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陰雨綿綿的清明時節,若能在家裡喝上一杯高品質的意式咖啡,或者拿鐵,或者卡布基諾,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兒吧?
上次聊了單品咖啡, 那我們今天就來算算在家裡喝上一杯高品質的意式咖啡要花多少錢好了。
首先還是來了解下何謂意式濃縮咖啡 Espresso
超簡易原理圖 by 冰冰 專業人士輕拍
Espresso,通常的定義為由92-96度的熱水以8-9 Bar大氣壓的壓力通過壓實的咖啡粉餅而萃取出的咖啡液。通常的萃取時間為20-30 秒,萃取量為30-35 ml
Espresso最顯著的特點便是表面帶有一層特有的咖啡油脂(crema)
Espresso做為基底,加上適量的熱牛奶或者打發的奶泡,就是我們現在常喝的拿鐵或者卡布奇諾,也稱為意式咖啡。
1946年,義大利人Gaggia (是的就是那個Gaggia 咖啡機品牌創始人)進一步改良了活塞壓力系統——使用彈簧壓力取代手動壓制,讓衝煮出的咖啡上漂浮一層金黃的咖啡油(crema),這是crema在咖啡史上首次出現,而這一年便作為了Espresso的正式誕生年。
一杯完美萃取的意式濃縮咖啡會被稱為 「God Shot」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只有上帝能決定什麼時候能萃取出一杯這樣的咖啡。
原因是影響一杯意式濃縮咖啡出品的環節太多了。咖啡豆的質量,烘焙的程度,水溫,研磨的粗細度,粉餅填壓的輕重,每一步都會大大影響咖啡的口味。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還是來聊一下喝意式咖啡要準備的器材:
① 一個能製作出意式濃縮咖啡的設備
② 能打出綿密奶泡的設備
③ Last but not least, 一臺好的磨豆機
Part One
並非一定要咖啡店裡的大傢伙才能做出Espresso哦,感謝古往今來的聰明的coffee geek 們,即使是一些小小的不那麼昂貴的小器材,也能製作出像樣的Espresso。
Bialetti Moka Express 比樂蒂摩卡壺 CNY 200+義大利人Bialetti於1937年發明了這個小的鋁製咖啡壺。那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是義大利人居家必備的廚具之一。咖啡壺上這個小小的手指著天上的吉祥物代表了」再來一杯咖啡!」的意思。
摩卡壺分為上下兩部分,中間以導管連通。下面的A用來盛水,當對咖啡壺底部加熱至沸騰後,水轉化為水蒸氣,水面上壓力增大。於是開水從導管進入到上面盛放研磨咖啡的B部。經過濾網過濾後進入C部,之後便可飲用.
嚴格來講摩卡壺做出的咖啡還不能算espresso (人家誕生的比Espresso還早好麼...), 但經過各種改進後,加了壓力閥的摩卡壺的出品也是能夠產生crema的。
最近很火的迷你型手持意式咖啡機,其實也是活塞型咖啡機的現代版。你需要準備的只是一些熱水,咖啡粉, that’s all! 這個對於喜歡旅遊的人還是很實用的。
只要豆子夠新鮮,咖啡油脂狀態就很好,唯一的缺點是你的大拇指要夠有力,前兩天冰冰的朋友玩這個機器愣是搞了半天出不了咖啡,後來才發現原因是不夠用力 :D
現在還出了膠囊版本,直接用現成的包裝好的咖啡「子彈」比用咖啡粉更方便
Nespresso (CNY 1000+)家用全自動小型咖啡機裡面,不失逼格,出品又有保證,又不佔地方,又方便的,應該莫屬這種膠囊咖啡機了。除了國際大牌Nespresso, 還有很多國產的膠囊咖啡機,價格更實惠,其實原理都差不多。
右邊那個黑色的是可以自己加熱的打奶泡機,原理跟後面要介紹的19元宜家款手持打奶泡機其實是一樣一樣的。
配上專配的各種口味的膠囊,也是一個小坑呢,荷包準備好吧 ,哈哈哈
是的,宜家19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濃縮咖啡,加上打發的熱奶泡,在家裡製作一杯意式咖啡也可以很實惠啦!雖然無法談融合度更不用想拉花
好了,以上是能想到的入門級的能做出「還不錯的」意式咖啡的小玩意兒們。然而,就像玩攝影的有卡片機單反之分,這些只能是卡片機和傻瓜機。
Part Two
既然要聊咖啡機中的「單反」了,我們得了解下咖啡機中的「快門速度」和「光圈」(感覺自己在用一個複雜的東西解釋另一個複雜的東西)
可能讀到這裡你已經沒有了耐心,但是冰冰想說的是,如果想要買咖啡機,想把錢花在刀刃上,這些基本的參數還是要了解一下的,不然就是花冤枉錢啊!
