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史上有趣的悖論(二)

2022-01-25 果殼中的物理
三、 薛丁格的貓(Paradox of Schrödinger’s Cat)——荒誕的量子力學

薛丁格貓佯謬假設了這樣一種情況:

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哥本哈根詮釋:

薛丁格挖苦說: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處於"死-活疊加態"--既死了又活著!要等到打開箱子看貓一眼才決定其生死。請注意!不是發現而是決定,僅僅看一眼就足以致命!正像哈姆雷特王(引用自莎士比亞的名言) 所說:"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只有當你打開盒子的時候,疊加態突然結束(在數學術語就是"波函數坍縮(collapse)") ,哈姆雷特王子的猶豫才終於結束,我們知道了貓的確定態:死,或者活。哥本哈根的機率詮釋的優點:只出現一個結果,這與我們觀測到的結果相符合。有一個大的問題:它要求波函數突然坍縮,可物理學中沒有一個公式能夠描述這種坍縮。儘管如此,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出於或許實用主義的考慮,還是接受了哥本哈根的詮釋。

付出的代價:

違反了薛丁格方程。這就難怪薛丁格一直耿耿於懷了。

多重宇宙詮釋:

兩隻貓都是真實的。有一隻活貓,有一隻死貓,它們位於不同的世界中。問題並不在於盒子中的放射性原子是否衰變,而在於它既衰變又不衰變。當我們向盒子裡看時,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在其餘的各個方面都是全同的。區別只是在於其中一個版本中,原子衰變了,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也就是說,上面說的"原子衰變了,貓死了;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這兩個世界將完全相互獨立地演變下去,就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一樣。格利賓十分讚賞這一詮釋,故他接著說:"這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然而……它是基於無懈可擊的數學方程,基於量子力學樸實的、自洽的、符合邏輯的結果。在量子的多世界中,我們通過參與而選擇出自己的道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隱變量,上帝不會擲骰子,一切都是真實的。"按格利賓所說,愛因斯坦如果還活著,他也許會同意並大大地讚揚這一個"沒有隱變量,'上帝'不會擲骰子"的理論。這個詮釋的優點:薛丁格方程始終成立,波函數從不坍縮,由此它簡化了基本理論。它的問題:設想過於離奇,付出的代價是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樣真實的。這就難怪有人說:"在科學史上,多世界詮釋無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膽、最野心勃勃的理論。"

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家已先後通過各種方案獲得了宏觀量子疊加態。此前,科學家最多使4個離子或5個光子達到"薛丁格貓"態。如何使更多粒子構成的系統達到這種狀態並保存更長時間,已成為實驗物理學的一大挑戰。"薛丁格貓"態不僅具有理論研究意義,也有實際應用的潛力。比如,多粒子的"薛丁格貓"態系統可以作為未來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也可以用來製造極其靈敏的傳感器以及原子鐘、幹涉儀等精密測量裝備。

四、 EPR悖論 (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局域實在論與量子力學之爭

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發表了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嗎》的論文。文中考慮量子力學的二粒子糾纏態

如果人們毫不幹擾一個體系而能確定地預言它的一個物理量的值,則對應於這個物理量就存在物理實在性的一個元素。

根據這個判據,粒子2的坐標和動量都是物理實在的元素,但量子力學認為粒子的坐標和動量不能同時具有確定值,因此它的描述是不完備的。在論證中,愛因斯坦等人設想了一個測量粒子坐標和動量的思想實驗,稱為"EPR思想實驗",可以凸顯出局域實在論與量子力學完備性之間的矛盾。後來D.玻姆把它簡化為測量自旋的實驗:考慮兩個自旋為

EPR論證並沒有質疑量子力學的正確性,它質疑的是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量子力學不能預測物體的確切性質,只能預測物體的統計性質,不能存在單獨量子系統,只能描述一個系綜的量子系統。或許在不久的未來,物理學家會想出更完備的量子理論。但是,這論文是建立於貌似合理的假設--局域論與實在論(局域實在論)的基礎之上。簡略解釋,局域論不允許"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實在論主張,月亮依舊存在,即使無人賞月。EPR悖論揭露了測量過程的基本非經典性質,從而推進了物理學家對於量子力學的了解。在EPR論文發表之前,測量時常被視為是一種物理攪擾,直接作用於被測量系統。例如,測量電子的位置可以想像為照射一束光波於電子,這會攪擾電子,造成電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在談述量子力學的科普文章裡,時常會遇見這類解釋。EPR悖論指出這類解釋的錯誤之處,並且表明,測量一個粒子的性質,不一定要攪擾這粒子,可以改為依靠測量遙遠糾纏粒子的性質來預測這粒子的性質。EPR悖論發展出了貝爾不等式以及以後一系列以A·阿斯佩克為首的精確實驗,無異議地支持並深化了量子力學觀點,同時也開闢了量子信息學等這樣一些有廣大應用前景的新研究方向。由此而看,無論是玻爾還是愛因斯坦,都在這場爭論中促進了量子物理學的巨大發展,儘管愛因斯坦本人認為「上帝不擲骰子」。

