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湧現,「奮鬥者」號萬米深潛,逐夢深藍;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築夢蒼穹;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跨入世界前列……

  創新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新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增勢良好,新產品廣受青睞,高技術製造業支撐作用凸顯,經濟活力進一步迸發,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0.015毫米!「手撕鋼」薄度極限再次突破。

  今年8月,在此前0.02毫米厚度的基礎上,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實現了0.015毫米「手撕鋼」的量產,這比普通A4紙厚度的1/4還要更薄一些。

  「產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這批新產品,就是在總書記的勉勵下攻關出來的,可以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池。」公司經理王天翔自豪地說。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光亮機組前,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凝望,一條條薄如紙頁的亮銀色箔材,正隨著開卷機向高溫退火爐裡緩緩傳送。這種超薄精密不鏽帶鋼,由於可以輕易撕開,被形象地稱為「手撕鋼」。

  對於當時的場景,王天翔至今歷歷在目。

  總書記拿起一片「手撕鋼」仔細察看,用手指輕輕扭折了一下,不禁稱讚:「工藝確實好,就像錫紙一樣薄,百鍊鋼做成了繞指柔。」

  「太鋼是山西乃至全國在鋼鐵製造領域一個很重要的企業,對山西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產車間門口,習近平總書記同圍攏過來的職工代表親切交流,「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製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位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讓我們在創新發展上鼓足了勁,一刻不敢懈怠!」王天翔說,「手撕鋼」研發團隊經過3個月的努力,創新研發了新的生產工藝,配置了更高性能的輥系,在世界領先的基礎上再次突破極限,將厚度降到了0.015毫米。

  說起企業變化,王天翔感慨萬千:「現在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今年即便在疫情影響下,主動找上門合作的訂單仍在成倍增長。」

  太鋼的轉型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

  「隨著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發展的戰略意義,並且特別指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關鍵問題。」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調研。在生產車間,企業員工們紛紛圍攏過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主創新是我當前最重視的,也是黨中央最重視的事情。企業要發展,產業要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現在我們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難免遇到競爭和種種挑戰壓力,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這些話說到了我們的心坎裡。」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第一季度是負增長,但很快產銷量就開始上揚,截至9月份實現利潤10億多元。「其中的關鍵就是靠技術自立自強,有高技術就有高質量,高質量帶動高效益。」據介紹,企業90%以上的設備是自主研發,其中光通信連接器用陶瓷插芯和氧化鋁陶瓷基片,分別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75%和55%。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回暖。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1—10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我們要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今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提出,「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抓住新機遇,關鍵在科技創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聽到這個好消息,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陳林激動萬分:「量子研究取得新突破,我們更要圍繞量子做好產業化建設,讓創新館成為匯集創新要素的平臺。」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參觀了安徽創新館,對安徽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取得積極進展表示肯定。他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江淮大地創新熱潮湧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十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類腦科學、質子醫療高端裝備、氫燃料電池等一批代表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產業化成果不斷湧現。

  抓住新機遇,努力化危為機。

  隆冬時節,走進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裝配廠車間,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擰扳手、裝尾燈……平均每6分鐘就有一輛卡車組裝出廠。「訂單排得滿滿當當!」陝汽控股黨委書記袁宏明說,「今年1—10月,陝汽取得了建廠以來的最好成績,累計產銷各類汽車19.85萬輛,同比增長28%;總產值783億元,同比增長17%。」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汽控股實地調研,對他們克服疫情影響創產銷歷史新高表示讚賞,並從陝汽集團談到了陝西的發展:「陝西地處西部地區,在新時代也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既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又要化危為機,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積極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袁宏明告訴記者,今年11月11日,陝汽推出了可實現無人駕駛的全新技術產品平臺德龍X6000,標誌著國內高端重卡在智能化方向邁出了關鍵一步。通過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平臺,陝汽拿到國內第一張重卡自動駕駛牌照,這也將牽引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曉光表示,陝西正瞄準國家和本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積極建設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形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創新先導區,打造全國科技創新的增長極。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對「十四五」時期科技事業的發展提出殷殷期望。

  「總書記和大家面對面,科學家代表暢所欲言。總書記聽得非常認真,還多次與科學家互動,現場氣氛輕鬆、熱烈,很有感染力!」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總書記對基礎研究和創新人才的重視,更讓我印象深刻。搞好原創性的前沿基礎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頂尖人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極大增強了我們吸引培養頂尖科技人才、做好原創研究的信心。」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

  這讓施一公和同事們的勁頭更足了,西湖大學實驗室的燈光,經常到深夜才逐漸熄滅。儘管創辦不到3年,西湖大學已吸引140名世界一流科學家擔任博士生導師,在讀博士研究生608名,博士後近200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生命科學領域的相關科學家加班加點、夜以繼日攻關,取得了多項重要突破。周強實驗室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為開發藥物和疫苗奠定了基礎;郭天南實驗室發現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血液中特有的分子改變,有助於實現精準診斷重症患者。

  關於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明確提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前不久,一場跨越700公裡的遠程遙控作業令人眼界大開。

