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購物中心餐飲布局趨勢研究?

2020-12-23 騰訊網

購物中心以往購物、餐飲、娛樂的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1:1:1聯袂主演的消費模式。而餐飲業態細分以及業態組合趨勢也在面臨調整,主要歸納為「三減少,三增加」,即高端餐飲比重減少,主題休閒餐飲比重增加;高樓層餐飲比重減少,各樓層穿插的餐飲比重增加;大店面餐飲比重減少,小店面餐飲比重增加。

購物中心輕餐飲受熱捧,高端餐飲遇冷

餐飲系列產品類型眾多,我們對全國100個以「體驗式消費」為業態組合定位模式的購物中心進行統計,有約20000個商鋪,而餐飲商鋪共計3600家,佔購物中心商鋪總數的18%。

隨著消費習慣的升級,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也正在向主題化、娛樂化的體驗型方面發展。近兩年,購物中心對於高端餐飲的爭搶熱度降到最低點,一方面由於高端餐飲經營業績差,對租金貢獻值低。另一方面,因為高端餐飲進入購物中心的物業要求高,經營面積大,並需要單獨的交通組織。這對於購物中心的工程設計要求較高,而且增加了購物中心後期業態調整難度。這些因素疊加一起,都讓購物中心「想說愛你不容易「。

然而與大型高端餐飲現狀不同的是中檔精品餐飲。都市白領作為購物中心的主要消費群體,其生活和生存壓力一直不減,但內心深處卻仍然有著強烈的關於信仰、精神的自我解放的需求,因此,很多裝修精美、情調小資、服務細緻周到而且價位合理的餐廳受到都市白領追捧。

購物中心更愛「縮小版」精品餐飲業態

隨著購物中心對於租賃回報要求的不斷提高,餐飲業態相對偏低的租金支付能力也促使其自身不斷改良,不少進入商場的餐飲為提高收益率,更多地選擇了150平米左右的精緻小店。

根據餐飲業態細分來看,雖然正餐的吸客能力強,但面積和選址要求高,但簡餐、中西快餐、休閒餐飲對樓層要求不高,面積在100-300平方米左右,更能滿足青年主力消費群體休閒娛樂和約會之用。「簡餐+快餐+休閒飲品+外賣」的多樣化餐飲組合模式,在總面積上與大型正餐相當,但聚客能力會更強,對於購物中心而言,租金收益也會更高。

餐飲業態的聚客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商場培育期的長短。目前餐飲業的整體回報周期為2-3年,若是小面積的餐飲店,最快的回報周期是8-9個月。比大部分大型餐飲的營業收入更多,租金回報率高,而且帶動的客流也更多。

各樓層的「雨露均沾」,勝過頂層的「噴淋效應」

在今年各商場的業態調整中,各大購物中心都在絞盡腦汁增加餐飲業態的比例,力圖通過打造特色餐飲挽回流失客流。

消費者在超市逗留的平均時間是45分鐘,而真正的配有較大比例餐飲、休閒、娛樂的體驗購物中心,消費者逗留時間約為2.5到3小時。如果有就餐的話,那麼逗留時間最長能達到4-5個小時。

以上海、北京兩地休閒餐廳為樣本,分析數據顯示:朋友聚會和休閒、情侶約會是主要就餐方向,佔比達到84%。

而由於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除朋友聚餐的目的性強之外,休閒以及情侶約會的餐飲選擇更具有隨機性,因此餐飲業態也不再只集中在商場高層,而是從頂層穿插在各個樓層。按樓層進行餐飲與其他品牌的組合對於體驗式購物中心來講更能吸引客流和促進消費。

