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死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就是你和我

2021-01-09 昭德心理

近日,在我所在的一個抑鬱症患者團體互助群裡看到有一個群友在尋求幫助,她說自己的弟弟想輕生,自從得了抑鬱症之後就覺得自己活著對身邊的人來說是個累贅,死了還能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

這些都被一個僅十幾歲的男孩寫在了遺書裡,最後還留下了一個微笑的表情。

你能想像的出這是一個十幾歲孩子寫的遺書嗎?

你能想像的出這抹微笑背後隱藏著什麼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抑鬱症每天都在上演。

抑鬱症確切地說是一種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的臨床特徵,情緒的消沉從一開始的悶悶不樂,悲觀,自卑不斷演變。

深度患者的自罪觀念就會加重,直到最後產生自殺的念頭,在他們潛意識裡會覺得,只要我死了就少了一個麻煩了。

就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那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深度抑鬱症患者的典型體驗,也是他們走到最後一步,留給世界,留給身邊人最真實的吶喊。

咽下所有問題的你,最後整垮了自己

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到最後會產生自責自罪的心理?

參演過《長安十二時辰》的女明星熱依扎曾患有重度抑鬱,因為娛樂圈對每個藝人來說都需要人設營銷,需要她們維持一個完美可愛的形象,但是熱依扎很難適應這種角色,時間久了自然撐不住了。

就連最後得了抑鬱症,粉絲和網友們還在盤問:怎麼一個長得那麼漂亮,事業無敵的女人也會患上抑鬱症?

包括她自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提到,一直有個聲音跟隨著她:你怎麼這麼沒用?

越是這麼想,越是會想要去打造一個更完美的人設,不能讓粉絲們失望,結果精神世界被外界的人設困住了。

當覺得需要滿足太多人的期待了,隨後發現這一希望落空,或者發現這份期待就是個「騙局」,根本填補不滿,就會一次又一次地被自責,自我否定內卷,簡單地說就是無意義的內部消耗自己。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度衝上熱搜的大連理工研究生實驗室身亡的事件嗎?

時間和地點永遠定格在了凌晨兩點的化工實驗樓,他在他的微博裡和我們娓娓道來,就像拉家常一樣「輕鬆」,字字溫柔但也字字令人扎心。

文字最後的自我獨白讓人看了心酸,想來想去自己在沒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已經盡力了,但想到最後總能和自己笨,丟人,廢物掛鈎。

字字句句都透露著深度抑鬱症患者的顯著特點:毫無價值感,而由此引發的內在的聲音會讓患者堅信自己是「有罪」的,並且覺得應該把導師的責任也一併負了。

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走上了抑鬱症的道路,也無從得知生前的他是否尋求過心理諮詢,但是從他的文字裡,你明顯可以感受到,雖然他的身體一直還坐在實驗室裡認真聽老師講課,但就像一具空殼,心裡已經繃不住了。

是那些一個又一個小到身邊的人都無法覺察的,表面上看起來一片靜好,內心卻早已波濤洶湧的對自我的負面的反饋,讓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告別人世。

回歸到生活中,回歸到我們身邊的人,你可能會發現,當一個人持續不斷地把所有不好的東西,衝突等轉向內在,這是罹患抑鬱症前期非常危險的信號。

用一句簡單的話說就是,這麼多年他們可能都是靠撐過來的。

很多人到30歲,或者40歲,乃至年齡更大一些確診抑鬱,但很可能20幾歲,10幾歲就已經走在抑鬱的路上了。

表面上看她們都很堅強,很強大,但是從小因為長得不好看被欺凌;父母重男輕女;父母經常指責;孩子不聽話;父親脾氣暴躁,母親長期強勢,社會期待,學校老師的打壓,久而久之的與社會和人際關係脫節等等,這些才是她們強大背後的底色。

一開始也就沒有放在心上,長期負性心境的積累,讓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情緒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另外對抑鬱症缺乏了解,以為就是普通的情緒低落,自己會好起來的。

所以深度抑鬱症發展的根源和習慣性的應對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面對紛繁複雜的外界時,選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是關鍵。

而另外一部分人,有著對自我比較清晰客觀的自我評價,能把別人(父母,同齡人,老師,陌生人等等)餵給自己的人設和期待清晰地區分開來,了解自己本應有的角色,不承擔他人不必要的情緒負擔,讓自己的情緒始終處於流動的狀態,也就免了抑鬱症這條黑狗的騷擾。