  「開始作業!左轉,右轉……」10月29日,在湖南省「5G+工業網際網路」先導區建設推進會長沙經開區會場,分處湖南、廣東兩地的旋挖鑽機和遙控艙,通過5G網絡實現跨省連接,旋挖鑽機在遙控艙的操控下,成功實現了精確施工。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告訴記者,這是山河智能裝備全球首創的5G智能旋挖鑽機,操作手可以遠在千裡之外完成工作,將有助於工程行業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時強調,「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總書記的囑託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創新的信心。」何清華說,今年前三季度,山河智能投入研發經費1.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9.22%。研發為企業贏得先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放眼全國,我國研發經費投入近年來穩步增加。2019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基礎研究佔比首次突破6%;企業研發經費也比2018年增長11.1%,對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的貢獻達68.5%。創新基礎越來越實,第一動力更加澎湃。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必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本報記者馮華、趙永新、吳月輝、丁怡婷、谷業凱、劉鑫焱、賀林平、李剛、徐靖、龔仕建、何勇、孫超)

相關焦點

  • 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回暖。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1—10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 南通高新區:項目建設勢頭猛 企業發展勁頭足
    南通高新區:項目建設勢頭猛 企業發展勁頭足 2020-07-23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非: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把「三高四新」戰略落到實處
    劉非主持召開科技領域專家座談會強調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把「三高四新」戰略落到實處紅網時刻婁底12月15日訊(通訊員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婁底實際,認真謀劃好「十四五」科技創新工作,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三高四新」戰略落到實處,實現婁底經濟高質量發展。市領導張希慧、方建榮、何鋒參加座談會。
  • 改革創新,持續推動液體動力高質量發展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中國航天事業「三高」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給液體動力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挑戰新機遇。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黨委正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和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落實集團公司各項決策部署,按照液體動力支撐航天強國建設「兩階段、三步走」的戰略安排和發展路徑,將六院建成世界一流宇航動力公司,努力成為建設航天強國的先行者,為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持續奮鬥。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卯足勁頭 堅定信心 迎難而上 狠抓落實...
    卯足勁頭 堅定信心 迎難而上 狠抓落實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省管局2020第二季度工作例會暨上半年工作總結會召開 全局廣大幹部職工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深入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奮力推進新時代江西機關事務高質量發展,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貢獻機關事務力量。
  • 創新是華為發展的不竭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總書記的這句話給華為人極大的激勵和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不斷創新的信心和決心。學習江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聯繫華為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有感觸。
  •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
    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國脈集團董事長 陳國鷹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
  • 韌性強 質量好 結構優 動力足
    原標題:韌性強 質量好 結構優 動力足 北京經濟規模4年擴大1萬億  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經濟規模登上第1個萬億臺階用了58年時間;到2013年登上第2個萬億臺階,用了6年;到2018年登上第3個萬億臺階,用了5年時間。
  • 海昌新材:以技術創新為發展動力
    揚州海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專注於粉末冶金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向電動工具、汽車、辦公設備、家電等領域的客戶批量生產銷售定製化的粉末冶金零部件,憑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快速響應優勢,海昌新材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粉末冶金零部件生產企業之一。
  • 浙江上虞: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勁頭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紹興12月9日訊 (記者 柳文)12月8日,2020 上虞道墟發展大會在浙江紹興上虞召開。當天舉辦了中國機械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論壇,現場共有紹興文理學院智能製造研究院(上虞)共建等5個項目籤約,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裝備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上虞)分中心揭牌,並發布《上虞區試驗儀器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目前,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初步形成產品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成為亞太地區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
  • 肅州稅務:稅惠讓「背包」輕了,服務讓勁頭足了
    本微訊 今年來,一系列助力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推動創業創新等稅費優惠政策的接連出臺,讓更多企業輕了「背包」,鼓了「腰包」。與此同時,稅務部門以不斷擴圍的受惠範圍、不斷加碼的優惠政策、不斷釋放的減稅紅利、不斷優化的納稅服務,推動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位。
  • 巴斯夫鄭大慶:化學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動力 更推動著社會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巴斯夫鄭大慶:化學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動力,更推動著社會可持續發展   12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
  • 晉安:產業轉型高速度 創新創造活力足
    政策創新  攪活一塘「春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創新,是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所在。  今年3月5日,全市第一場招商項目網絡籤約活動在晉安區舉行。
  • 橫店影視產業復甦「勁頭足」
    橫店影視業復工復產勁頭日漸增強。最新數據表明,橫店影視城影視拍攝基地迎來開機潮——111個劇組正在拍攝及籌備;劇組人員達1.1萬餘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8%。橫店當下的劇組數量及規模都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此外,現已有4000多名「橫漂」返回橫店。「現代戲、院線電影劇組數量增長明顯。橫店影視城20個高標準攝影棚已全部訂完,其餘近百個普通攝影棚的預定情況也十分樂觀。」
  • 這五年,創新動力更強勁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打造人才「強磁場」 培育發展「第一動力」 - 濰坊市政府門戶...
    濰城區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培育、鼓勵企業創建各類創新研發平臺,全力做好引才、聚才文章,努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創新發展大平臺,全力推動人才與產業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持續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動力。
  • 福建博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航:紅色引擎動力足 企業發展...
    在商海沉浮中,陳航總結出一條經驗——非公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需要一個明確的思想方向和推動企業發展的組織保障。於是,在上級黨組織的支持下,博思軟體黨支部在2017年成立。  此後,博思通過紮實開展各項黨建活動,將紅色基因融入企業文化,有力推動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 創新+匠心 為文創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湖南一線企業家紛紛表示,要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不斷加快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精準發力,服務百姓,當好湖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 敢於突破 敢為人先 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第一動力」|高松校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這個第一動力。」12月17日下午,高松校長以《敢於突破 敢為人先 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第一動力」》為題為各學院學生代表和「青馬班」學員代表講授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以下是講課全文:
  •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和科技感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探索出了大量改革創新舉措,並孕育出了眾多引領科技創新的產業和企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