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邶鳳·綠衣》向世人傳遞出這樣一層意思:世界上最為遙遠的距離,在有些時候恰恰是生與死的距離。縱使兩個人再相愛,可是如果一人為人,一人為魂,也不可能在一起。現實並不是聊齋愛情故事,一旦天人永隔,便是永遠。一代文豪蘇軾就有過這種經歷,而他的一首詞也是因此而寫。
蘇軾曾經寫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樣一首詞,主要表達了對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的悼念之情。他對亡妻的思念正如白居易寫的那樣「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樣一番痴情苦心確實可以感天動地。
王弗與蘇軾是同鄉,他二人的父親也是至交好友,因此在他們的父輩們的撮合下,再加上兩人之間本來就存在的好感,十六歲的王弗就與十九歲的蘇軾順理成章的結成連理了。王弗本性善良,對待長輩謙恭有禮,所以說蘇軾的婚後生活很幸福,當時的人都認為這是一段金玉良緣。可是天公不作美,王弗僅僅陪伴了蘇軾一個春秋就去世了。
王弗去世的十年間,也是蘇軾最為坎坷的日子,仕途上極其不如意,在朝中遭受排擠,多次被皇帝貶謫。正逢髮妻十年祭日,他忽然特別懷念過去的那段日子,生活平靜而充實。可是對現在的他來說,這種生活終究是奢望,斯人已逝,僅僅留下了千裡之外一座孤獨的墳頭,在月夜中悵然、悽涼。
詩詞大意:遙記當年,你臨窗梳妝,美麗如斯。那是你留在我心中最美的畫面,十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那一幕。在夢中,我又見到了這一幕,又看到了你在臨窗梳妝。夢中的我又回到了家鄉,又回到了我們年輕的時候,你依然是那麼美麗。別後十年重逢,雖是夢中,依舊相對無言,即使心中有千言萬語,在這一刻,也不知道說什麼了。
寫這闕詞的時候,蘇軾不過四十歲,然而他在詞中卻把自己形容成「塵滿面,鬢如霜」的形象。人生的不如意,妻子的早逝,四十年來所經受的一切使他恍然覺得自己已經歷盡滄桑,雖未過半百,飽受的各種辛酸悽楚,卻早已超過年歲!
然而這一切,亡妻卻不知道,他已經長眠地下,與自己天人永隔,怎麼還能再相見呢?除非是在夢中!曾經的自己,年輕氣盛,文採斐然,哪裡像現在這樣落魄。如果妻子還在,就算見到了自己,她也必然認不出飽經風霜的自己了。
相傳,王弗和蘇軾的這段姻緣,還有一個浪漫的小故事。在一次蘇洵送蘇軾讀書的時候,蘇軾見到了一汪綠水,便說:「好水豈能無魚。」後來王弗的父親請人為這汪綠水取名時,蘇軾和王弗的答案竟然一樣,都取名為「喚魚池」。正如李商隱詩中寫的一樣,「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可見二人之間的默契。
他們二人婚後生活恩愛和諧,在很大程度上與相投的志趣分不開。這也是為什麼在王弗去世之後,蘇軾悲痛難耐的一個重要原因。他悼念妻子的這闕《江城子》可以說是中國最為著名的悼亡詩之一,尤其是那一句「千裡孤魂,無處話悽涼」,直白並且心酸,感人肺腑。
生離死別,無論是生離還是死別。若是死別,活下來的哪一個,遠遠比死去的那個要痛苦得多,因為在接下來的每一個日日夜夜,他都要飽受相思的煎熬。逝者已去,伊人不在,生死相隔,難寄相思。蘇軾就一直在忍受其中的煎熬。
本文由【史事分享】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圖源網絡,侵權道歉。
作者推薦:
劉宋前廢帝劉子業能被趕下皇位,完全是憑實力作死的,不接受反駁
項羽為什麼會輸給劉邦,只因3點小錯誤,卻導致8000江東子弟團滅
東漢是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專權,可是外戚是如何掌握國家大權的
唐朝滅亡後建立的五個朝代,可是為什麼每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