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的祖先是鮮卑慕容氏?為何跑到甘肅青海?後被李世民打服了

2021-01-07 歷史鑑賞者

司馬懿千裡奔襲到遼東,殺光了公孫淵全家,還把遼東地區,超過15歲的男子全部誅殺。導致這裡連個當官的都沒有,他在這裡搞了一個藝術品叫京觀,覺得十分滿意,於是撒丫子就跑回去了。

估計是覺得遼東這地方天寒地凍,當時又沒有暖氣,司馬老爺子這養生的道理別提多精明了。遼東這裡一下子就空了。

北方的遊牧民族們,在有時候凍的實在是受不了,或者餓得不行了,就南下搶掠一番。這次南下忽然發現,遼東居然沒人了?於是一大幫北方的大老爺們拖家帶口來到了他們自認為十分溫暖的遼東定居。

80年以後,西晉王朝八王之亂,整個中原地區都陷入了混亂。這回遼東那幫哥們似乎發現了新的機遇,於是帶著大部隊南下,各自佔了一塊地盤就敢稱王了。這就是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裡,有一票姓慕容的鮮卑族夥計,這幫人仗著兵強馬壯建立了大燕帝國。而這個鮮卑慕容族,有這麼一支跑錯了方向,去了甘肅青海一帶,建立了吐谷渾。

燕國在南北朝那是混得風生水起,鮮卑慕容氏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等等王朝,現在你知道為啥慕容復那麼想要復國了吧?而吐谷渾這一支由於戰亂比較少,他們過得就相對安逸一些,不過相對來說也比較清苦。

這就好比是兩個親兄弟在90年代出去打工,一個跑去了上海,一個跑去了安徽,那未來的發展自然也就是天差地別的了。

一、吐谷渾本來是個人名,後來成了個國名。

鮮卑慕容家族的單于慕容涉歸,有兩個著名的兒子,嫡子慕容廆繼承了單于的位置,可是他還有一個庶長子,叫吐谷渾。而且慕容涉歸還給了吐谷渾掌管1700戶。

庶子就算是老大,也沒有繼承權,這在很多時期都是如此。因此吐谷渾跟慕容廆的關係相當不好。所以自己跑出來單幹了。

我們都知道慕容廆這一支後來南下建立了一堆燕國,他兒子慕容皝是前燕開國之君。而吐谷渾這一支則早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就跑到了甘肅青海一帶,建立了吐谷渾。

吐谷渾死後,傳位給長子吐延,吐延被人刺殺,臨死前讓他的兒子葉延保衛白蘭。葉延上臺以後,在沙州建立了慕克川總部,也設置了司馬、長史這樣的官職。從此葉延便以他爺爺吐谷渾的名字,作為自己本族的族名,這就是吐谷渾這個國家的由來。

葉延的孫子視連成為吐谷渾單于以後,被西秦封為白蘭王。此後吐谷渾與中原王朝的交流非常多。雖然中原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可吐谷渾卻能夠獨善其身。

劉宋王朝建立以後,吐谷渾不遠千裡,與劉宋結交,向劉宋稱臣。因此當時的吐谷渾單于阿才被劉宋封為沙州刺史,後來阿才傳位給他弟弟慕瞶。慕瞶便被劉宋封為隴西王。

慕瞶時期,是吐谷渾比較強大的時候,因為他不僅接受了劉宋的冊封,還跟北魏的關係處得不錯,被北魏封為西秦王,這等於是吃了兩家聘禮。

吐谷渾死,有子六十人。長子吐延,身長七尺八寸,勇力過人,性刻暴,為昂城羌酋姜聰所刺。劍猶在體,呼子葉延,語其大將紇拔泥曰:"吾氣絕,棺劍訖,便速去保白蘭,地既險遠,又土俗懦弱,易控御。葉延小兒,欲授餘人,恐倉卒終不能相制。---《魏書》

此時的吐谷渾除了沙州以外,還有4座繁華城市,分別在清水川、赤水、澆河、吐屈真川等地。

因為嘗到了吃兩家聘禮的甜頭,所以他們長期執行這種政策。比如後來的吐谷渾單于拾寅不僅是劉宋的河南王,還是北魏的西平王。

北周時期,吐谷渾單于改稱可汗。到了隋朝時期,吐谷渾的可汗世伏甚至娶了隋朝的光化公主做老婆。世伏死後,他弟弟伏允繼位,依舊將光化公主當成自己的老婆。看來唐朝的和親政策,是隋朝那兒繼承來的。

二、吐谷渾被唐朝名將李靖給打殘了。

從東晉時期,一直到唐朝,吐谷渾在不斷變換生存政策的手段之下,活得非常自在。不過到了隋唐時期,吐谷渾的小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隋朝在公元608年,曾經出兵攻打吐谷渾,在這裡建立了西海、河源等郡,可惜不久之後這些地盤都被吐谷渾可汗伏允給收復了。

