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戈雅為什麼會創作出那些驚悚荒誕的黑色繪畫?

2021-01-11 藝術中國

「他被自己的暴行嚇到了」:《農神吞噬其子》(Saturn Devouring His Son)細節,1820-23,戈雅,展出於馬德裡(Madrid)。圖片來源:Christophel Fine Art/UIG via Getty Images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最初在他家牆上作畫,後來這些畫成為了他最為令人震驚的作品之一。

雙目無神的異教神啃食著他兒子的屍體,屍體早已沒有了頭顱。穿著僧衣的人形山羊對著氣喘籲籲的女巫低聲吟唱著撒旦的布道詞。陰沉空曠的天空下,頸部以下被沼澤淹沒的小狗在請求救援。

一名在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Madrid’s Prado museum)的遊客這麼說到:「我們一群人經過戈雅的《黑色繪畫》(Black Paintings)系列作品時,我一看他的畫,整個人突然就精神了起來。」在這個展覽廳中,14張黑暗詭異的作品向外散發著一種防禦性的諷刺意味。

筆者說到:「我所住的公寓就在普拉多博物館附近。博物館閉館前兩個小時門票免費,所以我經常在工作日的晚上到裡面走一走。我估計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我花了大把的時間就為了看那條狗——那幅名為《溺水的狗》(The Drowning Dog)的作品。我覺得我和作家安東尼奧·索拉(Antonio Saura)對這幅畫有著共同的體會——他稱這幅畫為『世界上最美的畫』。」

《溺水的狗》,戈雅。圖片來源:PHAS/UIG via Getty Images

2019年是普拉多博物開館200周年。博物館舉辦了很多活動來慶祝它的200歲生日,這其中就包括戈雅的繪畫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展貫穿了戈雅的整個繪畫生涯,從早期在義大利學生時代的素描,到晚年在法國創作的幾幅版畫作品。其實2019年也可以算是戈雅《黑色繪畫》系列作品創作200周年紀念。這些作品中,沒有一幅有詳細的創作日期記錄、創作者標記或是畫家的籤名。據我們所知,戈雅從未提及或寫到關於這些作品,他也從來沒有打算過向公眾展示這些作品。

1819年,戈雅在馬德裡郊區買了一處農舍。他就像一些奇奇怪怪的室內設計一樣——直接在農舍的牆上作畫。按以前的算法,戈雅那時候已經是73歲的高齡,但他卻開始覺得自己與之前畫了半輩子的西班牙宮廷畫格格不入。而他的耳朵也早就失聰。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就在這農舍裡,戈雅用黑色的顏料創作出一副副看起來像是融化掉了的面孔。走廊上、樓梯上、起居室裡,到處都是這些面孔。戈雅就在這一片驚悚的黑暗中,獨自沉思著。

1828年,戈雅逝世。在他去世差不多半個世紀後,這座農舍被德國銀行家Baron Frédéric Émile d』Erlanger買了下來。牆上的壁畫也隨之由修復師(Salvador Martínez Cubells)轉移到了畫布上。儘管如此,這些壁畫還是受到了比較嚴重的破壞。經過部分的精心修復過後,這些作品於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Paris Exposition Universelle)面世。然而它們的展出遭到了英國藝術評論家菲利普·吉爾伯特·哈默頓(PG Hamerton)的強烈批評。哈默頓以一種維多利亞時代的口吻,抨擊戈雅就像是「一隻鬣狗」(hyena,與戈雅名字諧音),而戈雅所描繪的場景則是「可怕的地獄……令人作嘔的地方……一片混亂。」

而在現如今,戈雅與他的偶像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和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一起,成為了普拉多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三大支柱。雖然戈雅的作品仍舊不能給人們帶來任何視覺上的「美感」,但他的作品被認為是連接過去的經典大師與現代的優秀藝術家的一道橋梁。他的作品預示著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

藝術史學家特蕾莎·維佳(Teresa Vega)在帶隊參觀完博物館後說到:「有很多人一開始就不喜歡戈雅的這些作品。但當他們走進戈雅的展廳時,所有人都驚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遊客在看到戈雅的作品後,表情不產生變化的。就算是一個打著哈欠的小孩在站在這裡,也會馬上就清醒過來。」