相關焦點

  • 購物中心地下空間的活力秘籍
    導視系統的問題要花費甚至比地上商業更多的精力去打造,人流導向要注意地上和地下的重複交織,出入口與動線的連通要體現出寬闊的業態布局,並與交通出入口打通便利銜接,才能給出舒暢的購物體驗。
  • 北京五棵松卓展購物中心:一個定位精準高端的商場
    商品定位精品高端   2010年9月,卓展集團接盤北京華熙樂茂購物中心。經過兩年多的準備,2012年9月中旬,北京卓展購物中心開門迎賓(部分開業)。   卓展五棵松店坐擁34萬平方米的超大體量,成為中國最大的百貨實體店,涵蓋高端國際奢侈品牌、高端餐飲、影城、精品超市的多樣業態。
  • 大魯閣致力打造最好玩的購物中心
    以今年5月初開業的高雄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為例,為了與高雄市其他購物中心差異化經營,體驗性成為關鍵點。「強化餐飲及提供休閒娛樂體驗,這是實體商場的制勝之道」,蔡明璋如此說道。   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以「主題樂園+購物中心」模式打造,引進日本鈴鹿賽道官方授權的國際級卡丁賽車場&鈴鹿賽道樂園,成為集購物、餐飲、運動、卡丁賽車、遊樂園為一體的體驗型購物中心。   作為大魯閣開發的代表性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大魯閣自營的運動場館及兒童遊樂園。
  • 購物中心的「美食」計劃:餐飲業態未來也「跨界」
    目前,購物中心已經逐漸成為各級別城市商業地產開發的主流產品。通過將零售、餐飲、休閒娛樂、家庭生活、配套服務等業態進行組合搭配,引入不同檔次和類型的品牌商戶,可以展現不同的商業定位。在各種業態中,餐飲業態與購物中心的關係可謂是最為複雜和有趣的。
  • 黃瑜: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與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趨勢
    中指控股CEO、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出席論壇並分享了題為《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變化與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趨勢》的主題報告。非常感謝給我們提供這麼美麗的環境在三亞來舉辦我們這次中小城市商業地產發展論壇,今天給大家簡單講一下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的系列研究。兩年前,商鋪租金指數便被納入了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此次在新冠疫情之後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的大背景下,中指研究院在分析總結歷年商業地產領域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啟動了中國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的研究和編制。此次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研究覆蓋了45個中小城市。
  • 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與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趨勢
    中指研究院秉持「客觀、準確、科學、合理」的理念,在分析總結歷年商業地產領域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啟動中國中小城市購物中心租金指數的研究和編制;並對中小城市商業地產市場表現及企業運營進行研究及分析;最後對中小城市商業地產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 關店潮中的餐飲「開店王」:商場,招它丨WIN DATA研究
    據贏商大數據監測,2019年21城5萬㎡以上購物中心的餐飲關店品牌數量高出開店品牌數量12.4%,來勢洶洶的洗牌潮,加上疫情寒冬,新一輪品牌搏擊如箭在弦。在這場「拓展段位賽」中,哪些品類及新銳品牌能脫穎而出?
  • 聯商商場周報:多個購物中心開業 老佛爺百貨進貴陽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全國新開業各類商業項目106個(不含專業市場、遊樂園、酒店及寫字樓裙房,且商業面積≥2萬㎡),新增商業體量925.63萬方,平均商業體量8.73萬方。從區域分布的情況上看,華東、華南、西南前三的格局並未改變。以開業量≥3個為標準的城市TOP11中,除了長春外,其餘都是一線及新一線城市。9月是開業集中期,有69家購物中心開業。
  • 購物中心生態化 「綠色」空間趨勢開始流行?
    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商業地產進入存量時代,國內購物中心競爭激烈。據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擬開業購物中心874個,全國3萬以上購物中心累計將突破7000個,購物中心市場出現結構性飽和,連鎖品牌拓展過於傾斜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招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營運面臨專業制勝的挑戰。
