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2021-02-12 鄧州心理在線

如果你看過電影《致命ID》,我想你會接觸到一個詞,就是人格分裂。

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

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

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是「人格分裂」?「精神分裂」?還是「多重人格」?

同樣,這三個概念分別是什麼?彼此間有著怎樣的區別?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

比如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經歷過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造成一個人的抑鬱,焦慮,或者長時間處於驚恐與焦慮當中。

這個時候,因為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了過大的困擾,人類出於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情感剝離出自己的「意識層面」——也就是說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將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

但是這樣的剝離對於一個完整的「人」來講,雖然暫時避免了精神層面的痛苦或異常,但是如果將我們精神層面的任何一部分剝離出去,都會讓我們自身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而如果我們自身的完整性受到破壞,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自我認同感的缺失。

自我認同感,簡單的概括就是「我們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為了什麼而存在」,但是如果自我認同感產生了缺失,我們就不能搞明白「自己究竟是誰」,甚至對自我產生「陌生感」——即面對自我本身,我們會感到現在的自己不再是從前所熟悉的「自己」,而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存在。

這樣的感覺,又會直接導致人格分裂患者出現自尊感的缺失(自我價值的認可完全來自於外部),自我力量的不協調(不能很好的在意識層面運用邏輯思維能力處理問題,並且自我,本我,超我直接產生矛盾),自主感的喪失(不能很好的了解目前的自己,而對未來產生恐懼),並不能再很好的處理情緒,認知自己的情感變化。

這一系列的後果所直接體現出的症狀則是以下幾點:

(1)意識恍惚或持續的意識朦朧狀態;

(2)外界感知變得遲鈍,運動行為減少,思維變的呆滯;

(3)情感淡漠,心境抑鬱;

(4)出現睡眠障礙或產生痴呆樣的行為表現

總結一下就是,對於人格分裂而言,它特指的是「事件認知」與「意識層面」的剝離,而導致的「自我認同缺失」繼而導致患者情感與軀體反應的失常,而不是同時分裂出「多個人格」。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的情感認知,邏輯能力,感官認知,思維的完整性,行為和意識的連貫性出現了嚴重的病態反應,並出現了嚴重的損害。

在精神疾病的分類當中,精神分裂是一種重性的精神疾病。

對於精神分裂患者而言,常見的病理症狀有以下幾點:

(1)由於情感認知的混亂而帶來的情感淡漠,易激惹,抑鬱或者焦慮等等的病態情感;

(2)由於邏輯與思維能力的受損,而表現出的妄想症狀(比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聯想障礙(比如思維過於發散,過於抽象化,如問患者「你吃了沒」患者會回答「今天的天氣不錯」,問患者茄子是什麼,患者會回答「是一種罪惡」);

(3)由於感官認知障礙而導致的各種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其中幻聽最為常見);

(4)意識和行為的障礙(比如離群獨處,無法與人溝通,行為被動,無法自主照理生活,對事物的興趣感缺失等)

目前而言,DSM5裡對於精神分裂的分型標準主要有: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殘留型,與未分化型。雖然分型不同,但是治療原則都是以藥物介入治療為主,對於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療效不佳的患者,輔以物理治療。(如電擊療法)

總而言之,精神分裂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雖然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狀的主要因素,與大腦本身的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繫

《致命ID》當中的主人公患得的精神疾病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簡單的說,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人格,被證實的「多重人格」案例非常之罕見。

通俗的講就是一個身體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使用,而每一個「人」實質上就是一套完整的「人格系統」。

這麼多個「人格系統」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裡,不會產生衝突嗎?他們之間會互相影響嗎?這些人格之間彼此會有記憶嗎?人格與人格之間又會有相似性嗎?而導致多重人格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1、對於多個「人格系統」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裡,衝突是必然的。而解決衝突的辦法就是不同的人格之間輪流的切換。

好比舞臺只有一個,演員需要一個一個的上去表演,在每一個演員表演的時候,其他的演員都應當保持沉默,不產生幹擾。

2、案例病人對「人格分裂」的描述也非常混亂,有些案例病人的各個人格相互隔離,有些病人各個人格能夠交流,有些有年齡、性別區別,有些沒有,總之沒有一定之規律——以「多重人格」案例之罕見程度,其下竟然再可分多個亞類,可信度進一步降低。且這一症狀非常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被控制妄想」。

3、「多重人格」的病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提到曾經歷巨大創傷,但相關fMRI顯示,「多重人格」病人的大腦並無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典型症狀(海馬回、杏仁核過度活躍),反倒可觀察到右楔前葉增大,這一症狀與具有幻聽症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部改變高度相附。

4、實驗證明只需略加暗示,健康人也可被誘發出「人格分裂」症狀,說明「多重人格」非常容易假裝。

5、「多重人格」往往擁有一個凌駕於所有「分裂人格」之上的「全知人格」,所以有理由相信其餘所有所謂「人格」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與幻聽。

