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的武力在演義中被嚴重低估,白馬之戰中顏良大展神威,先是三個回合斬殺宋憲,接著又一個回合秒殺魏續,最後二十回合速敗曹操帳下猛將徐晃一下子震懾了全場,當時在場的曹營諸將除了徐晃之外,至少還有張遼和許褚等人(關羽應該在許都,一開始並未隨曹操出徵,當然這指的是演義,正史中關羽和張遼徐晃等人都在)。
張遼、宋憲和魏續三人都是呂布舊將,也是呂布麾下八健將之中的三位,雖然三人武力差距巨大,不過張遼對宋憲和魏續兩人武力如何卻是非常清楚,現在兩人如此輕易就被顏良斬殺,所以張遼清醒的認識到他絕非顏良的對手,這可能也是他避而不戰的原因之一吧,那麼如果張遼出戰他在顏良手下能支撐多久?我們就此分析一下。
宋憲和魏續的武力不具備對比性,要看張遼能支撐多久,首先就是要看他和徐晃兩人武力哪個更強一點?我們先來看看演義中張遼的單挑戰績:
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邰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張遼揮刀來迎。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先鋒張遼與凌統交鋒,鬥五十合,不分勝敗。孫權恐凌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
演義中張遼的單挑對手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張郃、太史慈和凌統,其中凌統的五十回合其實是張遼佔據了上風,真正有對比意義的是和張郃五十回合戰平這一場,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單挑,而且也是兩人全力之下的真實武力體現,或許有人說張郃在演義中是有名的滑頭和趨利避害,但是這一場不會,因為當時雙方主公曹操和袁紹都在場,那麼多雙眼睛盯著,由不得張郃不出全力,那麼張郃的真實武力水平如何?
張郃曾三十餘回合不敵趙雲,二十回合不敵馬超,三五十回合戰平張飛還有餘力,很顯然和張飛的單挑才是張郃最真實的武力水平,因為當時張郃陷入張飛包圍之中,再不拿出真本事就走不了了。
徐晃曾五十餘回合戰平許褚,不過這場單挑有點水分,原因就在於曹操想要將徐晃納於麾下,可能吩咐過許褚手下留情,這一點從銅雀臺箭術比武許褚不忿徐晃奪冠搶奪錦袍可以看出一二,一根筋的許褚對當初那場單挑仍心存芥蒂,一句話真打起來徐晃未必能在許褚手下支撐五十回合。
許褚和張飛交手過不止一次,總的來說武力還是要略遜於張飛,如此一來,張遼五十回合戰平張郃,張郃可力敵張飛五十回合不敗,許褚不如張飛,徐晃在許褚手上可能支撐不到五十回合,所以這樣一對比下來,張遼的武力顯然要略勝過徐晃。
除此之外,從他們的老朋友關羽對兩人的態度也能看出一二:
飛曰:「彼懼而退,何不追之。」關公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公曰:「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
關羽認為張遼武力不在他和張飛之下,雖然這話有點水分,但是相比較關羽自信有把握可以斬殺徐晃來看,顯然在關羽的心目中張遼的武力要強過徐晃。
所以徐晃二十回合不敵顏良,換成張遼的話則可以支撐多一點時間,不過最多也就三十多個回合仍然會敗於顏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