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螺絲的家(微信號:les_lbjp),Les、拉幫姐派,隨時隨地給你愛的訊號!隨時隨地了解圈類各種新鮮事兒……
好消息頻道《幸福學堂》節目上,主講大師朱惠慈老師引用了一項美國研究:「十二歲的少年中,多達26%不確定它們的性傾向,成人中卻只有2-3%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護家盟張守一秘書長也在公視「有話好說」上說:嘗試同性性行為的人,一百人中有八十幾會退出,我們要很小心剩下百分之二十幾「對這些行為有耽溺的這些人」。
真的是這樣嗎?真有科學研究支持「同志自動變回異性戀說」嗎?
1▼ 經追查文獻出處,她╱他們引用的整句話,是把三篇作者、主題、資料與方法都不同,時間相差18年的研究,掐頭去尾的接在一起,拼湊出來的結論。
2▼ 前半句引自明尼蘇達大學小兒科教授瑞曼斐迪(1992)的研究。但他的研究原在強調因性傾向而困惑的孩子,最終如何發現了自己的情慾,認同自己是同志,並不是「變回或治癒成」異性戀。
瑞曼斐迪教授接受Citypage訪談時說,「很明顯的,他們根本沒有讀我的研究,他們甚至每次在引用的時候都把我的名字拼錯。」;「如果我的研究要透露什麼訊息,那就是[同志]孩子需要更多幫助。」
3▼ 事實上,這句話不是出自一篇經同儕審查的科學研究,而是一封來自「美國小兒科學院」院長班登(Thomas Benton)寫給全美教區監督的信。
請不要被該學院的名稱弄混了。所謂的「美國小兒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Pediatricians, ACPeds)是2002年創立,估計共60-200會員的組織。它與真正於1930年創立、擁有六萬名會員的「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根本不是同一個組織。
班登的組織(ACPeds)之所以會成立,便是因為2002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發表同志伴侶與異性戀伴侶無差異的研究報告,並支持同志伴侶領養小孩的決定後,其中少數會員出走組成的團體。
該團體在缺乏科學佐證下,便堅持一夫一妻的傳統家庭是它們成員的核心價值,同時斷言「認同婚前守貞對生理與情緒有益,並誓言將此行為推廣,作為青少年的理想典範。」一般科學研究單位,不會先預設結論再找證據。
4▼ 上述的錯誤引用在班登的英文原信刊登後(2010.3)的兩個月內,原作者就已在美國公開澄清他們的研究被曲解,要求該信下架或移除引用。但班登院長仍堅持他是對的,拒絕更正。
三個月後,臺灣「走出埃及協會」於2010.6轉載本文中文版,但刪去了英文原文的參考文獻,也忽略被錯誤引用的原作者提出的糾正,持續把這封信當作「科學」「真理」教導華文讀者。
一年多內,本信中文版傳遍臺灣、香港、美國華人基督新教界與天主教界,且相關人士仍在好消息頻道(2013)、公視節目(2014)上繼續引用,複製偽科學,誤導家長、青少年、教育與社會工作者,以及國家決策者,藉此阻擋同志課程與教學的推動,以及同志婚姻平權法案的立法。
點擊右上角按鈕,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les、拉幫姐派與螺絲們同在
拉幫姐派工作小組招募啦!!愛上相同性別的人,愛上Les、拉幫姐派,愛上真實的自己。在拉幫姐派,我們推崇簡單,快樂的工作方式;我們享受為廣大螺絲創造快樂和驚喜。我們期待同樣熱情的你加入!!
招募QQ群:【346279850】
拉幫社區:www.les-lbjp.com
新浪微博:@les、拉幫姐派
80後qq群:271577099
90後qq群:188917783
微信諮詢 :liuliu0267
【微信聊天室】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