別把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看得太重」

而一旦患上抑鬱症,對患者來說就好比在刀尖上舞蹈,來自各方的壓力。熟悉和了解抑鬱症患者複雜且矛盾的情緒特點是減少她們自責自罪的關鍵。

第一,抑鬱症患者很多時候並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那種無法名狀的心情。

他們太想讓身邊的人看到自己好起來,但是又似乎無能為力。所以不要總是急著問她們你是不是心情不好啊?都會好起來的。

你越是告訴他們都會好起來的,越容易喚起他們的自我發問。

曾經接診過一個抑鬱症患者,他和我傾訴的內容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次有人安慰他會好起來的,都會讓他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病了?是不是真的是一個病人?我是不是真的很沒用?這麼點小事都能把我的情緒困住。

他也告訴我他很多時候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感覺,有時候會感受到短暫的開心,但有時候又會立馬變回沮喪,悲傷,最後他給我看了一幅畫說這就是他當下的心情,她只說了太痛苦了。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對於抑鬱症患者,任何一種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包括間歇性的情緒歇斯底裡或情緒麻木,也都應該被看見。

所以當他們把各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擺在你面前的時候,靜靜地去感受,不要告訴他們你要好起來,允許他們當下不努力好起來也可以。

《丈夫得了抑鬱症》劇照

第二,面對來自身邊人或周圍朋友太過急切的關懷,有時候對抑鬱症患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壓力。

不要過度地關懷,不要比對方還焦慮,太過著急想要幫助他們走出來。

在諮詢的過程中,就遇到過有孩子得了抑鬱症的父母來問我,老師,怎麼辦哦?我孩子被診斷出抑鬱症,我現在每天都不敢多說她,生怕她情緒敏感,她到底什麼時候能好起來?我真是想了各種辦法都不見效。

老師,我朋友得了抑鬱症,我真的很想開導她,快點幫她走出來,但每次都好像力不從心。

當然也會遇到抑鬱症患者和我袒露他們的想法:如果我沒有得抑鬱症,是不是家人朋友就會比現在過得更好?是不是他們就不用為我操心。

每次遇到這樣的來訪者,我都會告訴她們一點,首先你自己不要失控,因為你的焦慮會讓抑鬱症患者心生內疚,你更不能讓他們覺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也不要想著去消滅他們當下的情緒。

也不要一下子開始太過反常或太過關心他們,或讓他們覺察到因為你幫不上忙你很失落,她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把你拖累了。

第三,別用你想當然,或自以為能治癒自己情緒不好的,所謂的良方套用在抑鬱症患者的身上。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足夠了解他們,但其實往往和他們隔著N次元壁。

所以別輕易對他們當下的情緒給建議,因為很多時候對他們來說,單純有意願還不行,可能在某個情緒點上就是被卡住了,出不來,不要在抑鬱症患者感到不舒適的那個點去伸出援助之手。

這個時候讓他們知道,有你這麼一個支持力量在就足夠了,或者你可以告訴她:如果你想到什麼會開心,我們一起去試試吧,把決定權交給對方。

對抑鬱症的真正關注不該以他們默默開始消失為代價

如果我們能早一點發現他們有可能已經走在抑鬱症的道路上,如果我們能學會早一點用正確的方式關注他們,是不是他們就不會走到深度自責的那一步?是不是就不會輕易選擇自殺?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映射著仍然還有一塊隱秘的群體需要我們。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有大約八成潛伏的抑鬱症患者未被真正的發現過,而患者萌生內疚感乃至罪惡感的念頭,到最後選擇輕生也是一步步發展而來的。

因為如果沒有徹底在別人面前崩潰,一般不會有人知道,而且有部分抑鬱症患者喜歡隱藏自己,並不是所有的抑鬱症患者都會讓外人看到自己的痛苦,悲觀;也有很多人認為純粹的心靈雞湯,憑藉個人超強的意志力就可以趕走這條黑狗的。

要是我真的得了抑鬱症,別人會怎麼看我?這類擔心被汙名化的人群也會猶豫而不去看心理醫生或去醫院就診。

任何心理問題或身體問題,當不被直觀地呈現和感知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覺得離我們很遠。而作為這部分群體身邊的人,如果不及時,等到他們真正被發現,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

而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潛在群體,我們真的準備好行動了嗎?

