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活的通透的人,都是怎麼做事的?【原創】

2021-03-01 辦公室的秘密

所謂「通透」,意即能看清職場、生活殘酷的真相,但依然坦然面對,前進。通透是大境界啊,心嚮往之。

 

在體制內職場,不可能事事如意。

有的人,遇到問題一根筋,最後徒增煩惱,因此活得很累、很糾結。

而有的,活得很通透、明白,不會被困難牽著走,自己開心,別人也舒服。

那麼,體制內單位,你見過通透的人是什麼樣的?

01

能理解領導的難處

在職場,我們每個人不可避免要受到別人的批評、忍受一些委屈。

當受委屈時,很多人要麼抱怨連連、對人有看法,要麼想不通、自己生悶氣。

其實,抱怨也好、生氣也罷,只能影響你自己的心情與身體,只能自己難受。

與其這樣,還不如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少將注意力放在批評、委屈上面,多看別人的難處,理解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單位大領導性格嚴格、脾氣暴躁,對工作要求又極高。

因此,下屬們都沒少挨批評、受委屈。

誰都不想被批評,畢竟被人數落影響心情。

A君作為大領導秘書,在大領導那裡,他遇到的委屈事自然不比其他人少。

雖總是被大領導批評,但是,A君的心情幾乎沒有因此受影響,他人前人後總是笑呵呵的。

很多次,剛被大領導「教育」完,轉眼,他一出領導辦公室門就像個沒事人一樣,該幹嘛幹嘛,情緒方面毫無波瀾。

被問到為什麼挨批評了還能這麼淡定時,A君說:

大領導也不容易,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關係要協調處理,各方面壓力都要承受。再說,他批評我,如果是我的錯,我聽著就是了,回頭把工作幹好。如果不是我的錯,他發洩情緒就不是針對我,我又何必往心裡去、讓自己難受呢?

我覺得,像A君這樣,受得了委屈、能理解領導的難處,就是通透。

02

取捨有道

一個人的時間、能量、精力有限,只有拎得清、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明確自己需要什麼、能放棄什麼。

在此基礎上,為人處事有所為、有所不為,才不會盲目,才不會被販賣焦慮、被割韭菜。

不然,如果你什麼都不想放棄、什麼都想要,最後只會讓自己疲於奔命,甚至被人牽著鼻子走。

在我接觸的體制內幹部中,B君算是過得比較自在、灑脫的一位。

而,這主要得益於他的「拎得清」。

工作中,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陪伴家人的時間,知道自己能放棄提拔、晉升。

因此,你會看到,不到萬不得已,他幾乎不會為了工作加班,甭管領導多麼忽悠、畫大餅,他都不會為之所動。

每天一下班就回家陪老婆孩子,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因為他知道,工作與生活必須選一樣,而他選的是後者。

我覺得,像B君這樣,拎得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懂得取捨,不為名利所累,就是通透。

03

能主動止損

我們常看到「某某英年早逝」「某某倒在了工作崗位」等新聞。

唏噓扼腕之餘,也在反思:別以為疾病離我們很遠,我們要學會注意身體。

對很多人來說,知道是一回事,可做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

一面反思反省,一面「重蹈覆轍」,繼續熬夜加班,不懂得保護自己。

可那些活得通透的人,工作中會及時止損,通過力所能及的小事,來改善自己的健康問題。

C君是某市政府辦公室主任,他那個位置,是上下左右、前前後後所有關係和矛盾的集中點,任務不可謂不艱巨、壓力不可謂不大。

C君深知這樣的工作狀態必然會損壞身體,但既然到了這個崗位上,那就要盡力去適應,做自己能做的,把熬夜加班的危害降到最低。

每次,在辦公室坐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他就會見縫插針運動運動,或站起來活動活動,或者眼睛眺望遠方。

有時候甚至是短短幾分鐘、幾十秒的時間,他也會為自己爭取。

這麼些年來,他還一直堅守「寫材料能早起就絕不熬夜」的信條,堅持把自己的生物鐘調整好,使身體適應早起寫材料的狀態。

因為他知道,能保養的還得儘量保養,畢竟身體是自己的。

因為自己的通透,一些常見的職業病諸如「腰椎頸椎問題」「眼睛近視問題」等,都與他無緣。

我覺得,像C君這樣,對自己負責、能及時止損,就是通透。

04

懂得抓主要矛盾

在職場,我們要處理好三個維度的人際關係,那就是和領導、同事和下屬的關係。

對上,要讀懂領導,讓領導滿意;對同事,要處理好各種勾心鬥角、人情世故;對下,要抓好統籌調度。

哪一個關係處理不好,都會影響工作開展。

很多人在處理職場人情世故時,想著把這三層關係都處理好,因此常常心力交瘁、力不從心。

直呼:工作已經累得不行了,怎麼還會有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要處理,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費力不討好。

那些通透的人,不會把精力放到跟同事的爭鬥、對下屬的控制上,他們懂得抓主要矛盾,只盯著領導,職場之路會很順暢。

認識D君的時候,他剛成為某市一科室負責人,人很年輕,但手中有一定權力、資源,自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於D君年紀輕輕就位居要職,難免會造人妒忌,各種冷嘲熱諷、纏鬥接踵而至。

有的甚至在背後說三道四:就他這點能耐也能當科長……。

聽到這些莫須有的流言蜚語,一般人都會受不了,甚至會去理論。

但D君不是這樣,他認為:

別人這麼說我,對我又沒有什麼損失,何必為這些徒增煩惱?

