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一方【金水六君煎】

2021-02-12 河北創新學術推廣

金水六君煎

《景嶽全書》卷五十一

主要適用症: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

[組成]

當歸6克 熟地9~15克 陳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用法]

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7片,煎至280或320毫升,空腹時溫服。

[功用]

養陰化痰。

[主治]

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喘逆多痰。痰帶鹹味,或咽幹口燥,自覺口鹹,舌質紅,苔白滑或薄膩。

[加減]

如大便不實而多溼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2.1~2.8克;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1.5~2.1克;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3~6克。

[臨床應用]

1、支氣管哮喘:     

吳某某,男,74歲,門診病歷208108,1963年10月30日就診。

主訴:西醫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已三年。一年來經中西醫診治,服小青龍湯,麻黃素,氨茶鹼等藥物,仍無著效。來門診時,咳嗽氣喘,呻吟不已。

自訴: 胸痞不舒,咯痰不爽,頗有氣機欲窒之狀。

診其脈來細弱而虛,兩尺略帶澀象,舌苔微白而膩,中見光剝,渴喜熱飲,食不知味,高年脾弱失運,下元失納,積痰隨氣而升,擬金水六君煎等意,固腎降逆為治。

方用姜半夏、杏仁各二錢,茯苓、熟地各三錢,當歸、陳皮、炙草各一錢,別直參、五味子五分,白芥子八分,胡桃四錢。服二劑複診,咳嗽已減,氣促漸平,胸痞見舒,精神轉爽。原方加附子一錢,別直易潞參,囑服二劑,後經訪問,基本恢復健康。

2、浸潤型肺結核、肺氣腫:     

鄭某某,男,58歲,幹部。1982年2月8日初診。患者形容消瘦,咳嗽胸悶,氣急喘促,反覆發作多年。近二年來症狀明顯加重,發作時喘息抬肩不得臥,咽喉痕癢,喉間漉漉有聲,胸悶氣促,自覺有氣從下而上,直竄喉間,且咳嗽頻頻,嘔吐清涎,甚則喘時面紅耳赤,眼淚鼻涕不止,胃納呆。

X線胸透:

1、右側浸潤型肺結核;

2、肺氣腫。舌紅,苔膩,脈弦細。

中醫辨證:虛喘(腎虛作喘,兼有痰溼)。治以補虛納氣,兼化溼除痰。方用金水六君煎加減。

處方:熟地、栝樓皮各15g,當歸、杏仁、茯苓、法半夏、橘紅、五味子、葶藶子各10g,苡仁24g、白蔻仁6g,生谷芽30g。12日複診,服三劑症減。照方六劑,諸症大減,因要返汕,擬上方加減,由患者帶處方回汕常服。後詢其親屬,謂回汕後病情穩定,無火發作。

3、肺原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    

朱某某,男,68歲,退休幹部。住院號01294。患者因胸悶氣急,動則氣喘十餘年,近半個月來加劇,於1982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時症見形體消瘦,面色微紅,語聲低頓短促,胸悶氣急,呼吸氣促,動則氣喘,口乾口具不多飲,夜間尤甚,喉間有痰,粘稠難咯,晨起則咯出白色粘稠痰液數口,間有腰痠腿軟,每遇寒冷天氣易受風寒而上症益甚。曾先後多次治療未見效。


X線胸透:

1.肺原性心臟病;

2.慢性支氣管炎。

舌黯紅,苔黃膩而幹,脈弦細而代,證屬喘證(虛實交錯,本虛標實)。

治以宣肺平喘,理氣化痰,補虛納氣。用銀芩瀉白散加減。共服八劑後,喘證稍減,痰易咯出,能起床步行至廁所解二便,亦不須停頓休息。此時痰濁阻塞肺絡的症狀緩解,而上氣不接下氣等腎不納氣的症狀突出,乃即轉用金水六君煎加減以治本。

