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同志教育、同志婚姻法,同性戀就會變回異性戀?

2021-02-21 Les丶拉幫姐派

每一個螺絲的家(微信號:les_lbjp),Les、拉幫姐派,隨時隨地給你愛的訊號!隨時隨地了解圈類各種新鮮事兒……

 

好消息頻道《幸福學堂》節目上,主講大師朱惠慈老師引用了一項美國研究:「十二歲的少年中,多達26%不確定它們的性傾向,成人中卻只有2-3%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護家盟張守一秘書長也在公視「有話好說」上說:嘗試同性性行為的人,一百人中有八十幾會退出,我們要很小心剩下百分之二十幾「對這些行為有耽溺的這些人」。

真的是這樣嗎?真有科學研究支持「同志自動變回異性戀說」嗎?

1▼ 經追查文獻出處,她╱他們引用的整句話,是把三篇作者、主題、資料與方法都不同,時間相差18年的研究,掐頭去尾的接在一起,拼湊出來的結論。

2▼ 前半句引自明尼蘇達大學小兒科教授瑞曼斐迪(1992)的研究。但他的研究原在強調因性傾向而困惑的孩子,最終如何發現了自己的情慾,認同自己是同志,並不是「變回或治癒成」異性戀。

  瑞曼斐迪教授接受Citypage訪談時說,「很明顯的,他們根本沒有讀我的研究,他們甚至每次在引用的時候都把我的名字拼錯。」;「如果我的研究要透露什麼訊息,那就是[同志]孩子需要更多幫助。」

3▼ 事實上,這句話不是出自一篇經同儕審查的科學研究,而是一封來自「美國小兒科學院」院長班登(Thomas Benton)寫給全美教區監督的信。

  請不要被該學院的名稱弄混了。所謂的「美國小兒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Pediatricians, ACPeds)是2002年創立,估計共60-200會員的組織。它與真正於1930年創立、擁有六萬名會員的「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根本不是同一個組織。

  班登的組織(ACPeds)之所以會成立,便是因為2002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發表同志伴侶與異性戀伴侶無差異的研究報告,並支持同志伴侶領養小孩的決定後,其中少數會員出走組成的團體。

  該團體在缺乏科學佐證下,便堅持一夫一妻的傳統家庭是它們成員的核心價值,同時斷言「認同婚前守貞對生理與情緒有益,並誓言將此行為推廣,作為青少年的理想典範。」一般科學研究單位,不會先預設結論再找證據。

4▼ 上述的錯誤引用在班登的英文原信刊登後(2010.3)的兩個月內,原作者就已在美國公開澄清他們的研究被曲解,要求該信下架或移除引用。但班登院長仍堅持他是對的,拒絕更正。

  三個月後,臺灣「走出埃及協會」於2010.6轉載本文中文版,但刪去了英文原文的參考文獻,也忽略被錯誤引用的原作者提出的糾正,持續把這封信當作「科學」「真理」教導華文讀者。

  一年多內,本信中文版傳遍臺灣、香港、美國華人基督新教界與天主教界,且相關人士仍在好消息頻道(2013)、公視節目(2014)上繼續引用,複製偽科學,誤導家長、青少年、教育與社會工作者,以及國家決策者,藉此阻擋同志課程與教學的推動,以及同志婚姻平權法案的立法。

點擊右上角按鈕,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les、拉幫姐派與螺絲們同在

拉幫姐派工作小組招募啦!!愛上相同性別的人,愛上Les、拉幫姐派,愛上真實的自己。在拉幫姐派,我們推崇簡單,快樂的工作方式;我們享受為廣大螺絲創造快樂和驚喜。我們期待同樣熱情的你加入!!

