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往往被人們誤認為是同一種疾病,其實不然,人格分裂患者的每一種人格幾乎都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則往往陷入幻想,神情恍惚,無法正常生活。下面我們一起了解,這兩者該如何區分。
王奎星主任指出:精神疾病存在很多種類,很多種類之間有著相似的病徵,患者的臨床表現較為一致,容易使人混淆,比如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實際上兩者區別很大,精神分裂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而人格分裂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屬於疾病的範疇,它是一種認識上的障礙。
精神分裂,概括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情感認知、邏輯能力、感官認知、思維的完整性、行為和意識的連貫性出現了嚴重的病態反應,並出現嚴重的精神方面的損害。在精神疾病的分類當中,精神分裂屬於一種重性的精神疾病。
患者體現為以下幾點:
(1)由於情感認知的混亂而帶來的情感淡漠、易激惹、抑鬱或者焦慮等等的病態情感;
(2)由於邏輯與思維能力的受損,而表現出的妄想症狀(比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等),聯想障礙(比如思維過於發散;
(3)由於感官認知障礙而導致的各種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其中幻聽最為常見);
(4)意識和行為的障礙(比如離群獨處、無法與人溝通、行為被動、生活無法自理、對事物的興趣感缺失等)。
王奎星主任詳細解讀:當前在DSM5(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裡對於精神分裂的分型標準主要有: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殘留型與未分化型。臨床統計顯示大多數精神分裂患者,開始採用單一藥物治療後,治療無效或療效不佳,後選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後,效果顯著。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
比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經歷過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讓他抑鬱,焦慮,當長時間處於不安的氛圍之中時,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困擾及影響會被放大,人體啟動自我防禦,大腦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情感剝離出精神的「意識層面」。
患者體現為以下幾點:
(2)外界感知變得遲鈍、運動行為減少、思維變的呆滯;
王奎星主任解析: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總之對於人格分裂而言,它特指的是「事件認知」與「意識層面」的剝離,而導致的「自我認同缺失」繼而導致患者情感與軀體反應的失常。
中西醫結合療法能夠精確找到,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病根,利用西藥快速解決精神抑鬱、狂暴、亢奮、幻覺、語無倫次、睡眠障礙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有效緩解病情。再綜合運用中藥製劑、艾灸、針灸、火針等中醫方法,並結合西醫藥物、物理、介入等多元治療手段,全方面深入調理,辨證治療達到,清肺化痰、健脾瀉肝,鎮驚安神、滋補氣血的目的,對患者五臟「祛邪排毒」。
刺激機體進行應激反應,促進患者機體「推陳出新」,恢復大腦陰陽平衡、代謝平衡,從病源著手治標治本,有效防止精神分裂的反覆發作,同時採取心理治療讓患者,從新回歸社會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西醫結合療法避免了,常規治療方法「千人一方」的弊端,在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治療中,不僅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還讓很多患者擺脫了長期用藥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