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麻腿麻,小心梨狀肌症候群!

2021-03-04 張朔體態平衡

梨狀肌是臀部的深層肌肉,起於第2、3、4骶椎前面,分布於小骨盆的內面,經坐骨大孔入臀部,止於股骨大轉子後面,坐骨神經走行恰好經梨狀肌下方穿出骨盆到臀部

【主要表現】

疼痛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
雙腿屈曲困難,夜間睡眠困難。
大小便、咳嗽、打噴嚏等因為能增加腹壓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發病原因】


梨狀肌與坐骨神經解剖位置異常,坐骨神經從梨狀肌中間穿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梨狀肌過度使用,痙攣壓迫到坐骨神經。
梨狀肌損傷,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
不良姿勢的久坐便是導致梨狀肌綜合症的罪魁禍首,經常翹二郎腿,也會壓迫到梨狀肌。

【運動康復】
在康復過程中,主要採用的方法是放鬆。

包括:拉伸、肌肉鬆解、低頻電療以及DMS。

拉伸——牽拉的時候要緩慢用力,不可使用暴力,時間持續15-30s左右。在牽拉過程中不可憋氣,正常呼吸。

梨狀肌坐位拉伸

梨狀肌仰臥位拉伸


最後,也要對臀大肌進行鍛鍊

練臀又護腰

還能穩定骨盆

▼▼▼▼

仰臥臀橋

啟動臀大肌非常好的動作

▼▼▼▼

深蹲

最經典最常用的動作

▼▼▼▼

跪撐屈膝抬腿

膝蓋彎曲(左右腿交換練)

▼▼▼▼

跪撐屈膝抬腿

膝蓋繃直(左右腿交換練)




手法——很重要的一點是找準梨狀肌的位置。由於梨狀肌在深層,解剖位置並不好找。所以我們在找的時候使用骨性標誌來定位體表投影。

具體步驟:
找到疼痛側的骶骨邊緣(上下分別可以記作ab兩點)和大轉子(c點),ab線的中點到c點即為梨狀肌。

可以嘗試用手上下撥一撥,確定肌肉位置。因為在臀大肌下面,最初可能摸不出來,不要緊,找到一個大概的位置即可,下一步繼續確定。

接下來一手(X)按壓剛才找到的梨狀肌上(此時無需用力,能感受到變化即可),另一手(Y)抬起小腿,屈膝(90度),向兩側擺動,擺動的同時,X手明顯感覺到肌肉的收縮和拉伸,即為正確位置。