我的精力有限,應聚焦的是領導,用工作成績證明給領導看,只要領導知道我不是這樣的就可以了。

我想,懂得抓主要矛盾,不在爛人爛事上浪費時間,就是通透。

05

懂得久久為功

在體制內生存,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通透的人明白,一時的失意並不代表永遠的失意。

只要不拋棄不放棄,靜候時機、積極爭取、久久為功,到最後,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成功。

E君所在科室工作任務繁雜、工作壓力繁重,為此,E君經常加班加點。

再者,E君的直屬領導對工作要求極其苛刻,E君沒少受煎熬,常常是:材料被打回去改了又改,工作要求是提了又提。

比起工作上的艱難,更讓人受不了的,是那種「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年底評優評先,直屬領導似乎從來沒有為下屬爭取的打算,對於這些榮譽,每次都是「拱手讓人」。

再比如,前兩年,E君到了提拔年限了,依然是原地踏步,而一些跟他同年入職的都及時獲得了提拔。

面對這些,很多人估計會放棄自己的升職夢,會對職場自怨自艾。

但E君不同,他堅信,只要自己不放棄,懂得等待時機,迎接自己的肯定是美好。

正是在這一信念的支撐下,E君每天堅持做好自己,在崗位上不斷提升能力素質、積累工作經驗與人脈。

後來,時來運轉,直屬領導換人了,新來的領導作風比較務實,喜歡實幹、能幹的下屬,並能積極為他們爭取利益。

由於E君踏實肯幹,且取得了系列成績,一下就進入了這位領導的視野。

在當年的提拔調整方面,E君多年的付出終於得償所願。

我想,像E君這樣,懂得等待時機、久久為功,就是通透。

總之,在職場上,求仁得仁。

通透的人,即使面對殘酷、困難,總能順應自然,以最舒緩的態度對人對己。

 

作者:辦公室顧問團 浪子燕青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讚支持石頭哦

石頭君新作《公文寫作金句速查寶典》

上市即斷貨,大家都在看!

