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年,媽媽們都會誓言旦旦地表示,今年一定要把自己提升成「公眾號模板媽」:一肚子育兒心理知識儲備、回家就能高質量陪伴、堅持給娃親子閱讀和英語啟蒙。
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
說起來都是淚 ▼
媽媽下班累成狗
娃放學各種作業還有興趣班
自由玩耍時間都是種奢侈
於是英語啟蒙就變成了 ▼
我們生活在3F時代:碎片化(Fragmentation)、快節奏 (Fast)、自由(Free)。媽媽們一定都有感觸,下班回家後,很難保證每天1小時以上的親子英語時間。但其實,只要我們利用好碎片時間,每天的英語啟蒙時間無形中就能增加2小時。
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我們可以輕鬆搜索到N種攻略和各種國外時間表模板。這些小技巧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但安妮鮮花從2010年開始,接收了來自QQ群和全國各地閱讀館上萬份反饋,發現英語啟蒙進行得不順利的家庭,核心癥結都不在技巧方法之類「術」的層面上,而是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英語啟蒙之「道」。什麼是「道」呢?就是「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中,最有價值的、優先級排序最靠前的核心:聽的重要性。
我們做了很多年的觀察,那些啟蒙做得好的牛娃,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讀得流利,說得地道?因為他們的啟蒙是有體系的,能首先保證單位時間內聽的量,保證有效的語音輸入。
我們往往習慣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上來判斷一件事情的價值,所以這麼多年來,「說」一直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近幾年,閱讀的價值逐漸被人認同,於是又一窩蜂地閱讀。但其實,孩子長大後口音是否地道,閱讀能力如何,都是由隱藏在背後的聽力時間決定的。
聽不僅僅是聽力理解,更有辨音能力,而這個能力從6個月開始就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弱。隨著孩子長大,辨音能力下降,功課日益繁重,英語啟蒙只會事倍功半。而現在英語中高考改革,聽、說、讀的比重越來越大。社會化考試,重點大學的英語門票越來越昂貴,今天的1小時會節省初中高中的每天幾小時。如果我們意識到聽在英語啟蒙中的價值,辦法總會比問題多。
每天拿出2小時整塊時間陪娃學英語,很難做到,但我們可以用體系讓碎片時間完整起來。你會發現,即使媽媽再忙,沒時間陪娃閱讀、做英語作業,依然能保證足夠的聽力輸入,讓孩子成為「錄音機」,在不做預習、少做複習的情況下,依然保持極強的學習能力。這一點,已經被無數的家庭和機構老師所證實。所以這裡要劃重點啦:想有效利用碎片時間,心中要有完整的目標和體系。否則,碎片永遠是碎片。
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
每個人的目標承受能力不同,從語言能力的角度,磨耳朵1000小時左右是一個比較大的分水嶺。有些人覺得1000小時簡直不可能啊,那我們就把大目標拆分成幾個「磨耳朵100小時」的小目標。如果覺得100小時也難逾越,可以再細化分解,根據孩子的程度設定,有一定的挑戰,又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壓力引起反感。
在安排碎片時間前,先確認整塊時間如何利用
在家庭英語啟蒙上,可以用整塊時間來做: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故事,只有不會講故事的媽。只要媽媽能夠掌握精髓,就能成為很好的親子活動。每天可以有規律地安排固定時間進行。 動畫片
娃的最愛,適合約定每周固定時間,可以當成獎勵或在休息的時候看。
自主閱讀 對於能夠自主閱讀且有濃厚興趣的孩子,應保證每天15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養成習慣,能自主閱讀的孩子依然可以親子閱讀。在機構學習的孩子,有聽力以外的作業,可以考慮整塊時間,但是一般一周的作業應該都不會多到每天半小時以上。
根據當下計劃,制定每日「碎片時間表」
所有磨耳朵輸入都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綜合我家倆寶的作息以及9年來我觀察的成千上萬孩子的情況,碎片時間主要集中在這些時段:
·剛開始啟蒙的娃可以把磨耳朵兒歌作為Morning Call。
·對於已經習慣於磨耳朵的孩子,任何素材(比如動畫和繪本的音頻)都可以,由他自己選擇。
·新手在沒有自己非常喜歡的、有故事情節的素材時,聽兒歌童謠依然是最穩妥的。
·一旦有喜歡的動畫或者繪本,在安靜的車內集中精力聽故事,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狀態。
·很多孩子喜歡在吃飯、洗澡、玩玩具的時候聽音頻,半個小時時間很容易得到。
·可以根據當晚親子閱讀或者動畫情況選擇延續性的素材,少則十分鐘多則半個小時。需要媽媽陪睡的寶,一起聽效果尤其好。
看到這裡,或許媽媽們會擔心,給孩子安排這麼滿,娃會不會排斥?
如果這些碎片時間都由家長強行安排,那磨耳朵肯定進行不下去。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去幫孩子找到能讓他們「臉上樂開花」的素材。重點中的重點:
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不僅是為了啟蒙英語,也是為了能在日復一日地繁忙中,擠出時間陪伴孩子,更好地親子互動。如果我們抱著太強的目的性,把英語啟蒙當作任務,當孩子做不到、或不願意繼續執行計劃時,挫敗感和焦慮感就會油然而生,忍不住否定自己,也忍不住否定孩子。別著急,我們需要給孩子時間,讓他找到自己的興趣,做自己的主人。一開始跑得太用力,是跑不遠的。
英語啟蒙很重要,但在孩子的世界裡,更重要的,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