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北川倒計時最後一天!羌繡草編,秒變今夏時尚新ICON!

2021-02-28 ACG國際藝術教育

夏日氣息濃厚的七月,

女孩們愛美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惹!

論女性時尚,在夏日裡誰都無法忽視的元素,那一定是草編。有草編的地方就會充滿鮮活的生機,它有著直率的生命力,也恰恰是藏在生活中的詩意。炎炎夏日,無論衣著還是配飾單品,所有人都熱衷一切讓人感覺清涼的材質

而草編元素,又總能讓人嗅到悠然假日的氣息,它的質樸無華恰好最能和這個季節產生出鮮活生命力,想必自然會大受歡迎咯。一切都歸於純樸和清爽,卻又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這份涼意,剛剛好。

夏天躁動不安的氣息最適合基礎穿搭了,再配上一個草編包,簡直完美!不同的手編包,搭配相應的服飾,塑造千萬種不同的個人風格。連各路明星都忍不住開始紛紛入手!無論是視覺上的造型感還是時尚度,都會是街上最亮的崽~

今年很多品牌陸續出了好多好看的草編產品,早在春夏秀場裡,充滿自然風情、原生態的藤條編織包、草編包就已經吸引了眾多時髦精的目光。

很多大牌也都加入了編織元素的大軍,不論是米色、黃色、誇張的顏色,還是獨特的造型都能夠吸引眾人的目光,散發濃濃的夏日風情。這這這,你怎麼捨得錯過?!

 

此前,香奈兒在沙灘上舉辦大秀上,最吸引人的就是今年新出的草編包系列,鏈條、金屬標誌和藤條之間的碰撞,視覺衝擊不能更舒適了!

草編包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一邊採用環保材料一邊用手工製作機繡做出整齊複雜精緻的圖案,奢侈品牌改掉一味使用高級面料的口味,開始用藤條、稻草、拉菲草和帆布,並像對待高端材料一樣對待它們。

MIU MIU READY-TO-WEAR S/S 2020

FENDI READY-TO-WEAR S/S 2020

LOEWE READY-TO-WEAR S/S 2020

LOEWE是最早開啟草編包先河的,設計師Jonathan傳統文化結合進產品本身,他認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還自己找來10位手工藝大師,交流了心得,想著「不如編個包拿出來賣吧,也可以推廣下非遺手藝」由此誕生了今天的爆款草編包。

其實,隨手一揮就賣到1w+的大牌草編包,除了品牌溢價和設計加成材質和工藝還是有點門道的,雖然我們都喊「草編包」,但不同品牌會用到的編織材質是不一樣的,有的其實是竹編包、藤編包,成本也自然不同。

我們作為消費者,一件東西買到手,如果既有文化內涵,還夠好看時尚,那豈不是兩全其美的高性價比,才會覺得這個錢花的值

但是,問題來了,草編元素做不好很容易會看起來很Cheap,那麼如何平衡「毫不費力」和質感呢?這也是一門學問。


想了解更多草編細節?還想擁有一款當紅新手袋真香草編包?報名參加非遺北川線吧,學習羌繡、草編技藝,有機會學習如何製作自己的限量版、專屬草編包,緊跟時尚大牌的腳步,帶你走在潮流尖尖上!

立即掃碼搶佔名額

近些年來,非遺一直是我們探討的話題,渴望涅槃的傳統古法技藝,流傳幾千年的東方之美,不應以傳統的空間、形態為存在方式,永遠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孤芳自賞,這些人類文明史上的瑰寶,需要我們來傳承……

2020第五屆中國非遺文化國際創意營是由ACG國際藝術教育、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西嶺雲藏藝術中心、比格魚|Bigger Fish 國際設計師平臺、中國西部非遺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創辦的一個當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技藝高度結合與延展的國際化藝術培訓項目平臺。

關注ACG的小夥伴肯定了解,前幾屆的非遺賦新國際創意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參加創意營的小夥伴都表示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請無限期延續!