【點擊搶購

相關焦點

  • 體制內被不公平對待,怎麼辦?
    正文共:1814 字 預計閱讀時間:5 分鐘畢業後體制內工作快三年了,我剛畢業時天真熱血,討好型人格不會拒絕,什麼活都接還完成的特別快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都不大愛發朋友圈?
    加了同事,要麼都屏蔽,要麼搞分組,不然,容易惹是非:為啥別人可以看你朋友圈,為啥我不行,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我說的這些,體制內超大型單位(員工超一千)待過的人,應該都懂。也許你會說:哎哎呀,你管那麼多幹嘛?嘴長在別人身上,你活出自我就OK了。
  • 看破不說破,越活越通透的3個星座,都是人精
    人活在世,可以表麵糊塗,但心性應該越來越通透。看得清事理,心裡如明鏡一般透徹,這樣的人才能活得更精明,也更會適應現在的社會。有的人就是厲害,雖然嘴上不曾透露,但對方的一言一行早已心知肚明。下面來看下看破不說破,越活越通透的3個星座,都是人精。
  • 靜夜思|通透的人,活成了什麼樣子?
    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她在坐公交車時,被小偷偷走了一個月的生活費。 我想換成其他同學,可能幾天都不能睡安穩好覺,可是她倒好,當天晚上回到宿舍,半夜睡覺時,她睡得最沉,打呼嚕的聲音最響亮。 後來我開玩笑說,你掉了錢還睡得這麼好? 娟子幽默地答到,難道不睡覺,小偷就會把錢還給我?
  • 體制內中年人的特徵清單,扎心了...【原創】
    曾幾何時,我們都覺得自己還很年輕,總覺得「油膩」「中年」等離自己還很遠。可是,時光匆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跟過去告別。點點滴滴告訴我們,要認清現實,畢竟,我們早已是中年人了。體制內職場,人到中年,有哪些特徵?
  • 【原創】體制內,一定要去爭更高的位置嗎?到底有什麼意義?
    40年前,在高度計劃的經濟體制下,權力即一切、領導即親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工作是社會的絕對主流,房子、糧票、肉票都是單位分配,甚至結婚也要經過組織批准。 你想辭職去做生意?不存在的,那個時候沒有市場這個概念;你想躺平當個普通職工?那每個月的糧食配額可能都養不了家。
  • 體制內奇葩領導如何應對?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麼幸運,在企業內,我們遇到不順心的領導大可以不用過多考慮,直接把他給炒了。不是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作為老闆可以隨便罵那些中年的員工,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工作來支撐,無論怎麼罵,他們都不會輕易辭職。但是不要輕易罵剛步入單位的年輕人,他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開心了提起包就走。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用體制外的心態和法則過好體制內的日子
    「體制」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規則、制度,不知從何時起成了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意味著穩定、安逸、社會地位高,許多人都羨慕,就像俗話說:這山望著那山高,別碗裡的肉更香。體制內外就像錢鍾書的圍牆所說,牆外的人想進來,牆裡的人想出去。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性格內向的人其實很適合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的的寬容度是相對比較高的,相對於體制外來說,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者的寬容度其實要大一些。為什麼呢?這是由體制內的工作性質決定的,體制內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政策性也比較強,辦事講究規矩、講究程序,講究下級服從上級,要求一個人低調、穩重,不能太外向、太張揚。
  • 閒聊幾位體制內的山東人
    三位的共同點都不是本地人,不遠萬裡離開山東,到遙遠的邊疆體制內求發展。先說說A吧,985大學博士畢業,三十出頭,從專業的角度看選擇一所高校教書育人應該沒有問題。但本人卻選擇了孤身一人離家萬裡進入體制內。進的單位在當地非常不錯了,但沒有用武之地,給了個主任科員的待遇,住在單身宿舍,一個月到手四千來塊,沒有雙休日,幹著跑腿打雜的事。可能博士心裡有自己的追求吧!
  • 我,31歲,體制內7年後,成為溫水中青蛙,發現這裡才是避風港
    原創公務員圈 畢業後那一年,我就直接進入了體制內,到現在已經有7年了。 最開始的幾年,內心特別浮躁,不喜歡這種早九晚五、一成不變的生活,也不喜歡這種工作氛圍,總覺得體制內一輩子看到頭,太過單調和枯燥。
  • 大張偉——一個在娛樂圈活的非常通透的人
    娛樂圈是個非常複雜的地方,很多人在這裡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雖然說每年藝考的人數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真正能成名的卻沒幾個。我們只看到了明星光鮮的表面,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有很多明星都是從底層做起來的。在娛樂圈裡大家都被金錢利益蒙蔽了雙眼,卻很少有活的很通透的人。
  • 活得通透的人,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幾個?
    活得通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幸福感,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活得通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夠達觀處世,看淡一切,不被物役,不被情困,不糾纏,不糾結,讓一切都順其自然,卻又不是頹廢消極,而是讓自己的心中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讓自己的人生快樂幸福;活得通透的人,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幾個?
  • 從鄉鎮基層走進省委大院,以10年經歷聊聊體制內的 「生存法則」
    二、學會埋頭幹活  公務員這個稱呼,首先代表了這是一種職業,是要實實在在做事的。然而,在當前的體制環境下,懶政現象、不作為現象非常普遍,導致一些剛進隊伍沒多久的年輕人,也變得衝勁不足,得過且過,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上班點卯、下班走人。有的人認為,我就拿那麼一點工資,也就只能幹這麼一點活,為何那麼拼命幹活?
  • 體制內的人都不怎麼發朋友圈,微信你知道嗎?
    01  在體制內,一般人不怎麼發朋友圈,幾乎是普遍現象。  這幾乎成了「不成文律」。  職務越高的人,朋友圈越少。  一般在體制內活動的人必須遵守很多規章制度,因為容易踩紅線,機關的人聊天,人事關係非常複雜(俗稱「水深」),所以很多人學會了沉默。  長期以來,形成了沉穩而偏向中庸的氣氛。  雖然說「口是禍根」,但誰知道自己說的話會給別人留下證據,成為將來攻擊自己的罪證?  以前我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公司,招了個正直的「小孩子」(不輕蔑)。
  • 心態好、格局大,做人做事都十分通透的星座
    而下面這幾個星座,就是這種心態好,格局大,做人做事都十分通透的類型。他們很有主見和想法,從不人云亦云,希望活出最真實、也最獨特的自我,所以他們總是越活越漂亮,這大概就是射手獨有的魅力。他們心態很好,格局很大,做人做事也都很通透,別人敬自己一尺,他們就會敬對方一丈,很少會去計較那些瑣碎的小事,只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該用的地方,遇事也不會慌亂,反而會冷靜理智地用頭腦去解決所有問題。他們勇敢而堅定,純粹而真實,確實讓人佩服。
  • 沒背景該怎麼混體制內?過來人教你這4招,學會了包你風生水起
    沒背景該怎麼混體制內?過來人教你這4招,學會了包你風生水起大家應該都想要找一份比較好的工作,在一個公司長期穩定的發展吧。而對於那些比較喜歡過安穩生活的人來說,在體制內的單位裡面上班,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決定。
  • 這屆35歲+的中年人為何紛紛念起了體制內的好?
    除了特定行業和自己創業以及體制內人士之外,那些在私企外企小個體打工的人,過了35歲真的很容易失業嗎?知乎上這個高贊高答的帖子給了我們一些答案: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問題之下有很多高贊高評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認可35歲以上會失業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