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炸機」,可能是不少無人機玩家都逃不開的「魔障」。這個在圈內用來形容因操作不當、機器故障、信號幹擾等因素造成無人機墜地的詞彙,也讓不少無人機企業頭疼不已。「炸機」後如何進行售後處理,成為了無人機行業又一塊「難啃」的骨頭。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責任界定困難、維修費用高昂、檢測標準缺乏,都是無人機售後服務面臨的痛點。
今日(6月5日),在DJI CAR服務升級媒體溝通會上,大疆創新全球技術支持部負責人邱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技術的特殊性,無人機的售後服務處理很困難,還有很多空白等著行業探索。」
售後服務「無人區」有待探索
近年來,無人機「賽道」上湧入一大批躍躍欲試的「選手」,行業儼然成為一片「紅海」。但隨著一架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售後服務卻乏人問津。
6月5日,大疆創新公關總監謝闐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的無人機銷售經常是「一錘子」買賣。他介紹道,無人機即使是在正常飛行過程中,也面臨因電磁幹擾、天氣影響等原因而墜落的情況,很難界定其中的責任,因而糾紛頻發,加之維修費用昂貴,導致售後服務推行很困難。
據大疆創新方面透露,無人機電池缺乏保養、飛行記錄分析需求以及飛行器丟失處置是目前大疆創新售後接到諮詢最多的三種情況。而飛行器丟失的定責,作為全行業的難點,暫時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此外,維修等待時間長也是無人機售後服務最大的痛點。
不過,近年來,不少無人機企業都開始重視售後服務的等待時長問題。例如,今年3月,專注於農業植保細分領域的極飛科技也對旗下「無憂計劃」的硬體增值保障服務進行了升級,將解決用戶問題的時間縮短至12小時內。而大疆創新DJI CARE「隨心換」與「隨心續享」所提供的置換服務,是在消費者寄出舊機的同時,置換設備即從「隨心換」專用倉庫發貨,也最大程度節省了等待時間。
專家: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商業保險
儘管目前無人機行業規範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但無人機售後服務尚無明確的行業標準規範。
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就無人機質量檢測、飛行安全等監管標準向公眾徵求意見。意見稿提及,微型、輕型、小型無人機投放市場前,應當完成產品認證;投放市場後,發現存在缺陷的,其生產者、進口商應當依法實施召回。
在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副會長餘景兵看來,這一管理條例若能如期落地實施,將為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掃清不少障礙。「無人機作為飛行平臺,或是任務載荷,或是行業應用作業,目前都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產品水平參差不齊。」餘景兵表示。
他認為,在意見稿出臺後,無人機行業應引入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根據標準對機器損壞情況進行專業鑑定,以減少售後糾紛的發生。
此外,上述意見稿指出,從事小型、中型、大型無人機飛行活動和利用輕型無人機從事商業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強制投保第三者責任險。商業保險也將助力無人機行業增強售後服務質量。
大疆創新方面透露,DJI CARE服務將附贈價值最高4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覆蓋範圍涵括因意外碰撞、墜落、失控等給第三者造成的人身安全或財產損失。
(實習生王帆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