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並不是所有情緒全部都發展起來的,最初的哭鬧——只是孩子與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比如,餓了,一哭,媽媽就來餵奶。
當他還不會其他表達方式的時候,他藉助這種方式,一做,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就覺得這個好用,下次繼續這樣。
情緒大約在一周歲前後,羨慕嫉妒恨,其實都是沒有發展起來的。請不要隨意地給孩子貼標籤。——孩子並不是小一號的成年人,他們與成年人,極大的不同。
生氣、高興、閱讀、……都是一些抽象概念,這些概念,其實孩子最初是聽不懂的。
孩子學習詞彙,最容易學習的是:名詞,比如,爸爸、媽媽,蘋果、鳥……
後來會學習動詞:坐、翻、跳……然後是形容詞——而這些抽象的概念,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難理解的。
我就以「生氣」為例子,來給大家示範:如何藉助繪本,幫助孩子們學習並理解「生氣」這個情緒。
[紐西蘭]特蕾西·莫洛尼 文/圖
蕭 萍 譯
廣州出版社
孩子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氣?生氣時候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當家長說生氣的時候,最初孩子是不懂的。
看左頁,「我」的肚子裡像裝著一個大火球。——家長讀到哪個內容,手指指著相應的圖畫。
【方法】指讀法:讀到哪裡,手指指著相應的「圖畫」,而不是文字。
火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就要爆炸了!
此時的我,想使勁地叫,想使勁地踢,想使勁地跺……
【方法】具象化閱讀法:讀到什麼動作,可以讓寶寶仿照書上的圖片,去做出來。
具象化閱讀法,是每一個人唯一一種不需要學習,就可以會的閱讀方法,但是,如果不是刻意地用,隨著孩子開始學習文字知識,具象化閱讀法,慢慢就隱退消失了。
很多家長說,孩子為什麼讀了很多書,不會寫作文?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運用這種具象化閱讀法。
幫助孩子了解了什麼是生氣,以及生氣時候會有哪些感受之後,繪本裡給出了具體的方法,類似於——寶貝,你想要的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來,媽媽教你更好的,跟媽媽做……
第一個方法:深呼吸。
寶寶不知道什麼叫深呼吸,媽媽帶孩子看圖:注意用指讀法。
呼——
來,再吸——呼——(第一遍講讀的時候,不需要玩的次數過多,否則,媽媽可能講不下去了,因為寶貝會玩起來沒完。)
每一個繪本,都可以無數遍地讀。我女兒小的時候,這些繪本,喜歡的,會讀50-100遍以上。一般的,也會讀20-50次。
所有的繪本,講完了之後,可以在散步的路上,孩子不想走,求抱抱的時候,媽媽帶著來玩一個深呼吸的遊戲。
這樣,我們就達到了:
閱讀:繪本生活化;
日常:生活繪本化。
解決了一些寶貝讀完了繪本,時間長想不起來的問題,也解決了家長不知道跟孩子玩什麼遊戲的問題。
除了深呼吸,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還可以安安靜靜地獨自呆著,找一個你最喜歡的地方。書中的「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哪裡呢?
那寶寶最喜歡的地方是在哪裡呢?帶媽媽去看一看,好嗎?我們到你最喜歡的地方,去繼續讀這個故事吧。
(到了之後)媽媽可以說:哇,這裡是寶寶最喜歡的地方啊?那以後你生氣,就靜靜地獨自坐在這裡,好不好?
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做深呼吸的遊戲,也可以到最喜歡的地方靜靜地呆著,還有好辦法嗎?——有啊,媽媽永遠有辦法。
我們還可以和最關心你的人說一說,你為什麼這麼生氣,到底是為什麼呢?
四歲以上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做一個小測試:
去和誰說呢?你還記得嗎?
——這個是訓練孩子「提取訊息」的能力。
說些什麼呢?
——到底為什麼這麼生氣呢?(訓練能力同上)
來,讓媽媽摸一摸,你肚子裡的那個大火球,還在不在呢?摸一摸,摸一摸,咦,沒有啦?什麼時候癟掉了呢?——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開心地笑咯。
藉助這個繪本,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梳理這樣幾個問題:
①生氣是什麼?
②生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③生氣了,應該怎麼辦?
給家長們兩個親子閱讀的方法:
【方法1】指讀法:讀到哪裡,手指指著相應的「圖畫」,而不是文字。
【方法2】具象化閱讀法:讀到什麼動作,可以讓寶寶仿照書上的圖片,去做出來。
做了四點延伸:
【延伸1】:為什麼讀了很多書,還不會寫作文
【延伸2】:每本繪本可以無數遍地讀。
【延伸3】:帶著孩子跺腳,帶著孩子找喜歡的地方-仿照繪本。
【延伸4】:四歲以上小朋友的小測試,生氣了和誰說,說些什麼。
我是蘭格,是:落雪蘭(深圳)文化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是繪本鑑賞課、小說研讀課的主理人。
你在親子閱讀中,有什麼苦惱?
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問題?
請掃上圖二維碼給我留言。
我會盡力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落雪蘭的願景就是:助力每一個家庭的親子閱讀,幫助每一個寶寶愛上閱讀,提升閱讀理解力。
我們不但有適合小寶家長的繪本閱讀育兒課,也有適合大孩子、以及成年人的小說課、閱讀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