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瞼年輕化策略︱眶顴韌帶松解+眶脂肪重置+外眥錨著術

2021-02-07 如此醫美參考頻道

【據《JAMA Facial Plast Surg》2016年9月報導】題:眶顴韌帶松解和眶脂肪重置的大範圍肌下剝離的下瞼成形術(作者Jacono AA等)

美國紐約長島北岸醫院的面部整形與重建外科醫生Jacono AA等,用眶顴韌帶松解+眶脂肪重置+外眥錨著術的方法塑形下瞼輪廓。禁忌證:下瞼凹陷和眼輪匝肌強度薄弱者。

手術技術

皮瓣剝離和眼輪匝肌保護  患者取直立位進行術前標記,注意標記假性疝出的眶脂肪和凹陷的淚槽。將含1:100,000腎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注射至下瞼皮膚。用15號刀片在距淚點外2mm的灰線下1mm處將皮膚切開,超過外眥約10mm進入魚尾紋內。在下瞼中線處縫合牽引線,並向上牽拉縫線。用銳頭虹膜剪向下剝離皮瓣約1.5cm,注意保護瞼板前和眶隔前眼輪匝肌的完整。

肌下剝離和眶支持韌帶松解  在剝離的皮瓣下緣,從內向外沿眶緣長度切開眼輪匝肌。在眶隔前向下剝離肌皮瓣至眶緣。用電刀松解眶緣處的支持韌帶,在眼輪匝肌下脂肪墊的淺面。分離範圍應超過術前標記的淚槽的最下側,注意保護眶下神經。這個分離的眶緣下腔是脂肪重置的受區。

脂肪重置  用一個眼瞼拉鉤將肌皮瓣向下牽引,同時用手指輕輕地下壓眼球,助以識別眶脂肪。用棉籤頭鈍性剝離找到內側、中央和外側脂肪,並識別內側和中央脂肪間的下斜肌。用銳剪將中央和內側脂肪間的眶隔切開,並挑出疝出的脂肪。將這些脂肪下拉越過眶緣移位至淚槽,並用5-0羊腸線將其間斷縫合至骨膜上。在重置的脂肪上進行數次塑形縫合,消除淚槽同時使下瞼與面中上部協調。

將多餘的外側脂肪保守切除,而非重置。根據Jacono醫生的臨床經驗,外側脂肪具有更多的纖維成份,如果將其移位可能導致輪廓不平整。必須特別注意眼球前突或顴突發育不足者,此類患者術後可能出現下瞼深溝的外觀。

外側支持韌帶的支撐和瞼板固定  用小銳剪在眶外緣骨膜上向下剝離,再向上剝離至外眥韌帶。將2根6-0尼龍線穿過眶外緣內側骨膜,用其中1根縫線懸吊外側瞼板。該線固定過緊可能導致外眥變形。

面中上部剝離和眼輪匝肌瓣復位與固定  離斷的眶支持韌帶松解了眼輪匝肌,故面中上部組織呈游離狀。將眶外緣骨膜的第2根縫線縫合至下瞼肌皮瓣的眼輪匝肌上緣,繼而提升面中部。

保守切除上外側皮膚  向上外側復位皮膚至外眥外的切口上,以確定外眥外皮膚切除的最大量。外側皮膚切除量約為6~10mm。剩餘的皮瓣向內可以自然對合皮緣,通常內側皮膚切除量為1~2mm。用6-0尼龍線在外眥外間斷縫合關閉皮膚切口,用7-0絲線向內側連續鎖邊縫合。

該方法矯治了前述下瞼老化的所有改變,同時保留了強壯的眼輪匝肌,以及保持了下瞼的位置。

(孫靜  報導)

