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形容眼下的家居零售行業,大概是:
「我們知道他們在抄襲,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抄襲,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抄襲,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抄襲,但是他們依然在抄襲。」
正所謂餓死膽小的,撐死皮厚的。如今這世道,抄襲泛濫到它幾乎不再算是個罪名,從服裝到文學,從手機電腦到鍋碗瓢盆,沒有一個行業是乾淨的。
家居零售是其中最好辨別的一種,不像文學或音樂,鑑定抄襲還要專業入門,一隻杯子一個桶的事兒,大部分消費者還是能用眼睛看出來。
左:知名國產家居品牌NOME的紙簍;右:丹麥設計公司Essey 的紅點、iF獲獎作品。
家居零售行業勢頭正旺,如此大的一塊蛋糕,繞著它飛的自然有蜜蜂也有蒼蠅。本土的優秀設計其實並不少,但詭異的是,行業裡做大做強的品牌,身上幾乎都逃不開抄襲糾紛。
以「網紅家居品牌」NOME為例,拳打宜家,腳踏無印,外掛瑞典設計師招牌,內有網紅主播全面帶貨——國產家居零售品牌的成功路上要素不少,唯獨不見得有「原創」這一條。
一、抄人者,人恆抄之
NOME有個大名鼎鼎的冤家,叫名創優品。這兩位的纏綿糾葛,不亞於肯德基和麥當勞,搶地盤幾乎到了百步之內有你就得有我的地步。
從路邊「哎呀呀」到豪華商場裡的「MINISO」,名創優品的輝煌奮鬥史激勵了無數中國老闆,陳浩大概也是其中一個。葉國富的名創優品宣稱是日本設計,陳浩的NOME號稱來自瑞典;葉的名創優品發家於廣州,陳的NOME也在廣州。
陳浩本人也跟葉國富一樣勵志,80后里少有的小學學歷,刷過盤子賣過衣服,愣是從打工仔一路做到連鎖男裝品牌KM老闆,拿了維吉尼亞大學和長江商學院的EMBA學位,最後靠著NOME進軍一線城市,功成名就。
2017年,NOME半道裡殺將出來,跟業界大佬名創優品打起擂臺。NOME官網上如此形容其創立時的盛況:
「9個月估值幾十億,被100多家基金追著投。」
名創優品也做了一個NOME(右),二者連中文名稱都是一樣的,只有logo中的字母「O」略有不同
2018年,名創優品迅速推出NOME品牌,並搶在陳浩前面開了加盟商會議。NOME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致葉某人的一封信:你的流氓阻擋不住你的死亡》,直斥名創優品「既不名創也不優品」「10元店模式已死」「兒子已經骨瘦如柴、病入膏肓,於是衝到別人家耍流氓,意圖綁架個大家閨秀來『衝衝喜』」!
這封措辭激烈的公開信被葉國富告上法庭,目前已被刪除。雙方徹底撕破臉皮,一個罵竊取創意,一個說抄襲品牌,在這兩個歷史作風都相似的品牌間,吃瓜群眾甚至不知道該同情哪一個好。
文章被刪了,NOME的爭奪戰仍然在繼續。於名創優品,NOME是一場爭奪未來市場風向的戰爭,於陳浩的NOME而言,這卻是手中攸關生死的王牌。
法律還沒有給出結論,但無論這個商標最後花落誰家,這一段唾沫橫飛的黑歷史,都將永遠伴隨著NOME。
另一方面,架打得轟轟烈烈,真做起生意來,兩家又都很樂意取彼之長,這頭剛罵完「10元店模式已死」,轉臉就說要探索「超級10元店」的新模式。一旦離開紅綠色差明顯的門店,撕掉logo 標籤,恐怕沒幾個人分得清到底是誰家的產品。
二、瑞典畫皮,國產品牌的萬靈金丹
名創優品踏著「日式設計」走上巔峰,而NOME則與「北歐」牢牢綁定。
最著名的北歐家居品牌莫過於來自瑞典的宜家,大樹底下好乘涼,「宜家」兩個字不知養活了多少的「宜家同款」「宜家平替」。「瑞典設計師」也成了家居設計界的萬靈藥,作用大概相當於網店裡的外國臉模特、T恤上的英文字母logo。
NOME官網上的介紹
NOME瞄準的也是瑞典這片設計熱土。NOME門店的一大標誌,就是那面貼滿了各種設計師的頭像牆,根據其官網資料,這些瑞典設計師在國際上屢獲大獎。
滿懷期待地去紅點和iF網站搜了一下這位被NOME列在首位的設計名師Fredrik Moberg,但都沒有搜索結果。
作為行業中的龐然怪物,名創優品身上背著幾十個侵權官司。行業裡的後來者向前輩學習,往往也不會落下這一優秀的傳統。
暫且不論那些大家看著都眼熟的抱枕、勺子、玩偶,就連真正的國產原創設計也與NOME摩擦不斷。去年7月,中國原創空氣香氛品牌DAILY LAB劍指NOME,稱其抄襲了DAILY LAB的一款車載香氛。
左圖:DAILY LAB產品;右圖:NOME產品。/DAILY LAB公眾號
DAILY LAB發布的《NOME家居,別把消費者當白痴!國貨做成這樣太丟臉!》一文中,還提到了NOME家居旗艦店對於此事的態度:「不需要。」
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聯繫?還是不需要下架?
