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才美》: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幸福

2021-01-07 胡小筱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人。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你有缺陷的時候,生命總會給你另一半的完美,所以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

特別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只能強忍著,哪怕這個工作自己並不喜歡做,為了生活,還得繼續強忍著。因為你一旦停止了工作,就意味著沒有了收入。

如此循環,反覆讓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壓抑,該如何來釋放自己的心情呢?《不完美才美》這本書將會帶你走出心裡的陰影,釋放心理的壓力。自從我閱讀了海藍博士的這本書以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了。

每個人的幸福都有自己的顏色和味道,當我閱讀了《不完美才美》這本書以後,仿佛遇見了一種海藍色的幸福感覺。我們生來都是原創,長大後就不小心活成了盜版。我們做角色的時候太多,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光和誠懇都太少,連自我都不接受的人,活在這世界的邏輯起點怎麼可能是真實的?我整理出文章的幾大論點:

一、學會欣賞自己所有的傷痛

後悔過去,擔心未來,比較今天,是人生痛苦的三大來源。許多人把今天用在後悔過去,擔心未來上,然後今天就變成了後悔的昨天,明天的擔心更加劇烈,變成焦慮,焦慮變成恐懼、失眠、胃痛等不適隨之而來,惡性循環著。

我們應該與痛苦和平共處,不能改變一切就和平相處,因為對抗和逃避只能放大痛苦,感恩痛苦。只有當我們能夠不再任由頭腦批判、控制、挑剔,試著學習接納每個時刻不如意和不完美時,痛苦就會悄然減弱,甚至消失。

二、你是否明白幸福之道

根據「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人的幸福由五大關鍵要素組成:愉悅的感受,成就感,做喜歡並擅長的事,溫暖而持久的親密關係,幫助他人。

幸福不僅僅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人或東西或環境,幸福更是一種能力,是能夠放下過去,少憂未來,感受當下的能力,是學會與一切不如意和痛苦和平共處的能力,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生非常短,時間是唯一一個不可代替、不可購買,不可重來的東西,而這東西就是我們的命,我們真的要把這些時間好好利用起來,最好的方式是首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什麼使你能夠感到真正的幸福?什麼阻礙了你的幸福?

三、親密關係的真相是什麼

親密關係四重奏:朋友、情人、父母、孩子。無論你的關係處在哪一種,都不要給自己定錯了角色。

朋友角色:彼此分享喜、怒、哀、樂,互相幫助、平等獨立;

情人角色:關心、愛護,充滿溫情體貼和浪漫歡愉;

孩子角色:總是希望得到保護和照顧,呵護和寵愛;

父母角色:指責、命令、批評對方,希望Ta聽我的。

不管哪種角色,都需要愛的維護,但是真正的愛不是高利貸,所以不要一味的犧牲自己,在來得及的時候,了解自己,愛上自己,成為愛自己的人。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誰也拯救不了你。

四:如何做一個不費力也討好的父母

每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是父母忙著掙錢給孩子買大房子,卻不知孩子只需要一間小小的「心房」。不管你給他買了什麼,都無法彌補缺失的陪伴和深深的孤獨。

愛,其實就是你溫柔、支持的眼神,你溫暖的擁抱,你緊握著我的雙手,你全神貫注地傾聽……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想要孩子改變自己,父母就先改變自己,因為孩子是通過鏡像,來模仿和學習的,不是通過聽父母的話來學習的,你不學習,不改變,孩子就很難改變。

記得書中有個孩子回憶他的爸爸,每天醉醺醺搖搖晃晃的回到家對他說:「你給我好好學習」然後自己就去打麻將了,孩子說,他心中除了對爸爸的鄙視,沒有其他感覺,爸爸越是讓他好好學,他就越不想好好學。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更願意看你怎麼做,不是聽你怎麼說。

五: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會快樂

這一點我值得深思,做不快樂的工作是在謀殺生命。只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努力並堅持著,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鐵飯碗,不要把工作當成一種工具,而忘記了工作本身就是幸福的。

不要總覺得懷才不遇,是你懷的才還不夠,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才華配不上夢想罷了。當我選擇了學習寫作這一條路,我就會逼自己多讀書,因為我不想讓自己提筆就腦子一片空白,閱讀也是一種快樂,提升自己同時還能帶來辛福感,何樂而不為,不要去羨慕別人,只要今天的你比昨天更進步了就OK了。

寫到最後

生活一定要自己去品嘗、沉澱、付出、和創建。生命很短,別辜負了自己,辜負了命運!等、靠、要的人生是乞討的人生,過一個自己選擇的人生,也許很苦,也許很累,也許沒人理解,只要自己知道是對的,就勇往直前,因為最悲催的人生是:從未選擇,總是被人安排!親愛的,你呢,你是否真正為自己做過選擇或決定?

