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勞模」警察的極度自律生活是什麼樣的?
不完成當天計劃不睡覺,他為何要對自己這麼狠?
他是怎麼用一句俚語「揪」出了販毒分子?又是怎樣用一首兒歌讓犯罪分子認罪?
面對外國人報警,用什麼樣的英語提問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停擺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搖擺電臺」終於又搖回來了!
今天和「搖擺電臺」一起回歸的,是我們的一位老朋友,他是2017「北京榜樣·最美警察」榮譽的獲得者,也是今年的「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副大隊長胡辛。
他將現場教學,手把手教你怎麼用好警務英語,怎麼建立起自律的人生。
01
自律·準備
「我只是提前做了功課」
胡辛,大名鼎鼎。
他是涉外警務專家,語言就是他手中的武器。
兩個案例、兩段對話,足見驚心動魄。
8年前的一天,胡辛隨禁毒民警到現場,辦理一起涉外涉毒案件。技術部門已經認定三個人中的某個人有問題,這個人白天正常在寫字樓上班,晚上販毒。那是誰呢?
當時還沒有移動核查工具,胡辛要來三個人的護照,出去待了一會兒。回來後就說了一句話。
——「you3guysgotnoprior,lilywhite。」
這是一句俚語,也屬於犯罪圈子的一句行話,意思是「你們三個都沒有前科」。
有兩個人沒聽懂,真的在問:「先生,你說我沒有什麼?」
另一個人卻立即舉手問:「我是不是可以走了?」
胡辛悄然一笑,跟禁毒民警說就是這個人。「因為嫌疑人對這個圈子裡的話是熟悉的,這是不正常的。」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胡辛深諳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道理。
還有一次,是涉嫌偽造身份信息的現場。
——「你是哪國人?」胡辛發問。
——「我是**國家的人。」嫌疑人回答。
——「麻煩您給我畫一下那個國家國旗。」
嫌疑人很快畫了出來。
——「那您再唱一下那個國家的國歌。」胡辛緊追不捨。
嫌疑人顯得有些惱怒:「我從小在那個國家上學,從小學到研究生。您是在鄙視我......」
——「那您現在就唱那個國家的國歌,唱!」胡辛厲聲道。
嫌疑人唱了,兩段都對。
——「那這樣吧,您跟我唱一首歌。」隨即胡辛唱起了一首那個國家的兒歌。
——「你這是欺負我聽不出來嗎,這什麼歌。」嫌疑人生氣地瞪大了眼睛。
——「這真的是一首歌,您繼續跟我唱。」胡辛不緊不慢。
——「唱什麼歌,真是胡鬧。我沒聽說過這首歌。」嫌疑人心裡打起了鼓。
——「你再說一次你剛才說的話?!」胡辛步步緊逼。
——「我沒聽說過這首歌。」嫌疑人一字一字清楚地說道。
——「好,我告訴您,這首歌的名字叫**,這首歌在那個國家的地位,就是我國《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地位。你會畫那個國家的國旗、會唱那個國家的國歌,背那個國家網站資料、冒充他人身份,但是你沒有接受過那個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你是冒牌貨!」
胡辛的每一句話像子彈一樣直中靶心,讓嫌疑人目瞪口呆,現場認罪。
當大家感嘆胡辛對所有國家了如指掌時,他用一句「我只是提前對那個國家做了功課。」回答了所有人的疑問。
自信從容的背後是默默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
02
自律·思考
「英語不用太高級,但你一定要研究公安工作」
一名優秀的外事警察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更重要的是學會在思考中工作。
「英語也許不要太高級,但你一定要在實踐中研究公安工作。因為現場的英語和考場的英語有很大的區別。」胡辛自己坦誠:「我的英語水平沒有那麼高,僅僅是6級,日語水平僅僅是2級。」
2007年從派出所調入西城分局外事科的時候,胡辛就發現了以前所學習的英語難以符合現場需要。「警務英語力求在現場能夠解決多少實際問題。」
跨文化執法中確實面臨著很多文化溝通障礙。下面的兩句話,你也會錯意了嗎?