找到正確位置後此處較深,可考慮用肘。按壓梨狀肌,從 c點一直到ab中點緩慢滑行(也可選多點按壓),Y手非常緩慢的速度擺動。持續5分鐘左右即可。

注意:力度在覺得有些疼,可以忍,同時很舒適的範圍即可。過輕沒作用,過重反而會受傷。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
    功能:梨狀肌收縮時,使髖關節可以做出外轉的動作,並穩定及運動其他臀部肌肉共同維持骨盆和髖關節。       梨狀肌緊繃縮短會引起發炎,其產生的疼痛牽涉範圍和坐骨神經痛的範圍一致,所以又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其次,坐骨神經離開坐骨孔後行經梨狀肌,當梨狀肌拉傷、受到擠壓、痙攣緊繃發炎時便會摩擦及拉扯坐骨神經,誘發坐骨神經痛。
  • 洛陽正骨醫院田江波:小心是梨狀肌症候群
    健康大河南訊:一、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答:梨狀肌症候群,是指由於梨狀肌損傷後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而引起的以一側臀、腿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病證。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段人群,是臨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病之一。二、應該怎樣預防梨狀肌症候群?答:梨狀肌症候群的預防應該從病因上來避免。它的病因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兩類。急性損傷多見於如閃、扭、跨越等使髖關節急劇外展、外旋, 梨狀肌猛烈收縮, 或髖關節突然內旋,使梨狀肌受到牽拉,可使梨狀肌遭受損傷。
  • 臀部腰部偶爾疼痛,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做這些瑜伽動作可以緩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某個瞬間而感到腰部腿部疼痛,有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都認為是腰部肌肉出現了問題,以至於我們忽略了導致屁股痛的肌肉。其實導致屁股痛的肌肉叫梨狀肌,那梨狀肌到底是什麼肌肉呢?其實梨狀肌就是一塊兒非常小,但是有很重要的肌肉,他的形狀有一點像梨,所以被稱為梨狀肌,它是在肱骨的部分,主要是能夠讓我們的骨盆更加穩定,同時還可以外旋髖關節。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 坐久了屁股疼?你聽過梨狀肌綜合症嗎?
    說到梨狀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在哪裡。可不要小瞧這個看起來沒有臀大肌和臀中肌那麼大的小肌肉,它的下面壓著坐骨神經。如果我們不小心傷到梨狀肌,就容易引發梨狀肌綜合症,導致臀部深層脹痛,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還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連走路都變得很困難。有些患者,甚至會疼到晚上根本睡不著覺,要知道,屁股疼,疼起來也是會要了命的呀。
  • 梨狀肌解剖、梨狀肌綜合症與腰腿痛
    而梨狀肌卻是臀部一塊深層肌肉,其形狀有點象「梨」,故起名叫「梨狀肌」。梨狀肌起於第2、3、4骶椎前面,分布於小骨盆的內面,經坐骨大孔入臀部,止於股骨大粗隆。髂內動脈在此分為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髂關節。
  • 來看梨狀肌症候群和臀中肌症候群有何異同?
    兩者同在第2層,臀中肌前方是闊筋膜張肌,後下方就是梨狀肌,兩塊肌肉緊密相鄰,且梨狀肌有小部分被臀中肌所覆蓋。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臀中肌症候群經常與梨狀肌症候群伴發,臀中肌症候群可能會擠壓牽拉梨狀肌,從而間接擠壓梨狀肌上下孔的神經血管,出現類似於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所以不仔細鑑別,確實很難區分。
  • 臀部疼痛|梨狀肌與臀中肌的故事
    腰臀部的疼痛、壓痛以及明顯的下肢放射痛,無論是醫生或者患者很多時候都會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症,此時CT或者MR可提示椎間盤的情況,此外另有兩類疾病可以考慮,那就是梨狀肌症候群以及臀中肌損傷梨狀肌:由骶叢(S1~S2)神經支配。梨狀肌穿出坐骨大孔,與坐骨神經的解剖關係非常密切,梨狀肌若受損傷或梨狀肌與坐骨神經解剖結構發生變異就可能使坐骨神經受到擠壓而發生各種症狀。
  • 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症候群,推薦四個高效康復動作!
    坐骨神經痛,疼起來真要命,這種帶起來整個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疼痛、發麻的情況,確實非常讓人崩潰,要是光疼,或許還能忍一忍,但一麻,這和神經有關係,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個問題和梨狀肌僵硬、緊張密切相關!
  • 梨狀肌損傷
