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2021-01-10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不久前一則「身患絕症老人挖坑等死」的新聞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事情發生在湖南省武岡市,2020年12月一位79歲的老人因身患淋巴癌,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老人躺在一個大坑的圓洞中等死,附近村民發現後立即報警,隨後警察到場,雖然被救時老人依然有反抗,但是最後眾人還是將老人從洞中抬出,隨後送到醫院進行救治。

而據介紹,其實老人之所以輕生,除了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想拖累子女」。

中國父母,總害怕「拖累子女」

知乎上曾有個話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一刻對孩子感到愧疚?」

下面的回答中有一個,「沒有哪一刻,而是無時無刻。」

其實當我們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與父母的聯繫越來越少,這時父母會覺得「打擾孩子」「拖累孩子」,也越來越害怕「麻煩孩子」。

「最害怕生病,增加孩子的負擔」「最害怕拖累孩子,成為孩子的累贅」……這些擔憂並非個例,而是多數老年人的擔憂。對於他們而言,比起年老,他們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們更怕給孩子添麻煩。

對父母來說,老了不給孩子造成負擔,不拖累孩子,才是讓孩子生活幸福的最好途徑。於是,在很多家庭裡,不論小事大事,父母都會「報喜不報憂」,嘴上永遠都掛著一句「家裡都挺好的」,可他想說的也許還有一句不曾說出口的「我們挺想你的」。

央視曾推出一支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他讓你照顧好自己,然後還口口聲聲的對你說家裡都挺好,他有很多朋友一點都不悶,媽媽去跳舞了生活很豐富。然而他每天一個人進出,媽媽因為年齡大了,身體出現了一些不適……

圖片來源: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

事實上,在他心裡,他多希望你可以多給他打個電話,多和他聊兩句,哪怕只是說說平時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瑣事;多陪他吃一頓飯,哪怕只是坐在一起……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2》中,演員黃磊談到有一次好不容易擠出時間想去看父親,爸爸卻總在電話裡說:「你別來了,難得回家一趟,好好陪陪孩子。」在場的歌手張杰也表示:「父母嘴上讓你別去,其實你去了,他們還是會很開心的。」

父母覺得我們忙,不願多打擾,即使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告訴我們,怕讓我們擔憂,害怕給我們原本就忙碌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壓力,害怕拖累我們,成為我們的負擔。

然而生老病死,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

老年人是離疾病最近的群體

2019年7月根據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中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然而,中國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也就是說,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時間帶病生存。

據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中國老年醫學學會2018年發布的《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老年住院患者快速增加,老年慢病和共病(2種或2種以上慢性疾病共存於同一老年個體)尤為突出,人均患病4.68種,共病比例超過90%。①

隨著年齡的增大,心血管病、慢性病,甚至癌症等各種疾病風險都會增加,即使生活健康,年齡增長本身,就是患病的高危因素。

不僅如此,意外傷害也會給老年人帶來較大影響,比如跌倒。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2019年12月26日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冬季因受傷到醫療機構就診的老年人中,一半以上是因為跌倒。而衰老導致的步態不穩、視聽覺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骨骼退化、平衡功能減退等,都可能讓老年人「跌倒了,就起不來了」。②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很少聽到父母和我們說身體不舒服,聽到的永遠都是「啥都挺好的」,但事實上,他們可能並非沒有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只是不想「麻煩」我們。

為什麼老人總怕麻煩子女

可是,作為養育了我們,並與我們最親近的人,父母究竟為什麼總怕麻煩我們?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直充當著保護傘的角色,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年老體衰,父母會逐漸從付出者變為接受者,子女會從接受者變為付出者。但是很多老人的心理卻沒有隨之發生改變,仍然以為自己是付出者,所以當他們需要子女幫助時,依然不會主動索取。

因此宋崇升建議,老人如果總是有怕麻煩子女的心理,首先應「自我檢討」,接受自己已經變老,需要被照顧的事實,平時如果不舒服或者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妨換種想法:「問題早解決早好」。把需要說出來,這樣自己不受罪,家人也不受累。

其次,子女也要保持與父母的良性溝通交流。父母變老以後,因為大腦機構的改變會變得固執己見,子女此時先不要著急辯駁或不溝通,先傾聽父母的想法,想想父母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看他們為什麼會這樣。③

作為孩子,經常「麻煩麻煩」父母

父母健康是兒女最大的福氣,他們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的勇往直前,是我們永遠的後盾和港灣。

在最近的一期第七季《奇葩說》節目中,辯手馮曉桐談到父母時說道,這個世界上最甜蜜的親子關係,就是我們成年之後還願意花點心思,花一點時間去套路套路媽媽。我們這些做孩子的對父母的陪伴真的太少了。你有沒有放一放手上忙碌的工作,去陪一陪你的父母?