雖然維佳的導覽工作並不一定需要向遊客們講解其中的作品內涵。但在一般情況下,她都會根據作品內容指出大概正確的理解方向以供人們參考。但在戈雅的「恐怖秀」前,比方說《農神吞噬其子》,維佳能做的也就只是講解一下其中所描繪的希臘神話的內容,或是讓人們去看看農神那瞪圓了的雙眼。用她的話來說,這幅畫「講的不是邪惡,而是一種為自己惡行所嚇到的震驚。」

維佳還說,儘管戈雅的這些作品被人們好好地研究了一番,甚至可以說是「過度研究」了一番,「但仍然沒有人敢說他真的理解了戈雅在說什麼。戈雅作品的神秘性給它們帶來了吸引力,也給人們帶來了困擾。」對於這些黑畫,人們有著各種流派不同的理解,其中甚至還包含了在精神病學和病理學角度上的解讀。這些角度側重於從戈雅在創作黑畫前所遭受的未知疾病來解讀。還有一種說法傾向於戈雅在拿破崙和西班牙波旁王朝(Napoleon and Bourbon Spain)的半島戰爭後,所目睹的饑荒、殘酷的景象重塑了他的世界觀。

一名導遊帶隊在戈雅《黑色繪畫》前參觀。圖片來源:David Pearson/Alamy

策展人、曾任普拉多博物館保護與研究副主任的曼努埃拉·梅娜(Manuela Mena)女士在觀賞《黑色繪畫》時就沒有這些想法。30年前她在成為館內戈雅研究專家時,就認為人們應該以一種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戈雅的作品。她的工作主要是分辨出哪些是戈雅的真跡,哪些畫作被誤認為是戈雅的作品。更廣泛一點來說,她還要去考慮哪些關於戈雅生活和作品的描述是真實無誤的。

「戈雅的手就在那裡,」梅娜說到:「看看那個力度,那個光線明暗,這才是最主要的東西。這是戈雅的技巧,這是他的思維方式。」對於其他學者所認為的「黑畫表達了創作者對當時政局的失望」或「創作者存在、瀕死的表現」的觀點,梅娜表示不贊同。她解釋到:「人們只知道戈雅在創作這些作品時是如何地瘋狂,如何地憂鬱和悲觀。但實際上戈雅是一個有著大幽默感的樂觀主義者。他十分的理智,直至去世都保持著自己頭腦的清醒。」

現有的文件記載對進一步研究戈雅的人物性格提供了幫助。戈雅出生於西班牙阿拉貢(Aragon)的鄉下,後來成為了西班牙藝術家的頂尖代表。他仇視貴族,厭惡暴民,是一位為皇室畫肖像、為教堂作壁畫的畫家。他還創作了一系列世界知名的作品——《狂想曲》(Los Caprichos),表現那些「任何文明社會都會出現的愚蠢和弊病。」

在這些蝕刻畫和版畫當中,戈雅藉以荒誕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他的主題:用巫師、惡魔和精靈來比喻暴力、無知和盲目崇拜。戈雅在他最具有象徵意味的一幅畫下寫了這麼一句話:「怪物生於沉睡的理性中」。而在梅娜看來,戈雅畫的這些畫其實也是在嘲諷他自己。「戈雅在他自己周圍畫的那些東西,就好像牆壁也是一大張畫紙一樣。」也就是說,梅娜覺得戈雅的畫裡有幽默的成分。

《兩個老人吃湯》(Two Old Men Eating Soup/ The Witchy Brew),戈雅。圖片來源: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比方說,作品《兩個老人吃湯》在梅娜看來就是一種對於貪婪的嘲笑。畫面上右方的人都已經快是一副骨架了,不僅死了,而且還在腐爛。但是「他們仍在瘋狂地吃東西,試圖吃到他不能再吃為止。」梅娜說到:「可以看看這些作品上每一副面孔的表情,每一個都有不同的性格。他們在現實中都是不存在,都是虛構的。但是他們體現了戈雅對於人性有著很大的興趣。他想知道人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她補充到:「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戈雅就像是一個作家——去深入了解人們的黑暗面,然後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勁嘲諷。」

