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決定開什麼店,「前戲」都是最後通往成功的鋪墊。對於一個創業小白來說,形形色色的選擇實在是太多啦,如果經不住誘惑,還有選擇困難症的話,很容易掉入「陷阱」之中。那麼在「亂花漸入迷人眼」的大環境中,如何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呢?
總結成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一選、二思、三問,經歷這樣一個全套流程,才有可能幫你規避餐飲創業中的基礎性「陷阱」。
一、根據能力和理想選擇切入品類
大部分創業者在決定選擇餐飲創業後,都會很快地想清楚切入的「業種」,或是飲料店、義大利麵店,或是拉麵店、披薩店,等等。
然而,此時更重要的,就是定出自己想要的運營模式,這裡所說的模式是以顧客的方向思考,訂出獨特的運營理念與方式,並讓客人感受到餐廳的「思維」,為顧客製造來店消費的動機。如此,才能使餐廳後續的運營更順利地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
因此,創業必須先理清自己開店的動機,決定自己想要的業態與業種,而這可以在開店之初,通過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來抉擇。
二、「大方向」確定後,再來思考兩個細節
1、加盟or自營?根據資金狀況決定
對於經濟狀況一般的創業者,加盟連鎖餐飲品牌是較為常見的選擇。例如一些年輕人熱衷的飲料店品牌,五十嵐、都可(CoCo)、Cama咖啡等,此類加盟連鎖店,因為已有品牌知名度與相關營運的規劃,準入門檻較低,且易於複製。
對餐飲業本身有熱情的創業者也許會認為它們的模式太過商業,或是太過簡單,甚至有些創業者會發生與總部理念不合的狀況。所以,如果資金充裕,則可以找廚師合作,那就會有更多選擇。
2、用執著興趣,開一家理想的店
通常對於餐飲有執著熱情的人,常會特別注重細節或是在食物與設計方面有著特殊創意,想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經營者不見得是廚師出身,但一定對餐飲有執著的興趣,對於實體店面有許多想法,這樣的人就適合獨立開咖啡廳或餐廳,只是投資金額較大,通常也需要股東或專業者參與,來降低風險。
三、準備「開業」前,不要忽略這些細節
在事前準備功夫都做足之後,開店前要再次確認心態有沒有調整好,是不是做好創業當老闆的準備。以下態度對於創業十分重要,請放在心上,努力實踐。
1、仔細想想為何選擇餐飲創業
熱情從哪裡來?怎麼會產生這種想法?原因又是什麼?初衷是什麼?想明白了這些問題,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否則如果只是拿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開玩笑的話,想來也並沒有什麼卵用。這讓小編我想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在童年時家庭非常貧窮,父親是個酒鬼,也經常與舒爾茨產生爭執,兩人關係一度惡化。在父親過世後,霍華德·舒爾茨才知道原來父親深愛著他,並且唯一的心願是開一家咖啡店。於是,舒爾茨決定幫父親達成夢想,毅然從年薪7.5萬美元的公司辭職接手了一家咖啡店。如今,星巴克公司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
2、關於執行力與決定力的判斷
有沒有好的團隊願意跟著你幹起來,還是單槍匹馬進行戰鬥?有沒有一鼓作氣的魄力,還是再而衰、三而竭的猶豫?有沒有說幹就幹的衝勁,還是明日復明日的拖延?是不是能夠從一件小事起就能做好,還是完全不會考慮到細節和身邊事?「海爾」是一個由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稱雄國內外市場的企業集團。海爾為什麼會做地這麼好呢?其實,他們也是從每件小事做起,也是從一家小的不起眼的公司發展起來的。在海爾公司,你會看見這麼一個標牌:「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海爾的所有人都會以這個作為目標。所以,海爾才能有現在的知名度。
3、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
不管是奶茶店、甜品店、漢堡店還是別的輕餐飲,歸根結底都是服務類行業。除了本身的產品拿得出手之外,還要「想顧客所想」、「想在顧客前面」,這樣才能得到消費者的支持。想必大家都聽過「海底撈」吧。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服務理念這麼受大眾的推崇呢?那是因為從很多小細節裡,顧客能感受到海底撈給予的真誠服務。真心實意地為顧客著想,細緻地考慮顧客的需要,真誠地回應每一個細小的需求。比如戴眼鏡的客人則會得到擦鏡布,以免熱氣模糊鏡片;服務員看到你把手機放在檯面上,會不聲不響地拿來小塑膠袋裝好,以防手機沾到油漬……這些都足以讓「海底撈」立於不敗之地。
4、決不輕言放棄
在開店創業的道路上,遇到些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在遇到瓶頸和挫折時如何應對。只有永不言棄,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光明大道。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蘋果公司也經歷過一段蕭條時期,那時候產品線過多,導致產品不夠精緻完美。雖然這曾讓公司的員工和股東一度失望,甚至準備放棄,但是賈伯斯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格局。他鼓勵員工再接再厲,切掉了一半的產品線,力求專注於幾種產品。終於,蘋果公司起死回生,達到了如今這樣炙手可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