  • 2020年商場運營怎樣可以「出圈」?魔都購物中心182天品牌調改啟示錄
    隨著商場調改成為存量商業愈發重要的運營內容,上海已開業代表性商場的品牌調改也成為國內購物中心品牌調改的風向標,其調改呈現的特點和趨勢是購物中心運營者的關注焦點。,並試著找出品牌調改的趨勢和規律,為商場運營或行業人士作參考。
  • 元知研究|消費者心智升級,「體驗感」將成未來線下購物中心引流重點
    隨著零售業態、消費者偏好的不斷發展演變,新時期下的線下購物中心將如何做好品牌定位呢? 對此,元知研究認為,購物中心的發展及品牌定位需要迎合消費者心智需求的演變,而不同的城市之間消費者的需求及消費習慣差異明顯。
  • 賣奢侈品的購物中心太多,但創造稀缺體驗的購物中心太少
    順著這樣的理念,蘇州新光天地招商中重點招募的是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奢侈品大牌,同時在布局方面,也一改百貨商店「千篇一律」的布局方式,每個樓層購物、休閒、餐飲相結合。位於蘇州新光天地四層的MOOOST品牌,就是被新光天地「發現」的一個小眾品牌。
  • 相信藝術的K11購物中心,有趣在哪?
    首先,從布局來看,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的空間佔比為餐飲35%和其他65%。B3層完全打造為向公眾開放的藝術展覽廳,這在行業看來或為浪費資源的舉措恰恰為其帶來了最大的潛在收入益。點擊以下文章標題閱讀2020趨勢:潮玩運動風正在佔領商業街區《2020中國行業趨勢報告》2020社區商業,怎麼做的更好從購物中心看
  • 30家購物中心主力店調查 去百貨化趨勢明顯
    主力店:超市比重增大  中購聯《中國購物中心發展及預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購物中心主力店佔比最高的依然是超市與百貨。近幾年,去百貨趨勢明顯,超市逐漸成為購物中心主力店的趨勢越來越被凸顯。    主力店:影院  購物中心與傳統百貨的本質區別就是零售類業態的佔比從70%-80%降至45%-55%,體驗類業態佔比可達到10%-15%甚至更高。  當市場的發展把購物中心變成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文化、教育等消費服務功能集於一體的消費結構。
  • 大魯閣致力打造最好玩的購物中心
    以今年5月初開業的高雄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為例,為了與高雄市其他購物中心差異化經營,體驗性成為關鍵點。「強化餐飲及提供休閒娛樂體驗,這是實體商場的制勝之道」,蔡明璋如此說道。  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以「主題樂園+購物中心」模式打造,引進日本鈴鹿賽道官方授權的國際級卡丁賽車場&鈴鹿賽道樂園,成為集購物、餐飲、運動、卡丁賽車、遊樂園為一體的體驗型購物中心。  作為大魯閣開發的代表性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大魯閣自營的運動場館及兒童遊樂園。
  • 購物中心如何打好「體驗牌」
    面對電商的衝擊,實體商業低谷之中不斷審視自身優勢,體驗消費成為線下商業新的出路,商場的布局、商家尤其是體驗消費型商家的引進及布局、人文設施和服務的改善則日益重要。它強調從生活情境出發,塑造人們的感官體驗及心理認同,通過環境、建築及與城市風格的融合營造出別致的休閒消費場所,激發出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購物行為。與傳統的購物中心相比,更加注重環境和建築設計,突出合理的布局、特色的風格和舒適、優雅的環境,追求與消費者階層生活品位、消費習慣相匹配。
  • 百貨購物中心化調改常見的誤區是什麼?
    無獨有偶,沿海某省會龍頭百貨,在西部某城開發的**中心項目,也是10萬+的體量,同樣以購物中心業態自居,然而從業態佔比、品類組合來看,也是典型的百貨商場,只是把櫃檯面積大幅擴大,同時在頂樓、底樓加上一些餐飲、休閒娛樂等業態而已。
  • 購物中心內六大業態這近10年的發展概況
    中國商業地產的發展,離不開零售業態,每個購物中心或商業綜合體都有多種業態組成,傳統的有百貨、超市、餐飲、零售、休閒娛樂等五大業態,隨著購物中心的發展,業態組合也開始變化,出現快時尚、兒童業態、文化主題體驗等等,以前的主力業態百貨、超市在購物中心的地位有所減輕,特色餐飲、快時尚、集合店、兒童業態則成為當下購物中心最青睞的業態。
  • 街電完成新中關購物中心商戶全覆蓋,布局高校聚集區迎接開學季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以來,隨著各地高校相繼公布開學日期,北京海澱區各高校陸續迎來返校潮,高校周邊各大型商場也迎來客流明顯增長。為充分滿足周邊企業白領、高校學生、社區居民休閒購物期間隨時產生的手機充電需求,街電共享充電寶於近日完成新中關購物中心內數十家商戶全面入駐,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購物體驗。
  • 全聯房地產商會王永平:購物中心需要回歸「產品」導向
    年會中,有關購物中心何去何從的話題討論尤為激烈。疫情可以說是繼「電商」浪潮後,線下實體零售經歷的又一重大挑戰。一方面,人們看到疫後消費復甦的欣慰場景,另一方面也對年初的疫情打擊心有餘悸。在這個時間點,品牌究竟是應該抄底擴張,還是維持現狀暫時觀望,還是縮小規模規避風險,說法不一而足,購物中心的管理者更是對商場的戰略方向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