就在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一份《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的健康體檢內容。

其中還提出到2022年,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要達80%,學生群體達85%,抑鬱症治療率提高30%,年復發率降低30%。

其實對於學生群體來說,更關心的是篩查出來,然後呢?如果我真的有抑鬱傾向,我會不會被歧視?我會不會被區別對待?

曾經就有個來訪者和我描述過她的矛盾心理,自己既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但是又不想知道自己真的得了抑鬱症。

因為要是自己真被查出來,不就意味著所有人都知道了?我會不會被退學?

對於潛在抑鬱症患者,篩查後的及時心理狀況的跟蹤和陪伴,比篩查本身更為重要,不然好事就可能變為一場災難。

這背後其實我們也看到這一舉措在日後需要不斷的完善,篩查只是非常基礎的開始,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潛在抑鬱症患者更多的關注,看到了這一群體會不斷變好的更多的信心。

回歸到個體,我們每個人的角色可能是孩子,父母,伴侶等等,不是等身邊真正有人得了抑鬱症,或者自己孩子,親人得了抑鬱症才來急急忙忙地做功課。

作為父母,及時關注孩子對自己說的每一次情緒表達,尤其是負面情緒的表達,或者孩子的異常舉動,這也是在諮詢中經常感到遺憾的一點,每次讓前來諮詢的父母回憶孩子有啥異常情況或情緒,父母們似乎都要費好大勁才能回憶起一點點,可見有多少孩子的一舉一動在一點點的被忽視。

但是對於部分青少年來說,並不一定會主動表達不開心,但也是有一些前期的信號,譬如說經常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封閉,情緒易怒易暴躁,記憶力減退,厭學,叛逆心理強烈等等。

任何一種帶情緒或不帶情緒的行為都不應被忽視。

老師也是,因為父母和老師,是孩子在人格養成過程中關鍵的重要他人;作為伴侶也是如此,細心去感受對方情緒微小的變化以及背後傳遞的信號,重視每一次情緒背後感受的交流,而不是把情緒再潑回去。

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不管你之前有沒有了解過抑鬱症,都先清空你對抑鬱症可能有的誤解,它不僅僅是心情不好那麼簡單。

在諮詢中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來訪者一來就是一頓抱怨,真是無法相信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伴侶怎麼好端端地就得抑鬱症了呢?

然後非常著急,恨不得他們一天就能恢復原來的心理狀態。

這到底是把自己當神還是把抑鬱症患者當神?

這還算是幸運的,有些抑鬱症患者真的到醫生都搖頭難以治好抑鬱症,更有甚者寫下遺書,選擇結束生命的那一刻才被身邊人真正的關注,實屬無奈。

我想這不該成為當下潛在抑鬱症群體的現狀,仍舊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在得知自己得了抑鬱的那一刻滿腦子都是懵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走出來。

最悲哀的是抑鬱症在患者身上蔓延,最親的人還在步步緊逼。

很多時候也在想,抑鬱症患者每次不該以這樣的方式上熱搜,真正值得或更需要去探討的是對抑鬱症患者影響最大的一群人,他們更需要去抱團,去更好地理解抑鬱症,才能在身邊人有抑鬱苗頭的時候給到他們最為及時的幫助。

讓我們把目光從抑鬱症患者的身上稍稍移開一些,別總是關注今天誰又輕生了,自殺了,怎麼又跳樓了,多看看自己,多關注關注抑鬱症的「前世今生」。

當我們把關注點放在患有抑鬱症或潛在抑鬱症身邊的人,幫助他們建立對抑鬱症更完整系統的認知,那麼或許我們能看到,更多抑鬱症患者更快地從困境中得以重生,因為他們並不想過多地生活在「鎂光燈」下。

最後希望看到這裡的,不管是正在關注抑鬱症的可愛的人兒,還是患者,希望華晨宇在2019年創作的這首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可以溫暖你。

