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利用親子時光陪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二)共情、榜樣和共讀

2021-02-17 我在小學教語文

當家裡四五歲的小朋友生氣扔東西、推搡他人時,當他(她)傷心哭泣時,當他(她)委屈不肯搭理任何人時,當他(她)不耐煩聽大人說話時,當他(她)因為害怕不肯嘗試時……身為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呢?

快樂是一種情緒,傷心也是一種情緒,有人得意忘形,有人得意不忘形,有人傷心而頹唐,有人化悲痛為力量……善於情緒管理的人,總能讓自己少受不良情緒的傷害,同時也避免不良情緒傷害別人。成人如此,兒童亦然,不同的是,兒童對情緒的體驗往往是不自覺的,缺乏跳出自我來感知和反思情緒的能力,成人具備了反思情緒的能力,只是沒有情緒管理自覺的成人,缺乏反思的自覺而已。

成人缺乏反思自我情緒表達的自覺,追究起來,是因為兒童時代,沒有人引導其學習如何進行積極的情緒管理。兒童期是情緒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學習情緒管理的關鍵期。兒童在四五歲的時候,家長要將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作為一門重要的成長功課,充分利用好親子時光,為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

四五歲的兒童,處在「有樣學樣」的心理發展階段,同時情緒的激發和表達與安全感的體驗密切關聯。這個時候,家長對兒童情緒管理的啟蒙,要重視共情策略和榜樣作用。

共情

情緒不會無端發生,理解和判斷兒童的情緒,不能只關注情緒和情緒行為本身,而要追根溯源,了解兒童情緒產生的原因。了解兒童情緒生發的原因,是能夠跟兒童共情的前提,否則,家長的安撫、引導都很難讓兒童感受到被懂得和理解,情緒的調整隻會發生在表面,內心的情緒波瀾只是轉移性消解,沒有經歷任何自我意識到的情緒管理體驗。

情緒一般分為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對於兒童來說,先要學習的是消極情緒的管理。兒童常見的消極情緒通常包括生氣、焦躁、膽怯、傷心等——特定情境下,生氣、傷心等情緒又屬於積極情緒,比如看見家中的小狗生病或受傷而傷心——所謂消極情緒,就是情緒本身或情緒行為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身心造成傷害或困擾的情緒。

在小區門口,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一邊大聲哭泣,一邊試圖將小手從媽媽的大手裡掙扎出來,她不肯跟著媽媽出去。媽媽一邊斥責小女孩「沒出息,沒用」,一邊用力拖拽小女孩……顯然,這位媽媽心中關心的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卻忽視了與小女孩的共情,不僅沒有用激將法(姑且將媽媽的斥責理解為激將法)幫助小女孩獲得勇氣,反而讓小女孩更加激烈地抗拒。出現這種情況,是這位媽媽不懂得在兒童情緒引導中,共情才是走進兒童心裡的金鑰匙。媽媽這時候應該關心的是小女孩為什麼不肯前往,輕輕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理解她的想法,取得孩子信任後再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膽怯或抗拒心理。

四五歲的兒童,很多情緒都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有時生氣也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比如同伴拿了自己的玩具,他(她)氣呼呼地動手推搡同伴,是他(她)擔心玩具不會再回到自己手裡。這時候家長或其他身邊的成人如果理解這一點,就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兒童,自己理解他(她)擔心什麼,再引導他(她)不要生氣,可以先問一問同伴是不是玩一會兒就還給自己,生氣打人是不聰明的做法。

榜樣

兒童的情緒應對和表達方式,往往都是在與最親密的人相處中習得的。筆者見過很多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案例。曾經一個八九歲的男孩,不僅容易生氣,而且一生氣就將桌子上的物品掀落地上,然後叉著腰,瞪著眼,嘟著嘴,大口大口地踹氣,一副要將對方吃了的樣子。經過訪談和調查了解到,他的這種情緒表達方式正是在家裡跟媽媽學來的。兒童不知不覺習得大人情緒應對和表達的方式,最關鍵的年齡就是在四五歲的時候,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開始有意識地觀察和判斷爸爸媽媽是怎麼做的,覺得學習爸爸媽媽的做法可以讓自己跟爸爸媽媽一樣「強大」。

引導四五歲的兒童積極地進行情緒管理,父母以及長期與兒童相處的長輩的榜樣作用十分重要。

有一則幽默,講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躺在床上,口渴了又懶得自己起來喝水,便喊正在電腦前工作的爸爸:「爸爸,您能送杯水給我喝嗎?」爸爸說:「我正忙呢,你自己起來喝吧。」過了三五分鐘,小男孩又喊:「爸爸,您能送杯水給我喝嗎?」爸爸又答:「我正忙呢,你自己起來喝吧。」第三次小男孩提出要求後,爸爸用同樣的語氣回應:「自己起來喝吧,小心我揍你屁股哦。」第四次,小男孩喊:「爸爸,您能來揍我屁股時帶杯水給我喝嗎?」

