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廣東名菜」, 一家四代百年傳承!梅縣這家飯館你一定知道~

2021-01-08 梅州網

  在梅州,客家紅燜肉家家愛吃,戶戶會做。如果這道菜是出自廣東烹飪大師陳嘉慶之手,那就更了不得了!這一道陳家四代百年傳承、堅守匠心做出的客家菜,曾在2019年第五屆全國海峽客家菜烹飪大賽中榮獲特金獎,2018年被廣東烹飪協會授予「廣東名菜」。

左一為廣東烹飪大師陳嘉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記者 廖智

  家傳古法 新派烹製

  紅燜肉、炒豬腸是客家地區的特色菜,也是外出客家人「舌尖上的鄉愁」。7月,暑假到了,張伯帶著孫子從廣州回老家梅縣度假,約上幾位老友下菜館聚餐是必備節目。與往常一樣,他們選擇了梅縣區新縣城老字號「鳳記飯店」,這裡有他們最愛吃的客家美食紅燜肉和炒豬腸,這份由廣東烹飪大師陳嘉慶傳承百年技藝烹製出的紅燜肉和炒豬腸聲名遠揚。張伯說:「不用說我們,就是海外華僑、外出鄉賢,一回到家鄉都必定要到這裡,仔細品嘗這兩道菜,才能一解鄉愁。」

紅燜肉

炒豬腸

  鳳記的紅燜肉和炒豬腸這兩道菜能得到大眾認可,源於其獨到的口味和精湛的烹飪技巧,這與陳家四代人的傳承密不可分。陳嘉慶的外曾祖父是清末梅縣松源著名的鄉廚。在他的影響下,女兒李玉蘭(即陳嘉慶的祖母)憑著對廚藝的愛好和客家婦女的勤勞聰穎,在民國時期已是小有名氣的「女鄉廚」。周邊村鎮的紅白好事、大小宴席都會請李玉蘭主廚,宴席菜式中,紅燜肉最受歡迎和好評。

  為傳承家族事業,李玉蘭把所有的廚藝傳授給了兒子(即陳嘉慶的父親)陳其鳳。1980年,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手持一技之長的陳其鳳在梅城上黃塘開了一家鳳記飯店,家傳的紅燜肉和炒豬腸堪稱一絕。「古法不能丟,祖宗的智慧不能丟」,是陳其鳳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從小勤奮好學的陳嘉慶,耳濡目染了父親的烹飪手藝,在讀初中時他就一邊讀書一邊在店裡幫手和學手藝,逐漸練就了父親的絕活。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人們對客家菜的要求已與以往有所不同,陳嘉慶敏感地抓住新時代的美食氣息,對家傳手藝加以創新,烹製出既保持傳統風味又融合現代健康養生理念的「新派」客家紅燜肉和炒豬腸,並在梅縣區新縣城開辦了「鳳記飯店」分店,食客雲集,生意火爆。

  廣東名菜 走出圍龍

  選用新鮮肉厚的帶皮五花肉,去毛洗淨,切成 3 至 4 釐米寬的長條,放入水中煮熟、撈起;切成小正方塊,放入高油溫(150℃—180℃)中稍炸一下;把魷魚、香菇煸香,加入炸好的五花肉炒香,放入水、蒜頭和調味料,直接用慢火燜至恰到好處時出鍋裝盤——

  在2019年第五屆全國海峽客家菜烹飪大賽上,陳嘉慶代表梅州參賽,一連貫行雲流水般的動作,製作出一鍋「客家紅燜肉」,色澤紅亮自然,芡汁鮮明,肉香鹹鮮,汁香味濃,肥而不膩,肉質起膠,軟糯不柴,受到評委們的肯定,菜品榮獲特金獎,其本人也榮獲全國十大技術烹飪高手稱號。

  在梅州,家家戶戶都會做紅燜肉,陳嘉慶的紅燜肉有哪些獨特之處?陳嘉慶告訴記者,做每一鍋紅燜肉都需要經過幾道工序,從原材料的挑選到清洗、飛水定形、拉油去膩、煸料增香、調味、出鍋,「而我做的紅燜肉,秘訣在把握火候、調味的濃度、形狀的大小,這些都決定了紅燜肉的口感和品質。」

