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性的婚姻,你是否有過了解
這個故事我們就叫主人公:小林
小林回家,又被催婚了,家裡下了最後的通牒,要求年底必須帶一個姑娘回來,哪怕不結婚,也要訂婚,將結婚這件事提上議程。
看著家裡剛剛蓋好的新房,新裝修的門樓可氣派了,他知道那是父母給自己的豎的面子。
可是轉念間,來不及「享受」家裡溫暖,又開始收拾好東西,想匆匆逃離這個家,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心裡的苦,沒有人會明白,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愛情,結婚是他這個年齡不願意又不得不面對問題。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婚姻之路,能否結婚,前途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如果別人通往婚姻的道路上是因為房子、車子、票子這些條件的不滿足,而充滿坎坷。
那麼在他自己的婚姻之路上,卻是豎著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鴻溝,性,無性是他婚姻將要面對的。
以前小林不懂這些,總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後來慢慢懂了自己的情況,不敢去醫院,好在網絡發達,通過網絡的世界,查詢到各種情況,小林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了了解。
他剛開始以為自己這輩子不可能擁有幸福,婚姻與他只是一個遙不可及夢,直到有一天「無性婚姻」四個字走進他的眼裡,才了解到這個世界不僅僅存在有性婚姻,還有無性婚姻的存在,有人給這個賦予了一個更好的名字叫:柏拉圖式愛情。
百度百科中指出:關於無性婚姻有兩種定義,小林自己的情況屬於第二種,先天無性。
1、無性婚姻指的是沒有性生活的婚姻。社會學家說,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無性婚姻也指男女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夫婦關係。
2、一些人因種種不可抗力造成性功能喪失,一些人心靈受過重大創傷,還有一些人先天無性,此外還有一些人根本對性就不感興趣或只是希望組成形式上的婚姻……這樣一些人群自願組成婚姻,也叫無性婚姻。
我們日常是很少提及「性」這個字眼的,小時候父母為我們規避,長大後我們自己自動忽略這個字眼。
在不斷了解的過程中,小林發現」無性婚姻」這個我們故意忽略的婚姻關係,卻又時時刻刻存在於我們周圍。並且是存在多種形式的情況,也造就了「無性婚姻」的存在也必然多種結果。
剛開知道這個群體的時候,小林以為感覺自己的世界打開了新的大門,興衝衝的衝進去,發現正常人的世界對於婚姻所需要面對的困難,在這個無性的圈子中更是嚴苛,甚至於更加高要求。
男女都在權衡,都在試探,都在等對方主動,都在醉翁之意不在酒,那種熱烈的坦蕩,可愛的真誠,已經難得一見。
正常人的世界,大家都輸得起,敢於去拋開一切,去追逐自己的愛情。
而在無性圈中,大多數人都將自己包裹起來,不敢去賭明天,所以提更高的要求,設更高的門檻,在不斷地對碰中尋找合適自己的。
遠了怕生,近了怕煩;少了怕淡;多了怕纏;你看啊;感情多難!
人和人的互相理解哪有那麼容易 人有那麼多複雜而細膩的情感 有時候自己都琢磨不透自己 哪能要求別人事無巨細。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人的一生啊,一堆堆坎坷,不做寂寞的奴隸,也不做孤獨的鬼。不要辜負心上人,也不負杯中的酒。
後來,就這樣「無性婚姻」成了一個被社會自覺保守起來的秘密,而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在黑暗中遊走,看不到希望,找不見曙光….
而小林的無性婚姻之路依舊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