相關焦點

  • 淮海戰役的失敗,成為壓死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中我們解放軍和國民黨部隊發生了三次重要的戰役,其中的淮海戰役成為了壓死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淮海戰役當時蔣介石為了能夠保住自己北方的基業,直接派出80萬的兵力和解放軍進行一場大決戰,而我們的華野和中野也都將指揮部設置在前線,因為這一場戰鬥不能輸。
  • 戀愛裡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隨著新娘本人和父母出來發聲,事情又出現了反轉:內衣也是婆婆給媳婦故意買了最小號的,這分明就是嫁進家門要給新娘故意刁難來個下馬威的意思。新娘表哥說領完證「態度和口氣全都變了,感覺就像是女方已經是他們家人了,隨便怎樣都行。」新娘之前還提過為了內衣合適,要一起去買,結果被男方母親拒絕。
  • 壓死你求職面試環節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著裝和禮儀等軟素質小細節
    正文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永遠都會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其實在面試一開始你的個人形象和穿著、以及在面試過程中你的談吐和表現出的禮儀,會是你硬實力之外,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時候就往往比硬實力還更重要,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面試技巧。
  •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坐錯站女孩在桂林當街大哭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逐步增大一些小事情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坐錯站的女孩當街大哭孤身一人錯過站,加上近期工作不順,心理壓力大,發現自己到錯地方後,所有的負面情緒一下子湧上心頭,最後導致她在廣場上嚎啕大哭。民警對其耐心開導,經安撫知曉女孩這一天都沒怎麼吃東西,又為其買來巧克力和米粉補充能量。待女孩吃好後,情緒漸穩,民警見時間已晚安排其就近住宿,等明早再購票返回。情緒失控女孩在民警耐心、溫心的幫助下,勇敢的面對現實,向民警連連表示感謝!
  • 你真的懂抑鬱症患者嗎?抑鬱症的內心獨白!
    世界很壞 你不是 或者很苦 你也是我只想在絕望的邊緣能有一根屬於我的稻草,我也只想在黑暗中能看見屬於我的光明。你有沒有在意過在開玩笑說自己抑鬱的時候旁人對你的態度:「哈哈哈怎麼可能啊,你要是抑鬱,全天下都沒有正常人了!」就是旁人對你的這種無所謂態度,總會讓你多想:「我是不是真的這麼不重要?」
  • 5400萬抑鬱症患者正在假裝正常,「正能量」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醫生說:「偉大的小丑帕格裡亞齊來了,去看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讓你振作起來的。」 然後,男人突然大哭:「但是醫生,我就是帕格裡亞齊啊。」 類似的誤解還有:「好丟人好弱啊, 這種事情也要說出來」;「你有什麼可抑鬱的,矯情」;「你是在裝酷嗎?」。
  • 不懂抑鬱症的家人,是殺死抑鬱症患者的兇手
    在我的來訪者當中有不少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說不好聽一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親人朋友甚至父母,或者是周圍其他的人。常對抑鬱症患者說「你怎麼這麼懶? !」「你天天睡覺,啥也不幹? !」「整天哭喪著臉,給家裡死了人一樣,你掉臉子給誰看啊? !「你要是男孩子,說不定就不會這樣!女孩子就是軟弱!」「你整天說難受難受難受,是想把人逼死嗎? !」
  • 神霧環保:誰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不禁要問,誰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經過神霧集團與上海圖世一起向青島伯勒多次溝通,青島伯勒單方口頭提出回覆:「因市場環境急劇變化、其與神霧集團和相關各項目公司股東就增資協議及股權轉讓協議等條款未能達成一致,協議無法繼續履行,希望協議各方終止合作框架協議」。截止目前,書面終止協議尚未籤訂。
  • 抑鬱症患者的苦有誰憐,記錄幾個抑鬱症患者的心裡獨白
    #重度抑鬱症患者#最近老是被「抑鬱症」這三個字弄得睡不著覺,感覺自己都快抑鬱了,所以今天分享幾個抑鬱症患者病例。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希望這個世界對待他們寬容一點,報以微笑。故事1:一個91年的男孩,從小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學習也可以。
  • 20歲女生因不讓養貓輕生:壓垮人的從來都不是最後那一根稻草