在博物館裡聽到的那些笑聲令人緊張和不可置信。沒有人知道應該以怎樣的一種態度去面對這些畫作。即便是像梅娜這樣對戈雅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也無所適從。這裡有的,只是一個藝術家在自己的時空裡不與任何人交流的自我表達罷了。就像一個夢一樣,是那麼的個性化,不可磨滅不可解決,讓人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看著《聖伊西德羅的朝聖之旅》(The Pilgrimage to San Isidro)裡一張張嚎叫的嘴,讓人忍不住想要知道戈雅在裡面聽到了什麼。可是戈雅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已經有25年聽不見聲音了。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幅古老的畫仍能夠讓人聯想到200年後的今天邊境上的那些難民。那副畫作《溺水的狗》的好笑之處就在於它能讓人們在大庭廣眾之下哭出來。畫中的是戈雅養的狗嗎?戈雅喜歡狗,而且常常在信中提及他養的狗。看著這幅畫,總難免讓人聯想到自家的老狗,鼻子周圍又灰又白,彼此陪伴在一起又有多久了?從畫上這只可憐的動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自己,看到了我們的歷史。我們都是那條「狗」,我們的頭顱浮出水面,在黑暗的潮水中起起伏伏。

展覽《普拉多博物館1819-2019:記憶之地》(Museo del Prado 1819-2019: A Place of Memory)在馬德裡展出至2019年10月3日。(原標題:黑色的戈雅 作者:Stephen Phelan;文章來源:The Guardian;編譯:李琦卉)

