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學家古川裕:漢語有資格成為下一個國際語言

2021-01-09 中國僑網
日本漢學家古川裕:漢語有資格成為下一個國際語言

2019年12月10日 10:29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日本漢學家古川裕:「漢語有資格成為下一個國際語言」

  「我的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跟中國、跟漢語打交道,這是很深的緣分,相信一輩子都分不開。」這位視北京為「第二故鄉」的漢學家,就是日本大阪大學語言文化研究科教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古川裕。

  個頭不高,眼神清澈,笑聲爽朗,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古川裕與漢語結緣超過40年。「這個數字意味著我是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路同步走過來的,我感到很幸運。」

  1978年4月,在大阪外國語大學就讀漢語專業的古川裕,第一次接觸「活的」漢語和「活的」中國人。為什麼強調「活的」?「我們在日本念中小學就會讀到李白、杜甫的詩和《史記》《論語》等中國古典名著,也學習中國歷史。我上大學後開始專攻漢語,才見到中國老師,才知道現代漢語的正確發音。」自此,古川裕開啟了他的漢語人生。40年潛心學習,30年教授研究。

  「學漢語、教漢語,要是沒有在中國的生活經驗,恐怕學不到家,永遠是書本上的水平而已。」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的兩年,讓古川裕「時時想念」。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一直在觀察中國的巨大變化以及中國帶給世界的各種影響。」古川裕以獨特的視角,一直在關心和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漢語能否像英語那樣成為國際語言?」在曾經發表的同題報告中,古川裕給出的答案是「能」。他告訴記者:「當今英語的崛起跟歷史上英美兩國各方面的強盛發達分不開,按這個邏輯來說,漢語當然有資格成為下一個國際語言。」

  對當前各界熱議的漢語熱,古川裕給出了更為理性和具體的分析:「並不能說漢語在全世界升溫。有的地方因為起點低,所以容易升溫;有的地方漢語本來就有較高熱度,很難更熱。」

  他以東亞的情況舉例,「雖然日本學生學習漢語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但是目前大部分學習者只能學基礎或是初級階段的漢語,能夠學會用漢語跟漢語母語者進行日常交流的人才非常欠缺。下一步需要換個思維方式,從數量向質量轉換,關注培養中高級以上的漢語人才。韓國、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都有類似的背景和現狀。漢語國際教學的政策也要關注東亞幾個地區的特殊情況。這會給漢語國際化開闢高質量教學的一扇門」。

  古川裕還強調:「各個地區的本土化,包括教師、教材和教學法都由當地資源來承擔,這樣才能實現具有針對性的漢語教學。」

  「世漢學會會員人數已超過5000人,遍布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這些數字說明我們學會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對全球各地的漢語教育發揮積極作用。」作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古川裕表示,「我們學會的任務是有的放矢地根據各個地區的狀況了解各地的需求,按照不同需求提供適當的幫助。通過我們的漢語教學,努力培養漢語能力強且富有個性的人才,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文化中間搭起漢語的橋梁。」

  (本報記者 柴如瑾)

