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945篇原創英語啟蒙文章。
寫在前面
英語啟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孩子幼年的時候,英語啟蒙甚至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父母重視得越早,效果越好。
既然是有機組成部分,英語啟蒙就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佳作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多父母在進行家庭英語啟蒙教育的時候,往往急於求成,罔顧孩子的心智發展水平,採用家長專制,強制孩子「順從」,去完成為孩子布置的各項任務。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英語的興趣,然後再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這才是順應孩子天性的培養過程。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搞好親子關係。其次,利用各種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耍中喜歡上英語。最後,適當順應鼓勵和獎勵措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認識到以上這3點越早越好,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比較崇拜父母,相對比較「聽話」,管理起來也比較輕鬆一些。等孩子到了10歲左右,開始進入到青春期,再想依靠自己的家長權威,逼迫孩子順從,就適得其反了。
雖然苗爸一直在研究英語啟蒙,但是對家庭教育也有較為深入的涉獵。毫無疑問,在當今的中國,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最為重視的要數北上廣深的父母們了,這是由激烈的競爭環境決定的。
而在北上廣深的父母之中,北京海澱區的父母,可謂是教育子女的佼佼者。今天,苗爸要分享的一本書,就是海澱區的一位媽媽安柏的新作:《上岸:一個海澱媽媽的重點學校闖關記》
01
海澱媽媽
作者安柏,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MBA學歷,曾經在世界500強央企和外企擔任管理工作,現在她是一位教育領域自媒體人,寫有兩本著作:《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與事業平衡的陷阱》和《上岸》。
安柏的兒子花生,就讀於北京海澱六小強。在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時,一直忙於事業的安柏,猛然意識到時間和形勢的緊迫,為了孩子的前途,毅然辭職,開始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家庭教育,經過兩年不懈努力,兒子花生終於成功上岸。上岸是流行於家長群的一個升學暗語,代表孩子衝刺重點學校成功。
不可否認,牛娃背後都有一個牛媽或牛爸。記得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叫《海澱家長到底有多恐怖,跟他們吃一頓飯就知道了》,裡面介紹了幾位家長的輝煌歷史,都是當年的奧數班的同學。
其中一個4歲的孩子,看的是8歲+的諾貝爾獎科普動畫片《平博士密碼》。還有一個6歲的孩子閱讀的是英國科普雜誌How It Works,讀得津津有味。據說,How It Works 是由一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撰稿,大發明家愛迪生和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小時候都讀它長大的。
最令人恐怖的是,在海澱一個奧數教室後部,各位家長們都在認真學習,一邊記筆記,一邊全程攝像,不願落下一個知識點,以便回家之後,可以用來提問孩子,幫助孩子複習鞏固。
02
《上岸》簡介
第一章 別人家孩子,看上去很美
雖然海澱區名校雲集,但是學霸更是多如牛毛。然而,要想成功上岸名校,僅僅是成績優秀是不夠的,素質教育的短板,才是眾多學霸們的硬傷。
其實,不僅僅是海澱區,如今的中考改革,也在逐漸增加音體美的比重,只會讀書的「學霸」,在未來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在海澱區,給5歲孩子報6個課外班,已經不是什麼新聞,然而,要想補齊素質教育的短板,「興趣比較容易,特長相對奢侈」。畢竟,體育和美育的投入,對任何家庭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第二章 家長的自我修養:至少不拖孩子後腿
人們常說,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家庭教育的比拼,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自我修養的較量。用如今時髦的話說,叫「拼爹」。
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殊不知,養育容易教育難。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的流水線生產,必須要因材施教,因時制宜。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不斷充電,提升自我的家庭教育水平。
這裡說的充電,不僅僅是指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還包括孩子所學學科知識查漏補缺,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父母要做全科王,提高自己輔導孩子學業的能力。
第三章 養孩子就像開公司
經營孩子的人生,就像是開公司,父母就是這個公司的CEO。正如有一本書的書名所言,《人生設計在童年》。父母肩負著規劃孩子人生的重任,把握好孩子的童年時光,將為孩子的未來的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CEO的父母,不僅僅是負責教育投資,還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進行個性化培養,以期在將來可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不可否認,雖然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父母畢竟不是全能的。有些個性化培養,還是需要「外包」出去,交給專業機構去完成,專業人員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更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第四章 擇校擇的到底是什麼?
第五章 好學校喜歡什麼樣的孩子?
第六章 身心健康是我們的剛需
第七章 我是個海澱媽媽,我不需要鉑金包
第八章 上岸後回頭望,什麼才是起跑線?
說起家庭教育,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贏在起跑線」。雖然,也有人浪子回頭,然後再奮發圖強,取得成功。但那畢竟是小概率事件,海澱媽媽們更信奉「贏在起點」,所以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各類「牛娃」。
除此之外,海澱媽媽把500強管理移植到家庭教育,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管理公司和管理孩子有共同之處,都是與人打交道,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再加上CEO的溝通能力,才能真正發揮個人的潛能,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第九章 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們還需要補齊哪塊拼圖?
在這一章裡,對苗爸觸動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萬一孩子喜歡的東西沒「前途」怎麼辦? 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憑著感覺隨大流,很少有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萬一自己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去訓練的孩子的某一個技能,在未來沒有用武之地怎麼辦?
家庭教育必須面對未來,而未來的世界需要的是生機盎然的人,是有創造力的人,為此,我們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補齊拼圖,才能繪製出美好的藍圖。
03
讀後札記
讀罷全書,苗爸的內心許久不能平靜。因為我曾經自詡在家庭教育上已經贏在了「起跑線」,然而,與海澱媽媽們相比才發現,自己做的還差得很遠,甚至有種愧疚感。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讀完海澱媽媽安柏的《上岸》之後,苗爸想要談幾點對於英語啟蒙的啟示。
(1)提前規劃
英語啟蒙不是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學英語就可以了,還需要進行規劃。從語感啟蒙、TPR親子互動、自然拼讀、高頻詞、分級閱讀、動畫片、科普閱讀等。
每一個階段從什麼時候開始?需要多少時間?使用什麼資料?如何進行啟蒙?都要進行準備和規劃。
(2)公司化管理
父母必須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既需要為孩子的英語啟蒙制定規章制定,還要能夠激勵孩子熱愛英語,特別是熱愛英語閱讀。
眾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難於管理,但是,如果父母善於溝通,孩子願意將心裡話告訴父母,就能夠平穩度過青春期,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英語之中去。
此外,英語啟蒙的各項內容比較多,如何高效合理的規劃?也是對父母管理能力的一種考驗。
(3)面向未來
英語啟蒙教育必須面向未來,打造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在孩子所有的教育投資中,英語啟蒙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未來的升學考試,還是就業創業,紮實的英語基本功,都將拓寬孩子未來的發展空間。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相關的原創文章和視頻。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