到了唐朝,李世民覺得吐谷渾是活得不耐煩了,於是讓大將段志玄出兵攻打吐谷渾,伏允帶著一幫人逃竄到了青海湖。

等段志玄他們回去以後,伏允又殺了回來攻佔了涼州。可惜這次吐谷渾惹錯了對象,他們這回面對的對手是李世民。

李世民讓李靖擔任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帶著侯君集、薛萬徹、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彥等人,合夥出兵攻打吐谷渾。

李道宗在庫山擊敗了吐谷渾,隨後李靖和薛萬徹帶兵攻打吐谷渾右側,侯君集、李道宗帶兵攻打吐谷渾左側。雙管齊下後,吐谷渾實在是扛不住了,伏允只好選擇跑路。

高宗嗣位,以其尚主,拜駙馬都尉,賜物四十段。其後與吐蕃互相攻伐,各遣使請兵救援,高宗皆不許之。吐蕃大怒,率兵以擊吐谷渾。諾曷缽既不能御,脫身及弘化公主走投涼州。高宗遣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救吐谷渾,為吐蕃所敗,於是吐谷渾遂為吐蕃所並。---《舊唐書》

最終伏允的兒子伏順選擇投降唐朝,伏允本人選擇自縊而死。這個時候吐谷渾並沒有亡國,因為唐朝將伏順封為吐谷渾可汗、西平郡王,將其收為唐朝的藩屬國。

結局:唐高宗時期,吐谷渾被吐蕃所滅。

與唐朝一同強大起來的,還有一個吐蕃王朝。就連唐朝都要賣他們幾分面子,吐谷渾這麼一個小國家自然是吃不消人家的進攻。

在唐高宗時期,吐蕃入侵青海,吞併了吐谷渾。吐谷渾最後一代國王慕容諾曷缽,選擇逃離涼州,帶著殘餘人馬跑到了唐朝。唐高宗將慕容諾曷缽冊封為安樂州刺史,爵位依舊是西平郡王。