招募QQ群:【346279850】

拉幫社區:www.les-lbjp.com

新浪微博:@les、拉幫姐派

80後qq群:271577099

90後qq群:188917783

微信諮詢 :liuliu0267

【微信聊天室】點擊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同性戀】日本人是如何對待同志的?
    在異性戀者對同志作何「反應」這個問題上,異性戀和同性戀持有的觀念明顯不同。許多異性戀(不只是在日本)的反應是這樣的:「我不介意這種觀點,但真的不想去想它。」而實際上,同性戀者(不僅在日本)則非常希望看到別人包括他們自己在媒體、公共領域和工作上的表現。父母所說的關於同性戀主題的電視節目會給孩子造成多年的創傷,儘管他們自己會忘記。
  • 「南航空少事件」——「同志」又如何?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疾患的名單上剔除。2001年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也將同性戀非病理化。然而,對於同性戀的非理性恐懼或者憎惡沒有消失。這些恐懼和憎惡導致了對性少數人群的偏見、歧視和暴力對待。  同性戀的「惡名」引發的歧視和排斥並沒有消失。仿佛生為同志那一刻,就突然從「正常」被拋到「異常」的一端。
  • 同性戀」該怎麼稱呼:Gay和「同志」從哪來
    由於缺乏家庭和男女關係中其他因素的束縛,同性戀的感情生活普遍比異性戀要豐富得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使得同性戀很容易就被貼上享樂主義的標籤,因此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Gay被越來越多地用於指代同性戀了。如此說來,日本人翻譯出的「耽美」倒真是佳譯。對於這樣一個新名詞,同性戀人群相當歡迎。
  • 時評|庫克出櫃了,中國的同志名人何時站出來?
    另外,名人出櫃對很多壓抑著的同志是一次激勵。這也是庫克出櫃後,很多同性戀者和同志親友,在他們的朋友圈中「奔走相告」的原因,深圳的一位同志家長說,「這是讓無數人喜悅,激動,驚訝,難忘的重磅消息,我們為他的自豪而自豪,為孩子是同性戀自豪。」在庫克出櫃後的10個小時裡,我的微博收到了8條未聯繫人的私信,大多講述他們自己因為還沒有出櫃感到壓抑,希望做真實的自己。
  • 把主角從同性戀換成異性戀,這些論證根本就無法成立
    例如新北市五股禮拜堂的趙曉音牧師曾經在臉書上呼籲大家反對同性婚姻,因為:如果同性婚姻通過,我們繳的稅,就要被拿去負擔「同性婚姻公職人員逝世之後配偶的撫卹金」了。我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提醒趙曉音,現在那些「異性婚姻公職人員逝世之後配偶的撫卹金」裡面,也混有同性戀公民繳的稅。趙曉音的說法,顯示她在意識上沒有真的對等看待同性戀,而且她不是唯一一個因此犯錯的人。
  • 中國同志:還沒平權,商業先行 長報導
    越來越多的商家把他們的目光瞄準在同性戀市場上,一個反覆出現的數據是,來自LGBT資本公司(LGBT Capital)創始人保羅·湯普森的估計,中國的同性戀市場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僅次於歐洲和美國。國外專業同志調研機構「CMI」的研究報告稱,LGBT人群的消費能力是異性戀的三倍以上。商家每花1美元在同性戀身上,就能賺回18美元。
  • 雙性戀,同志的噩夢!
    現代社會,由於學習西方,同性戀受到嚴重約束。所以,勇敢的同志手頭很難集聚足夠的雙性戀例子加以分析!但是,雙性戀始終存在,他們在人群的比例比同志還高,只是常常被誤會為同志,或者被誤認為是異性戀!從很多同志的帖子看他們的第一次戀情,他們愛上的是雙性戀,最後,肯定沒有結果!雙性戀是上帝的寵兒,不但同誌喜歡他們,異性也非常沉迷,這給他們的花心提供了足夠的保證!
  • 做Gay必知:同志圈裡的專業術語
    9、直同志 = Straight = 直人 = 認同同志、對同志友善的異性戀10、同人女=腐女子,為日本名詞,喜歡bl喜歡到沒它就會缺氧而死的女性,通稱同人女11、正太:指的是小男生12、蘿莉:指的是小女孩13、YY :意思是意淫不要去往限制方面理解,詞本身只是指用思想或精神來達到某種心理上的快感
  • 未必是單選題:曾經步入異性婚姻的老年同志們
    男同志文化對青春肉體的崇拜,使得同志文化裡的「青春」比外面世界來得短促,以致老年男同志遭遇圈內與圈外的雙重歧視,而消失在同志圈中。——王增勇(2010)《跨越世代相遇:看見「老年同志」》一句話道出了在同志社群內要看見老年同志並非易事。整個社會對老化也抱持著焦慮的心態,使得老人的感受沒有獲得相對應的重視。
  • 香港同志與電影與其他