處方:當歸、熟地、茯苓、法半夏、橘紅、杏仁、五味子、款冬花、紫菀各10g,甘草6g。服至1983年2月9日共40劑,病情好轉出院。

相關焦點

  • 淺談《金水六君煎》
    本人臨證,用《金水六君煎》治療咳喘數例,效果滿意,體會如下:出處:《景嶽全書·卷五一·新方八陣·和陣》組成:當歸二錢,熟地三至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四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至七片主治:景嶽云:1、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
  • 金水六君煎治療咳嗽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嶽全書·卷五一·新方八陣·和陣》,組成為: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 方劑選萃:潤肺飲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      (化痰潤燥法)       明張介賓《景嶽全書》      當歸二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炙甘草一錢      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溫服。     【主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症。
  • 每日學一方【蠲痺湯】
    每日1劑,水煎2次服用,10天為1療程,根據病情治療1—2個療程。另以桂枝、制乳香、制沒藥、蘇木、制川首烏、煅自燃銅水煎1500ml製成電離子導人液,運用NPD.4(A)型電離子導人治療儀,20mA,每次30分鐘,每日1次,10一工5天為1療程。
  • 每日學一方【銀翹散】
    又令服玉屏風散5劑,每日1劑,以增強其抵抗力,停藥後觀察,半年後未再發高燒,鄭某即使患上感,症狀亦輕,口服感冒藥即可治癒。 按:患兒素體較弱,風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襲肌表,鬱於腠理,衛表失和,正邪交爭,衛氣失於宣發,致發熱惡寒等表證。小兒感冒易夾驚,故表現為抽搐。給予銀翹散以辛涼解表;黃芪以扶正祛邪,羚羊角以鎮驚祛風。
  • 每日學一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水煎服,每日3次。[ 方證 ]1.肢體無力沉重,活動不靈,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縮。2.浮腫,自汗,惡風;舌質暗淡。[ 歌訣 ]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痺風痺功效良。[ 功用 ]益氣溫經,和血通痺。
  • 【每日學一方】甘草粉蜜湯
    【用法】先用淨水煎甘草,去渣取計,加入粉、蜜攪勻,如薄粥,分2次服,每日1~2次。  【功效】和中緩急止痛。  【主治】主治蛔蟲腹痛,吐涎,發作有時,服驅蟲藥後腹痛不止者。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白細胞減少症、膽道蛔蟲症和蛔蟲性腸梗阻等病症。
  • 金水法院:「我們錯了!」
    近日,鄭州市金水法院執行人員對一名九歲兒童採取限制高消費的執行措施,引發廣大網友高度關注。12月16日凌晨,@金水法院 官微發布《致歉聲明》,金水區人民法院表示,立即對案件進行了複查,鄭重地對大家說一聲:「我們錯了!」金水法院指出,對未成年人發出限制消費令不符合相關立法精神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是錯誤的。
  • 每日學一方【清骨散】
    經對症治療2周後行右股骨幹切復內固定術,術後第7天開始每日下午4點以後出現發熱,以夜間為甚。既往有結核性胸膜炎病史,曾先後應用先鋒黴素、克林黴素等抗生素,患者症狀未見好轉。會診時已術後3周,刻診:患者納差,口渴,自汗較多並伴有盜汗,小便頻數,大便幹。
  • 每日學一方【玉真散】
    玉 真 散《外科正宗》 [歌訣]玉真散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反張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服一方通[方歌]玉真散治破傷風,牙關緊閉反張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服一方通。 [方解]本方由6味藥組成。用治破傷風及跌扑損傷。《外科正宗》指出:破傷風之所成,是「因皮肉損破,復被外風襲入經絡,漸傳入裡」所致。即破傷風屬外風引動內風之疾患。
  • 故事:金水大盜
    喜歡的快跟我學學吧。【涼拌馬齒莧】準備新鮮馬齒莧、香蔥、大蒜、小米椒、花椒、食鹽、食用油、生抽、香醋、白糖、芝麻油。第一步、想吃馬齒莧的。喝茅臺。情商高。這種態度都只是把你當作陌生人的表現。也具有芳香的氣味。米飯噴噴香。八角是濃香型。價格還貴。滷肉當然是香料越多才越香。八角是濃香型。滷肉的方法很簡單。似乎不會有很大的情緒起伏。他們一直都很明確自己的心意。不幹也不柴。攜帶也方柏霓。凡事得過且過。
  • 每日學一方【桃紅四物湯】
    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治療腦梗塞32例,男24例,女8例;年齡45-75歲;病程3日至8個月。每日1劑,配合藥物燻蒸、按摩患側面肌。治療20例,男14例,女6例;病程2-8周,結果:總有效率為95%。6. 紅斑性皮膚病:應用該方加丹參、丹皮、赤芍。水煎服。治療紅斑類皮膚病64例,男性10例,女性54例;年齡最小11歲,最大68歲,以20-45歲的中、青年為多。
  • 每日一方 | 身體麻木,喝點竹瀝
    >>>>更多秘方每日一方 | 中藥食療,趕走鼻炎每日一方 | 中醫教你如何調理:氣短、怕冷、肥胖體質養生課堂 | 常玩手機眼不好,多吃蔬菜可保護疾病講義 | 大三陽是什麼?傳播途徑有哪些?
  • 每日學一方【正柴胡飲】
    治療組30例給予正柴胡飲衝劑20g,每日3次,衝服,連服7日為1療程,如果1個療程退熱則停用,熱不退繼服第2個療程;對照組10例給予吲哚美辛栓劑50mg,每日2次,肛門塞入。兩組病例除給予正柴胡飲衝劑或吲哚美辛栓劑外,均同時給予一般性治療。結果:治療組1個療程內退熱22例,2個療程內退熱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3%;熱退時間最短4天,最長11天。
  • 每日學一方【槐花散】
    每日1劑,3天為1療程。服藥期間,忌辛辣煎炸、肥甘厚膩之品。結果:顯效102例,有效25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9.4%。[高峰,等.槐花散加味治療肛門下鮮血360例。
  • 每日學一方【定癇丸】
    原書在定癇丸之後,附有河車丸一方,並日:「既愈之後,則用河車丸以斷其根。」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癲癇病發作期屬風痰蘊熱者。4.使用注意 因本方著重滌痰熄風先治其標,,一俟癇病緩解,則須化痰熄風與培本扶正兼顧,並應注意飲食,調攝精神,以收全功。
  • 每日學一方【溫經湯】
    水煎二次,溫服,每日二次。 [方證]1.月經不調、血色暗淡或有血塊。 2.自覺手足心熱而又惡風、自汗,午後有發熱感,或有頭痛、噁心。 3.腹壁薄而無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脹感。 4.口唇乾燥,舌質暗淡,脈澀。
  • 每日學一方【加減葳蕤湯】
    曾口服康必得,感冒清熱衝劑,阿莫西林,APC等藥,並靜點青黴素(800萬單位,每日1次)3 d,靜點頭孢噻肟鈉(3 g每日1次)2 d,均不見效。刻下體溫38.3 ℃,症見發熱無汗,微惡風寒,頭身疼痛,口乾,舌紅少苔,脈浮細數。給予加減葳蕤湯,另加太子參,葛根,生石膏,知母,防風,以增強養陰益氣,解表退熱之效。患者僅服半劑,即有周身汗出,體溫降至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