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藝人王建學:方寸間雕出濰坊人文故事

2020-12-14 閃電新聞

現年44歲的王建學從小喜歡畫畫,中學時開始琢磨著雕刻,後來被推薦到北京學習骨雕,並取得了一些成績。2016年起,他開始接觸濰坊核雕,並創作了一系列與濰坊歷史文化名人有關的作品,用核雕講述濰坊人文故事。8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十笏園文化街區,聽核雕藝人王建學講述他的故事。

半路出家,從骨雕轉戰核雕

當天上午9時許,王建學正在工作室裡專心地雕刻著一個桃核。「我一開始學的是骨雕,2016年才開始接觸核雕,兩者材質不一樣,使用的刀具也不同。」王建學說,從骨雕到核雕,他適應了兩三個月才感覺順手。

王建學的工作室裡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雕刻作品,有骨雕,也有核雕,核雕作品包括濰坊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名人等,每件都栩栩如生,極具藝術感染力。

核雕作品《十笏園》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左邊長廊、右邊假山、中間四照亭,還有春雨樓、硯香樓……景物布置完全按照十笏園的建築來定位,濃縮到一個約4釐米長的桃核上,刻畫得惟妙惟肖。

「這是我今年1月新完成的一件核雕作品,從構思到完成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王建學說,為了挑選到合適的桃核,去年10月份開始,他多次到臨朐、昌樂、青州等地購買挑選桃核,從一麻袋一麻袋的桃核中,最終挑選出了一個中意的。

王建學說,把一個小小的桃核變成層次豐富、栩栩如生、稜角分明的藝術品,要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是選料,要選擇密度大的成熟桃核,這樣更容易雕刻精細的部位,也便於長久保存。第二步是主題定位,用筆先在桃核上畫出主題,用刻刀進行定位,掌握好整體作品布局的比例。第三步是逐步細化,運用淺浮雕、深浮雕、鏤空等多種手法進一步細雕。對人物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服裝鞋帽等細節進行細緻入微的修整,一件巧奪天工的核雕藝術品就完成了。

王建學正在雕刻作品。

受家人影響,從小擅長雕刻

受《十笏園》作品的啟發,王建學萌生了雕刻濰坊歷史文化名人的想法。

說到濰坊的歷史文化名人,那就不得不提鄭板橋。鄭板橋在濰期間,不僅寫下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詩詞,更是打開糧倉救濟災民,在濰縣留下了千古美名。王建學的核雕作品《鄭板橋開倉濟民》選取的就是這一段故事:一身長衫、擼著袖子、一縷山羊鬍造型的鄭板橋,背景是濰縣的老城門樓子,兩個清兵正放糧,一些百姓在收糧,還有玩耍的孩童……在一個高約4釐米、寬不到2.5釐米的桃核上,他雕刻了12個人物。

雕刻漸入佳境,王建學又圍繞著韓熙載、李清照、蘇東坡等濰坊歷史文化名人,雕刻了《韓熙載夜宴圖》《醜奴兒》《密州出獵》等作品。

核雕作品《醜奴兒》以趙明誠和李清照的愛情故事為原型創作,表現的是濰坊媳婦、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與丈夫秀恩愛的場景,創作靈感來源於李清照的詞《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

現年44歲的王建學是濱州霑化人,母親和舅舅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民間藝人。母親擅長剪紙、繡花,舅舅擅長書法、繪畫。受家人影響,王建學從小也喜歡畫畫並頗有天分。上中學時,他喜歡上了雕刻,刻什麼像什麼,深受老師、同學的好評。

親戚朋友看到王建學在雕刻上頗有天分,都建議他往這方面發展。1993年,通過親戚介紹,王建學在北京一家骨雕廠做起了學徒,開始接受正規的雕刻訓練。在這家骨雕廠一待就是五年,王建學學到了不少雕刻知識。上世紀90年代末,骨雕廠因經營不善倒閉後,王建學獨自來到濰坊發展。

希望更多人通過核雕了解濰坊歷史文化

剛到濰坊時兩眼一抹黑,一時找不到工作的王建學只好擺起地攤維持生計。2000年前後,比較流行佩戴骨雕等飾品,這為他帶來了一線商機。「我將牛骨刻上有意義的圖案,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王建學說,靠著擺地攤,他漸漸地有了經濟基礎。2003年,他開了一家店面,繼續雕刻吊墜等飾品,他將自己的想法與客戶的要求相結合,製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深受客戶們的認可,積攢了不少老客戶,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在濰坊的日子裡,王建學開始對濰坊核雕有所了解。2016年春天,在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丁傳信的引導建議下,王建學開始研究濰坊核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一開始雕刻的是侍女,作品一亮相,部分核雕老藝人覺得不錯,這給我增添了不少自信。」王建學說。

2018年,王建學參加了世界風箏創意大賽。他在一個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濰坊春天放飛風箏的場景,用奎文門做背景,4個頑童正在放風箏,兩隻蝴蝶風箏,兩隻龍頭蜈蚣風箏,極具濰坊特色,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場景。憑藉精湛的技藝,這件作品榮獲了當年的世界風箏創意大賽二等獎。