這則幽默中,良好的情緒控制讓小男孩顯得是那麼可愛。試想,如果做爸爸的在這個過程中,語氣突然嚴厲起來,顯得極不耐煩,小男孩早就耷拉著腦袋自己喝水去了。親子互動的很多時刻,都是進行情緒管理示範的好機會。

父母遇見具體的狀況,是否能平心靜氣地面對,心平氣和地商量,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有時候,這種榜樣的潛移默化作用,不是馬上就能看出來的。筆者讀師範時,任班長,班主任給我的評價是「有工作能力,但容易情緒化」。工作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情緒化」,發現這種情緒表達是小時候從父親身上習得的。父親雖然從沒動手打過我們,但他動不動就會發脾氣責罵或埋怨我們,不開心時家裡來了客人也愛理不理的。雖然我在童年時沒有被人指出過有「情緒化」傾向,但它確實像種子一樣在兒童時期就種在了心中。我工作後,用了很多年才學會了積極的情緒管理。

做家長的一定要謹記,在情緒管理上,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家長,有意識在孩子面前示範情緒管理的家長,就是給孩子以積極的榜樣;肆無忌憚在孩子面前宣洩負面情緒,從不有意識控制情緒的家長,就是給孩子以錯誤的榜樣。

共讀

家有四五歲的兒童,父母要準備幾本認識和管理情緒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繪本故事,用故事中人物,尤其是小朋友角色的表現來引導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學習進行情緒管理。

這樣的繪本有很多,下面的書單都比較適合父母與學齡前的孩子共讀:

【綜合】

《我的感覺(全套7冊)》

作者:康娜莉雅‧史貝蔓

包含「生氣」、「害怕」、「嫉妒」、「難過」、「思念」,以及「自信」與「同理心」的7大主題。每一個故事都從小小動物主角出發,幫助兒童認識情緒,學習簡單可行的排解情緒的方法,孩子們容易做得到。

【愛生氣的孩子】

《野獸國》

作者:莫裡斯.桑達克 

阿奇撒野,媽媽叫他上床睡覺、不能吃晚飯。阿奇很生氣,覺得自己就是媽媽說的小野獸,他穿上野狼外套,前往野獸國,和野獸同伴一起痛快撒野……

《菲菲生氣了》

作者:莫莉.卞 

姊姊拿走了菲菲的絨毛猩猩,菲菲生氣極了,就象是要爆炸的火山,好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砸爛……每個人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生氣、不安、沮喪、逐漸緩和平靜,生氣也有自己要走的路……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

作者:賴馬 出版:和英

愛生氣的阿古力,被會傳染噴火病的蚊子波泰叮咬之後,竟然開始不斷的噴火,所有的朋友都躲著他,不敢靠近他跟他玩,阿古力該怎麼滅火呢……

【行為不受控制的孩子】

《比利得到三顆星》

作者:佩特.哈金森

小妖怪比利不想去幼兒園,被爸爸媽媽硬拖去。幼兒園裡的老師教畫畫,他把顏料打翻;老師教唱歌,他尖叫怪吼。但是,老師一點也不生氣,稱讚他是好妖怪,送給他金色星星,放學的時候,比利哭著不想回家了……

【漫不經心的孩子】

《好無聊!》

作者:馬可.羅森索

小男孩不經意踢了一個罐子以後,發生了好多好玩的事。但他卻沒有注意到,有人從後車廂拿出獨木舟,海盜和西部牛仔在大街上閒晃,大象逃離了動物園……小男孩卻還是大喊著「好無聊!」

【頤指氣使的孩子】

《珍妮小霸王》

作者:艾莉克斯‧歐尼爾

珍妮是下課時間的老大,沒有人敢反對。打棒球她要先揮棒,玩足球她要先踢球,拍籃球也得她先拍。如果有人擋了她的路,她就又推又擠又欺壓,還要搥人扁人踹倒人。直到有天遇到新同學凱絲……

【輸不起的孩子】

《我贏了!我輸了!》

作者:伊莎貝.阿貝蒂

小羊和小鵝是最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們一起去參加小獾的慶生會。原本開開心心的慶生會,卻因為遊戲中的「輸」和「贏」,而讓兩個最要好的朋友感情起了變化……

(以上書單綜合了網絡資源。)

要特別強調是,父母陪孩子共讀時,一定要討論不同情緒的利弊,模擬情緒的表達,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情緒轉移和控制的方法。四五歲的兒童,即使有家長的引導,也很難自主地進行情緒轉移和控制,所以父母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和表達方式,隨時進行積極幹預,尤其要重視積極的榜樣示範。

