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公曆八月七日
七月節,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節氣的飲食原則
適當多吃酸味食物:在秋季養生中,《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立秋飲食不要過於生冷:此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消化道疾患。
適當多吃生津潤燥食物: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也有養生家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枸杞子、百合、糯米、大米、蜂蜜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氣候
立秋,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時節,梧桐樹開始落葉,天氣逐漸由熱轉涼。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宮廷裡流傳的古老迎秋儀式
秋天代表收穫,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在自古以農業為重的中國,立秋這一天一直備受關注。為了迎秋,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迎秋禮儀活動。周朝時,天子會率領文武百官到郊區舉行祭祀儀式,回朝之後還要嘉獎軍士;漢代時,天子除了率百官到郊區祭祀,隨行的車旗、服飾均要以白色裝點,並由天子親自射殺動物,以獸祭天;宋朝時,立秋這一天,宮廷中會種植梧桐樹,由太史官向天子稟報「秋來了」,稟報語音一落,就要設法讓梧桐樹掉下幾片葉子以示吉祥。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
立秋這個節氣中最大的節日非七夕節莫屬了。七夕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等。七夕節同現在的情人節一樣,是最受姑娘們歡迎和重視的古代節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也為七夕節增添了一絲更加濃厚的浪漫氣息。關於七夕這個盛大的節日,全國各地有很多習俗。
乞巧:乞巧是七夕節最主要的習俗,各地乞巧的方式各有特色。浙江一帶的女子會在夜晚對著月亮穿針引線,如果成功了就代表乞得巧;福建女子乞巧難度更高,要幾名女子比賽,穿針快的才能算是乞巧成功;曹縣等地乞巧非常有特色,要聚齊七名女子一起包餃子,在餃子中包入一枚銅錢、一個紅棗和一根針,吃水餃的時候誰吃到了有針的水餃才是乞得巧。
送巧人:浙江一帶,家中的舅舅、姑母、義父有給外甥、內侄、義子買「巧人」的習俗。「巧人」是做成織女身形的一種糕點,長輩買巧人送給小輩單身男子,祝福他們可以早日尋覓到良緣。
民俗美食小吃
貼貼秋膘,啃啃秋桃
貼秋膘是立秋當天最重要的民俗。經過了漫長的炎炎夏日,因胃口不佳讓很多人變得清瘦,立秋這一天正是胃口大開,「以肉貼膘」的日子。普通百姓會在這一天做一些肉食。在浙江、杭州一帶,立秋當天還有吃桃子的習俗,吃完桃子後還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夜的時候,把桃核丟進火爐,以求來年幸福安康。
釀桃醬
材料/桃子5個。
調料/冰糖、檸檬汁、麥芽糖各適量。
做法
1.桃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用冰糖水醃4小時。
2.鍋放火上煮,滴幾滴檸檬汁,不停地攪拌,以免煳鍋。
3.煮到糖水少一點的時候,放麥芽糖,一直熬到幾乎沒有湯汁時,關火,放涼。
4.湯汁涼了以後會變得很濃稠,可以裝入容器,隨吃隨取。也可放入冰箱冷凍,吃的時候提前取出即可。
〔時令素食菜譜〕
菜市場採購手記
竹蓀:竹蓀是一種隱花菌類,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因此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鬱,是草八珍之一。
絲瓜:立秋之後,天氣乾燥,此時吃絲瓜是不錯的選擇。絲瓜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能有效的補充體內水分,對月經不調、產後乳汁不通等也非常有益。
竹蓀柳菇煲絲瓜
材料/竹蓀6條、絲瓜1根、柳松菇100克、枸杞子10克。
調料/蔥絲、雞湯、鹽各適量。
做法
1.將竹蓀洗淨,去除沙子和雜質,然後泡水使其軟化,切成小塊。
2.將絲瓜削皮,切成塊狀。
3.將預先準備好的雞湯倒入湯鍋裡,放進竹蓀、絲瓜、枸杞子、柳松菇,待再次滾沸後,調小火燉煮半小時。
4.熄火前,加入適量鹽和蔥絲調味即可。
香辣茄條
材料/長茄子400克,紅辣椒2根,蔥末、蒜泥各15克。
調料/鹽、醬油、香油、醋各適量。
做法
1.首先把茄子去蒂洗淨,對半切開,接著放入盤中,上鍋蒸熟後晾涼,用手撕成條狀備用。
2.把紅辣椒去蒂、去籽後洗淨,切成細絲。
3.把茄條、紅辣椒絲、蔥末、蒜泥和所有調料放入盆中,攪拌均勻後醃漬半小時,待茄條入味後即可食用。
武漢商學院免費班火爆招生中,詳情諮詢微信:15623568541
廚藝成就美好人生-三個月中餐班烘焙西餐班完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