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通暢時,氣血可運行自如,不受阻隔;而一旦經絡不暢,氣血將無法輸送到身體各處,特別是循環末端的雙手雙腳,常常感到冰涼,無法捂熱。
除了涼之外,身體局部的乾燥、發熱、出汗等情況也暗示著經絡不通,使得熱氣無法正常排出,而淤積在身體某處。
疼和痛是兩種感覺,疼是一閃而過的,而痛往往要通過外力按壓才能感到。當身體有疼感出現,說明經絡剛受到外邪幹擾,有阻塞之勢;
一旦我們用手按壓身體某處時,感到痛感,則說明經絡已被氣血淤積,所謂「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正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身體會產生麻木感,這是血液循環不暢所致;同樣,當身體無故出現麻木感,則說明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出現阻塞。
體表出現腫脹,是經絡不同的直觀表現,這是氣血淤積在經絡某處而形成的。
1、心包經不通: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心煩健忘胸翳悶口乾;神經衰弱。
2、三焦經不通:偏頭痛頭暈上熱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膚容易過敏;肌肉關節酸痛無力。
3、肺經不通:怕風易汗咽乾咳嗽;皮膚乾燥容易過敏;動則氣短胸翳面色皮膚無華。
4、大腸經不通:牙痛口乾皮膚過敏;青筋斑點多腸胃功能減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經不通:脘腹脹氣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倦怠虛胖;溼氣重腳腫便溏;關節酸脹。
6、胃經不通:喉嚨痛胃痛怕熱消化不良;倦怠膝關節酸痛便秘;辰幹舌燥身體消瘦。
7、心經不通:心煩心驚心悸心悶心痛;短氣上氣有壓力感憂鬱易怒;口腔潰瘍口乾口臭。
8、小腸經不通:小腹繞臍而痛;容易腹瀉手腳寒涼;吸收不良虛肥;肩周炎。
9、督脈不通:虛寒怕冷手足不溫疲勞乏力;頸椎痛腰椎痛;痔瘡便秘;陰陽失調。
10、任脈不通:怕熱汗多陰陽失調月經不調;陽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氣喘。
11、膀胱經不調:惡風怕冷;頸項不舒;腰背肌肉脹痛;腰膝酸軟;靜脈曲張;尿頻尿多尿黃。
12、腎經不通:手足怕冷;口乾舌燥;腰膝酸痛;月經不調;性慾減退;足跟痛;尿頻尿少尿黃。
13、膽經不通:口乾口苦;偏頭痛容易驚悸;善嘆息皮膚萎黃;消化不良;關節痛脂肪瘤;痰溼結節積聚。
14、肝經不通:口乾口苦;情志抑鬱胸脅脹痛;易怒衝動;皮膚萎黃易倦乏力;月經不調乳房疾病。
經絡與疾病的發生、傳變有密切的關係。某一經絡功能異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襲,既病之後,外邪又可沿著經絡進一步內傳臟腑。
經絡不僅是外邪由表入裡的傳變途徑,而且也是內臟之間、內臟與體表組織間病變相互影響的途徑。
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絡屬,可以反映所屬臟腑的病證。
因而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繫的臟腑,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如脅痛,多病在肝膽,脅部是肝經和膽經的循行之處。
人們根據經絡循行通路,或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現的疼痛、結節、條索狀等反應物,以及皮膚的形態、溫度、電阻改變等來診斷和治療疾病,如肺臟有病,中府穴可有壓痛。
經絡早已被廣泛用於亞健康的治療,特別是針灸、按摩和刮痧等。如針灸中的「循經取穴法」,就是經絡學說的具體應用。
如胃病,常循經遠取足三裡穴;脅痛則取太衝等穴。按摩亦是通過經絡這一渠道,通過刺激到達病所,以發揮其治療作用。
1、堅持梳頭
梳頭能夠有效促進血循環,頭部是諸陽之會,穴位眾多。每日早上堅持梳頭,能使頭部的經絡疏通,可使多數頭痛、膽囊、乳腺、心血管疾病得到解決。
方法: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
2、輕揉耳輪
腎儲藏了全身臟器的精氣,揉捏耳輪能疏通腎氣。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布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方法: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3、拍肘窩
拍肘窩可以疏通心肺經,潤肺養心排毒。肘窩部位經絡密集,有心包經、心經、肺經通過,拍肘窩能使心肺的火氣與毒素排出。
方法:拍時手掌要放鬆,有力且出力均勻地拍,每條胳膊連拍5-10分鐘,先拍左肘窩、拍完會發現紅、青、紫、黑等不一樣顏色的毒素,顏色越重問題就越重。每周拍一次即可。拍3-5次毒素就會慢慢減少。
注意:結束拍打後,立即喝一杯溫開水,可加速排毒,拍打後當天不能洗澡。
4、拍手背
拍手背可以治療腰部腿部疼、腰椎間盤突出等。手掌分布眾多穴位,還有臟腑的反射區。所以經常拍手背可以有效改善臟腑功能,疏通經絡。
方法:一隻手的手掌拍打另一手背,輪流拍,每個手拍50至100下。
5、經常捶背
中醫認為人體的心、肝、脾、肺、腎、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十二俞穴皆繫於背。適度捶打背部可振奮陽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和五臟六腑,達到消除疲勞、寧心安神等作用。
同時,捶背還可刺激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傳導,強化人體內分泌及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方法:捶背時,雙手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捶擊力度以能使身體震動而不感到疼痛為宜。
一般捶背頻率以每分鐘60~100下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鐘為限。
6、蓮花式盤腿
雙盤腿能有助於活動人體多處韌帶,使腿、腹、胸、頸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絡暢通,可以使下肢的經絡、血脈打開,能有效調理肺腑的功能,改善大腦的供血。
方法:坐時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之接觸地面,然後換右腳。
7、手指刮痧
六條經脈循行於手部,它和全身的臟腑與器官都聯繫密切。大拇指屬肺經,食指屬大腸經,中指屬於心包經,無名指屬於三焦經,小指屬於小腸經。用刮痧板刮在不同的手指上來回刮動,可以疏通經脈,治療疾病。會有不同的效果。
(1)刮大拇指:治療喉痛、胸悶、咳嗽
(2)刮食指:治療消化差、腹瀉、便秘
(3)刮中指:治療失眠、心口疼、心慌
(4)刮無名指:治療頸部肩部疼、偏頭疼
(5)刮小拇指:治療感冒、體質差
經絡一旦阻塞,疏通自然不能或缺,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調理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長期堅持才能有效,一般需要3~6個月才能讓身體慢慢恢復,中醫將這一過程稱之為「瞑眩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