      說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幫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5本書
    1、《生氣的亞瑟》魚爸推薦:陪孩子一起認識情緒是怎麼回事。這就是理解和接納,相互支持,一起成長吧。 最後,魚爸給父母一點建議:做孩子情緒管理的榜樣和導師。如果你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那千萬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學成才,去很好地控制情緒。小時候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無一不影響著我們性格脾性的形成。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聰明父母這樣做
    ③沒有得到父母的足夠重視比如說,父母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把孩子晾在一旁,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了,於是就會對父母發脾氣。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①帶孩子去運動,適當情緒和壓力孩子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對他們來說,運動是一個很好的解壓方式,不僅能釋放情緒和壓力,還能鍛鍊身體。當孩子產生情緒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跑跑步、打打球,陪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運動。
  • 7本最佳情緒管理繪本:教孩子管理情緒、學會自愛和表達!
    本期介紹情緒管理類繪本和一些識別和管理情緒的小遊戲。幫助孩子控制自我,學會思考後果和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
  • 媽媽愛成長必修課之二: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刻,就是最佳的情緒教養時機
    事實上,低齡孩子無理取鬧很大程度是在於:她還不具備情緒管理所需的表達以及調節能力。 情緒表達能力是指,孩子可以通過語言把她的內在感受傳達出來。當她掌握了這種能力,在面臨情緒困擾時,她才能夠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替代哭鬧;在面對情緒時,幫助孩子學會「先描述情境,再表達感受」的表達方式。「這個玩具太難了,我總是不能成功,所以我覺得很生氣。」「剛剛我們說好了要輪流玩,但是她現在不同意了,所以我好生氣。」以上就是先描述情境,再表達感受的方式,它會有助於孩子理解情緒從那裡來,情緒是怎麼回事。
  • 三歲孩子生氣就大喊,三種方法引導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情緒
    3.父母是否經常鼓勵孩子,看到孩子優點,還是經常否定孩子,讓孩子自我價值感低。方法:孩子有情緒,家長首先有正確認識,情緒不是一件壞事,說明孩子需要我們幫助,家長需要和孩子共情。如果孩子發脾氣亂砸東西,那麼砸東西的行為需要家長限制,但不能說孩子是個亂發脾氣的人為大家推薦《兒童情緒管理繪本》這套書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是因為它能 幫孩子去了解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好的情商啟蒙。
  • 90%家長都忽略的兒童情緒管理,不重視後悔一生!
    這就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所應該做的了。接納孩子害怕和生氣的情緒,明確地跟孩子講明,你可能很害怕,很不喜歡看牙醫,但並不能因為這樣,就對牙醫拳打腳踢或口吐髒話。而且,對已經形成的齲齒,是不能逃避和拒絕治療的,如果放任不理,只會讓牙齒更惡化。這樣的家長能夠包容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並對孩子的行為劃定明確的界限。
  • 付莊小學開創家校共育新模式 「媽媽班」陪孩子奔向幸福未來
    除線上教學、線上家長會外,針對學生在疫情期間帶來的心理壓力,付莊小學組建心理健康輔導隊伍,利用釘釘平臺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開學後,積極開展疫情心理輔導課程,為學生和家長提供科學的心理疏導、心理危機幹預等服務。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線上學習、線上家長會、線上心理輔導等活動的開展,不僅為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生活做進一步指導,還有效緩解了家長和學生的焦慮情緒。
  • 情緒,不要控制,學會管理
    北極熊在脫離了危險後,並沒有欣喜雀躍,害怕與緊張的感覺也沒有隨著危險的離開而離開,它扒在了地上,任情緒發洩,直到恢復平靜,才繼續下一項活動。看完這個故事,我突然想起了前幾日親子矛盾後,孩子對我講的一段話「你以為你把我趕到了書房,我就會努力看書嗎?
  • 預告丨2-6歲孩子必備的情商繪本,來自丹麥的《艾達情緒管理盒子》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些是培養情商很重要的一步。  也能夠將孩子平時表現出來的這些問題拿出來討論,當有了對比之後,孩子們樂於接受,也能夠讓他們去思考,去習得。
  • 提高孩子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你需要這樣的親子共讀
