嫩的為佳;冬筍以黃中略顯白的為好。
保鮮竹筍是鮮菜,越新鮮越嫩,吃起來口感越好,因此保鮮很重要。只要買回竹筍後在切面上塗抹一些食鹽,然後將它放入冰箱中冷藏就可使其吃起來鮮嫩爽口。
冬筍的存放主要是防止水分丟失,可按以下法存放:1、選完整無傷的冬筍,放入塑膠袋中,紮緊袋口,可存放一個月不變味;2、裝箱保存在木箱底層鋪2—3寸溼黃沙,把冬筍尖朝上擺好,然後再用溼黃沙埋好並將沙子拍實,放在陰涼通風處,可存放1—2個月。
水煮煮竹筍時,加放少量芝麻醬,不僅易軟爛,而且芳香可口。
去味竹筍有澀味,吃時將其連皮放在淘米水中,加入一個去籽的紅辣椒,用溫火煮好後熄火,讓它自然冷卻,再取出來用水衝洗,澀味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