無論這些悖論給原本理論的提出者帶去了多大的麻煩,它們既有趣又推動了物理學的蓬勃發展,這裡推薦大家一本書——《物理學史話》,再深入了解一下有趣的物理學悖論。

相關焦點

  • 科學界有趣的悖論:只要烏龜先跑,人無論怎麼跑都追不上
    實際上,科學界還有許多的悖論,這些悖論的有趣程度,絲毫不遜色於「雞蛋」謎題,只不過,若想弄清其中的因果關係,卻不是那麼簡單的。 在遙遠的過去,關於阿基裡斯如何超越烏龜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論,只要把兩者之間的距離關係轉化為公式,人們就會發現阿基裡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不過,這個問題卻被現代社會的物理學家解開了,芝諾的悖論之所以會持續這麼多年,只是因為他把時間和空間進行無限分割了。
  • 試解「說謊者悖論、明信片悖論、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三)
    試解「說謊者悖論、明信片悖論、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二)
  • 燒腦:10個歷史上會讓你大腦爆炸的悖論
    趣味說:umifun✎每天與你分享新鮮有趣的事情
  • 芝諾悖論
    芝諾的著作早已失傳,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和辛普裡西奧斯為物理學作的註解是了解芝諾悖論的主要途徑,此外只有少量零散的文獻可作參考。直到19 世紀中葉,亞里斯多德關於芝諾悖論的引述及批評幾乎是權威的,人們普遍認為芝諾悖論不過是一些詭辯。英國數學家B.羅素感慨的說:「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死後的聲譽更變化無常了。死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的最典型例子莫過於埃利亞的芝諾了。
  • 「培裡悖論」理髮師刮臉引發的第三次數學危機
    去網上搜索培裡悖論,看到標準定義的小編,一臉懵逼。雖然知道什麼是音節,也知道什麼是表達式,也知道啥是最小的正整數。但是湊在一起我咋就是看不懂呢?話不多說,先上定義。這是網絡上能找到的「原始定義」,當然英文對小編並不友好,我們再看百度百科上的中文定義。是不是小腦袋瓜子嗡嗡的,其實培裡悖論可以用一個很簡單悖論代替-理髮師悖論。在美國一個著名城市裡,有一位技藝高超的理髮師。剛開始做生意,肯定要打出知名度,要做廣告。
  • 什麼是「外祖母悖論」?為何霍金認為它是錯的?
    在1943年,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René Barjavel,寫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科幻小說,名字叫做《不小心的旅行者》,在這本小說中,一個影響後世多年的理論由此誕生,並且還衍生出了多個版本,這便是著名的「外祖母悖論」。什麼是「外祖母悖論」?
  • 物理學史物理學常識
    物理學史物理學常識簡版1.萬有引力定律→牛頓2.
  • 不是悖論的悖論
    都是糾纏不清的生活8春風吹過對岸,柳枝輕拂湖中日月驅趕著春天的緊張塵煙漂浮這岸,衣裙緊裹繁華的街衢站滿叫賣的商販9詩人,在紙上修補偏執的蔚藍都有不敢輕易示人的高與遠面具,真相都有不可言說的內心與孤單11站在山巔,風光無限,也很危險走入淺灘,破敗不堪,也很慌亂12這不是悖論的悖論
  • 12個未能解決的經典悖論!
    那麼這個悖論又回到了開始。  回答:如果埃庇米尼得斯知道至少一個克裡島人(除了他以外)不說謊,那麼他的詩就是一個謊言(因為他堅稱所有克裡島人說謊),即使這首詩的作者是一個說謊者的事實也是真的。更有趣的是,不會有無法移動的物體。一個無法移動的物體必須有無限大的慣性,無限大的慣性,就需要無限大的質量。而無限大的質量不會存在於我們這個有限的世界。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芝諾的四個悖論?
    上次講到芝諾悖論作為一個間接因素引發了歷史上「第一次數學危機」(傳送門),對於芝諾悖論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然後就看到有模友想要超模君詳細講講這個內容了。2、阿基裡斯悖論其實,這個悖論就是指這個有趣的故事——阿基裡斯與烏龜賽跑。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
  • 07 芝諾悖論一阿基裡斯是跑得最快的人(分享人:檸檬花)