相關焦點

  • 下瞼年輕化手術臨床路徑的探討
    因此,國內外的學者們應用和發明了諸多的術式,如:應用皮瓣技術行單純皮膚和脂肪去除,外眥固定成形術,眼輪匝肌懸吊術,脂肪轉位及脂肪移植術,支持韌帶、筋膜韌帶松解術,眶隔重置及加固手術,面中部提升和脂肪填充術以及雷射與注射輔助的技術應用等。方法之多,雖然說明我們的技術日臻成熟,理論更加完善,但同時亦給整形美容外科醫師在治療的選擇上帶來很多困擾和疑惑。
  • 外眥固定術在下瞼鬆弛矯正術
    目前下瞼鬆弛矯正術以去除眶隔脂肪或眶隔脂肪重置聯合鬆弛皮膚眼輪匝肌的去除為主,對於術前伴有下瞼板鬆弛或外眥鬆弛的患者,由於未矯正鬆弛的瞼板或外眥韌帶,術後常會發生下瞼退縮或下瞼外翻。▼▼▼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整形外科李衛華醫生團隊,自2016年3月-2017年12月對78例患者156眼施行下瞼鬆弛矯正術,術中聯合外眥固定,效果良好。
  • 下瞼成形術
    年輕的眼瞼輪廓是平滑的,伴隨著衰老的出現,鬆弛的皮膚、膨出的脂肪、明顯的淚槽畸形及眶區皺紋會破壞眼瞼形態,眼睛失去活力,呈衰老狀。眶區是面部美容敏感區,而下瞼成形術是目前最常見的美容手術之一。自1970年以來,各種術式的下瞼成形術引入中國,包括傳統的皮瓣法下瞼成形術,肌皮瓣法下瞼成形術,經結膜入路下瞼成形術及Hamra的眶隔重置技術,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是獲得滿意美容效果的前提。
  • 【眼瞼形成術】外眥懸吊技術!
    要想解除外支持韌帶對下瞼的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外毗角切開術或在眶骨緣的外眥下緣切開術。術中可將下瞼與上瞼和外眥支持韌帶松解,這樣可以使選擇復位位置的餘地更大。圖30.6 A.通過上瞼切口的外側去除下臉外側脂肪,並進行外眥下支持韌帶的手術操作。將肌皮瓣從匪外緣處向上提起並顯露下瞼外側脂肪。外眥下支持韌帶就在下瞼外側脂肪的上方。去除部分下瞼外側脂肪並顯露外毗韌帶。
  • 瞼袋整復術進展與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將瞼袋整復和頰提 升或中面部提升視為一體的新術式。如 Hester 等經下瞼成形切口瞼袋矯正和中面部提升術; Gunter 等經下瞼成形切口骨膜下頰提升術; Moelleken睫毛下切口表淺頰提升術等。這些術 式可進一步提高瞼袋整復術後中面部年輕化的效果。
  • 保留眶脂肪眼輪匝肌瓣懸吊瞼袋整形術
    這對主要因眶脂肪過多所致的所謂「原發性」瞼袋畸形,可取得滿意效果,但對因下瞼支持結構鬆弛薄弱所致的「繼發性」瞼袋畸形,效果常不盡人意,術後常見出現下瞼凹陷和鞏膜過多顯露等不良現象,且眶下緣顯現的不良體徵依然存在。
  • 外眥錨著技術
    然後,根據創面的大小和位置,自內眥內延至外眥的創面可以選用鼻唇溝皮瓣,而靠近外眥部位的創面,用外眥部V-Y推進皮瓣修復,切取皮瓣的寬度一般大於缺損寬度10%~20%,供區均直接縫合。V-Y皮瓣或鼻唇溝皮瓣無張力轉移至創面後,同時利用外眥瞼板條技術行外眥錨著術。將下瞼緣外側端去除皮膚與結膜,顯露瞼板,根據患者的年齡和眼瞼的鬆弛度,設計瞼板條長度2~5mm;對年齡較大且眼瞼鬆弛者,板條應相應加長。
  • 外眥韌帶離斷復位
  • 下瞼和瞼頰交界處的解剖(專業資料,膽小勿入)
    根據下瞼深面解剖結構的具體情況,可呈現出不同的下眼瞼和淚溝畸形,如下瞼凹陷、黑眼圈、淚溝凹陷、眶脂肪疝出和皮膚鬆弛等(圖1a-e)。如果對眶周老化的情況處理得當,其實主要是容積的恢復和組織的重分布,對於年輕化效果是非常好的,這兩天也正好看了一篇文獻,結合自已的一些淺見,總結在下面,希望對年輕的醫生朋友有幫助。圖1不同臨床病例。
  • ​美容性外眥成形術研究進展
    外眥是指上、下瞼位於顳側的結合部,正常的外眥角呈銳角,位於眶外側緣內側5~7 mm,外眥角的位置比內眥角略高,使得瞼裂呈外上走向,以東方人最為明顯[1]。其主要特點有靠近眶外側緣、內部韌帶肌肉結構較為單薄、瞼球結膜貼近皮膚、手術可操作餘地較小等[2]。
  • 瞼袋修復術