  授徒三千 助力「工程」

  學無止境。陳嘉慶在烹飪的道路上謙虛好學,2009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國家烹調技師、省級考評員。憑著一身烹飪才藝和精益求精的匠心,他在2019年榮獲「廣東改革開放40年傳承工匠獎」稱號。在2018年「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開啟以來,陳嘉慶盡其所能,助力客家菜文化傳播和誠信精神的弘揚。

  去年,由陳嘉慶研發創製的「客家紅燜肉」「炒豬腸」被編入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教材和粵菜師傅職業技能考核標準。陳嘉慶說:「客家紅燜肉和炒豬腸是客家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經典菜餚,凝聚了客家人傳承創新中原飲食文化智慧結晶。特別是紅燜肉具有山野之味(香菇)、海洋之鮮(魷魚)、養生之寶(紅曲)的獨特風味;寓意紅紅火火,承載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要把我家四代百年傳承的技藝代代相傳,把客家人的這兩道菜做到極致。」

陳嘉慶給來自閩、粵、贛的學員們授課。 (廖智/攝)

  2018年,陳嘉慶被中國客家菜研發培訓基地聘為客座教授。由於陳嘉慶手藝絕活遠近聞名,閩、粵、贛餐飲業的客家師傅都慕名前來拜師學藝,他毫無保留把烹飪技巧傳授給他們,目前經他培訓傳授的學員達3000多人。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註冊資深中國烹飪大師陳鋼文這樣評價道:「『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是鳳記飯店一代一代堅守傳承、發揚客家菜的精髓所在,在陳嘉慶身上可以看到全面提升客家菜品牌的社會形象與影響力。匠心是美食的最好佐料,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一味一食材的斟酌,才有值得仔細品味的飲食文化內涵和精神氣質。」