生活中,自己總是對自己評判,對他人評判來困擾著自己,影響著和別人相處的原因。接納自己的完整,做錯事、說錯話,也是自己完整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的是在感到難過的時候,接受完整的自己,關懷自己,而非責難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自己完整的一部分。也不要用他人的臉色來評判自己,好好愛自己,愛工作和生活。

我在最迷茫的時刻,遇見了寫作這個愛好,也許我應該感恩生活給予我的一切,讓我沒有放棄讓自己成長。親愛的朋友,你呢?

相關焦點

  • 人生的高情商就在於,能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一個人過於追求完美而不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只會讓自己的生活失去更多的可能性。而學會接受不完美,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擁有更廣闊的寬度,才是高情商的表現。學會接納生活的不完美,才能迎接更多的可能性01)、宋朝詩人盧梅坡在《雪梅》一詩中寫過這樣一句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借雪梅之間的爭春,向我們讀者闡釋了一個真理,人不是要一味地追求自我的絕對完美而不可比擬,要正視這種不完美,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 情感語錄:學會愛自己,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接受自己
    小時候摔跤,總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後,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學會愛自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獨的時候,給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時候,給自己溫暖。學會獨立,告別 依賴,對軟弱的自己說再見。
  • 人,有缺陷才真,不完美才美
    做人最大的樂趣是通過奮鬥去實現理想,人生才會更精彩,生活才會更充實。人世的艱難與折磨,就是一種考驗,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缺點的美才最完美。學會接受自己愛自己,用寬厚仁慈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缺陷是一種恩惠,有缺陷意味著我們還要更加努力。
  • 接受不完美
    接受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才美。碰巧看了本書籍稱作《不完美,才美》,是一位叫海藍博士寫的。裡面有一些名人推薦:比如,我們熟悉的周國平——人要做自己由心而發的事情, 於丹,很喜歡於丹的愛憎分明,卻總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我對你的好:我給你做好吃的!等名人。
  • 伴讀 | 坦然接受不完美,是心靈的真完美
    當我們面對不如意的種種,諸如:有缺陷的外表,破碎的家庭,不如意的學業,不順暢的工作,不滿意的婚姻……此時,該怎麼辦呢?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自怨自艾都是毫無意義、且很幼稚的做法。真正成熟的人,是能夠順應現實,坦然接受,然後逐漸改變。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因為有了裂縫,所以陽光可以照進來。
  • 接受自己,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樣子
    認為兩個人相愛就該無極限的付出,時時刻刻陪伴,不應該有一點異樣眼光和感覺。覺得自己寫作就應該拿諾貝爾文學獎那種才行,才對得起自己。覺得兒子也該是一個優秀的人才,起碼會武術會外語會開車會繪畫會寫作會演講有人氣有氣場,還得長得帥。
  • 如何坦然接受自己身上的不完美
    問題是,這種思考方式只會讓人生變得坎坷,無法得到幸福。我們該做的不是求得「負面關注」,而是努力贏得「正面關注」,哪怕從再瑣碎的事上獲得也沒關係。我們不該為迫使人生陷入悲慘境遇的事而努力。自卑情結是以自卑感為藉口,試圖逃避人生的課題。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坦率表明讓自己感到自卑的事。相反,有不少人會強調自己的優越感:「才沒這回事呢!
  • 完美教育有失偏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是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愛
    歡歡曾不止一次想過離家出走,她被母親的做法壓得喘不過氣了。倩倩的做法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可是倩倩從沒反思過自己,她知道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卻不能接受歡歡是個平凡的人。她希望歡歡能在她的教導下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她這樣一味地追求孩子完美會給孩子帶去壓力,對孩子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 心理學:接納不完美,你的人生才豐滿,因為不完美才是一個好東西
    我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不斷地追求完美的路上,對自己各方面都要求極其嚴格,當有些方面我們做得不好,不夠完美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自卑沮喪,接受不了!有的甚至陷入焦慮,強迫和抑鬱的循環中出不來。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執著地追求完美,而實際上很多事情我們很難做到完美,這時我們的內心是破碎不堪的,懼怕面對現實,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 不完美人妻Melody的幸福哲學:勇敢擁抱缺陷美,喜歡最好的自己!
    不完美人妻Melody的幸福哲學:要幸福,不等於要完美,而是勇敢擁抱那些缺陷美、接受那些好與壞,喜歡那個最好的自己要幸福,不等於要完美,只要最好的自己就已足夠了,這是時尚貴婦殷悅Melody給她睽違兩年發行的新書《誰說一百分的你,才是最好的自己》下的註解,這本書中可看到Melody
  • 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才會有更美好的家庭