    、眶隔膜及相關支持韌帶(眼輪匝肌支持韌帶、外眥韌帶、顴弓韌帶、Lockwood 韌帶)等下瞼支持結構的退變鬆弛,眶隔脂肪移位、脫垂、眶周容積減小等病理改變而導致下瞼組織不同程度的臃腫、膨隆或下垂,形如袋狀的異常形態。
  • 專業篇:關於外眥固定與成形術
    在實施下瞼成形或經下瞼切口行中面部提升術時,它是確保控制眼瞼位置和維持眼瞼功能必須掌握的技術之一。合理地選擇外眥固定與成形術可有效地預防及治療術後下瞼錯位、確保眼瞼閉合、改善或維持適當的眼瞼形狀。 一 外眥固定與成形術的定義外眥固定術,也可稱為非松解性外眥錨著術(1ateral canthal anchoring without lysls),是在不松解外眥、縮短下瞼的情況下通過縫合進行外眥定位的一類手術方法。
  • 個性化瞼袋手術
    在行常規瞼袋整復術的同時,採用下瞼板縮短聯合外眥韌帶懸吊固定術或水平瞼裂縮短術矯正下瞼水平向鬆弛。下瞼板縮短聯合外眥韌帶懸吊固定術的方法:切開外眥及外眥韌帶下支,將下瞼緣顳側端去除皮膚及瞼結膜3~4mm, 剝離出瞼板條,末端切除長度2~3mm的瞼板條,用5-0尼龍線將其縫合至外側眶壁的骨膜上,調整外眥的高度和張力。
  • 內外眥開大術聯合提上瞼肌縮短在小瞼裂美容術中的應用
    沿內眥設計線切開皮膚,經皮下潛行分離,松解錯位的眼輪匝肌,顯露內眥韌帶;修整切緣皮膚,用7-0尼龍線摺疊縫合內眥韌帶約2mm;同時,縫線穿過切口鼻側皮下肌肉組織,拉緊,打結,並將鼻側皮膚向內眥側牽拉與內眥韌帶固定,以起到縮短內眥韌帶且減小張力的作用;最後,將切口兩側皮下組織縫合固定在縮短的內眥韌帶上,無張力縫合皮膚;沿外眥設計線橫向切開外眥皮膚3~4mm,分離皮下組織,向內剝離球結膜及瞼板結膜,將鬆動的球結膜向外牽拉並固定至新外眥點
  • 【整外乾貨】眉下切口SMAS 層懸吊在上瞼年輕化手術中的應用
    選擇具有適應證的上瞼皮膚鬆弛患者,設計不同形狀的眉下切口入路,沿皮下及SMAS層深面分離,去除多餘的上瞼皮膚和部分外側眼輪匝肌,根據情況去除臃腫的眶隔脂肪或進行眶隔脂肪重塑,並將眼輪匝肌懸吊固定於眉脂肪墊深麵筋膜上,分層縫合切口。結果本組56 例患者術後隨訪1 年,患者均自覺效果滿意。上瞼皮膚鬆弛下垂得到明顯矯正,臃腫外觀得到明顯改善,手術效果確切自然,切口隱蔽,瘢痕不明顯
  • 眉下切口SMAS 層懸吊在上瞼年輕化手術中的應用
    廣州曙光醫學美容醫院)摘要: 目的 總結眉下切口SMAS 懸吊在上瞼年輕化手術中的應用體會。方法選擇具有適應證的上瞼皮膚鬆弛患者,設計不同形狀的眉下切口入路,沿皮下及SMAS層深面分離,去除多餘的上瞼皮膚和部分外側眼輪匝肌,根據情況去除臃腫的眶隔脂肪或進行眶隔脂肪重塑,並將眼輪匝肌懸吊固定於眉脂肪墊深麵筋膜上,分層縫合切口。結果本組
  • 眉下切口眼輪匝肌提升固定技術在上瞼年輕化
    目前,針對瞼眉鬆弛下垂的治療方式包括眉周切口瞼眉鬆弛矯正術、髮際內冠狀切口眉提升術、內窺鏡眉提升術、重瞼切口眼瞼整形術等。歐洲學者多採用發跡內入路手術,這是因為歐洲人眉毛位置相對較低,眉區軟組織的移動範圍大於亞洲人,額紋明顯,在提眉的同時可以去除額部皺紋。中國人眉毛位置高,眉眼間距較寬,當眉脂肪墊向下延伸至眼輪匝肌深面時,形成一結構穩定且較厚的脂肪層,使眼瞼看起來臃腫。
  • 瞼外翻修復和下瞼整形
    最終,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美容效果,同時也解決了眼部的不適症狀。 病例報告: 66歲白種男性到眼科就診,訴近半年右下瞼外翻且非手術治療無效。查體發現,雙下瞼水平鬆弛,右側為著。雙側鞏膜充血並有明顯的脂肪球膨出。右下瞼與眼球分離約10mm,左下瞼分離約7mm。右下瞼瞼板完全外翻,其上結膜均外翻、腫脹並呈棕紅色(圖1)。
  • 關於「美容性外眥成形術」和「下瞼下至」的一些認識與思考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瞼板最外側緣與外眥角位置大致對應;外眥角距眶外側壁前緣5.5~8.1 mm,其位置的穩定與眼輪匝肌(睫部、瞼板前部)、外眥腱淺部、提肌腱膜、外眥腱深部及周圍結締組織密切相關;Eisler′s脂肪墊位於外眥腱淺部與深部之間,其上方與淚腺毗鄰;顳側結膜穹窿位於外眥腱深部的後方,緊貼眼球,深度4.2~7.1 mm,其位置的穩定與外直肌Check韌帶關係密切(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