多重人格是確實存在的,但對精神病學定義來說比較模糊,個人不太相信偽命題,有些多重人格也可能是表演性人格。

相關焦點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 科普-人格分裂 「多重靈魂」
    凡高自割耳朵精神逐漸分裂,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醫生發生爭吵之後,開槍自殺。但凡高在治療期間,勤奮作畫,作品有《伽塞醫生肖像》、《奧韋爾的教堂》等。所以文森特.梵谷具有多重人格傾向,並影響其藝術創作。在現代影視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人格分裂的電影,如《Tokyo  boys》、《Hide  and  seek》。
  • ——精神分裂Vs.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症,又稱解離症或分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過去稱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就能很好的解釋以上情況。
  • 如何判斷人格分裂or精神分裂症?
    經常有人問到精神分裂症是不是人格分裂,如果不是,這兩個概念有什麼區別呢?
  •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
    ,就有可能引發精神分裂。那精神分裂具體有什麼症狀呢?以下部分內容引自百度百科。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長期抑鬱情緒積壓是一類因素,精神分裂症發病率一般在萬分之二到萬分之六之間。
  • 精神分裂是多重人格嗎?一文帶你了解兩者區別
    "很多人一說起精神分裂症時,總和多重人格聯繫到一起,那這兩種疾病是一種疾病嗎?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精神分裂症是多重人格嗎?   但是多重人格患者,往往精神異常的表現不是很明顯,比如:患者的思維正常,情感協調,沒有明顯的言行紊亂,但是患者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的人格。
  • 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其實不然,科學告訴你是什麼!
    點上方藍字關注幽蘭心理,
  • 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內在與思維.
    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拋開先天的身心、性能量或生命能量、外在物理環境等原因。單從思想認知的角度,去描述它們形成的內在機制如下:多數分裂的人是經歷過很深的痛苦。 A代表人格分裂的線路。B代表精神分裂的線路。 這裡所有的例子說明的只是一種模式,實際情況有很多個模式。 1. 突發創傷:A.比如突然遇到自己無法承受的突發性心理創傷,從而分裂出另一個人格保護自己或迴避痛苦。 B.
  • 【施宇心港】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在醫學上稱為」解離性身份疾患「,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思覺失調症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改名為解離性身患(Dissociative Identity份疾 Disorder,DID),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
  • 子說#108 雙相,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抗癌少女的精神遺產留下,也是對人世間的正向激勵。因病去世,沒什麼好羞愧的。我不希望家人朋友因為抑鬱症去世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負擔,這跟車禍喪生,患癌喪生,沒有任何區別。請你們不要心懷愧疚。真到那一步,也只是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改變。我這兩天狀態趨於穩定,差不多就是正常狀態的我。大腦不再超級燃燒,運轉慢了許多。
  • 人格分裂 | 你的身體裡藏著多少個人格?
    他叫做威廉 · 米利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比利的多重人格達24個之多,他體內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談、下棋,互相控制對方的行為。比利自8歲起,多次被繼父毆打、威脅和強姦,有嚴重的精神疾患。早在16歲第一次自殺未遂後,比利就被其他人格保護起來,已經「沉睡」了七年。
  • 患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分別是怎樣的體驗?
    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往往被人們誤認為是同一種疾病,其實不然,人格分裂患者的每一種人格幾乎都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則往往陷入幻想
  • 另一個你 | 關注人格分裂
    /Q/ 什麼是人格分裂?/A/人格分裂指的是」多重性格」,人格分裂症患者會具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自我認同和性格狀態,都對環境及自體有某種知覺、關係、想法,且各不相同。/Q/ 人格分裂患者有什麼特徵和表現?
  • 四大人格情感分析——分裂人格,are you?
    >  在分裂人格者看來,生活的上上之策就是戴著一頂童話的魔帽,終其一生隱形於帽子下面。愛與被愛  父母,照顧者與人格分裂者童年時期的相處情形,和早期分裂人格的形成有一定關係,早日發現渴望在分裂人格深鑿之前,減緩其嚴重程度。在愛情之中,既非勇於追求的徵服者,也非樂於奉獻的迷人角色。深情款款,言語或情感上的示愛,對他而言都很陌生,也不懂得體貼,沒有融入另一個人個性與感覺之中的能力。  2.
  • 佔卜:你被生活逼到人格分裂了嗎?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被生活推著走的感覺,甚至有的人還具備好幾副面孔,每天都過得像川劇變臉……雖然能做到多重狀態的靈活轉換很厲害,但有些人的多面,則是壓力之下的扭曲,是痛苦的人格分裂。今天就來佔卜一下,你有人格分裂的傾向嗎?
  • 簡單一招,測你有沒有多重人格分裂的徵兆!
    但是今天在這裡,我想用一個已經被公認的真實案例,來揭開多重人格的那些神秘的面紗。 這個真實案例的主人公,名字叫比利。 他就是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的原型。 比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卻因被確診患有多重人格,而被無罪釋放的兇手。
  • 陋蘭:人格分裂是如何煉成的?
    在現代心理學上,這類人被定義為具有「雙重人格」或者「人格分裂」。造成人格分裂的原因很多,環境、制度、文化,各種因素雜糅。在這裡,僅就文化因素加以探討。——有些人選擇潔身自好,難能可貴地固守本心;有些人則選擇了人格分裂。  選擇人格分裂的人,必須做到左右逢源。一方面,他要學會權謀、逢迎、使絆子、下黑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另一方面,他又要披上道德這件華麗的外衣,堅持冠冕堂皇的儒家話語,因為這是樹立高尚形象、晉升進階的必要條件。換言之,做事儘管卑鄙,話語必須堂皇。
  • 一個女孩自稱擁有六重人格,是人格分裂還是戲精?
    Billy Milligan, 一個「三項搶劫罪,三項綁架罪,四項強姦罪」的罪犯,竟然最終被宣判無罪,因為他是一個人格分裂患者——不是分裂了一個兩個人格
  • 多重人格:另一個「我」的誕生
    那麼寶拉出現多重人格的原因是什麼呢?據調查顯示,多重人格患者男女比例大約為1:9,其病發的原因多與患者童年遭受的創傷有關,比如性侵、虐待、侮辱等。她甚至在視頻中記錄下了自己在轉換人格時的全過程,讓不少網友為之震驚!多重人格障礙簡稱DID,是一種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其歸類於第一軸的解離症的一種。多重人格具有超過一個(若是2個則稱為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在視頻中,Jess向大家一一介紹了自己的主人格和5個分裂出來的不同人格。
  • 淺談多重人格DID
    多重人格即解離性身份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思覺失調症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