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廣大女性同胞婦女節快樂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目若秋波的賈寶玉對女性作出了這樣的定義。誠然,女子似水一般,是溫柔沉靜的,她們是燈下做著針黹女紅的幢幢身影,是閨閣內撫琴吟詩的雅趣形象,更是娉婷婉約的最佳闡釋。而有這樣一位女子,偏偏不愛繡針愛刻刀,十幾歲的年華便開始在雕刻中浮沉,一雙手滿是傷痕,一顆心滿是熱忱,她便是吳中區舟山核雕行業協會的副會長李曉青。
八寶彌勒
毗鄰太湖的舟山村,相傳為吳王闔閭所置「造舟之所」,故得「舟山」之名。曾幾何時,舟山人不再造「大舟、戰船」,開始雕刻起了「核舟」。如今的舟山村,儼然成了核雕的代名詞了,舟山核雕更是名滿天下。盛名之下,離不開那些對藝術有著傑出貢獻的手藝人。儘管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內有核雕」,核雕也成了風靡全村的技藝,女性從事核雕技藝的不在少數,李曉青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古典美女
花籃
談起李曉青與核雕的緣分,只能說冥冥之中自有註定。李曉青生長在佛雕之鄉——衝山,爺爺、父親、哥哥都曾在東山雕刻廠工作過,長期的耳濡目染,讓她對此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想法,記憶中,彌勒、觀音、韋馱……這些栩栩如生的佛像早已如親人一般駐進她的心底。李曉青拿起的第一件雕刻工具,並不是三角刀,而是一把斧頭。木雕佛像多高大宏偉,塑形大抵依賴斧頭與鑿子。年輕的李曉青揮起沉重的斧斤,開始了她的雕刻生涯。
九龍獻瑞
十二金釵(局部)
十二金釵(局部)
十二金釵(局部)
一年後,李曉青漸漸發現,雕刻佛像所費的功夫太大,她一個女孩子駕馭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轉變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1994年,21歲的她找了舟山村專門雕羅漢的陳明方師父學習核雕技藝,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了。硬度大,體積小,橄欖核的雕刻難度也相當大,初涉此業,傷痕累累,在所難免,而堅毅的李曉青並未就此罷手,日以繼夜,兀兀以窮年。有了佛雕的造型基礎,雕刻羅漢題材,對李曉青來說並不十分困難,她在學習中獲得進取,在求知中尋求解惑。她時常覺得她的羅漢眼睛會微笑、嘴巴會歌唱,她的柔情融化在與核雕的每一次對視之中。
老子出關
連年有魚
時光匆匆,春華秋實,轉眼三年已過。此時,李曉青的核雕技藝雖不能說是爐火純青,也算是熟能生巧了。對於羅漢等內容,幾乎是信手拈來,連畫稿都不用。她坦言,自己的繪畫功底不是很好,但這並不影響她的雕刻,她的心裡有一個度,衡量著即將舞動的刻刀,也修整著並不規範的畫稿,儘管匪夷所思,但她做到了。
雙面十八羅漢
四大美女(局部)
四大美女(局部)
蘇州園林(局部)
《牡丹花》是李曉青脫離佛教題材創作的第一件作品,融合了其在玉雕工藝上的表現方式,形式新穎,寓意富貴。原本她只是想嘗試一番而已,雕件最後竟被人請去了,這是她沒想到的,也堅定了她要創新突破的決心。2003年後,全國掀起了一股核雕熱潮,李曉青回憶,當時半成品也有人收,日入300多元的她,每天的工作時間基本都要在十二小時以上,悶熱的夏日有蟬鳴作伴,卻解不了心頭的燥熱,風扇在頭頂呼呼作響,冷風吹在脖頸上隱隱作痛。風吹涼了肌膚,卻這些她都一一堅持下來了,「沒辦法,放不下。」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局部)
李曉青擅長以女性的視角去賦予作品更多內涵,而寓意吉祥的作品往往能受到更多的青睞。如《蓮年有魚》,蓮花與鯉魚的完美組合,諧音「連年有餘」;再如《鳳穿牡丹》,鳳為鳥中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兩者的結合視為祥瑞、美好、富貴的象徵,作品刀工精湛,線條流暢,層次分明,於橄欖核籽方寸之間盡顯幸福之意。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非李曉青為友人創作的《百年好合》了,當時友人問她有沒有適合婚禮贈禮的核雕,她當天就開始著手設計這款飽含深情的作品了。荷葉映襯,鴛鴦嬉鬧,和合美滿,魚戲蓮葉之間,遊刃有餘。
小籽十八羅漢
笑口常開
另一方面,李曉青對於女性的偏愛是顯而易見的。她說,她還是喜歡女性化、有柔美感的東西。在她的陳列室裡,傳統的彌勒、羅漢一應俱全,卻也不乏《四大美女》《伊人》這樣刻畫女子的作品。她採用浮雕技法,將四大美女的千古神韻和古典美藝術地濃縮於四顆橄欖核之上,以浣紗、醉酒、出塞、拜月等行為突出每個主人公的特性,表情、配飾與人物的身份貼切,刻畫細膩,內涵豐富雋永,衣飾飄逸,形神兼備。每一個新題材開發的步驟和時間都不盡相同,那款《伊人》,若不是心思細膩,是創造不了這種「在水一方」的意境的。
楊枝觀音
李曉青享受觸類旁通的感覺,蘇作的工藝品,玉器、刺繡、木雕之類,她認為都可以通過有選擇地重組和處理,從而為核雕創作加入新鮮感。那件得過眾多獎項的《蘇州園林》,將蘇州水土獨有的「精」「細」「靈」注入核雕之中,傳神地刻畫了獅子林、寒山寺、留園、西園、環秀山莊、網師園、盤門、滄浪亭、虎丘、拙政園等十處景象,通過層層堆砌地手法,表現出園林山水樓閣的層次感,卓爾不凡。
伊人
創造了眾多精美作品的李曉青,說著一口綿綿的蘇州話,軟糯的剛剛好。就像她的人一樣,有著藝術的氣息,溫柔的外表,堅韌的內心,精湛的技藝,一切完美地融於一身,默默在橄欖核中耕耘,將核雕之美示於眾人。《左傳》中提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面對舟山核雕如火如荼的現狀,李曉青並沒有保持過分樂觀的態度,她先後發表了《談舟山核雕的長遠發展》、《談核雕藝術品的定位》兩篇論文來談自己的觀點、見解。
鍾馗
如此,我竟覺著自己遇見的是朱自清口中的「藝術的女人」。「藝術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溫柔的空氣;使人如聽著簫管的悠揚,如嗅著玫瑰花的芬芳,如躺著在天鵝絨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煙的輕,籠罩著我們;我們怎能不歡喜讚嘆呢?」
1973年生於光福,工藝美術師,蘇州市核雕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蘇州市吳中區舟山核雕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