    梨狀肌損傷:病因病理:梨狀肌位於臀大肌下面,是臀部深層的一種肌肉,外形似梨狀,主要作用是配合臀部肌群大腿作外旋、外展動作。在外展、外旋、下蹲,持物立起時,由於下肢負重,內收、內旋較易使梨狀肌過牽而拉傷。
  • 梨狀肌損傷的診斷治療
    髂內動脈在此分為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髂關節。 此肌因急、慢性損傷,或加上解剖上變異,致易發生損傷性炎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症。  梨狀肌結構:
  • 梨狀肌損傷的推拿治療
    【概說】梨狀肌損傷是指梨狀肌因負重閃扭或受寒,導致肌肉撕裂、充血、水腫、痙攣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又稱梨狀肌損傷症候群或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起始於第2、3、4骶椎的前面,穿過坐骨大孔進入臀部,纖維形成狹窄的肌腱抵止於股骨大粗隆頂部,受第1、2骶神經支配,主要作用是作為髖關節的固定肌,有使大腿外旋的功能。梨狀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兩部分。上孔有臀上動靜脈、臀上神經;下孔有臀下動靜脈、臀下神經、陰部內動靜脈和陰部神經、坐骨神經等。
  • 梨狀肌綜合症處理
    梨狀肌收縮時,可以讓大腿外轉張開。梨狀肌容易產生梨狀肌綜合症。其原理是梨狀肌的緊繃縮短發炎,產生激痛點,其牽涉痛的範圍和坐骨神經痛的範圍一致,所以又稱為偽坐骨神經痛(Pseudo-sciatica)。另外一種理論是,坐骨神經從體內離開坐骨孔經過梨狀肌,緊繃縮短發炎的梨狀肌會壓迫或影響坐骨神經,誘發坐骨神經痛。而這種偽坐骨神經痛,就稱為『梨狀肌綜合症』。好發於女性,男女比率約是1:6。
  • 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不僅有腰突,還有梨狀肌症候群!醫生說清楚
    對於這種情況,謝醫生還是存在一定質疑的,因為腰間盤膨出相對來講比較輕,很少會壓迫到神經導致人們出現屁股疼、下肢疼等這种放射狀的疼痛,對於這種情況是否要考慮存在著梨狀肌症候群是值得探討的,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 【康復手法】梨狀肌損傷的康復治療
    梨狀肌損傷是腰腿痛疾患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為慢性勞損或急性捩傷所致。梨狀肌穿過坐骨大孔時,將該孔分隔為上、下兩孔,稱坐骨上孔和坐骨下孔。上孔有臀上神經及臀上動、靜脈通過;下孔有坐骨神經、陰部神經、臀下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動、靜脈等通過。梨狀肌損傷時易波及這些神經血管。梨狀肌損傷影響正常的步行、運動和工作。
  • 肌內效貼扎─梨狀肌放鬆!
    肌內效貼扎─梨狀肌放鬆貼扎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是位在臀部深處的一條肌肉,起點在薦椎,終點在股骨大轉子。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恰好位在梨狀肌附近,所以這條肌肉若是發炎、腫脹或緊繃時,可能會影響坐骨神經而發生大腿麻痛等現象。有時候一旦站立、跑步過久,超過自己肌力所能承擔的運動量,就有可能使梨狀肌受傷而引起一些痛點。這些痛點所造成的一些牽引痛,症狀十分類似坐骨神經痛,稱之為『梨狀肌症候群』。
  • 專題肌肉篇——梨狀肌
    梨狀肌是重要的髖外旋肌,同時有穩定髖關節的作用。
  • 推拿治療梨狀肌損傷
    【概說】梨狀肌損傷是指梨狀肌因負重閃扭或受寒,導致肌肉撕裂、充血、水腫、痙攣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又稱梨狀肌損傷症候群或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起始於第2、3、4骶椎的前面,穿過坐骨大孔進入臀部,纖維形成狹窄的肌腱抵止於股骨大粗隆頂部,受第1、2骶神經支配,主要作用是作為髖關節的固定肌,有使大腿外旋的功能。梨狀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兩部分。上孔有臀上動靜脈、臀上神經;下孔有臀下動靜脈、臀下神經、陰部內動靜脈和陰部神經、坐骨神經等。
  • [欣.法]通過普拉提器械正確的伸展梨狀肌
    梨狀肌是在臀部深層的一條肌肉,收縮時可以讓大腿做出向外轉動的動作。坐骨神經從腰椎分出來以後,從梨狀肌下面通過,再向下延伸到大腿的後面。當梨狀肌變得很緊繃,甚至是痙攣的時候,就會壓迫到下面的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導致梨狀肌症候群。
  • 梨狀肌
    髂內動脈在此分為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髂關節。此肌因急、慢性損傷,或加上解剖上變異,致易發生損傷性炎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症。梨狀肌結構出入梨狀肌上孔的結構:1.臀上神經 superior gluteal nerve行程:發自骶叢,梨狀肌上孔出盆後,行於臀中肌與臀小肌之間,與臀上動脈深支伴行,作用: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闊筋膜張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