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數字、音樂和度量衡,都來源於崑崙山下的一根竹子?

2020-12-23 巴塔人文

中國人最講究謙虛和氣節,而最能象徵這兩種美德的自然事物,莫過於竹子。竹子虛心中空而節節向上,是四大君子「梅蘭竹菊」中最高大秀麗的,自古都是文人墨客、謙謙君子歌頌和描繪的對象。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便是例證之一。

不僅如此,竹子還是中國文化的始祖之一。古中國的數字、音樂和所有的度量衡,竟都來自於一根竹子。

班固的《漢書》記載:

「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

我們的人文初祖黃帝,派遣一個叫「泠綸」的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越過大夏,一路向西,到達了崑崙山的北面,那裡有一片幽深的山谷,叫「解谷」,泠綸在解谷中砍下了一根竹子,截取了長得最均勻的兩端為節的一段竹子,也就是一根標準的圓柱體竹筒,再從最中間截斷,這就製成了著名的樂器——黃鐘。往裡面吹氣,就發出了黃鐘的音律。

而這一段竹筒,不僅能發出最響亮最悅耳的音樂,它還是中國所有數字和長度、容積、重量單位的起源!

數字,來源於黃鐘。

「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本起於黃鐘之數。」數字,就是一、十、百、千、萬,是用來計算統計事物的,本源就產生於黃鐘的律數。而黃鐘產生了十二律,古人用三從一開始乘,經過十二次的相乘,就窮盡了天地間所有的數字,即:177147。

而數字的算法,也是用竹子:

「始於一而三之,三三積之,歷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漢書·律曆志》)

音樂,來源於黃鐘。

「五聲為本,生於黃種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五聲,古代音樂的五個音調:宮、商、角、徵、羽,它們的根本,產生於黃鐘的音律。以九寸作為宮調,通過減少或者增加,用來確定其它四個音。

長度,來源於黃鐘。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用竹為引。」

長度單位,包括分、寸、尺、丈、引,是用來測量長短的,起源於黃鐘的長度。用中等大小的黍來測量,一顆黍的寬度是九十分,剛好是黃鐘的長度。而最長的長度單位「引」,也是用竹子來製作的。

容積,來源於黃鐘。

「量者,侖、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侖,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侖,以井水準其概。合侖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

古代的容積單位,包括侖、合、升、鬥、斛,起源於黃鐘的竹管,用長度的數字來確定它能容納多少,用1200顆中號的黍子來裝滿竹管,再注入井水讓它平整。一黃鐘的竹管的容積,就是一合,十合就是一升,十升等於一鬥,十鬥便相當於一斛。

重量,來源於黃鐘。

「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銖、兩、斤、鈞、石,就是古代的重量單位,本來起源於黃鐘的重量,一黃鐘的竹管裝滿1200顆中號的黍子,重量就是十二銖,十二銖的兩倍,就是一兩,即二十四銖。一斤就是十六兩,「半斤八兩」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千鈞一髮」,一根頭髮吊三萬斤的重物,實在是驚險萬分啊。