目前,王建學正在雕刻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下一步他將重點關注鄭玄、孔融、範仲淹、劉墉、陳介祺等濰坊歷史文化名人,與已經完成的《韓熙載夜宴圖》《醜奴兒》《密州出獵》等作品形成一個系列,用核雕講述濰坊人文故事。王建學希望通過核雕藝術,讓更多的人了解濰坊的歷史,了解濰坊的文化。

相關焦點

  • 百匠訣核雕——「我太難了」雕刻核雕流程
    熟練者可直接用平刀代筆勾圖,但較複雜的圖案則應先用筆畫出圖樣,然後用平刀勾出線條。三笑大師作品-十分開心五、初雕也叫「出坯」,俗稱「剔地」。初雕是整個作品的基礎,以簡練的幾何形體勾勒出作品構思中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 濰坊高密市在首屆「濰坊好手藝」文創作品大賽暨第三屆濰坊核雕...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6日訊11月5日,記者了解到,在濰坊市舉辦的首屆「濰坊好手藝」文創作品大賽暨第三屆濰坊核雕技藝大賽中,濰坊高密市文化和旅遊局榮獲「優秀組織獎」。此次比賽,高密市共選送參賽作品近百件,涵蓋了多個非遺項目和藝術領域,有栩栩如生的剪紙、古色古韻的年畫、細膩精緻的核雕、造型獨特的麵塑,也有八面威風的泥老虎、活靈活現魚拓畫、精編細磨柳編房、曲線婀娜的黑陶瓶等,其中,李金波的剪紙作品《十二生肖插屏》榮獲最佳作品獎;齊秀芳的剪紙作品《明朝十六帝》、曹軍的麵塑作品《孔雀開屏》、呂蓁立的撲灰年畫《百子圖》獲得優秀作品獎
  • 核雕背後的核雕師
    廢話不多說,說說我今天的主題,核雕愛好者眼中「核雕作品背後的雕刻師」,那些或許沒有太高學歷,但一步一個腳印的手藝人。這位雕刻師傅是不是名家,他的雕工怎麼樣,算精品嗎?正值春節之際,小孩子最歡樂的時光,無聊的小編就和大家一一解答。「名家」:【1】.在大部分人了解,可能就是有名氣或者百度上能查到…(就如同,您要的是物有所值的畫作,還是趙本山的籤名?選擇不同,結果不同。一個不知出處的作品,所有人能從技藝的角度看出其好壞,方為上乘,後得知其作者名氣不錯,豈不美哉!
  • 百匠訣核雕——核料為什麼選擇烏橄欖?
    百匠訣核雕-義薄雲天江蘇蘇州並不產烏橄欖,那麼,蘇州核雕藝人為什麼會大量使用烏橄模核作為核雕的材料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從明代開始,蘇州逐漸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全國各地的商人和商品雲集於蘇州城鄉,蘇州雕刻藝人有條件接觸到不同的雕刻原材料,這其中就包括產地距蘇州千裡之遙的烏橄欖核。而採用烏橄欖為核雕原料,當然是基於烏橄欖獨特的形狀和質地。烏橄欖的體型與質地,適用於做模核雕。由一枚小小的烏橄欖核演變成精美絕倫的橄欖核雕,要經歷收穫果核、處理果核和操刀雕刻的過程。
  • 核雕藝術家馬良先生作品欣賞
    果核原是人們食後的棄物,但是在古代就成了藝人們發揮想像和施展刀技的載體,橄欖核、桃核、杏核都是核雕的首選材料,因其體積微小工藝精難,因此在眾多的雕刻中核雕反而顯得特別的珍貴。核雕和其他如石雕、木雕、磚雕、竹雕、角雕、骨刻等相比出現較晚,而在明清時,我國大型雕塑藝術並無大的發展,而核雕的發展卻生機勃勃,最富於創造性的核雕作品《東坡夜遊赤壁》就出現在明朝。
  • 守望非遺|李曉青核雕作品賞析
    如今的舟山村,儼然成了核雕的代名詞了,舟山核雕更是名滿天下。盛名之下,離不開那些對藝術有著傑出貢獻的手藝人。儘管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內有核雕」,核雕也成了風靡全村的技藝,女性從事核雕技藝的不在少數,李曉青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核雕中的圓雕和鏤空雕刻
    圓雕,又稱為「立雕」,其實就是立體雕刻簡稱。也就多方位多角度的三維立體雕刻, 與浮雕的區別就是,更注重所雕刻物體各形體間的空間表現。鏤空雕而鏤空雕,是在浮雕和圓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鏤空雕創作是結合了圓雕和浮雕特點的一種雕刻形式。
  • 濰坊皮雕藝人楊瑞峰:在牛皮上雕刻時光雕刻美
    52歲的皮雕藝人楊瑞峰便是用皮雕表達自己的手藝人。9月11日,記者走進濰坊十笏園非遺空間楊瑞峰的工作室,聽他講述皮雕背後的故事。從小就接觸皮雕技藝,沒想到變成了事業「叮叮叮……」從濰坊十笏園非遺空間的一間工作室裡,不時傳出清脆的敲擊聲。
  • 去國博最新大展,看方寸木雕裡的百年故事
    走進展廳,濃濃的潮州味撲面而來,細膩精美禮盒的雕藝、色彩濃豔的潮繡、輕婉低回的潮曲,方寸木雕之間,「二十四孝」「鴻門宴」「遊園驚夢」「武松打虎」「佘太君掛帥」等一系列傳奇故事活色生香地呈現在眼前。圖說: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新民晚報記者 潘子璇 攝方寸間的傳奇故事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體系之一,流行於粵東的潮州、潮安等地,潮州木雕的體量普遍偏小,但善於利用空間的木雕藝人常在這方寸之間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 核雕工藝篇:給你的橄欖核手串分分類
