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苦味植物

2021-02-07 植物遊記


刺天茄(Solanum violaceum)來自於茄科茄屬。


直立小灌木,小枝,葉下面,葉柄及花序均被星狀絨毛。具皮刺,皮刺土黃色,葉卵形,又作三角狀齒裂。


聚傘花序腋外生,花冠亮紫色,外面被星狀絨毛,漿果圓形。






文中的刺天茄是在雲南騰衝遇見的,當地人會食用它,但只取兩三個橙色的小果子,煮出來的湯就十分苦。


我們在前面介紹水茄,紅茄的時候,提到滇西一些地區喜歡食用苦味蔬菜,苦味蔬菜在炎熱的夏天有清火的作用。


植物的五味和功效有一定的相關性,苦味藥具有清熱祛溼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有毒植物都是苦的。


雖然這邊偶爾食用刺天茄,但我們依舊需要對其存在敬畏之心,一來當地人早已習慣,二來他們食用的量也非常少,兩三個煮一碗湯,還搭配了酸筍等佐料。


我們來看文獻中關於刺天茄的介紹,文獻不多,希望可以被更多研究者關注並研究他們。






刺天茄,以乾燥成熟果實入藥,為雲南地方常用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利水、利膽退黃、活血調經的功效。


主治咽喉腫痛,咳嗽咯血,水腫,黃疸等病症。


研究表明,刺天茄中含有黃酮、生物鹼、多糖、胺基酸及甾體類化合物等多種成分。


採收期對刺天茄果實中黃酮類成分蘆丁和槲皮素含量具有顯著的影響,隨成熟期延長呈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以橙色時兩種成分含量達到最高。


適宜的乾燥方法能較好地保存藥材中活性成分含量,進而保證藥品質量。


其中蘆丁以曬乾處理含量最高,烘乾處理含量最低;槲皮素以烘乾處理含量最高,微波處理含量最低。


陰乾處理兩種成分變化趨勢與新鮮果實相同,均於橙色時含量最高。


通過不同的方式對果實進行加熱處理,在此過程中因短時間內迅速受熱,內部物質產生了一系列反應。


特別是果實中自身所含有的酶活性急劇降低,從而導致了兩種成分不同變化趨勢的形成。綜合比較各乾燥方式,建議選擇曬乾處理為宜。






刺天茄的介紹就到這裡啦,苦味的植物如果利用得當,能很好的調整我們的身體狀況。


而當地人也反饋苦味植物吃完會感覺身體很舒服,希望關於滇西的這些植物,有更安全系統的研究和應用。


同時文獻中關於採收期的研究,也對我們判別不同藥材加工方式的好壞帶來思考。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 楊竹雅,張寶洪,張彬若,楊樹德,武治文,譚文紅。刺天茄的生藥學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5,26(05):1144-1145。