來自崑崙山的一根竹子,竟產生了影響中華幾千年的標準數字、音樂和度量衡,我們祖先的智慧,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無比的自豪。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祖國的傳統文化。而文化,有著永恆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廣西省度量衡檢定所簡史
    所有各地方檢定用烙印鋼戳,均由全國度量衡及度量衡製造所製造供給,以昭一律,而免假冒偽造,戳印全國統一為「同」字,取古訓之「同律度量衡」之義。各省以注音符號為其代號。省對各縣,則以阿拉伯數字編號,並附有檢定員的符號。由此,各器具由何省何縣任何人檢定,都不難加以分辨。
  • 明明「斤」是我國傳統的度量衡,為何現在一斤剛好500克?
    1911年之前一直到清朝,中國還是封建王朝統治;1911年之後,中國封建社會結束,雖然辛亥革命並不是完全成功的革命,但至少明面上,中國還是和世界接軌了。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中國官方開始在曆法和度量衡上面,開始採用國際通用標準。
  • 一斤剛好500克,一寸剛好3.33釐米,我國的度量衡是如何演變的?
    1911年之前一直到清朝,中國還是封建王朝統治;1911年之後,中國封建社會結束,雖然辛亥革命並不是完全成功的革命,但至少明面上,中國還是和世界接軌了。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中國官方開始在曆法和度量衡上面,開始採用國際通用標準。
  • 薦讀│生活要有度量衡
    魯迅在談日本和中國的區別時嘆:中國人實在太不認真,什麼都不以為意,大有馬虎從之之病。「即使排斥了日本的全部,它那認真精神的這味藥,還是不得不買的」。魯迅說的不認真是什麼意思呢,至少在生活裡,它表現為心裡沒數。對這款病我很有同感,光說購買家中需拆換的零部件就沒少受不認真的罪,買回來不是尺寸不對,就是恍然一聲:啊?!還有這區別啊。
  • 美國人堅持使用英制度量衡,造就了多少不便?
    而這個國家在許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之最,全球第一,包括科技、軍事等等領域。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這個眾多方面都強大無比的國家,卻一直沿用古老的英制單位,與這個瞬息萬變而又處處相連的世界格格不入。關於度量衡的單位,這世界估計只剩下兩種,公制和英制。
  • 你的身高在古代算得上「七尺男兒」嗎
    其實不是的,根據學者考證,每個朝代對尺的標準都有所不同,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大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很顯然,古代的尺比現代的尺要短。圖片來源於網絡:項羽我國度量衡制度具有悠遠的歷史。它的起源和標準記載不一。據史書稱,黃帝設立了度、量、衡、裡、畝五個量。
  • 「千克」變了:人類思維是宇宙的度量衡 | 睡前聊一會兒
    假如藏在巴黎郊區的「國際千克原器」落了灰塵,結果每千克變重了,體重顯示的數字也就會變小。這就好比是,「國際千克原器」落了灰塵,全世界人民都跟著「減肥」了。從明年5月20日開始,這樣僥倖的幻覺也將不復存在了。近日,國際計量局投票決定,標準質量單位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將使用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
  • 為統一度量衡,人類有多拼
    馬老闆是2018年中國首富,財富達2300多億元——前句是定性,後句是定量。
  • 古代的計量單位緡、鈞、跬、尋、斛,它們都代表什麼意思
    高中歷史課本上都會有關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統一錢幣度量衡,統一起來了當時紊亂的計量單位。那古代有哪些少為人知的計量單位呢?它們都表示了什麼?
  • 竹子玩兒出新花樣,一根竹子竟賣出十多萬的價格!
    您可能聽說過四渡赤水的故事,也知道赤水的丹霞地貌,但您聽過在赤水的竹子開會嗎?在赤水,有楠竹、斑竹、慈竹等多種竹子,每一種竹子價格都不一樣,就算是同樣種類,每一根竹子的價格也有所差異。而這裡的人,就利用這價格各異的竹子玩出了新花樣。在世界竹藤大會開幕之前,貴州赤水的竹子們先「開了個會」。水竹、南竹、斑竹、慈竹四種竹子聚在了一起,要比比身價。
  • 1979年在崑崙山到底發現了什麼?崑崙山為什麼常年重兵把守?
    關於咱們中國的崑崙山纏繞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但是值得思考的是,這只是一個山脈而已,卻一直有解放軍駐軍看守!曾經的崑崙山事件究竟怎麼回事?1979年崑崙山到底發現了什麼?提起崑崙山就不能不說《山海經》,因為它是到目前為止對崑崙山描述最為詳盡、記載最早的一部巨著!《山海經》為夏初所作,距西漢武帝時已兩千年。
  • 聊一聊古代計量工具的演變歷程與權衡之術