相關焦點

  • 聯合國6種國際通用語言,日本多次申請日語被拒,有沒有漢語?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聯合國在二戰結束之後迅速成立,是一個有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當初因為是戰勝國,並且實力方面也值得肯定,所以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以及法國這五個國家被任命為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這個身份擁有一票否決權,十分重要。
  • 聯合國通用6種世界語言:有漢語,但日語為何沒有資格?
    英語還是世界語除非發展成為最有實力的發達國家,我覺得這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學中文是趨勢但暫時代替不了英文的地位,能不能成為替代英文的大趨勢這是個未知數。 英文本身也有其它語言成分,不能因為這排除它的廣泛認同性。
  • 6種語言被列入國際通用語言,日語提出申請,為何被聯合國拒絕?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縮小國際間的交流障礙,方便國際溝通,語言必須作為首當其衝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聯合國專門挑選了國際上的六種語言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中包括了英語、漢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以及法語。說起來,這幾種語言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地院校裡風靡的熱門學科,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根據聯合國頒發的條條規則來看,國際通用語言,僅限於這六種正式語言。
  • 聯合國最終確認6種世界語言:我國漢語在列,日語為何沒有資格?
    1899年,第一次國際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制訂旨在和平解決危機和防止戰爭的文件及編撰戰爭規則。會上通過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並依據該公約成立了常設仲裁法院。常設仲裁法院於1902年開始工作。聯合國的前身是 「國際聯盟」。該組織是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情況類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構想出來的。
  • 沈衛榮︱「非驢非馬」的漢學家和「半吊子」的區域研究
    漢學家們與其成為「非魚非鳥」「非驢非馬」的怪物,不如立刻起身揖別,各奔前程,轉型成為語言、文學、歷史、哲學、政治學等不同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相忘於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大江大湖之中。但是,薛先生自己則鄭重聲明他既不是語言學家,也不是歷史學家,而是一名對「與物質文化相關的中古漢語文獻特別關心的語文學家」。換言之,作為一名傳統的漢學家,他依然要守住傳統漢學這塊在北美大學建制中已經無家可歸的學術陣地。
  • 聯合國確定6大通用語言,日語再次落選,理由讓日本徹底服氣!
    說起聯合國我們都很熟悉,截至目前為止聯合國依舊是最大的國際組織,足足有193個成員國,要知道全世界也不過二百多個國家,大多都是聯合國的成員,你說聯合國的影響力有多大!聯合國能有今天的國際地位還是因為聯合國確實為解決國際紛爭沒少出力,更是成為了很多小國最大的靠山。因此從某些方面來說聯合國的地位確實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
  • 日語想成為國際官方語言,聯大霸氣拒絕,3大理由讓日本無力反駁
    為了避免交流障礙,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俄語、法語以及阿拉伯語被聯合國選作了國際通用語言,隨著這些語言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些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看著這種情況,日本無疑是非常眼紅。日本雖然是二戰中的戰敗國,但日本一直有著極大的野心。為了讓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日本也希望能讓日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
  • 憑啥漢語被列為全球通用語言日語卻落選?光是這三點,它就沒資格
    BBC認為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2018年12月31日,BBC Ideas發布了一個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統一使用漢語寫作嗎?》的視頻,他們認為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 聯合國拒絕日語成為世界語言,認定日語「出身不正」,日本很無奈
    現如今聯合國有六大官方語言,也可以被稱為國際通用語言。這六大國際通用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日語作為日本人的母語,以及全世界使用人數數量排在前列的語言,也想加入國際通用語言的行列,但是最終卻遭到了聯合國的拒絕。而且聯合國給出的理由,讓他們無話可說。
  • 國際漢語教師線上和線下教學的要求與異同
    漢語普通話在全球不像英語那樣普及,要想成為一名國際漢語教師熟練的外語是必須的。4)需要具有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任何教師在上課前都需要備課,需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熟悉或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等。5)需要有吸引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漢語教學的對象有可能是小孩,也有可能是成年人,你的上課藝術決定你這位教師的魅力。如果,按照我們國家一些小學語文教師這樣去任教,多半會失敗。
  • 「國際創和,漢語先行」!IPA國際認證協會打造權威國際漢語認證體系
    它在解決國際間的合作、國際關係的和諧、國與國之間的和平發展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互信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國際創和,漢語先行」這八個字做一個詮釋,到底如何來進行國際創和,如何來進行IPA國際註冊對外漢語文化的傳播。首先,我們說到第一個詞彙:國際。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迅速融入到國際大家庭,特別是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考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不僅僅是考一個證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5億外國人正在學習中文,今後將會有更多的外國人學習中文。然而,國際漢語教師卻嚴重緊缺,持有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國際漢語教師將是未來最火熱的職業之一,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很多有識之士也慕名而來考證。那麼,對於一名優秀的國際漢語教師而言,僅僅只是考一個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嗎?
  • 如何成為合格的國際漢語教師?
    成為一名合格的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1.語言知識與技能 教師應掌握漢語語音、詞彙、語法與漢字基本知識,並具備良好的漢語聽、說、讀、寫技能。 教師還應該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熟練掌握外語的語音、語調、詞彙、語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並能夠運用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進行交流。
  • 漢語不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最難的語言竟然是鄰國的它?
    學習漢文化不知道大家是否懷疑過,漢語真的有傳言中說的那麼難嗎?判斷語言難學的衡量標準是什麼?事實上,每門語言都有自己的發音難點,俄語、西語的大舌音;德語、法語的小舌音;語言系學生大多要練習小半年才能掌握。語音語調是否準確,跟學習者的聽覺識別能力有關,能準確發出四聲的外國人大有人在。
  • 日語來源於漢語?別搞錯了,它們是兩種語言,那為何日文卻源於古代...
    下面,我們從語言文字上來談談日語漢語、日文中文的關係。儘管日語同漢語有差異,但日文同中文卻有極高的相似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人說中國和日本是「同文同種」的兩個國家。實際上,這個觀點並沒錯,只是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將日語視為漢語的衍生品,如此大錯特錯了。
  • 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越南阮朝大臣李文馥曾在《周原雜詠草》中表達過這種文化上的「一體感」:「天地間同文國者五,中州、我越、朝鮮、日本、琉球亦其次也」當然,這僅僅是文字相對統一,語言上是不可能統一的,畢竟以古代各地的交流條件,東亞形成統一的語言不可能,別說統一的語言,即使是中國國內,連統一官話也無法做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 日語是世界最難學的幾種語言,中國人:這和漢語有什麼區別嗎?
    大家都知道日本這些年一直都很致力於提高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而近段時間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推廣日語。甚至有很多的日本人都想要讓日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只不過很可惜失敗了,失敗的理由是很多人覺得日語非常難學。
  • 漢語正積極挑戰英語「全球最受歡迎語言」的地位
    據劍橋大學出版社預計,中國約有3.5億人口對英語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國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將有很大可能比美國人口還要多。考慮到全球以英語為母語的總人口只有約4.5億,中國龐大的英語人群無疑讓人吃驚,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英語使用及學習大國。中國佔相當比例的人口學習英語,也側面印證了英語全球最受歡迎語言的地位。
  • 聯合國確定6種通用語言,日語申請多次被拒,理由讓日本無法反駁
    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它是一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合作的組織,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截至目前為止,聯合國共有193個成員國,5大常任理事國和6種工作語言。
  • 漢語國際教育:熱冷交匯,涓涓細流能否匯成大江大河?
    比如疫情爆發初期,鄰國日本捐贈的抗疫物資上列印的漢語古詩,就極大溫暖和感動了我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漢語原來這麼美,又這麼有力量!國際教育不一定非得去國外或者在國外,在國內把本土的、傳統的語言文化傳授予外國民眾,也是一種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