對於咖啡機來說,它的「光圈」和 「快門速度」 應該就是壓力 和 水溫 了。
咖啡機的壓力的來源分為:震動式壓力泵 或者 漩渦式壓力泵加壓
水溫加熱的來源主要分: 加熱塊或者 鍋爐
咖啡機越能保證穩定的壓力和水溫,就越能做出好的Espresso,同理,咖啡機也會越昂貴。
再來一張PPT解釋一下
如果還想在家裡製作可以拉花的拿鐵,那你的咖啡機還需要一個超棒的穩定的鍋爐來供蒸汽打出融合度足夠高的奶泡才行。
市面上無論是全自動咖啡機還是專業的半自動咖啡機,其內部構造無非是這些鍋爐和加熱塊的排列組合,再配上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穩定壓力和水溫的精密配件。
家用咖啡機按鍋爐來分常見的有:加熱塊/單鍋爐/熱交換子母鍋爐/雙鍋爐
單鍋爐,雙鍋爐,加熱塊咖啡機的超簡易原理圖 by 冰冰
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水平有限,也無法冗述這些精密儀器的區別,簡而言之:
震動式壓力泵 和 加熱塊 意味著便宜 和 不穩定
(市面上的膠囊咖啡機,千元的迷你的半自動咖啡機,基本都是用的這個配置。)
漩渦式壓力泵 和 鍋爐 意味著昂貴 和 穩定
好了講了那麼多有的沒的,接下來要介紹些比較推薦玩家級的半自動咖啡機,就像之前說的,鍋爐的大小,數量,壓力泵,都決定了咖啡機的價格高低。
恩。。我就是專業種草機,你們打我好了!~^0^~
Silber by Rancilio (CNY 4000+)冰冰入手的第一臺意式半自動咖啡機。義大利血統,人稱Silver小姐,小S。全不鏽鋼機身,震動泵加壓,單個黃銅鍋爐,操作得當可以製作出很不錯的拿鐵,缺點就是製作咖啡和打奶泡之間需要等,畢竟一個鍋爐又當爹又當媽還是很累的。
震動泵配上子母鍋爐:母鍋爐1.9升、子鍋爐0.75升, 這款不能算是真正的雙鍋爐,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熱交換鍋爐,2代貌似是改進版,加強了蒸汽的持久力。
EXPORBAR Office Leva 1GR 2 Boliers Rota (CNY 8000+)冰冰目前家中的配置,旋轉泵加上雙鍋爐:2個1.5升的 (衝煮咖啡用的鍋爐和打奶泡的蒸汽鍋爐),價格擺在那裡,雖然蒸汽的力道和商用的比還是差了幾口氣,但是連續打個三四杯是沒有問題的。
Part Three
還是想強調一下磨豆機的重要性
上一篇已經提過的,千萬不要忽略磨豆機的重要性,對於意式咖啡來說,更是如此。意式咖啡要足夠細,熱水通過咖啡的時候才能在壓力的配合下產生足夠的油脂。一款好的磨豆機,足矣將咖啡的出品提升一個檔次。
關於意式咖啡磨豆機的預算,以下是coffee geek網站給出的建議:
下面推薦幾款家用意式磨豆機:
BARATAZA ENCORE CNY 700+入門級,搭配摩卡壺感覺是性價比是最棒的了!
Rocky by Rancillio CNY 2500+同樣是Rancillio出品,搭配Silver或者Oscar都是不錯的選擇。
Mazzer Mini Espresso Grinder CNY 4500+冰冰目前的家中配置。這個其實足矣滿足小型商用了,8成精品咖啡店都用Mazzer的磨豆機,所以不用多說了,足夠熱愛的就下手吧。
Part Four
關於全自動咖啡機,萬元以下的基本都只是單鍋爐的機子,千元左右的基本就是個加熱塊,出品不如一臺摩卡壺加上一臺好的磨豆機。萬元以上呢,恩....萬元以上了哦...
所以在冰冰看來,家用全自動咖啡機就是昂貴的傻瓜機。但是它的優點就是,方便,輕輕一按,等著咖啡出來就好了。
至於打奶泡,家用全自動咖啡機要打出能拉花的奶泡真的是好睏難。
如果真的要說品牌的話,中端的德龍 (CNY 4k-5k)高端的優瑞Jura (CNY 7k-15k), 低端不推薦。
意式咖啡機真的是個深坑,慎入...
想不想在家玩這個?😊(視頻轉GIF好好玩,哈哈哈。)
這裡是,魚和阿阿冰的「一天世界」
我們隨便寫寫,你們隨便看看
點擊下方二維碼,與你分享我們生活中的小確幸。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