圖/DAILY LAB公眾號
此事發酵之後,NOME方終於給出回應,他們認為,兩款產品「外觀有明顯不同」,並列舉出四大區別:
1. DAILY LAB側面有凸起雕刻,NOME沒有;
2. DAILY LAB背面鏤空形狀是規則線條,NOME不是;
3. DAILY LAB夾子連接方式是打釘,NOME是螺絲;
4. DAILY LAB主體直徑38mm,NOME是40mm。
更耐人尋味的是,NOME用了「現有設計」一詞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根據《專利法》,所謂「現有設計」,即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再說簡單一點,就是市面上已經有的設計。
敢情NOME掛在門店外牆上的那一群瑞典設計師,也用的是「現有設計」啊?要不是官方承認,消費者還真以為自己花十塊二十塊就買到了瑞典原創呢。
NOME門店外,貼著一溜設計師大頭像。/NOME官網
當然,NOME還表示,其公司的設計研發由瑞典設計師交稿、瑞典獨立設計師投稿、國內設計師根據瑞典設計師提供的方向進行設計這三種方式構成。
至於這些獨立的、聘用的,瑞典的、國內的設計團隊,在NOME的產品設計中孰輕孰重甚至孰真孰假,消費者的眼睛看了不算數,只有NOME自己知道。
三、國產品牌的崛起,繞不開山寨這條路嗎?
幾年前,一篇題為《原創已死》的文章刷遍全網,作者正是得過紅點獎的家居設計師沈文蛟。他設計的NUDE衣帽架拿獎無數,也招來蒼蠅無數,最後盜版成了爆款,正版卻無人問津。
文章一火,「炒作」「營銷」的指責紛紛湧來。一看數據,沈文蛟那個瀕臨倒閉的原創店竟然被此文救活了,陰謀論更是剎不住車——人們不吝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原創者,卻不願意花力氣去指責抄襲的人。
也許是因為抄襲的太多,網民難以責眾,但更可能是因為,跟便宜的價格比起來,那點良心的譴責算不得什麼。
去年十一月,沈文蛟因熬夜猝死。去世前幾天,他的微博上還在呼籲影視劇組不要買錯了山寨的NUDE衣帽架。
這條微博下面為數不多的留言中,點讚最多的是「老師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抄襲」。
中國不缺好設計,缺的是尊重原創、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行業和消費習慣。貼個國外設計師的名字,在購物中心開個裝修精緻的門店,就敢說自己是中國宜家、本土無印,只要價格便宜點,樣式漂亮點,抄襲算什麼?連質量都不算什麼。
既有如此終南捷徑,何苦還要去攀那原創的險峰。就好像銀幕上那些永遠有市場的爛片一樣,你覺得是電影人非要給觀眾餵屎,電影人眼裡卻覺得,那還不是因為觀眾自己就喜歡吃屎。
玩概念是企業家的事,在消費者眼裡,「10元店」就是「10元店」,無論是否「超級」,吸引大家去逛的,永遠是能夠用廉價購買高級的快感。
他們真的在乎設計嗎?的確是在乎的,同樣10元,當然願意買更有設計感的產品。但同時也不怎麼在乎,如果真的願意為設計付款,山寨店早就沒有活路了。
畫皮容易畫骨難,日本設計也好,瑞典風格也罷,學個樣子不費什麼事兒,可真正的格調是抄不來的。
在NOME們工作過的經營者、營銷者,大可以把這當成履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如果一個設計師的履歷上最耀眼的是NOME們……
官網簡介難道早已說明了一切?
去年,NOME上海首店、廣州北京路店等多家門店相繼關閉,傳出關店潮的消息,媒體採訪中,NOME表示只是「調整」「還會開更大的店」。
2018年,NOME曾表示要在2020年開到2000家門店,這還不包括海外擴張計劃。到2020年初,NOME給媒體的答案是門店近600家,預計今年還會淨增300家。
不要忘了,世界造神有多快,忘記舊神就會有多快。下一個商業新神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