相關焦點

  • 大師戈雅的繪畫藝術
    從個案的角度,戈雅繪畫對馬奈的衝擊,以及後者的進一步實驗,是現代繪畫肇始的重要契機之一。戈雅作品的陰暗怪誕和革命性從來就是一個難解之謎,難以理清其發生學根源。在戈雅輝煌的創作生涯裡,他穿越了洛可可和現代繪畫藝術之間的整個時代。
  • 戈雅|是什麼使你曾經最為性感大膽的畫面淪為黑色繪畫
    人物身上誘發的青春和魅力,可以說使畫家成為近代繪畫的先驅。1/3 從《裸體的瑪哈》到《著衣的瑪哈》其實在繪製《裸體的瑪哈》的同時間,畫家還以同姿勢和同構圖繪製了另一幅《著衣的瑪哈》。不過,後者卻遠遠不及前者有名。雖然後者在色彩的使用和呈現上要遠遠比前者熱烈——紅褐色的背景、綠色綢子和女郎身上的黑色大網格金黃色外衣,但卻不得不承認前者的形象更令兩百年來的觀者感興趣些。
  • Goya(戈雅)作品賞讀:以及讓·斯塔羅賓斯基談戈雅觀點
    他敵視理想化的抽象,充滿激情地關注色彩和陰影,拒絕向古代的回歸,思考物質的神秘(物體的物質和繪畫的材料)。在戈雅輝煌的創作生涯裡,他穿越了洛可可和現代繪畫藝術之間的整個時代。聖弗朗索瓦德波吉亞和垂死者 350×300cm 1788 瓦倫西亞大教堂1793年戈雅患病後喪失了聽覺,就像貝多芬一樣,在數十的時間裡他完成了驚人的風格轉變。戈雅和貝多芬兩位藝術家都囚禁在他們的孤獨裡,在創作中發展出一個自我獨立的世界。
  • 畫風奇異的天才戈雅(Francisco Goya)
    而在十四個人物當中,完整地露出手部的人也很少,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戈雅不擅長畫手。在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之下,戈雅在油畫中用富麗的色彩畫出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全家庸俗醜的真實面貌。國王身掛勳章綬帶,實際上卻是個無能的昏君,掌實權的其實是位居畫面中央的露易絲王后和她的情夫。戈雅的生平被人們賦予了較多的傳聞,就像歷史上的米開朗基羅一樣,成為後人感興趣的話題。
  • 才華附體的戈雅
    1808年 西班牙被拿破崙軍隊佔領,他創作了一批富於激情和逼真表現力的悲劇性作品。1824年 戈雅在波爾多市西班牙自由僑民法國中心度過最後四年。1828年4月16日 病故,享年82歲。他在1771至1772年間畫的那些畫表明,他已經相當好地掌握了巴洛克的傳統,並且也說明了他對大塊明暗風格的愛好。我們還可以感覺到戈雅作品的影響力和突出的表現力。
  • 1808年5月3日 by 戈雅
    by 肯尼思·克拉克爵士 from 《觀看繪畫》,第一部分。※    ※   瞬間能否變成永恆?一道閃光能否持久而不失去其刺眼的強烈?一次突發事件的真相,能否保留在一張巨型畫作的構圖之中?可以這麼說,在繪畫中唯一肯定性的回答,存在於戈雅這幅描繪行刑隊的作品中,名為《五月三日》。
  • 戈雅 | 西班牙浪漫主義畫家
    「著衣的瑪哈」穿一件緊貼身子的白衣服,束一玫瑰色寬腰帶,上身套一件黑色大網格金黃色短外衣,暖調子以紅褐色為背景,使枕頭、衣服和鋪在綠色軟榻上的淺綠綢子顯得分外熱烈。而在「裸體的瑪哈」上,背景減弱了。姑娘的嬌柔軀體被軟榻上墨綠色天鵝絨的冷調子所加強。這兩幅畫給戈雅帶來了極大的聲譽。戈雅在這兩幅畫上運用淋漓酣暢的小筆觸,幾乎是一氣呵成地把握住同一形象的基本造型。
  • 藝術史上的今天 同天生日的梵谷與戈雅 3月30日
    在入住精神病院期間,梵谷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共計一百五十多幅油畫和一百多幅素描。在此階段的繪畫,梵谷的畫風開始趨向於表現主義,作品充滿憂鬱精神和悲劇性幻覺,其中作品《星夜》正是其中代表之一。而作品《星夜》是在醫生允許梵谷白天可以外出的條件下所創作,而其作品所描述的風景也正是精神病院所在地聖雷米。油畫中的主色調藍色代表不開心、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景象是一個望出窗外的景象。
  • 大都會館藏導覽:戈雅和他的《奇想集》
    戈雅作品 《奇想集之40:他會死於何症?》 作品細節,線條交織疊加,塑造出立體感《奇想集》是了解18世紀晚期的一扇窗口,但它卻不僅僅局限於歷史的映射——當你看到那些圖中內容時,你會發現儘管世事境遷,很多事情的本質並沒有太大變化。
  • 「Hi人物」米凱爾・博伊曼斯 他的繪畫為什麼會成為國際流行趣味?