    芝諾因其悖論而著名,並因此在數學和哲學兩方面享有不朽的聲譽。二、芝諾悖論的產生及評論:數學史家F·卡約裡(Cajori)說,「芝諾悖論的歷史,大體上也就是連續性、無限大和無限小這些概念的歷史。」但遺憾的是,芝諾的著作沒有能流傳下來,我們是通過批評他的亞里斯多德及其注釋者辛普裡西奧斯才得以了解芝諾悖論的要旨的。直到19世紀中葉,人們對於亞里斯多德關於芝諾悖論的引述及批評幾乎是深信不疑的,普遍認為芝諾悖論只不過是一些有趣的謬見。英國數學家B·羅素(Russell)感慨地說道:「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死後的聲譽更變化無常了。
  • 最詭異數學悖論:1+1=1
    超級韋氏字典是一本包含了所有英文單詞的字典,你的名字,你的故事,你的everything都可在這本字典找到。這本字典的開頭是A,然後是AA,接著是AAA……在無限多個A之後,是AB,然後ABA,接著ABAA……一直到無限多個Z開頭的序列。大概是這個樣子:
  • 這是你不能解決的七個很有意思的悖論
    悖論的定義非常寬泛,但我們可以將它說成是藐視直覺的事實。一些悖論有解決的方法,而一些卻沒有。下面我們將舉出七個悖論,打賭你不能解決。回答:這個悖論可以用上帝存在超越時間來解釋——他可以知道未來,就如同他知道過去和現在。正如過去並不幹涉我們的意志自由,未來也不會幹涉。
  • 幾個有意思的悖論
    周末的時候,偶然翻到了幾個有意思的悖論,也算是個冷知識吧。
  • 12個未能解決的經典悖論,低智商勿入!
    那麼這個悖論又回到了開始。    回答:如果埃庇米尼得斯知道至少一個克裡島人(除了他以外)不說謊,那麼他的詩就是一個謊言(因為他堅稱所有克裡島人說謊),即使這首詩的作者是一個說謊者的事實也是真的。6.無法阻擋的力量悖論    當一個無法阻擋的力量,碰到了一個無法移動的物體?
  • 坤鵬論:芝諾的四大悖論(下)
    ——坤鵬論昨天,坤鵬論在《芝諾的四大悖論(上)》中介紹了芝諾為「存在是『一』,而不是『多』」設計的兩個悖論,它們是關於物質的辯證法,至今還是千古之謎,無人能夠完全破斥。一、運動場悖論「運動沒有真理性。由於運動的物體在到達目的地前必須到達其半路上的點,如果假設空間無限可分,則有限距離包括無窮多點,於是運動的物體會在有限時間內經過無限多點。」——芝諾這個悖論又被稱為兩分法悖論。
  • 從說謊者悖論理解金剛經的三段論
    「我正在說謊」的悖論(Liar Paradox,或是Self Referential Paradox)是這樣:如果他確實在說謊,那麼他所說的就是真的;但如果他所說的是真的,那麼他就是在說謊。這樣的古典二值邏輯會推導出矛盾的悖論!讓「我正在說謊」、「我說實話」兩者同時成立,這樣違反不矛盾律。
  • 從理髮師悖論到Antoni Tàpies的裝置作品
    在歷史中,這一悖論質問的是以「集合」這一數學概念來百分之百解析世界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藝術和悖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被圖像化是集合的根本存在方式 —— 集合最易被人直觀理解的時候正是它被圖像化的時候。沒有一個數學老師在講到集合時,不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圈的形式來進行解釋的。與集合一一對應的圓圈們可以相交,可以分離,有的包含在另一個的內部。
  • 芝諾悖論(轉載自哲學園)
    芝諾從「 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最為著名。2直到19 世紀中葉,人們普遍認為芝諾悖論不過是一些詭辯。英國數學家羅素感慨的說:「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死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的最典型例子莫過於埃利亞的芝諾了。
  • 哲學那些事兒芝諾悖論
    他因提出了許多獨創性的悖論——一系列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而著名。他揭示出那些關於運動發生的普遍假設中有顯性或隱形的矛盾,從而否認運動。關於「是什麼促成芝諾想出這些悖論」的問題,有一種解釋是說,芝諾是為了給他的老師巴門尼德的「存在是唯一的、連續的、不可分的」的理念做辯護而研究出悖論的。而當今,由於量子的發現,許多悖論已經得到了解決。儘管如此,芝諾悖論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