我們說:「老先生您慢點走。」老先生說:「我快不了,你說的這話什麼意思?」我們安撫某外國事主的情緒說:「老先生您看您70多歲,身子這麼硬朗。」老先生說:「我不硬朗,我有三種病。」
胡辛說:「凡此種種就叫做文化衝突。當聊天都不能到一個頻道上的時候,我們再去執法、再去服務,或者給當事人做詢問筆錄,就會有很多問題限制我們的溝通。」
這裡胡辛介紹了幾個英語接警的小技巧,很實用:「服務現場的英語一點點就夠,你只需要用一些方法問出你也能聽得懂的話,就能做好交流了。」
怎樣立即知道報警人的信息呢?就是做有限定的問話,讓其說出限定的答語。
比如,把「what’syourname?」換成「what'syoursurname?」(您好,您姓什麼?他的姓是一個詞,我們就準確掌握了一個有效信息。)
接下來,把「whereareyoufrom?」換成「what'syournationality」。(如果問「你從哪來啊?」他告訴你「我是南非人從美國來」,所以有經驗的提問是「你是哪國國籍?」)
還有,把「whenisyourbirthday?」換成「what'syourdateofbirth?」(你生日是哪天?因為有的國家有自己的年曆,如「我生日是平成4年......直接問「date」就避免了上述問題。)
胡辛總結道:「你要掌握的不是英語要考到什麼級別,也不是要記得世界200多個國家都叫什麼,而是要有工作方法在。警察就要用這種最樸素的這種標準,去思考我能幫助到群眾多少?我能解決多少案件?」
03
自律·堅持
「即使到了凌晨,也要把今日份額完成」
胡辛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上面記滿了密密麻麻的計劃。從他成為外事警察的那天起,「警務英語升級計劃」就出現在他的筆記本上。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兩年計劃』,在計劃表裡每一天都有學習的具體內容。
胡辛有個習慣,會一遍一遍看現場執法記錄儀裡的內容,看說了哪句話以後嫌疑人的反應,從語言的你來我往之中去觀察總結。
另外他還會看其他國家的警法類節目,看俚語術語在警察執法過程中的運用。「我看了大量的內容,可能看很長的一段內容就收集到兩個字,可能這兩個字只在某一類的現場能用上,那也一定要去看。說實話我們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成本的。」
好的堅持,本是就是一種自律。
胡辛每天都要學習5個小時以上,即使值班、出任務回來已經凌晨,也要繼續完成當天制定的份額。
「我知道深夜的效率已經很低了,但還是要保持這個形式在,不然的話,你今天忙,明天也忙,就總能為自己找藉口,那麼這個計劃就廢了。」
最終胡辛堅持了下來:「就這樣積攢下來,幾年之後,已經超過了100萬字。
所有優秀,背後都有著苦行僧般的自律。
04
自由·嚴謹
「要像做產品一樣,去做工作」
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畢業的胡辛,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他總是能合理巧妙地把那些年在「象牙塔」裡學到的知識與實際工作對接起來。
「工作方法不是坐在這兒想出來,而是去現場從實際中來。」他還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警察工作的「實踐檢驗公式」:檢視過程——發現問題——加以改善——最終回到實際工作中測試。
胡辛和同事會定期去給轄區的旅店業做涉外登記的培訓,有一段時間,他們會穿著西服,跟酒店的服務員站在一起。「你只有在現場實際看到了,你才知道他在工作中哪些容易出錯。」胡辛解釋道。
在觀察中胡辛發現了一個小細節,登記人員會對照培訓課件的右邊看電腦的左邊,這本身就是容易出錯的隱患。
他們立即修改,索性就按照酒店服務的系統,重新建模,把登記軟體設置成登記人員慣用的相關軟體的位置,「最後培訓者們用的非常順手,方位都是一致的,能立即找到某一項內容。」
就連培訓課件中幻燈片的字體、陰影的磅數,都是經過仔細調整的。「我們就是要保證在能落座百名人的培訓廳裡的人,從最遠的距離,從上下最斜的角度,從最偏的一個位置,都能看到幻燈片上屏幕的字。」
所謂自律,就是要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
胡辛堅信:「每一個登記項目,每一個詞根詞綴,每一個籤證條碼,這些正是涉外治安防控的基礎,就是要從小的細節入手,不斷檢視總結和改善提升,就是要像做產品一樣,去做工作。」
05
自律·責任
「我們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胡辛剛來涉外崗位的時候,老師傅就跟他說:「我們是首都的外事民警,執行的是中國的法律,那麼在外國人面前,我們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這句話,胡辛始終不敢忘:「既然把我分配到涉外的崗位上,我就有責任去做好它。」
胡辛和同事們會經常收到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當事人送來的各種感謝信、錦旗,胡辛說:「就是從通過我們的執法和服務來直接展現我國的法治水平。用事實去展示我們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對於出入境管理工作,胡辛總是思考更多:「交通警察在車牌上發現可疑,可疑的車牌子是去做什麼?出入境民警也是一樣,一個人表面上看證件有問題,那麼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了?有可能其他的違法犯罪就隱匿其中。」
在胡辛看來:「每一個出入境時間、每一個籤證號碼、每一個字母字符、詞根詞綴,都必須精心。在案件辦理中,我們的工作也許只佔100分中的5分,但是如果我們的人去了,就本著每一分都是責任,為組織加滿這5分。」
結
自律·自由
勞動創造幸福
知乎上有一個數百萬人關注的熱門帖子:自律帶給了你什麼?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自律者出眾,不自律者出局。」
很多人的狀態是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惰,一時的「打雞血」沒什麼用,長久、持續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大部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