[2] 中國植物志

相關焦點

  • 山坡下,1種植物葉片有刺,被稱為「刺天茄」,結出黃果子,珍貴
    像下面的1種植物就非常奇特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植株的葉片上總是有一些刺,這種植物以往就經常被稱為「刺天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刺天茄刺天茄,是茄屬多枝灌木,通常高0.5-1.5米,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長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
  • 中華草藥—刺天茄
    刺天茄【別名】 苦顛茄、刺茄子、苦天茄、燈籠泡、恨天雷、金扣攔路虎。
  • 野外,有1種「刺天茄」獨特,葉片上有刺,以往不敢靠近,卻珍貴
    其實呢,在野外生長的節節草、巖黃連、金線蓮、金彈子、黃楊樹、山莓等植物也非常頑強,一年四季都可以長得旺盛。在野外還有1種「刺天茄」就非常獨特了,這種植物的葉片和大部分的野草葉片也不一樣,在葉片上有一些刺,以往我也不敢靠近這種植物,畢竟不認識它,如今才知道它有價值,同時也珍貴,可能比家裡的長壽花、蟹爪蘭、綠蘿、虎皮蘭、文竹、龜背竹等花卉盆栽有價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裡全是刺的植物,稱為「天下第一山珍」,如今城裡18元一斤
    我們在山林裡能夠見到不少全身是刺的植物,像以前說過的刺天茄、鬼針草、刺槐等,它們的植株上都有不少突出的尖刺,人們見到都會避而遠之。雖然這些植物上都有刺,看上去不好惹,但其實像刺天茄和鬼針草都能入藥,刺槐得到花朵還是上好的野菜。今天我們分享的也是渾身是刺的植物,它在農村被稱為「天下第一山珍」,如今也是上好的美食,在城裡能賣到18元一斤左右的價格,不妨來看看。
  • 乳茄
    在民間,乳茄是一種吉祥植物,象徵五福臨門、金玉滿堂、富貴發財,又因取名五代同堂,寓意有子孫繁衍不息、代代相傳之意,更成就它每年在花街的穩固地位。乳茄還叫牛角茄、牛頭茄、五指茄,都離不開一個「茄」字,事實上,乳茄就是茄科大家族的一員,與番茄、辣椒、人參果這些著名的茄科水果有著「血緣關係」,而且它的家鄉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本身也是全球茄科植物的主要產地之一。不過,別忘了,茄科植物體內大多含有龍葵鹼,其中曼陀羅、龍葵和顛茄又包攬了「前三甲」,這三個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有毒植物。作為茄科家族的成員,乳茄也不能免俗,含有一定量的龍葵鹼。
  • 周寧地界這些長刺的植物 ,你知道幾樣?
    在園子周邊種一圈帶刺的植物,就連喜歡到處啄食的母雞也不敢逾越。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植物的刺大約可分為皮刺、枝刺、葉刺、總苞刺、果皮刺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刺都是自然選擇的產物,是植物進化的結果。對植物自身而言,刺可能是防禦的武器,可能是攀附的工具,為的是更好地生存與繁衍。玫瑰、月季、薔薇、金櫻子、山莓、茅莓、菝葜、白簕、飛龍掌血枝條上的刺和兩面針、長刺楤木、刺天茄葉脈上的針都屬於皮刺。
  • 白刺花,槐屬植物用途
    白刺花(Sophora davidii)來自於豆科,槐屬。別名白刻針, 狼牙刺, 狼牙槐, 馬鞭採, 馬蹄針, 鐵馬胡燒, 苦刺。sophora一種豆科植物。灌木或小喬木,不育枝末端明顯變成刺。羽狀複葉;託葉鑽狀,部分變成刺。總狀花序著生於小枝頂端;花小,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有時旗瓣稍帶紅紫色。
  • 黃金果----原名:乳茄 ,又名五指茄!
    英文名:Abiu 又名caimito.茄科、茄屬直立草本。莖被短柔毛及扁刺,小枝被具節的長柔毛,腺毛及扁刺,刺蠟黃色,光亮,基部淡紫色,端尖,鑽形,直或略彎。原產美洲,現廣東、廣西及雲南均引種成功。果實的形狀美麗,多栽培以供賞。[1] 性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環境,生長適溫為15~25℃,有一定的耐寒性,怕水澇和乾旱。能耐3~4℃的低溫。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冬季溫度不得低 12℃。
  • 它渾身是刺,因為「藥食同源」,被吃成了「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導讀:古人因為要解決果腹的問題,就有了開發利用野生植物資源的豐富經驗,在《詩經》中就有相當多的記載,而今的人們要求食物美味又健康,也把目光投向了野生植物資源,即便渾身是刺也阻止不了國人!說起刺五加這種野生植物,可能年長一點的東北人會覺得沒啥,不過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陌生,畢竟它是近幾年才逐漸火遍大江南北。
  • 乳茄消炎止痛、化瘀消腫,農民只需掌握三點,收穫優質高產的乳茄