所以,如果父母怕經常麻煩我們,那我們就主動「麻煩麻煩」他們。有機會就多找時間回家看看,陪他們坐坐,吃頓飯,不能每天陪他們,就經常打個電話,哪怕只有十幾、二十分鐘,和他們聊聊天,講講一天的生活趣事。

經常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問問父母最近情緒好不好,有沒有忘東忘西。年齡大了容易骨質疏鬆、罹患心臟疾病,問問他們平時腰背疼不疼,蹲下站起會不會頭暈目眩……

趁我們還有機會,趁父母還可以伴我們左右,不需要多昂貴的禮物,不需要多大的驚喜,只要多陪他們說說話,聽聽他們的嘮叨與囉嗦;多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他們慢就陪他們一起慢下來;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抱怨,不要總是對他們大聲喊叫……

不要等到父母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後悔自己對他們的關注太少,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終生的遺憾。

更多關注中老年人健康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更多精彩文章:

2021最佳飲食排行榜出爐!哪種飲食更適合你,就看這張表!5天234例!新冠疫情迅速蔓延,這個教訓你千萬要記住!冷!凍哭了!極寒天是最危險的時刻!防寒保命10招送上!年底一場酒,半條命沒有!這些慘劇原本可以避免,都讓酒給害了!太突然!年僅25歲女演員猝死!為什麼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心梗?身體好不好,都寫在臉上!臉上出現這些變化,就要小心了!出行留意!全國32個主要城市的疫情防控政策全在這裡!

參考資料:

① 2018年 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

② 2019-12-27 央廣網 《跌倒為我國65歲以上老人因傷致死首因 「防跌倒」應該知道這些》

③ 2021-01-05 健康時報 《為啥老人總怕麻煩孩子?》(記者 毛圓圓)

