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的預防,要在平時留意。這種病症,沒有一種藥劑能作預防措置,全仗生活的細節上自己小心檢點,才能避免這種疾患。今舉出幾個預防要點如次:
衣
日常穿著的衣衫,一定要放在乾燥的地方。過了季的衣服,逢到需要更換穿著的時候,必須經過日光的曝曬。柔軟的內衣,無論是否潮溼,應該洗滌後經過一次曝曬。
1、不曬不穿 久藏在箱篋衣櫃中的呢絨大衣、西裝,切不可取出,即穿。因為壁櫥、衣櫃、箱簇易受溼潮,特別是棉織品吸收水分更多,如果不經日曬,往往容易受溼。
2、經雨不穿 天有不測風雨。假使衣服遭到大雨淋溼,務須在極短時間內更換乾衣。肌膚受雨的部分,應用幹毛巾擦乾。如經雨水侵襲,要用油類(如紅花油、松節油等)用力摩擦皮膚,使膚色殷紅,以除溼氣聚留。
3、暖室更衣 更換衣衫,應在室內。如在冬季,最好在暖室之內。氣候轉變、氣溫降低時,切不可盡開窗戶。如忍受寒冷更換內衣,有時寒溼會直接侵入。
食
好多風溼症候是因為營養不良而引起。所以,平時應進食有益的食品,使營養合度,這樣對風溼等症就有抵抗的能力了。
住
居室是否合宜,對風溼症候的關係最大。居處的高低,應力求合乎健康上的要求。因為有許多風溼都是和住所有關係的。嚴重發病時,要易地療養。
1、注意陽光 住屋以窗戶朝南及陽光充分的算是最好。因為向南的住屋冬暖夏涼,陽光充足,室內溼度易受日光的蒸發。若是缺少日光,室內溼氣不能透散,居住也不相宜。
2、不住溼處 高樓大廈,或半山別墅,陽光雖極充足,但遇霧季溼季,室內溼度較為嚴重。舊式房屋寬敞高大,但常感光線不足,室內潮溼特甚。尤其是古老房屋,地板牆壁,遭受潮溼侵蝕,已經腐爛,潮溼不斷地醞蒸,常有黴蒸氣息,居住其間,易患風溼等症。
3、每室有窗 每一臥室必須有窗,使空氣流通,一則可排除濁氣,二則可利用陽光曝曬,消滅室內潮溼。床鋪不可設在潮溼牆邊。床具應適當離開牆壁,要接近窗邊。暗室不可居住,陰處不可設床。
4、臥避溼牆 每逢溼令,牆壁潮溼,滲出水分,有如人體出汗一般,久而滿牆發黴。但是每一屋宇,四周牆面,未必皆溼,往往是一面牆壁乾燥如恆,一面牆壁潮溼不堪,這是方向問題。或因受不到日光的曝曬,或因雨水時常流注入內、久經潮溼浸潤。這樣的居室,不但能使室內書畫黴爛不堪,對人身的健康亦大為不利,故應改善。
5、遠離溼牆 若干屋宇,地下層潮溼不堪。下雨時,地面會浮起一層水跡,使貯放的箱篋腐爛、衣服發黴。人們在這種地方設鋪,肌肉骨骼亦會受潮溼的侵襲。好多風溼病患都由此而起。所以地面潮溼的房屋,是不宜居住的。
6、切勿露宿 暑期天氣酷熱,如屋宇狹小,常有人露宿天台或街沿,以圖一時涼快。其實,露宿最易受到露水侵襲,露性極寒,極易釀成風溼病。有些人臥在泥地或水泥階上,都易被地上潮溼侵襲,招致疾病。
抗戰期間,逃難者奔走後方,夜宿寺院泥地,因而得風溼之患者不可勝數。有一患者,病起於訟案牽累,囚居牢獄一宵,即致終身風溼纏身。這種情況雖系環境所迫,但亦因不知預為防犯所致。
行
人的行動往往與風溼症候有關係。舉例如下:
1、夜行多露 夜深之後,寒露較重,能使人於不知不覺間,受到寒
露的侵襲。若干深夜工作者,晚間身體已感疲乏,抵抗能力原已薄弱,加上寒露侵襲,極易致病。所以古人有「夜行多露」一語,警告夜行是不宜的。
2、高處奇寒 高處不勝寒,也是先賢的經驗之談。早起時,寒氣逼人,如果衣衫單薄,受寒即能招致病症,風溼乃其中之一也。
3、晨起避霧 若干華貴私邸,皆有花園,主人黎明即起,躬自在園林中整枝剪葉,玩賞花草。其實此時花園之間,濃霧瀰漫,侵入人體,易於引起病患,亦應注意避免。
4、黴季防雨 黃梅季節,晴雨不定,變幻莫測,出門遠行,必須攜帶雨具,免遭雨水侵襲,身體抵抗能力薄弱時,即易致病。尤其是爬山郊遊時,更需預防寒冷。有人僅一次受到寒冷襲擊,即終身患風溼症候。初時尚不信病源起於一時之疏忽,但病後即感黴季風溼的可怕了。
以上種種,簡括說來就是:烈風暴雨、濃霧寒露,要避之有時;潮牆溼地、暗室舊宅,斷不可居。這是預防風溼的要點。
此外,要避免感冒和喉蛾病症。因為急性的風溼症候,都與感冒或喉蛾有關。所以在感冒流行的季節,風雨寒暖,都要十分留心。
風溼病在發作前,常有喉蛾腫脹,初時誤認是喉痛。痊癒之後,也就不再注意了。其實一部分人,就在喉痛之後兩個星期,風溼發作。所以凡是喉痛後仍感不舒適,或突然覺得關節痛,要立刻對疼痛加以治療。否則,一場風溼的大風波接著就來了。
診治風溼關節疼痛時,要問病人有沒有患過喉蛾痛(即扁桃腺炎),看看有沒有傳染病存在,有沒有並發心臟病,再詳細觀察關節病狀。風溼症的特徵是紅腫熱痛發炎症狀,發生於最大的關節部位。因為有時候會有其他關節炎症混淆,如白濁病(淋疾),或骨癆病(即結核性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