戳連結回顧創意營精彩內容

北川 · 溯源

北川羌族自治縣,「雲朵上的民族」,自然、自在、純潔、質樸。

「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中國大禹文化之鄉」、「中國羌繡之鄉」等稱號。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是中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

l 優秀作品免費在「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登記備案,有機會進入商業實踐;l 非遺創意營中產生的優秀作品有機會成為「地球第三極-拉薩及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官方藝術衍生產品

相關焦點

  • 「非遺+扶貧」,傳統手工藝帶動產業,拉動就業
    草編掛畫、耳環、茶具;羌繡創意服裝,創意羌繡筆記本、提包;古羌茶藝……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它們在傳承發展中,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昨天(8.28),國家文化和旅遊司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組,走進羌族草編研學體驗培訓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羌茶手工製作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扶貧車間、婦女靈活居家就業基地等,認真了解每一個非遺產品,認為北川依託豐富的非遺文化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通過做靚非遺節會、培養非遺人才、研發非遺產品、創建非遺基地,助力百姓脫貧增收、形成長效的脫貧機制上成效顯著。
  • 北川黃強用棕葉竹絲 編織出人生新維度
    黃強在國際非遺節上展示草編技藝在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黃強與他從事的羌族草編、竹編,是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之一。從2004年辭職,以草鞋編織入手,黃強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十多年來,他研發的草編、竹編系列產品達10大系列1500餘個種類,遠銷歐美、東南亞地區,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非遺生產性保護之路。
  • 羌繡「邂逅」蘇繡 羌族繡娘南師學藝
    53歲的王素花十多歲開始學習用針,如今可以直接在剪好的布上刺繡,由於繡之前腦海裡要設想好圖案、用什麼針法以及最後圖案呈現的大致效果,非常考驗刺繡的功力。   針法多樣是羌繡的獨特之處,62歲的楊三秀告訴我們,一般衣服紐扣如果線頭斷了,繡花可能就會散掉。但羌繡不會,密密麻麻的針腳,增強了衣物易磨損處的耐磨性。
  • 龍泉驛區組織青少年傳承非遺草編文化
    傳承柏合由來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文化,大家從草編的原材料——麥稈的來源做起,種下一片麥,收穫一堆稈,再將其變成各種各樣的草編產品。傳承草編文化 學生居民動手體驗勞動樂趣站在剛剛整理過的田裡,一人一個搪瓷碗,碗裡裝著已經微微發芽的麥種,對於柏合九年制學校的10多個學生來說,這樣的勞動體驗有些新奇。
  • 草編、剪紙、木板年畫……高鐵來了 平度非遺產品「火」了
    在大廳東南側,平度非遺產品展吸引了若干旅客和媒體的聚焦、熱捧。新河草編、平度剪紙、宗家莊木板年畫以及國家地標產品馬家溝芹菜、大澤山葡萄等,和新開通的高鐵一樣「備受矚目」。「這是平度新河草編,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海口東山草編:枝葉繞指尖 巧手傳非遺
    袁潔的草編工坊散發出陣陣草香,她一邊靈活地掐著草辮子,一邊津津樂道地聊著這些年的個人經歷。  熱心傳藝  平凡枝葉中注入情感元素  每個周日,一場具有深厚傳統文化氣息的「傳統非遺文化」手工草編公益課都會在海口市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作為海口一名草編傳承人,袁潔熱心在海口多地區開展「草編」技藝進社區活動,義務傳授草編技藝。
  • 送教促交流,互學共成長—記北川擂鼓小學送教下鄉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升擂鼓小學共同體義務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水平,12月2日上午,北川擂鼓小學王言輝校長、李強副校長帶領各科教師一行來到通泉義校進行送教下鄉活動。首先是由擂鼓小學的馮成瑋老師帶來了四年級的作文指導課《我的心兒怦怦跳》,馮老師設置的「抽獎」環節獨具特色,讓人又愛又恨,從剛開始的期待到最後的激動,孩子們的心情猶如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真切的感受到了心兒怦怦跳的奇妙感,在馮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記錄下了這一過程中的珍貴體驗。
  • 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草編製作體驗成熱門 地方產業集聚引領行業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本報記者 盧 嶽「挑出去、拉過來、往下壓,但如今,無論是潮人匯集的時尚賣場,還是其樂融融的親子手工坊,草編已經被越來越多人重新關注和了解,巨大的市場需求也讓這一傳統工藝煥發出新的活力。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秘書長徐谷寶在接受消費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草編、蠟染等少數民族工藝品蘊藏著精湛技藝和傳統文化,讓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消費需求相結合,是整個少數民族用品行業為之發力的方向。