相關焦點

  • 北京傳了四代的美食店,招牌菜是白水羊頭,老闆希望一代代傳下去
    今天我們要吃的這家店,據說是一家百年老店,傳承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而且每一代都傳承得非常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一家飯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來嘗嘗他們家的招牌菜,首先是他們家的白水羊頭,聽到這個名字,你就能夠想到,這是一道非常清淡的美食,而且它的原料是羊肉。
  • 廣東的十大名菜你知道嗎?你服不服這樣的排行榜?
    廣東人能吃、愛吃、會吃!這眾所周知。燒鵝、乳豬、紅燒乳鴿、叉燒包、雲吞麵……身在廣東的你,一定對這些名字耳熟能詳,為了能讓海外朋友及兄弟姐妹們能深深感受到「食在廣東」這個稱號,選出了十大名菜,作為廣東美食名片的代表。你服不服這樣的排行榜?
  • 百年鍋包肉 冰城四代傳
    百年鍋包肉 冰城四代傳非遺傳人鄭樹國:「手藝屬於這座城市」哈爾濱的冬天寒風刺骨,一個發燒的男孩躺在床上,嚷著要吃香瓜,可這大冷天的哪有這東西?這個男孩就是鄭樹國,如今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廚家·濱江官膳」第四代傳人、哈爾濱老廚家道臺食府的老闆。老廚家的前身「真味居」源於清朝光緒年間(1885年),創辦人就是鄭樹國的曾祖父鄭興文,他研製的鍋包肉等許多菜餚都成為哈埠乃至東北地區膾炙人口的名菜。2000年鄭樹國出師,重開老廚家,作為鄭家第四代,傳承百年滋味。
  • 這道用豆腐做成的菜,上過國宴,還被選入「山東十大經典名菜」榜
    炸過的豆腐在二次蒸製後,吸飽了湯汁,使這道菜在口感上,更為軟嫩而有筋道。而且,豆腐中的餡料也是經過精心烹製,味道非常鮮美。據文字記載,這道菜是在清朝鹹豐年間創製的。當時,博山街上有位叫張登科的人,在京城一家店內當大師傅。此人聰明能幹,技藝高超,有人稱其為「博山廚師第一人」。憑藉手藝,他在京城一幹就是幾十年,後來,到了光緒年間,五十多歲的張登科告老回鄉。
  • ...從小鎮毛紡廠到百年奢侈品牌,傳承四代人的傑尼亞家族有哪些...
    何謂家族傳承的價值和秘訣?這似乎從歐洲頂級奢侈品牌之一、義大利男裝品牌傑尼亞(Zegna)身上便可窺斑見豹。作為傳承了四代的家族企業,傑尼亞集團打破了中國的一句俗話——富不過三代,而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期。當時鐘表匠安吉洛·傑尼亞決定開辦一家羊毛廠,在他的10個孩子中生於1892年的老么埃麥尼吉爾多·傑尼亞接管了這家工廠。
  • 梅州唯一一家百年照相館,用一臺相機記錄了梅城歷史!
    在梅城老街,有一家創業歷史達一百年的老店,它可能沒有現代影樓的時尚裝扮,有的更多是一張張寫滿故事的老照片,它卻為此青春常在。不僅「老梅城」對它念念不忘,而且外地遊客,乃至海外遊子都留戀這裡,都愛到這裡尋找回憶或者拍照留念,有的老人甚至指定兒孫輩一定要到這裡來拍身份證、結婚證或者全家福的照片,為的只是一份情懷。這家照相館,就是位於東門塘路2號的「青春百年照相館」。
  • 對於天津人家庭聚會,你可以隨時到這家百年老店吃天津衛的運河菜
    在天津有許多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商店,主要經營河鮮菜,運河漁村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清末,郭氏的父子長期居住在三岔河,他們有一套河鮮海鮮的烹飪,於是他們開了一家味道很好的小魚館,從此成名。後來,他家第四代又重操舊業,繼承的基礎上得到了改善,運河漁村的舊面貌改變了,很多天津人家庭聚會和宴會賓朋總是喜歡來這個漁村邀請客人,因為這裡可以吃到地道的運河菜。
  • 魯迅、巴金、鬱達夫都吃過這家!新雅茶室百年匠心,傳承經典!
    現新雅茶室,追尋歷史軌跡,煥然新生,帶著對美食的信仰,匠心傳承,再現經典。 吃在廣州,食在新雅 新雅茶室傳承傳統手作廣式點心,將「水滾茶靚,一盅兩件」的廣東早茶文化
  • 北京第一家個體戶兒飯館,就喜歡胡同裡的這種感覺,北京都熟悉
    東城美術館斜對面翠花胡同,這胡同裡有一家咱北京人都熟悉的「悅賓飯館」老北京人都都知道這個地兒,自打1980年開業至今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家飯館地兒不大,也就能擺10張桌子,但悅賓飯館至今用的都是一些老物件,像是玻璃板下壓的白色桌布和老式展櫃以及包了漿的算盤珠子,一下就回到了八十年代,
  • 彬德橋「米時」粿第四代傳承人潘旻:誠信經營「擦亮」百年老字號
    記者 顏瀾萍 攝臺海網5月1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在臺江區蒼霞新城南園路19號,有一家傳承百年的福州風味小吃名店——彬德橋「米時」粿店。這家店的門臉不大,但人氣滿滿。近日,記者在店裡看到,櫃檯上擺滿了九重粿、安南粿、馬蹄糕、綠豆糕等數十種商品,前來購買糕點的顧客絡繹不絕。
