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
改革通識科,醫治教育頑疾,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之舉。作為香港中學生必修必考的科目,通識科原本意在強化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能力,但卻因長期缺乏教學規範和管理而淪為無統一教材、無統一教學標準、無專職教師的「三無」科目。部分「黃師」則趁機與「反中亂港」分子裡應外合,給通識教育「加私料」「添毒料」,將通識科異化為宣揚「分離主義」「反中仇中」等極端言行的邪門暗道,讓通識教育徹底變了味道。
「修例風波」期間,「攬炒」勢力更是明目張胆地騎劫通識教育課堂,肆意向香港青少年散播「政治病毒」,灌輸「公民抗命」「違法達義」等歪理邪說。更有無良「黃師」打著通識教育的幌子,慫恿香港青少年參與「罷課抗爭」,走上火光沖天、磚頭亂飛的暴亂街頭「實習」。一年多來,在因參與「修例風波」而被捕的人中有四成是學生,其中近2000名是中小學生,更有年僅13歲的孩子身藏汽油彈走上街頭……如此種種,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少數香港青少年跌入「黑暴」深淵,通識教育這一最大「病灶」難辭其咎。此次特區政府行使教育管治權改革通識科,正是痛定思痛,決心剷除校園毒瘤,為香港教育「刮骨療毒」。在保留「必修必考」的前提下,通識科改革不僅優化了課程設置、教材及考評安排,引入國情教育、憲法和基本法等教學內容,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赴內地參訪考察的機會。這些措施可謂切中要害、精準治療,從根本上糾正通識科長期遭受異化的問題,為通識科教學把準方向,讓通識科真正回歸培養學生慎思明辨能力、增強身份認同的教育初衷,成為香港青少年正確認識祖國、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窗口。
通識科的「蝶變」理應得到香港社會的大力支持與肯定,然而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對此卻如坐針氈,急得直跳腳。「攬炒派」議員先是搬弄是非,給通識科改革扣上「政治霸道」的帽子;「黃教協」則在後推波助瀾,妄稱改革「令通識科『面目全非』,形同『謀殺』通識科」。「毒媒」們更是拿起造謠抹黑的筆桿子,讕言港生赴內地交流是「被送中接受『思想改造』和『政治審查』」。
明眼人早已看穿,這些跳梁小丑之所以惱羞成怒、滿口狡辯,恰恰是因為通識科改革的「闊斧」砍中了他們「製毒散暴」的「七寸」。通識科改革的相關舉措讓那些政治偏頗、扭曲歷史的「毒思想」再無混淆視聽、荼毒校園的可乘之機,而香港青少年也將獲得更多到訪祖國內地的機會,從而更好地了解內地的發展和機遇。越來越多「親眼所見」的事實將徹底戳穿反中亂港勢力長期以來捏造的各種抹黑內地的謊言,擊碎他們妄圖打「心理戰」恐嚇市民,阻礙香港與內地交流交往的骯髒盤算。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與希望。香港教育界必須堅定改革通識科的決心,全面落實相關舉措,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斬除紮根教育系統的「毒刺」,讓香港教育早日回到與「一國兩制」相契合的發展正軌上來,真正承擔起培養合格國民、厚植家國情懷的當然之責。誠然,為香港教育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絕非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香港社會各界能夠凝聚共識、合力推動,就終能驅散「黑暴」,還香港青少年一片安靜、健康的知識淨土,而這也是整個香港社會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