  • 綿陽多彩非遺即將「上線」 吃、學、遊、購、娛應有盡有……
    綿陽市將廣泛開展非遺展示展演、非遺購物節等活動,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提高人民群眾對非遺保護工作的參與感、認同感。 全市各縣(市、區)集中活動於6月11—14日期間分別組織開展,市級集中活動於6月13日在三臺潼川古城舉行。
  • 用一雙巧手,編織出屬於他的非遺草編情!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呂金六,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呂金六,浙江省金華市草編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
  • 非物質文化遺產躲躲草編榮獲2020年度首屆「非遺編織守藝人」亞軍
    她還給自己編織的草鞋註冊了商標「躲躲草編」,當地的一些老年人、建卡貧困戶成為她的農閒「兼職工」,她想讓更多的人學習這門手藝,也想帶動更多的人通過傳統手工藝生活下去。明星月「躲躲草編」的產品在當地的一些旅遊景點都有銷售,而且勢頭很好。她表示,很想接下來擴大規模並開發新產品。
  • 溫嶺市草編非遺保護傳承標準化試點項目成功立項
    容納近300人的多功能演播廳和溫嶺草編手工體驗中心,常年開放的以歷史人文資料為根基的高龍帽苑博物館……作為台州手工草編帽的領先者,舜浦傳承了小小草帽的百年編織技藝和文化。   傳承百年技藝,發展草編產業   從1986年創立至今,舜浦經過三代人的傳承與創新,在草編行業赫赫有名。
  • 90後非遺傳承者陳真:讓草編走向世界,用真心反哺桑梓
    我把家族的帽業引進來,結合當地的時尚元素,開了一家草編工藝體驗店。」6月12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溫嶺市「鄉約非遺」走進石橋頭鎮活動現場上,非遺傳承人陳真介紹,因草編工藝,他讓祖傳的帽業在英國桑德蘭聲名鵲起,也因此,在25歲時名列桑德蘭大學「傑出校友」榜單。
  • 青島民俗博物館舉辦「非遺課堂」草編螞蚱活動 20日還有一場報名從速
    8月13日,青島民俗博物館(天后宮二樓戲樓)舉辦「非遺永流傳」市南傳統民俗公益課堂——草編螞蚱活動,由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民俗體驗中心的講師高華明進行授課。在活動現場,來自青島市朝城路小學的部分同學和家長,跟著草編老師像模像樣地編起了「螞蚱」,小手編草條,左一下右一下,別提多認真了!
  • 非遺小視頻丨讓外國人都著迷的通渭草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通渭不僅是遠近聞名的書法之鄉,也是「草編之鄉」。通渭草編是以麥杆為原料,聚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通渭草編包容了明清以來各個歷史階段中手工技藝的發展史,使其能夠在民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據資料記載,通渭草編藝術已有上千年歷史。相傳在十七世紀就已遠銷日本、俄羅斯等國。由於通渭草編藝術起源早,原料分布廣泛,能夠就地取材,製作精細,因而深受人們所喜愛,其草帽就是農民下地幹活,商人遠出時用以遮陽擋雨的代表性工藝品。
  • 孫埠中心小學開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
    11月6日中午,孫埠中心小學開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是該校少年宮特色品牌項目,由草編藝術傳承人姚華子老師授課。學校按照「一宮一品」要求,紮實推進「非遺進少年宮」,力求讓更多孩子體驗傳統工藝,培養孩子對本地傳統文化的興趣,切實感受非遺魅力,更好地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剛開始,姚老師拿出了自己的部分草編作品,供孩子們欣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一件件精美逼真的藝術品擺放在眼前,引起陣陣驚嘆聲。
  • 「視頻」雲南江川非遺:草編技藝
    江川非遺:草編技藝。草鍋蓋,在江川老百姓廚房裡用來蓋甑子、蒸籠用的蓋子。多年來,當地的人們還是習慣吃用草鍋蓋蒸出來的米飯。它下寬上窄,呈喇叭狀,形似草帽,大小依據甑子的大小而定,大的直徑達60釐米,小的只有20釐米左右。如今,那些小巧玲瓏的草鍋蓋也被用來裝飾客廳,作為工藝品觀賞。
  • 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召開,在論壇閉幕式上,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了發言,米成專門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致力於讓中國非遺可持續發展的,成立時間是2年多前。 米成說,在2年多的探索裡,我們發現,傳統非遺因何式微,正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非遺文化的流失。
  • 「非遺+」 能否激活旅遊小鎮「一池春水」
    □李嬌 本報記者 楊藝茂「非遺+」為四川特色小鎮賦能  11月1日,在江油市青蓮李白詩歌小鎮,四川文旅特色小鎮展覽吸引了大量嘉賓和遊客圍觀,「小鎮出品」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江油青蓮鎮的李白詩意繡、植物扎染、江油草編,彭州白鹿鎮的白瓷茶葉罐、小鹿造型擺件……其中,萌版李白和Q版小鹿獲贊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