    我國的度量衡歷史從原始社會到夏商周,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從三國,到南北朝,北宋至元至民國至新中國,我們幾千年來度量衡從未停止過,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在漫長的歷史中,測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公元前2000年,計量器具中使用的玉器工藝精湛,表明中國採用了系統的測量方法。生產這些工藝品的最早的長度單位與人體的某些部位有關,尤其是手和腳。
  • 古代身高八尺、才高八鬥、腰纏萬貫到底是什麼概念?
    計量,古代稱為「度量衡」、度,「然後知長短」,量,「為之鬥斛以量之」,衡,「猶衡之輕重也」,簡單說就是長度、容量、重量。現在計量早已不局限於「度量衡」或是「尺鬥秤」,包括時間計量、長、熱、力、聲、光、電計量,化學、生物計量更是迅猛發展。想像一下,這些計量單位都不統一的話,我們的生活得有多混亂!
  • 古代為何以8兩為半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
    例如,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度量衡還是每公斤16兩。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的長度,在古代也被嚴格規定為七寸六分。時至今日,大部分筷子已經"高矮胖瘦",參差不齊。為什麼古人把筷子的長度定為七寸六分,你知道這其中的真正含義嗎?[0]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為什麼以16兩為一斤\\。在秦朝建立之前,這一規則是不存在的。貿易往來多以數量為單位,"二"。"
  • 法國革命勝利度量衡重來,為解決問題無心插柳,卻成為後世的典範
    法國大革命,度量衡也要革命歷史總是不斷重演,當天災與人禍的雙重壓力到達頂點,往往造成政權更替。 1780 年代,法國因為連續乾旱與極端天氣氣候導致糧食不足、民不聊生,一般人民更無力繳稅給地主、教會與政府。然而王公貴族與教會等上層階級卻幾乎無需繳稅,人民早已憤恨不平。
  • 雙牌:一根竹子串起的綠色產業鏈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雙牌融媒記者 江南好 楊茜)一大早,雙牌縣陽明山村村民劉秀君就來到了自家的竹木基地,開始砍竹子。每天傍晚,竹子收購車會準時將竹子運走。竹子是當地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竹幹可以製成涼蓆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可打碎做成竹炭,竹根可以做成根雕,對當地人來說,一根竹子全身都是寶。但因為地處山區,單單是把竹子運出去,成本都不低。眼看著上好的毛竹卻無法擁有好市場,客商陶光漢嗅到了一絲商機,他不僅將陽明山的毛竹收購下來,還在縣裡的竹木產業科技園內,建成了一條完整的竹加工產業鏈。
  • 為什麼說現代數學是,也只能是源於中國古代數學
    甲骨文中的數字,大部分聯繫著實物,如五十犬,三十羊,可見中國古代的數字明顯的來源於生產實踐。此外人們曾在一片龜甲上發現了10以內的全部自然數,沒有和實物連在一起,說明商代已經有了抽象的自然數概念。商代數學中,十進位已相當完善了。
  • 從一根竹子上看待愛情(散文詩)
    文/高登權聞過一縷清晨的風,吹拂了你長發飄飄的方向,我看見你燦爛的笑顏,在陽光下閃爍,在一根一根的竹子上飛舞,那一點點被愛洗禮過的意念,佛咒般詛咒著過去和未來。我極力跳動的心臟被你一把大火燒得無影無蹤,只剩下滿天的竹葉密織愛情茂盛的網,網住了竹林下慢悠悠行走的你,也網住了我背被藤蔓籠罩的孤獨的身影曝曬在了路邊。你我的人生不管走去多遠,在這樣的竹林裡,我從一根竹子上看待愛情,我們遲早將要燃燒成灰燼,不管是從竹林間穿過,還是繞開了這片竹林,愛過和恨過,都無法走出緣定三生的此地。
  • 中國神山「崑崙山」,為何常年都有重兵把守?你知道為什麼嗎?
    中國神山「崑崙山」,為何常年都有重兵把守?你知道為什麼嗎?我國地大物博,雖然是特色,但也存在著很多的非自然現象和許多未解之謎,原本我國古代就盛行,一些鬼神傳說,在某些地方沒辦法用科學解釋的東西,除了會勾起所有人的好奇心之外,還會引來大家的瘋狂討論,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未解之謎,就是位於我國崑崙山。因為這裡常年有重兵把守機器了不少人的好奇心,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山海經》的崑崙山和地圖南轅北轍,這座神山到底在哪裡?
    中國上古史中最大的謎團,莫過於崑崙山到底在哪裡?有的朋友可能會嗤之以鼻,地圖上不是標的明明白白嗎?還來問在哪,看眼科去吧?注意,我說的不是地圖上標明的崑崙山,而是《山海經》的神山,崑崙山。兩者指的是同一山嗎?如果是同一座山,為什麼史書上的表述與地圖南轅北轍?如果不是同一座山,《山海經》裡的崑崙山又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