此後吐谷渾百姓一部分依舊居住在涼州,稱之為吐渾。一部分則進入漢地,同化成為了漢人。不過他們依舊保留著屬於自己民族特有的一些習俗。

參考資料:《宋書》、《魏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吐谷渾亡國後,其後裔現今成了「西寧州土人-」,甘肅青海有很多
    很多人都聽說過千裡馬的歷史「青海驄」,但不一定知道吐谷渾國,它是一個長達350年的草原王國。唐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渾滅亡。這一年,吐谷渾率部一路西行,來到甘罕(甘肅臨夏)建都,子孫後代用他的名字命名為甘罕。吐谷渾只是個庶子,雖然,統管1700個部眾,卻與汗位無關。以其尊貴身份,他的弟弟慕容成了慕容部落的新首領。
  • 鮮卑族消亡史:廣東慕容氏是唯一倖存血脈?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中說「鮮卑者,亦東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故因號焉」。看來,鮮卑族之所以叫鮮卑,是因為他們居住在鮮卑山附近而得名。但鮮卑山到底在哪裡,至今是個謎。據說是這樣的,強大的匈奴人打垮東胡後,東胡其中一個部落便退守到鮮卑山附近,於是外界便稱其為「鮮卑人」。在鮮卑人早期歷史上,他們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匈奴人所奴役,成為附屬民族。
  • 祁連山發現唐代大墓,打開墓誌後,考古專家:4個字讓人感到興奮
    「慕容」是墓主人的姓氏,在唐朝武則天時期,甘肅一帶的吐谷渾國王室就是慕容氏,所以大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吐谷渾王室成員。慕容鮮卑西遷,建立吐谷渾政權據《新唐書》、《宋史》等史料記載,吐谷渾是西晉到唐朝初年,在我國西北地區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 青海:古羌人的前世今生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二十多萬羌族同胞,始終不渝地認定青海古羌人為他們的祖先,青海是他們的故鄉,對青海人特別和藹可親。 公元四世紀初,來自我國東北一帶的鮮卑人進入青海南部高原,建立了一個南北寬上千裡、東西長几千裡的草原王國吐谷渾。
  • 青海古羌人,你在哪裡?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二十多萬羌族同胞,始終不渝地認定青海古羌人為他們的祖先,青海是他們的故鄉,對青海人特別和藹可親。 這時青海羌人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迫使羌人党項羌部落一部分融入吐谷渾,不願寄人籬下的遠走他鄉繼續遷徙,其中的党項人拓跋部落,他們漫無目的的到達青藏高原東南部青海、甘肅和四川交界處的黃河一個叫河曲的地方,安置下來,成為他們的棲身地,過著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他們實在太苦了,他們也希望永遠這樣平靜地生活下去,不要讓什麼人來打擾他們。但是,這裡不是世外桃源。
  • 党項人前傳:曾受大唐庇護、也為大唐流血,卻為何要在北宋造反
    五胡十六國的前秦和後秦,只是曇花一現,且把大本營移到了關中地區。南北朝以來的吐谷渾,嚴格來說,這是一夥來自東北的鮮卑人。羌人係為什麼不能建立強勢王朝呢?還是因為地理限制。羌人主要生活在今天的甘肅西南和青海東部。地理特點是山川阻隔、谷地縱橫。地圖上看著很近,而現實中卻要跋山涉水。羌人廣布於高山環繞的河谷之中。
  • 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什麼能夠雄踞西北三百餘年至今仍有後裔?
    (祁連山腳下的吐谷渾)「北方的來客」西晉時期,吐谷渾率領部眾走上了西遷之路,從遼東一路向西到達陰山腳下。313年左右,又越過陰山,到達今天的甘肅省臨夏市一帶,以此為據點不斷地向四周擴張,逐漸形成了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甘肅南部、四川西北部和青海一部的西北地方割據勢力。
  • 李世民有四分之三鮮卑血統,為何還被正史認為是柱下子孫?
    有大量的史料可以證明,李世民的親外公是鮮卑人,這個話題雖然有爭議,但是可信度非常高。 竇毅的老婆,是宇文氏。宇文氏是北周武帝的親姐姐襄陽長公主。有大量的史料證明,李世民的親外婆,是鮮卑人。綜合一系列史料來看,李世民的母親,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鮮卑血統。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身上也有一半的鮮卑血統。李淵的爸爸,名叫李昺。
  • 五胡亂華:鮮卑慕容氏的崛起
    o(︶︿︶)o 唉,心中頓時一陣失望,虧我小時候還把前期的慕容復當成漢高祖一樣的人物,哦,那這麼說來,天龍八部有點問題,慕容復是鮮卑慕容氏,那長相應該是膚白、黃髮、高額深目的白種人,怎麼可以是下面這樣的俊俏漢家兒郎。。。。。。好吧,扯這麼多,還不是為了湊點字數!書回正文,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慕容復一心想要恢復的大燕究竟有怎樣的風採。
  • 唐太宗李世民,是否有多半的鮮卑血統?要追溯源頭來了解
    這要從祖先上的一些事情講起,李世民老爸的祖父是南北朝時西魏王國的一員將領,名字叫做李虎,是當時開國君主的第六世子孫,如果再往上進行追溯的話,要根據晉代書籍的記載。可以得出漢朝時候出現的李廣將軍,其實就是李世民的先祖。從這些數據就可以得出,李氏家族是漢族人,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 北票市~烏金、黃金、瑪瑙之鄉、青海土族之根、龍鳥之源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吐谷渾吐谷渾(245~317年),青海慕容吐谷渾始祖。 中國56個民族之一的現在青海土族就是吐谷渾後裔,當然也是慕容鮮卑的後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北票大青山徙居青海的。莫護跋莫護跋(237~?)鮮卑率義王。他的祖先是從退保鮮卑山的鮮卑族(東胡族後裔)分衍出來的白部鮮卑,最初分布在西拉木倫河上遊。遼寧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金嶺寺魏晉「亭式」建築群,認為慕容鮮卑前期遺址,是莫護跋建之慕容鮮卑首府——大棘城。
  • 小腳趾甲分成兩瓣的人,可能不是純正的漢族人,而是鮮卑人的後代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觀察自己的小腳趾,分成兩半的話,那麼先祖可能就並非純正的漢族人,而是鮮卑人的後代。在學術上,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趾,又稱「復甲」、「跰甲」,指的是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在現代醫學看來,這是一種病變,同時也是可遺傳的特徵,是常染色體顯性性狀。
  •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古代民族今何在?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開始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匈奴控制,後佔據蒙古草原,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 拓跋鮮卑的崛起:統一北方,崇漢尊儒,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東漢時期,鮮卑強大起來,驅逐了北匈奴,佔據了漠北。西晉時期,鮮卑族的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在遼河流域割據,其中慕容鮮卑建立了「五燕」政權,還有一支慕容鮮卑遷徙到了青海,建立了吐谷渾王國。拓跋鮮卑,最早居住在大興安嶺北部嘎仙洞附近,在拓跋毛時期,曾是鮮卑族的盟主,《魏書序紀》記載「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 隋文帝和唐太宗真的是鮮卑人嗎?
    但根據後人考證,楊堅真正的祖先很可能就是普通人,自稱「弘農楊氏」後代純屬是在給自己貼金。不過甭管他祖上究竟是貴是賤,可以肯定的是在北周時期,楊堅的家族那是相當顯赫。自此,漢人楊忠搖身一變成為了「鮮卑人」普六茹忠。他的兒子楊堅,自然也為了普六茹堅。不過楊堅似乎並不喜歡這個過於「繁瑣」的姓氏,在逼迫北周最後一代皇帝「禪讓」並建立隋朝後,他立即更改回了自己原來的姓氏「楊」。至於他本人,除了曾經有鮮卑姓氏以外,和鮮卑人並無其他關係。李淵和楊堅的情況差不多。
  • 馬步芳盜挖青海都蘭古墓,派1個工兵營進駐,拿走金銀器留下絲綢
    也可以從這裡直接由甘肅靖遠至河西走廊,亦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的一段。這三件文物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這樣一條絲路線路,即由青海西寧至甘肅靖遠、寧夏固原最終到達陝西西安的線路。據當地牧民說,這應該就是馬步芳盜掘並焚燒後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