    不,不是這樣的。或許,他只是不如你預想的那麼「完美」。這個「叛逆」的孩子,從小一直在姥姥、姥爺身邊長大,平時與爸爸媽媽的接觸並不算多,所以能夠與父母親密談心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也正因為如此,孩子無法在成長過程中汲取父母足夠的愛和支持,只好用一層層看似堅硬的「叛逆」外殼保護自己不受外界幹擾和傷害;而父母也無法了解到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有著怎樣的性格,他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敏感的孩子強硬、固執地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證明自我,而父母也迫切地希望孩子快快長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其實誰都沒有做錯什麼,只是碰巧選擇了不夠恰當的應對方式。
  • 逐漸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但依然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善良,而是囿於過去僵化的傳統觀念,我們在所難免地會受到過去認知的影響,只有不斷地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至少我知道自己是一名還未畢業的小學生,還有許多要去了解和學習的地方,為了向前跋涉,必須忍受過程中的趔趄,如果還能不怕摔得頭破血流,那應該離突飛猛進不遠了。
  • 你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最近這幾天接觸好幾個家長希望孩子身高體重都達到均值以上,或者比別人好些;孩子每天要好好吃飯,一旦少吃了些,你便檢討自己是不是做的飯菜不好或者孩子不聽話、大聲訓斥。字裡行間裡透露著對孩子殷切希望,也看到了你們蹙著的眉頭,煩惱、焦慮、無奈的樣子。
  • 周深《資深庸才》獲得「冬日暖心歌曲」獎,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網易雲音樂2020年第四季度人氣單曲投票活動圓滿結束,恭喜周深和王子合作的《資深庸才》獲得「冬日暖心曲」獎項,學會與自己和解,不完美也很珍貴,溫暖了整個冬天。《資深庸才》於2020年11月5日登陸各大音樂平臺,被收錄於群星專輯《不完美人生指南》中。《資深庸才》是一首需要靜下心來傾聽的歌曲,內心激動浮躁的時候是完全聽不進去的。
  • 情感語錄:成長就是與這個世界講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1、幸福應該是來得巧,而不是來得多。就像口渴時喝上一杯冰麥茶,而不是吃撐時再上滿漢全席。2、一個人可能犯錯誤,但是不能喪失尊嚴。只有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信念才不會缺失,人生的陣地才不會陷落,才能夠克服重重困難,獲得輝煌的人生。3、簡簡單單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4、人生便是一隻風箏,只有努力向上飛的那隻,才能成為天之驕子。5、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
  • 不完美的人生,最完美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路上總會磕磕絆絆,會經歷各種磨難。完美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不完美才是現實的人生。人生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要把太多的不可能強加於自己,懂得接受生活不完美的人,才更加會享受生活。品嘗人生的苦味與無奈,經歷挫折和失意。在你的人生路上,會遇見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有得到的,也有失去的。適時地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獲得更珍貴的東西。
  • 悅讀:缺憾也是一種美!不完美才是美!
    對稱是美的,不對稱也是美的。光明是美的,陰暗也是美的。生機盎然的夏天是美的,萬物休眠的冬天也是美的。十足的完善是美的,小小的缺憾同樣是美的。而人生永遠都是缺憾的。佛學裡把這個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沒有缺憾就不能稱其為「人世間」。在這個缺憾的世間,便有了缺憾的人生。人生也正因為有了無數個遺憾才變得如此精彩美麗。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2021年,重新出發
    以我目前的人生體悟,大概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調整心態,重新出發。01你無法接受的不完美可能只是對現實的逃避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一些對話:「要是我高考時,在努力一點就好了,不至於現在活得這麼艱難!」
  • 斷臂維納斯推為藝術典範,殘缺美是真的美,還是被迫接受不完美?
    酷愛藝術的小白:人們常提到「殘缺美」,是真的認為殘缺的很美嗎?還是因為「酸葡萄」心理,因為做不到至善至美,於是就說殘缺的也很美,沒必要追求完美無瑕,被迫接受殘缺美?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整尊雕像統一而獨特集真、善、美於一身,突出了美的焦點與核心突出了「美神」的特點。殘缺的美勝過了完整之美,這種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是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在她面前一切人體藝術作品幾乎都顯得黯然失色。只有「殘缺」才能演繹出這人類藝術不朽的巔峰之作。
  • 幸福就是成為自己:最好的自己就是現在不完美的自己
    可生活幸福的標準是什麼呢?難道高薪高享受就幸福了嗎?好像也不見得吧,那麼多名人被爆出得抑鬱症,他們可以說衣食無憂,而且也有著高成就,還是不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優渥的生活帶給他們的更多是虛空感。怎樣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呢?風墟告訴我們,成為自己,但怎樣成為自己呢?什麼樣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難道還是要去改變自己的認知嗎?那就來閱讀他的《成為自己的勇氣:認知自我的情緒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