    高約1米,莖被短柔毛及扁刺,小枝被具節的長柔毛,腺毛及扁刺,刺蠟黃色,光亮;葉卵形,常5裂,裂片淺波狀,先端尖或鈍,基部微凹,兩面密被亮白色極長的長柔毛及短柔毛;蠍尾狀花序腋外生,常著生於腋芽的外面基部,被有與枝、葉相似的毛被,通常3-4花;漿果倒梨狀,外面土黃色,內面白色,種子黑褐色,花果期夏秋間。
  • 百科解答|植物為什麼會長刺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長刺兒的植物嗎?它們為什麼會長刺兒呢? 不同植物的刺有著不同的作用,有的是為了保護自身免受敵害,有的是為了使自己爬到高處,還有的則是為了把種子傳播到遠方。 1、皂莢的枝刺 植物沒有腳,也沒有翅膀,對付敵害,它們只能想其它辦法,身上長刺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
  • 《養生廚房》苦瓜茄扇
    當然最重要的是兩者的結合,組成了一道能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美食——苦瓜茄扇,究竟這美味是如何製作,我們且去看看究竟。步驟:1:苦瓜很苦,所以不易被接受,夏大廚教我們如何讓苦瓜的苦味變得容易接受,學會如何去「吃苦」。先將苦瓜去心,切成小粒,然後加蒜蓉辣醬和川味剁椒,比例各一半,量的多少根據自己喜好。
  • 渾身都是刺,果實像小番茄,若遇到請不要摘,別不當回事
    渾身都是刺,果實像小番茄,若遇到請不要摘,別不當回事!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農村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野果可以採摘來吃,這些野果不僅口味獨特,營養也相當豐富,是許多農村朋友兒時為數不多的零食。圖片來源網絡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農村常見的野生植物,這種植物全身都是刺,果實與小番茄相似,因而有小番茄之稱。其實,這種植物的學名叫癲茄。
  • 乳茄又名黃金果、五指茄果色鮮豔,果實的形狀美麗,多栽培以供賞
    乳茄 黃金果(茄科茄屬植物)一般指乳茄乳茄(學名:Solanum mammosum L.)
  • 有刺植物的刺是如何起源和演變的?有什麼類型和效用?
    無一例外,都是非常鋒利的植物「武器」,一不小心被扎,就會被刺得疼痛難忍,有的甚至還會被扎出血來。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有的植物有刺,而大多數植物無刺?植物的刺最早產生於何時?有刺植物的刺有什麼不同和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科普一下。
  • 有刺植物的刺如何起源和演變?有什麼類型和作用?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有的植物有刺,而大多數植物無刺?植物的刺最早產生於何時?有刺植物的刺有什麼不同和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科普一下。 一、植物刺的誕生年代從目前已發現的植物古化石來看,植物的刺最晚誕生於晚古生代的第一個紀早泥盆世(距今4-3.6億年前),是陸生植物複雜化之後衍生出來的器官,該時期的一些陸生植物體莖上就已經具有多種類型明顯的刺。
  • 都是「茄」字輩,水茄居然不是茄子? | 少年科學粉
    水茄雖然第一次接觸水茄的經歷並不是很愉快,但是我很快接受了這種特別味道的小茄子。水茄的苦味兒不同於苦瓜,更像是淡淡的、讓人愉悅的苦。特別是當水茄被切碎,加酸筍同牛肉末一起炒,簡直堪稱「米飯殺手」。那些成簇的白色五角星花朵,以及簇擁在柱頭周圍的雄蕊,都暴露了它們茄科植物的身份。待到花謝之時,綠色的圓果子又會綴滿枝頭,那就是我們在燒烤攤上吃到的水茄了。這些小果子只會長到櫻桃大小,就不再長大,全然不像我們熟悉的大茄子。
  • 刺通草,五加科植物用途
    刺通草(Trevesia palmata)來自於五加科,刺通草屬。別名廣葉葠, 脫蘿, 梲樹, 廣葉參。常綠小喬木,樹皮淡黃灰色,有刺或無刺;小枝淡黃棕色,有絨毛和刺;刺短,基部膨大,先端銳尖。葉為單葉,葉片大,革質,掌狀深裂,分布於雲南南部、貴州、廣西。
  • 十萬個為什麼 | 植物身上為什麼會長刺?
    不同植物的刺有著不同的作用,有的是為了保護自身免受敵害,有的是為了使自己爬到高處,還有的則是為了把種子傳播到遠方。下面讓我們來說說都有哪些長刺的植物吧~1、皂莢的枝刺植物沒有腳,也沒有翅膀,對付敵害,它們只能想其它辦法,身上長刺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
  • 農村叫做「刺五加」的野菜怎麼吃?
    一,關於刺五加真正的「刺五加」是分布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等地的一種落葉灌木,通常生長在森林中或灌叢中。刺五加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中國樹木分類學》;別名在吉林叫砍拐棒子;在河北興隆叫一百針;在河北還叫老虎潦等。它的植株多分叉,高一到六公尺,在一、二年生枝上有密刺,刺直而細長,針狀,向下彎,基部不膨大;葉為掌狀複葉有小葉三到五片;傘形花序,花朵紫黃色;果實圓球形,有五稜,黑色。它的嫩葉和芽人們採摘作為野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