  • 一種味道,傳承四代!博白這百年老豉膏令人留戀~
    一種味道,能夠流傳百年,總有它值得留戀的理由。博白縣新田鎮美沙村的熊九成是博白豉膏製作技藝傳承人,在博白豉膏百年的歷史裡,到他已是第三代了。日前,記者慕名來到新田鎮美沙村,走進熊九成製作豆豉、豉膏的手工作坊,了解關於豆豉和豉膏的傳承故事。戳視頻,跟小微到現場去看看~
  • 佛山大瀝街坊點讚這家30年的傳統粵菜酒樓,為這家美味燒鵝而自豪
    尤其是我們廣東的美食,種類說到吃不盡,而且每一種美食都相當誘人。廣東人除了是無雞不歡之外,對於燒鵝也是非常熱愛!一隻雞能被廣東人做出上百種不同的吃法,同樣的是,連鵝也可以被做出很多種不同的吃法。而說到鵝的最佳烹飪方式,燒鵝,始終是阿聰最愛的,這道歷史悠久的菜式依舊是深入我們廣東人的餐桌,無論是在外面吃飯或者是斬料帶回家加菜,一碟美味的燒鵝總是最受歡迎的。因此,在探尋佛山好吃的燒鵝,阿聰是一直在路上。
  • 福布斯生活|四代傳承,Rocco Forte酒店集團的百年之路
    而這不過是這座屹立於英國倫敦Albemarle大街的百年酒店,見證過的、諸多歷史事件中的其中一件。布朗酒店Kipling套房。如今,作為四代傳承、橫跨歐洲的家族酒店集團,Rocco Forte酒店集團旗下共有14家酒店。其中除了這座熠熠生輝的布朗酒店,其它的每所也都各有特色。集團旗下的另一家酒店——位於愛丁堡的巴爾莫勒爾酒店(Balmoral Hotel),同樣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巴爾莫勒爾酒店Glamis套房。
  • 南京有一家「免費飯館」,經理的最大心願是能給一個好心人做頓飯
    現代快報訊(記者 宗青 於露 文/攝)南京的青島路上有一家飯館,已經開業3年。近日,它發布的一則「免費吃飯」的告示,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如果您現在沒有收入,遇到困難可以來小店。我們有熱騰騰的米飯、特色菜可以解決您的溫飽……」7月9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這家飯館,採訪後得知,原來這份溫暖的背後還有一個溫暖的故事。
  • 百年前的貨架和手藝,百年前的味道傳承!
    清湯的百年歷史 清湯是襄陽人的傳統風味小吃,在南方叫雲吞,北方叫餛飩,但襄陽傳統製作的清湯與它們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襄陽,清湯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因經濟實惠、湯鮮味美,深受襄陽人民喜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品嘗清湯的人越來越多,會擀制清湯的人卻越來越少。樊城東風路的這家王記清湯是每天早餐的一大亮點,其賣相就很吸引人!
  • 廣東老闆開飯館,套用「雞血」營銷,收益翻三倍,可借鑑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飯館老闆給員工「打雞血」,直接讓飯館收益翻了三倍。【1】案例背景有家飯館非常奇特,從來不給顧客打折。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生意不好做,特別之前疫情剛好轉的時候,不知道倒閉了多少店,很多老闆為了挽回歇業時的損失,愣是推出了各種折扣,就為了吸引顧客進店消費。
  • 廣東梅州最好的4所高中,梅縣高中口碑俱佳,2020金榜題名正當時
    廣東梅州,三省交界地,客家人的落腳處,也是僑人之鄉。景色秀美,旅遊風景城市,還是革命老區,總體實力很強,教育方面也很先進,梅縣高中口碑俱佳,是無數學子的最佳選擇。
  • 這家四代傳承的燒雞老店,一鍋老汤滷制,是老鄭州人最愛的味道
    就像這家燒雞老店,四代傳承,一鍋老汤滷煮出來的味道,讓人無法忘懷。這家燒雞老店就是硝灘眼鏡燒雞,燒雞店現在的負責人是馬麗亞,她已經是眼鏡燒雞的第四代負責人了。馬麗亞原來是學空乘的,後來因為不想家裡的燒雞店無人傳承,不想丟了老一輩人的手藝,她就回來照顧家裡的生意了。那麼這家燒雞店為啥叫眼鏡燒雞呢?
  • 傳承百年的無錫肉骨頭進軍紐約啦!
    最近醬醬耳聞風聲,再過一陣子,紐約即將開出一家傳承百年的「蘇杭餐廳」,主打無錫排骨!來自江蘇的百年老字號,到底會在紐約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無錫排骨不用多說啦,這家店的主打就是這道傳承百年,久經不衰的無錫排骨!
  • 情系灣區·柚香鵬城 梅州柚·梅縣金柚深圳「亮屏」推廣
    梅縣金柚區域公共品牌評估價值113.27億元,位居全省第一。」梅縣區區委副書記陳遠洋自豪地介紹,梅縣區是著名的「中國金柚之鄉」,金柚種植已有百年歷史,目前是全國最大金柚商品基地、集散中心。梅縣金柚品牌評估價值全省第一。梅州柚種植面積62萬畝、產量93萬噸,產量佔了廣東全省的90%,佔全國的1/5,全球的1/10,是全省最大的柚子產區,預計產值超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