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業觀察
嘀嗒率先上市,滴滴暗自神傷!群狼圍獵下:網約車龍頭路在何方?
炣燃科技10月10日訊(郭超)港股將迎來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
作為共享出行巨頭,千億估值的滴滴出行上市傳言甚囂塵上。撲朔迷離時,嘀嗒出行先一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10月8日,「嘀嗒出行」宣布,擬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招股書顯示,2019年嘀嗒平臺總交易額(GTV)達到110億元人民幣,其中,順風車總交易額85億元,同比增長347.4%。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的崛起,有很多運氣成分。
2018年8月27日零時,滴滴順風車下線了。程維與柳青很傷心。但幾家歡喜幾家愁,正是得益於滴滴順風車被責令下架,嘀嗒順風車趁勢崛起。
順風車業務的迅猛發展,使得嘀嗒出行在2019年業績表現亮眼。
數據表明,嘀嗒出行在2019年營業收入為5.81億元,同比增長391.5%,經調整淨利為1.72億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嘀嗒計程車網約市場排名第二。
行業老二的「跟隨者策略」
事實上,嘀嗒順風的成立,很偶然。
2014年2月,宋中傑一次國貿開會,散會後下午剛進入下班高峰期,許久沒有打到車,發現行駛的私家車基本是空座或著載一個,宋中傑突然出現最初想法:為何不能利用起這些空座位,讓這些本來就要上路的車載上順路的人?
此時,離宋中傑離開Google開始創業已經過了約四年時間。
四年前,時任Google中國大中國區銷售總監的宋中傑,從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中看到了創業機會,但宋中傑的Google團隊成員李躍軍首先提出來要做出行。
一開始,宋中傑並不同意。經過認真研究了出行、到家、在線教育、P2P金融四個領域,宋中傑更青睞於教育。
經過包括另外兩位團隊成員朱敏、李金龍的爭辯,最終還是達成了一致——創建嘀嗒團隊。
彼時的2014年,出行賽道已經非常火熱,滴滴與快的進行著激烈的補貼大戰。
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的程維創辦小桔科技,公司的創業項目是做智能出行的打車應用——滴滴打車。
2012年12月,滴滴打車獲得了A輪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的融資;2014年1月,與微信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微信支付打車費,補貼」營銷活動,接著,騰訊又給融資4500萬美金,以及中信產業基金6000萬美金。
有了錢,就開始瘋狂地燒。在補貼的刺激下,用戶數量暴增至1億,司機數超過100萬,日均單達到521.83萬單。
一夜之前,滴滴打車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臺,穩坐共享出行的第一把交椅。
但此時宋中傑的嘀嗒團隊研究發現,2014年1月北京就推出了《北京市小客車合乘指導意見》——這代表著政府已經發聲,給順風車的合規合法經營提供了一定保證。
宋中傑看到了順風車帶來的社會效益,更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不增加額外上路車輛、不增加道路擁堵,合規合法,並且,當時市場中仍沒有一個大的玩家在順風車上下功夫。
從政策、社會需求、市場競爭等各個層面考量之後,宋中傑決定嘀嗒確定要做順風車。
很快,出身跨國企業高管的宋中傑團隊受到了資本青睞,順利地拿到A輪融資。
隨後的2014年11月,嘀嗒出行又獲得了來自IDG資本的A輪融資。
這是IDG第二次押注宋中傑團隊——在第一次投資的嘀嗒團最終失敗的情況下。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12月,宋中傑在朋友牽線下結識了易車網、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
兩人在咖啡店見面,隨後李斌便提出要投嘀嗒,李斌對宋中傑說:「老宋,咱們這事兒就一起搞了。
一周後,宋中傑再和李斌約了一頓飯。飯桌上,幾個人就把估值、金額等核心問題全都敲定了。事實上,就在兩人第一次會見前,李斌就已將市面上所有順風車平臺都摸了個透徹。
根據之後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管理團隊持股比例為34.43%,機構股東排名靠前正是蔚來資本,比例高達21.60%,超過了高瓴資本、京東、攜程資本大佬持股的總和。
滴滴暗自神傷
招股書還顯示,2019 年嘀嗒平臺交易總額(GTV)為110億元人民幣,其中順風車85億元,同比增長 347.4%。
而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順風車搭乘訂單分別為2360萬份、4820萬份和1.79億份,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長分別為104.2%和270.5%,2019一年時間增長上億份訂單。
在其6周年之際,嘀嗒曾對外披露,順風車應答率峰值已過70%。
嘀嗒在狂歡,然而行業大佬——滴滴此刻肯定會暗自神傷。
要知道,行業老大的稱呼並非浪得虛名。2018年的那次「被迫」下架,是順風車市場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滴滴順風車幾乎佔據著85%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如今,擁有眾多出行方式的滴滴,順風車領域2018年經歷幾次司機騷擾顧客事件幾乎處於停擺狀態。
事實上,同樣的問題主打順風車的嘀嗒也曾出現過。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上海市浦東新區,2017年3月2月一位女士出酒吧搭乘嘀嗒順風車回所住公寓,司機到達目的地後,趁女乘客酒醉之機,在車內強行擁抱、親吻,撫摸大腿和下體,女乘客掙紮下車。
2019年9月,據深圳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支隊微信號消息,廣東梅州羅女士搭乘嘀嗒順風車時,被無運營資質司機蔡某猥褻。
對於該事件,嘀嗒回應稱,已將該司機永久封禁,嚴厲打擊私下攬客的行為。
這只是被爆出的案例。
實際上,安全問題,一直是懸在順風車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嘀嗒也不能排除在外。正如一位觀察人士說,不是別的平臺管理的好,只是滴滴運氣太差,平臺太大了。
根據相關的報告,中國四輪出行市場(計程車揚招、計程車網約、網約車、順風車)預計將由2019年的7119億元增至2025年的1100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5%。順風車市場將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此外,網約車市場將增至5021億元。
從數據的表現,網約車市場是需求逐步增長的,同時也毫無疑問,滴滴仍舊佔據著最大的蛋糕。
然而,市場儘管很大,但作為出行的龍頭,滴滴的貪多貪大或成為滴滴解套的枷鎖,與更加垂直和精準的嘀嗒相比,似乎已經成為重資產的沒落帝國。
這也是順風車被嘀嗒追趕上後,又被優先能登錄資本市場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滴滴面臨的問題還不止這些。
作為龍頭,其他同業者都視其為對標。滴滴看似很強大,但卻陷入重重包圍,畢竟在滴滴對面還有美團,高德,神州,曹操等一眾對手。
如默默無聞的高德,早已開啟資源整合之路。高德地圖的野心早已暴露:利用地圖優勢集合了多家出行平臺。作為阿里的領地,未來不排除重新啟動網約車業務。值得關注的還有美團,這個一直都被滴滴視為最大的對手,也是最可能顛覆滴滴的。
早在2017年美團先試點網約車業務,美團之所以還沒有大規模開啟網約車業務,或與正在籌劃的自動駕駛網約車有關。
外界分析,儘管滴滴和美團看似偃旗息鼓,但暗戰從未停止。
出行市場新一輪競爭的大幕或在不久後,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