原標題:《「不想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患癌老人挖坑等死:最怕拖累子女,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湖南省武岡市,一位身患淋巴癌的老人為了不拖累子女,選擇了用「挖坑等死」的方式尋求解脫。死都不怕,卻怕拖累子女,這是多少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02不想拖累子女一般來說,無依無靠才會產生輕生的念頭,可據澎湃新聞報導,老人一直在北京跟著兒子生活,幾個兒女工作好,對他又很孝順,根本不存在「老無所依」的情況。
  • 人到晚年,最拖累子女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兒女:就怕三樣全佔的
    文 | 思思的嘉,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不怕晚年孤獨終老,就怕晚年拖累子女。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現實的問題擺在子女於父母面前,離不開也躲不掉。前幾天刷朋友圈偶然刷到,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吐槽自己的父親,說自己的父親老了以後很難搞,前幾年結了婚有了孩子後。
  • 看看父母的「應該」想法,是如何「綁架」子女的?
    子女多的父母,他們會習慣性地用「相互幫助」來緩解家裡的經濟危機。本來一家人,遇到困難相互扶持是應該的,子女面對父母的「強行」團結就會有一種被綁架的感覺。我一個朋友,他們兄妹三人(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只有她通過讀書從農村走出來,在大城市生活,有房有車,生活條件不錯。她父母有點兒重男輕女,對哥哥一家特別照顧。
  • 為什麼很多父母,年紀越大,在子女面前卻越來越卑微?原因很現實
    以前是孩子追著父母要關愛,如今是老人在極力討好年輕人,雙方的地位在悄然互換。老人年紀越大,反而在子女面前,過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兒女。為什麼很多父母,年紀越大,在子女面前卻越來越卑微?1.如今,孫子上了幼兒園,她趕緊找了一份鐘點工來做,她想著趁著自己身體還允許,多掙點錢,不想自己以後幹不動了,成為女兒的累贅。2. 害怕子女不養老韓大爺有兩個兒子,他給大兒子帶大了兩個孩子,後來小兒子的媳婦也生了孩子,也是他去照料孩子。
  • 2億單身女生的真實寫照:單身久了,就不想談戀愛
    1單身久了,就不想談戀愛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話題#單身女生的真實寫照#。「想戀愛嗎?」「不想」一瞬間,擊中心扉,仿佛說的就是我呀。微信新加了一個小哥哥,翻看了一下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不知怎麼的,居然沒有主動想去了解的欲望和衝動。
  • 繼父母子女形成擬制血親的條件辨析
    2015-09-08 10:20:38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鄒德勝
  • 中國70後:真的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70後真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嗎?70後又真的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嗎?下面,我們便來逐一分析。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要想知道"70後是否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70後是否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兩個問題的答案,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問題便是"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 「色難」——不該僅是子女對父母的孝,也該是父母對於子女的育
    --《論語》為政還記得最開始我最開始所接觸的孝順是,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物質精神雙層滿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愛胸懷,這些概念樹立了二十幾年的對於孝順的定義--給父母吃的好,用的好,讓他們安心,讓他們有所依靠和寄託。至今我也覺得這麼說是沒有錯,父母付出一輩子的心血養育了我們,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回報。
  • 湖南一79歲患癌老人,怕拖累兒女挖洞等死被救出,官方:情況屬實
    12月13日,湖南武岡一名身患癌症的老人,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怕死後村裡不給他抬棺材,於是請人給他挖了個洞,然後在洞內放一個大罈子,自己鑽進去等死,之後被人發現得以獲救,拉出來時雙腳全是血跡。這位老人已經79歲高齡,患癌後為了不連累子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據武岡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老人已被送往醫院治療,老人的子女也已經回來。據說老人得的是淋巴癌,疼痛難忍,已經住了兩回醫院。孩子們平時在外面工作,他不想連累子女,因此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 當我們老了,你會選擇和子女,一起生活嗎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中國很快就會,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就在眼前。對於養老問題,大家說法不一;社會調查中得知;有的人說;養老還得靠我們的子女,有的人說;養老還是靠自己,在自己能動的時候,攢錢,攢健康。在自己不能動的時候,就進住進養老院,那麼;我想弱弱的問一句,進養老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 50歲不想再打工了,可以做這3種小生意,好賺錢而且不拖累子女
    原本該享福的年紀,卻依然還要在外面拼命——這,就是現在50歲左右父母的現狀。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得不繼續打工賺錢。但是,他們其實也有夢想,也想折騰,心裡早已厭倦打工了,但又實在不知道能做什麼。這裡有3種小生意,成本低賺錢多,不拖累子女,非常適合50歲左右的父母們。
  • 婚內父母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能否索要撫養費?
    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不論夫妻的婚姻狀況如何,雙方都應履行對子女的撫養義務。解除婚姻關係並不是父母給付子女撫養費的前提,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父母一方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有權請求支付撫養費。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看完淚崩)
    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如此無私和深沉的。不管子女再大,父母好像都有操不完的心。即使他們年老,最怕的都不是子女不孝,而是怕不能再為子女付出。 父母,最怕虧欠子女這世上的父母,永遠都會把子女放在第一位。他們不怕被子女麻煩,卻不忍心給子女添麻煩。
  • 無人問津的空巢、孤寡老人,不要讓這樣的現象成為你老年的寫照
    現代社會存在著一種現象,許多人老去後卻無人照料,或是膝下無兒女,或是子女外出務工老人留守,我們身邊正有著一群這樣的老人,他(她)們各自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痛苦以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2012年10月29日,首屆全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介紹,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我們不得不面對思慮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社會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少、健身娛樂設施不足,導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貧乏。
  • 作為過來人的父母,該如何正視子女的婚姻問題
    中國文化歷來就是博大精深,有關愛情與婚姻的故事也向來是層出不窮,耳熟能詳。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就是中國民間流傳千古的四大愛情故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有人類就有愛情,有愛情就有故事。
  •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這幾句話,很現實
    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中,孩子是永遠聊不完的話題,從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再到工作、談婚論嫁。父母總會把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每當有關孩子的熱點事情一經曝出,都會產生一系列的輿論共振,這可以看出當今父母是相當焦慮,應該給孩子提供什麼條件,怕孩子受一丁點的苦,怕孩子錯失一丁點的機會。當代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模式是怎麼樣的,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買!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物質和金錢觀念,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自己去爭取,父母給的不是理所應當。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聽上去觸目驚心,但實際上,在中國這種現象非常多見,跟多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密不可分,尤其在農村地區,只有兒子才能傳家,如果前幾胎都是女兒,那無論再生多少個,也要生出兒子來。如果說,過去的農村,需要勞動力來種地幹活,還可以理解。現如今,農村已經很少有年輕人去種地了,還非要生兒子,就真的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 多子女家庭中,以下孩子長大多半不願與兄弟姐妹來往,父母要注意
    文|文兒 多子女家庭中,子女教育,手足感情,一直都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父母為什麼會偏心?兄弟姐妹們為什麼整天打打鬧鬧,遇到外人欺負時又開始一致對外?還有的手足間,關係為什麼連陌生人都不如? 前段時間回老家,遇到一個老同學。
  • 真有父母見不得子女好?子女太優秀會被父母「嫉妒」?確實有依據
    父母都想保證自己的權威,一些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能會出現見不得孩子好的心理情況。 當父母一生都無法完成的成就,被子女輕而易舉達到的時候,一些父母心裡其實也會失衡。 所以說見不得子女好的父母,其實大有人在,只不過有一些人善於掩藏一些人,比較真性情罷了。
  •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子女理直氣壯啃老多年,父母依舊任勞任怨
    分析:其實有很多像小偉這樣的子女,本來子女成家立業,老人安度晚年,但是隨著孫子的出生,肩上又扛起了帶孩子的擔子,子女還理直氣壯地啃著老人的經濟和時間,而且很多父母卻還甘之若飴的享受著。子女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後以孩子為理由,孩子的所有花銷基本上都是依靠老人來出的,還有的子女要換房子,置辦家具,家裡裝修,手頭沒錢都會找父母補貼,無時無刻不「啃」著老人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