    就如同當一些人知道一根稻草就可以壓死一隻駱駝一樣,只覺得好笑,卻沒有想到過壓死駱駝的從來都不是一根稻草,或者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一直加在它身上的每一根稻草。
  • 身邊有朋友得了抑鬱症?做好這五件事就可以幫到他
    怎麼幫助得了抑鬱症的朋友?只需要做好這五件小事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在朋友圈說自己得了「抑鬱症」。一開始我是不敢相信的,愛玩開朗的他怎麼會得抑鬱症?可能這些年,他經歷了什麼,而改變了吧。結合最近學習的心理學,不禁要問自己,身邊如果有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幫助他呢?
  • 抑鬱症患者自述:患上這種疾病的我,真的很難受,我好累啊!
    那個周末,我一直在思考生存還是死亡,我沒法分散哪怕一點注意力去其他事上,只要有個人來同我講話,我就抑制不住地又哭又笑,然後被臭罵一頓,下午去外婆家吃飯,我上車心不在焉,把車門磕在了牆上,那一路,母親說盡了最殘忍最惡毒的詞語,那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我不想再回憶,晚上回到家,我靜靜關上房門,自殺了。
  • 同情和鼓勵,是你給抑鬱症患者「最好的毒藥」
    但它隱含了一個前提,就是:你是一個弱者,是一個不幸的人、可憐的人、脆弱的人。  所以,對抑鬱症患者的同情,實質上會變成對抑鬱症患者的歧視:你是一個弱者,是一個不幸的人、可憐的人、脆弱的人,所以,你得了抑鬱症。
  • 「東京大轟炸」背後的秘聞—壓死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本事後譴責美軍暴行,但負責此次空襲的柯蒂斯.李梅將軍在二戰勝利後說道:殺日本人並沒有使我感覺任何不安,我也不在乎在我們的行動中有多少日本人被殺。李梅將軍的言下之意,就是在美國人的心目和認知中,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毫無人性的殺戮,對各國無辜平民和抵抗軍隊的無差別屠殺,他們對日本平民也無需仁慈和手下留情1944年,太平洋戰爭後期,在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浴血奮戰下,從日軍手中分別奪回了馬裡亞納群島的關島、塞班島和天寧島,並在島上修建了機場和基地。
  • 作為親友應該怎樣正確陪伴抑鬱症患者?
    儘管是親人,你也很難體會抑鬱症患者是如何感覺到自己是一文不值、無助和無望的。而抑鬱症患者感受到的絕望、失落、無力與陰鬱,那就像在漫長的甬道盡頭卻沒有一絲光亮。抑鬱症不是因為個性上的缺陷造成,也不是懶惰,也不僅是單純心情沮喪而已。
  • 為什麼重度抑鬱症患者,可以表現得跟正常人一樣?
    專家曾對嚴重的抑鬱症患者進行過腦部掃描,發現患者們的腦部的海馬和健康人相比是萎縮的,還會導致認知減退。 你覺得抑鬱症患者和普通人一樣,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和正常人一樣,而是你根本看不到或不想看到他們內心的痛苦。 他們的長期不快樂,你看不出來,他們因為抑鬱症社交工作能力下降,你看不出來,你只會批判這個人能力不行。
  • 佔卜:壓倒你愛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權杖國王]/壓倒你愛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家庭  宛如輸給了感情最難攻克的一座大山,你的愛情,很可能會輸給家庭。[星幣十]/壓倒你愛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壓力(工作)其實你是一個工作上的強人,當然,這個強指的是逞強。
  • 推翻具荷拉的……的後一根稻草
    令人震驚的是,調查尚未正式啟動,調查結果已經向公眾公布,警方認為具荷拉易患抑鬱症。抑鬱症已經成為克服具荷拉………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又抑鬱了?近年來,在韓國電影界自殺的女明星不在少數,十年前的張紫妍和的雪莉、具荷拉都很複雜和令人困惑,在他們的背後,財閥勢力之間總有不清楚不清楚的糾紛。
  • 我國抑鬱症患者有數千萬人,為何就診率不到一成?
    事實上,在大眾健康如此被重視的今天,如何理解抑鬱症、如何面對抑鬱症,以及如何維護自我心理健康,應該成為所有人都學習的一課。北京回龍觀醫院門診大廳。誤解或成壓垮病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來醫院之前,王翼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不正常的人」。但每隔幾天,極端情緒來襲時,王翼都會倍感煎熬。
  • 一名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自白
    我,好像生病了。 當你將某個事物視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時,最後將你推向深淵的,往往就是這根「稻草」。在我最需要陪伴與鼓勵的時候,當我對生活還抱有一絲安慰和希望的時候,相愛三年的男友,拋棄了我,愛上同實驗室的學姐,臨別時,渾然不顧我苦苦哀求的樣子,仿若從沒愛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