    我兒子小時候,常常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們就去一起查資料,其實親子關係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如果孩子一問問題,家長就煩躁,那以後和孩子的交流就會出現障礙。這是因為,親子共讀時,沒有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小一點的孩子對插圖比較感興趣,大一點的孩子對故事情節感興趣,在共讀過程中,只要了解到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帶走。我們舉例來說明:
  • 拯救你的周末 | 孩子的趣玩課,父母的成長課,打卡周末親子美好時光
    這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孩,還在蘭生復旦(滬上四大初中之一)讀初中時,就因為良好的家庭氛圍被校長點名表揚,給新生家長們樹立榜樣。武亦舒的爸爸每天下午4:30之後不用手機,專心陪兩個孩子。很多人說,我6點下班,回到家又要做飯,又要輔導作業,還要接客戶電話,已經雞飛狗跳了,哪還有時間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業培優和才藝發展。
  • 親子共讀,「童閱美好」
    近日,「童閱美好不負韶華」親子共讀分享會在淥口區圖書館舉行,現場21組學生家庭參加活動。親子共讀分享會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親子共讀分享會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活動現場,家長們帶著孩子進行共讀分享。小朋友李懿萱和媽媽共同朗讀了一篇《小故事大道理》,活潑開朗的懿萱繪聲繪色,將故事講述得生動形象。彭洋依媽媽分享的書籍是《幸福的鴨子》,在朗讀過程中,她聲情並茂,節奏張弛有度,語調有起有伏,將作品的思想感情極富表現力地渲染出來。現場許多家長表示,參加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既能幫助孩子提高看書的積極性,又能陪伴孩子度過愉快的周末時光。
  • 坤燕親子日記第1089天之陪孩子學習老師不教的東西
    11月30日親子共讀記錄之小豬2026天共讀時間: 睡前共讀時長: 80分鐘共讀書目: 世界上最最溫馨的家 十二生肖的故事 英文動畫片 小怪獸阿蒙親子共讀記錄之陽陽而我要做的,就是讀給他們聽,這樣就夠了,但是我讀知識性的書比較少,一來是這類書是學校會教的,二來,這些書比較多字,讀得我好累的,不過我也會讀一兩本,比如小牛頓這些,我讀上一兩本之後,他們就自己看了,陽有120本小牛頓,我只讀過一兩本,而冰,我也是。然後就拿出來讓他看就好了。
  • 【原創】一些簡單的情緒管理繪本
    學會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善於情緒管理型的父母,不僅能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上起到很好的監護作用,還能擔當起孩子情緒管理導師的角色,他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教孩子如何調整情緒,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並指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 雞翅家親子共讀走過的彎路
    雖然樣本量少一些,但可以把她倆分成兩大類:費勁的親子閱讀和輕鬆的親子共讀。哈哈是不是很典型?我知道有很多小娃娃自小愛讀書,也知道有很多的閱讀技巧可以用,但真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雖然曾經坐不住看書的姐姐現在也已經變成了一個愛書人,但我花了好多力氣,走了不少彎路。
  • 親子共讀的親密感,無價!
    她不但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十分細心周到,對於孩子的心智啟發,更是不遺餘力。五個月大開始接觸布書早在毛毛和咪咪五、六個月大左右,曲艾玲就開始讓他們接觸布書。不過,在這個階段,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感覺」書。這些書都沒什麼文字,但設計頗有巧思。
  • 盧龍縣:圖書館開展親子共讀故事會活動
    12月10日,縣圖書館聯合第四實驗小學開展「書香為伴、快樂成長」親子閱讀故事會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他們閱讀習慣,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中,有的同學用傳統的方式講解了《蠟筆小黑和神奇的朋友》《忘了說我愛你》《我有友情要出租》《驕傲的大公雞》等繪本,有的以舞臺劇形式表演了《狼和小羊》《乘電梯》等繪本,有的同學在講完繪本後表演了唱歌、快板等才藝。家長與孩子們親密互動,翱翔在繪本的世界裡,享受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 與艾美酒店攜手開啟暑期親子歡樂時光
    暑假是家庭出遊的最佳時光,暑期將至,艾美酒店大中華區10家酒店為家庭賓客特別推出暑期禮遇,包含趣味盎然的全家娛樂項目和寓教於樂的兒童活動。旨在打造獨特的親子體驗,幫助家庭賓客發現目的地,感知多彩世界。
  • 《共情力》:孩子學習壓力大,心理學家教你利用「共情」減壓
    二、懂得"共情",孩子才能學得輕鬆何為"共情"?所謂的共情與我們常說的同情並不一樣,他指的是能夠理解他人的經歷和感受,同時做到感同身受。"共情"一詞是由心理學家亞瑟.喬拉米卡利所提出的,他認為:共情是客觀存在的,它產生的基礎做出假設,而是一個事實。
  • 種草 | 教會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小脾氣」--情緒管理繪本《我可以做的更好》
    >第一套把「正面管教」方法和對話融入到美麗的童話故事裡在每天的親子閱讀中通過繪本引領孩子成為有教養的孩子這套書每本一個主題內容來源於孩子成長的真實寫照靈感更是來自於和孩子的共處實踐《我可以做的更好》提升孩子八大社交能力和自控力嘗試與自信、勇敢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