    為了本次卓納畫廊香港空間的開幕首展,博伊曼斯特別與友人合作完成了一段視頻,記錄下他創作這批作品時的繪畫過程。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著名畫家,導演,1963年出生於比利時。曾在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藝術博物館及美術館舉辦過個展,作品更被多個國際性機構納入公共收藏。原諒我一開頭像寫簡歷一樣介紹他,因為熟悉而陌生。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會不會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傳世的藝術品,就是能夠引起我們對「美」的感知與共鳴,哪怕我們之前對藝術的了解並不多。不僅如此,各個領域的人都能從藝術中汲取到靈感。丹布朗對達文西的畫作進行了顛覆性的解讀,創作出了暢銷全球的名作《達文西密碼》,將懸疑、驚悚、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並帶動了一波「密碼」的風潮;波蘭畫家兼導演多洛塔·科別拉,歷時7年,創作出史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的動畫長片《至愛梵谷》,致敬梵谷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當星空開始燃燒,我差點以為梵谷還活著」。
  • 啟蒙時期的繪畫
    儘管大眾讀者對「啟蒙運動」、「啟蒙精神」耳熟,卻不一定「能詳」。
  • 2名外國畫家創作了九幅插畫,作品荒誕有趣,卻意義非凡
    2名外國畫家創作了九幅插畫,作品荒誕有趣,卻意義非凡文/華勇繪畫不僅是一種美的藝術,而且也是一種可以批判和諷刺現實的藝術,所以有不少藝術家都喜歡用自己的作品來批判現實。尤其是插畫,它存在的最大意義似乎就是批判和諷刺現實。
  • 世界上最驚悚的畫作之一—— 《農神吞噬其子》
    「黑色繪畫」系列中最為著名的一幅作品。在羅馬神話中,農神得到預言,自己的一個兒子將來會把自己推翻,就像他早先推翻自己的父親一樣。農神薩圖爾努斯害怕自己的孩子們推翻自己,在他們出生後,將他們一一吞噬下去。他的妻子歐普斯在克裡特島上藏起來了他的第六個兒子——朱庇特。後來農神還是死在了兒子朱庇特的手上,連帶著被奪去了所有的權利和地位。
  • 西班牙「首席宮廷畫師」戈雅:畫面比攝影更超前
    戈雅被認為卓越的油畫家、近代版畫的重要奠基人。他的作品極少來到中國,大部分收藏於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此次展出的兩組版畫屬於義大利著名收藏家朱塞佩·馬裡諾,首次來到華南地區展出。  戈雅的大半生是在馬德裡的宮廷中度過,是卡洛斯四世的「首席宮廷畫師」,但他的視野並不局限於宮廷生活。《戰爭的災難》創作於戈雅訪問西班牙城市薩拉戈薩廢墟時。
  • 這些藝術家的「黑色」創作,您細品……
    一提到潮流藝術,大家總會先想到Kaws、村上隆等,而在社交圈也有這麼一些藝術家憑藉著黑色幽默風格的插畫作品,在世界各地收割了大批粉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其中幾位佼佼者,看一看他們作品的背後充斥著哪些帶有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吧。
  • 獨家、虎仔隊消息、暗訪……戈雅小區出了位"名記"
    9月26日早上,「戈雅小老虎」在業主論壇上發帖: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從今天起,老虎每天為您播報天氣情況。為您的工作、學習、生活、出行帶來方便,謝謝!  「戈雅小老虎」,名字霸氣,在戈雅小區鼎鼎有名。翻看他的網上發帖記錄,自2006年開始,基本上每天都能在業主論壇上看到他的帖子,截至昨天,一共發帖2140條,上傳照片2833張,整個相冊被瀏覽了55096次。
  • 荒誕?諷刺?黑色幽默?這些插畫師必須擁有姓名.
    很多事物往往很難用一張照片或是文字表達出來,尤其是我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來的荒誕離譜又黑暗的想法。而插畫師不一樣,他們用一支筆,就可以營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把那些講不了的話、做不了的事全部實現。尤其是擅長將黑色幽默、諷刺、荒誕的想法通過畫畫形式表達出來的插畫師們,看完他們的作品也會讓我們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日常事物。今天度三就給大家推薦6位插畫師,一起走進他們的荒誕世界吧。
  • 【推薦】8部不容錯過的藝術電影,從戈雅到畢卡索再到……
    而不論你是否嗜酒,這部陳年老片兒《卡拉瓦喬》,或許值得你在「酒神」、藝術家卡拉瓦喬(油畫作品《年輕的酒神》是卡拉瓦喬以自己為模特藍本創作出的羅馬神話中代表酒與植物之神的巴克斯Bacchus)和「酒保」、導演德裡克·賈曼的邀請下,微醺或暢汗淋漓一次。
  • 能讓Supreme看上的日式情慾和荒誕是什麼?
    與傳統在情慾畫不同,人們在他創作中往往難以體會到欲望的挑撥,瘮人可能才是大部分看客在觀賞後的第一感受。男性、女性、僧侶、怪物被雜糅在一起,以充斥情慾、暴力和恐怖的浮世繪畫風來展複雜人性和貪慾。毫無疑問,這種挑戰社會接受度的創作註定使佐伯俊男陷入爭議。有人說他借藝術之名宣揚邪亂;也有人說這種挑戰世俗的風格,表現出日本在高度資本主義社會下透露出的文化虛空和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