    核雕又叫「橄欖核雕刻」,是雕、刻二種創作方法的總稱。通過雕、刻手法減少烏橄欖果核上可雕性物質材料,再加以修整刻畫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通過雕刻手法,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的民間手工藝術。
  • 中華核雕藝術,指尖雕刻藝術升華,掌中小玩物,照樣能玩出精彩
    九龍童子財神核雕四花水晶核, 乾淨整潔利落!高雅不俗套,但又很個性,題材千變萬化,整條作品完.美展現了微雕藝術的最.高境界!超完.美超複雜的構圖每一刀都是匠人的品質!最看重人物的開臉,一條好的作品的「神」全都體現在-開臉!繁瑣複雜的雕工加上神級開臉,讓整條作品的視覺效果和收藏價值都發揮到了極致!整條作品超級飽滿!
  • 百匠訣核雕-橄欖核手串佩戴規矩
    相信很多文玩愛好者對於核雕的知識都了解的很多,也都知道該怎樣保養怎樣盤玩,那麼對於核雕手串的佩戴規矩相信很多人還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核雕手串佩戴的規矩。核雕跟我們佩戴戒指一樣,都是有寓意有說法的。據我們觀察了解,好多朋友對於橄欖核手串的佩戴好像不注意場合和佩戴的方法,這樣不但白白流失了手串蘊含的涵義,還洋相百出,這當然特別不合適,特別晦氣。一、左手場合的佩戴參加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比如工作招聘會,投標大會,項目洽談會等。
  • 古人玩的核桃,都是帶雕工的,真的太美了
    滿工雕雙龍穿雲核桃 核雕,盈於掌,潤於心。, 皆比平面雕刻艱難十倍, 難雖難,但經匠人細細一琢磨, 最後卻呈現出了一刀一世界、 一核一乾坤的美妙景色, 如此精湛的工藝, 堪稱中國人的獨門絕技!
  • 刀尖上的藝術——淺析手工核雕的七大步驟
    核雕師傅在雕刻過程中,會根據核的形狀雕刻出適合的樣式,上期我們對橄欖核原料的種類進行介紹:刀尖上的藝術——橄欖核原料分類(下),選好了料就需要核雕師傅經過構思、畫稿、雕刻、完善等一系列過程,將一件完美的核雕作品才能呈現在我們眼前,今天小辛跟各位玩友一同淺析下手工核雕的過程~
  • 周末來濰坊富華,看看什麼叫「風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炳文12月1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第二屆·中國國際(濰坊)風箏產業文化交易博覽會將於12月12日—13日在濰坊富華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濰坊作為世界風箏的發源地,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二屆·中國國際(濰坊)風箏產業文化交易博覽會以「共享·共贏·創新·提升」為主題,旨在促進風箏產業發展、弘揚風箏文化、推廣風箏運動、為風箏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提供優質對接服務,形成規範、高效的風箏交易市場。
  • 資深玩家告訴你核雕如何養護
    養護導讀:每一位核雕愛好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盤玩方法和習慣。由於工作性質,認識很多核雕真愛粉,南北方都有,聊天時也教會我很多好的心得經驗。我們就從日常的清理、盤玩、儲物習慣三點來聊聊正確的養護姿勢,然後有一套簡單必備的保養工具,養成良好的盤玩習慣就OK了。
  • 漂亮的核雕手串怎麼樣養出來的
    一件雕刻精細的核雕手串,令人愛不釋手,但如果不注重養護,產生開裂或損壞,則價值大跌,令人惋惜,這就涉及一個保養問題。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載之後,整體顏色都會深紅,花斑也會隱淡,最後消於無形,所以不用害怕。3、關鍵詞:保存新核雕如何保存放置?挖掉核仁是好是壞?什麼氣候最適宜?蟲蛀解決方案?由於核雕興起的年份很短,最近的一次就在2002年左右,因此市面上全為新工作品,老件多在玩家內部才流通。
  • 百匠訣核雕-橄欖核雕保養小方法
    核雕是中國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橄欖核、桃核、杏核等堅果核材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核雕題材廣泛,寓意美好,也是眾多文玩愛好者的心頭好,但是核雕工藝品在保養上是有一定要求的,今天我給大家總結了幾點保養的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
  • 非遺地圖 | 方寸之間雕刻大千世界,且看手藝人張志新的寫意人生!
    核雕,作為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是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它的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雕刻出複雜的題材作品,雕刻手法也細緻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