    她說,香港地區的歷史並沒有記載80至90年代的同志運動,希望下一代能更有魄力去爭取1983年6月,法律改革委員會公布「有關同性性行為之法律研究報告書」,建議對於年逾21歲之男性雙方同意私下進行之性行為活動,法律不予追究。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以蔡元雲醫生為首的教會勢力提出強烈反對,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精神疾病,需要治療。
  • 同性戀帶給異性戀的5個啟示
    福柯說,我們一直生活於一個「人際關係的可能性極其稀少、極其簡單、極其可憐的法律的、社會的和制度的世界中……幾千年來,人們在這些基本的婚姻和家庭關係中生活,對它們早就習以為常,從來不會去設計和想像其他種類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甚至沒有意識到有建立這些關係的可能性。在這些豐富多彩的人際關係中,就有同性戀這種既不同於一夫一妻制又有感情與性投入的關係。」
  • 你好,同志!
    早年,他穿裙子、塗指甲、打耳洞、留莫西幹頭,甚至還上同性戀雜誌封面。有時看起來,他的裝扮有點同志味道,但他是標準的異性戀。他橫跨「兩界」的扮靚舉動,讓都市玉男這個類型風靡全球。同性戀伴侶由於沒有小孩,加上都是雙薪,因此他們有大把的閒錢用於扮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品牌忠誠度更高,如果某品牌對同性戀友善,他們會不遺餘力地對該品牌進行消費。歐萊雅歐萊雅第一次找男明星作為代言人,選的是凱恩·道格拉斯。
  • 同志雷達真的存在嗎
    「同志雷達」指的是基於間接信息(如一個人的語言模式或動作等)來分辨一個人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能力。
  • 同志圖文插畫家毛兒
  • 同志人權VS千年傳統|同性婚姻在東方
    支持者認為,不管異性戀或者同性戀,都享有基本人權,包括婚姻家庭的權利。反對者認為,傳統的夫妻、家庭、倫理有可能一個接一個被打破,甚至被顛覆。對於反對者提出的另立專法,支持者認為是一種「平等而隔離」的歧視政策。如果法律中沒有了「夫妻」概念,也許還可以稱呼姓名或者暱稱。但如果「父母」的概念在法律中消失,你該如何稱呼他們呢?A.
  • 「同志」越來越多 盤點那些出櫃的同性戀名人
    2010年,冰島國會通過性別中立婚姻法,該法律正式頒布當天,西於爾扎多蒂與相戀多年的伴侶約尼娜結婚,成為該國首對依法結婚的同性伴侶。當地時間2013年2月15日,第63屆柏林電影節,柏林市長克勞斯·沃維萊特出席同性戀電影獎泰迪獎頒獎禮。「我是同性戀,我覺得這樣很好。」沃維萊特的這句話已經成了德國政壇的名言。
  • 同志情侶分手的可能原因
    男男相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這種沒有法律維繫的關係,需要我們彼此更多的寬容與理解才能走得更遠。下面這27條原因,都可以讓男男同志情侶分手。1、你可能找的不是一個純粹的同性戀,有些是混進同性戀隊伍的狼。他很有可能是個異性戀,或者雙性戀。同性戀是分級別的,那些純粹的同志一般都是希望被愛和建立家庭的。這就是所謂的有沒有基礎和誠意。有許多人覺得只要對方有同性 xing -行為就認為他是同性戀,那你錯了,真正正宗的同志是對女人一點都無法接受的。
  • 一個已婚中年同志的自白......
    正確的胎教能激發胎兒內部潛能,讓孩子在生命之初就接受良好有益的教育。事實證明,這種訓練方法非常有效。先天的遺傳加後天的教育,我的堅持和努力沒有白費,女兒從小就十分懂事,乖巧,聰明,能幹,出類拔萃,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和組織能力。女兒八歲了,從學前班到現在,一直擔任班裡的班幹工作,每個學期都被評為「優秀班幹」,「優秀三好學生」,還榮獲了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榮譽和獎狀。
  • 7000萬同志人群,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興市場
    同性戀社區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事,Blued的創始人耿樂向PingWest回憶了創辦Blued之前,經歷了十四年的同性戀社區經歷。早在2000年,耿樂便做了國內最早的門戶網站淡藍網,門戶下還有PC端的同性交友網站BF99,類似同志版的世紀佳緣,2012年則有誕生了面向移動端的Blued。
  • 同志教育|華師教授公開回應遭潑糞 稱支持同性戀婚姻立法
    我當時也沒有中斷我的演講,在簡單處理以後馬上接著演講。順便說一下,我沒有出場費,僅僅是報銷了我來回的路費和住宿費,我把演講當公益事業去對待的。羊城晚報:被潑糞對待,心裡什麼感受?彭曉輝:老實說,我很氣憤,我覺得受到了公開的侮辱,事後整整4天,心情才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