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本來可以成為一代明君,但他卻成了大清王朝的「陪葬品」

2020-12-13 祥和秦糠

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縱觀這麼多朝代,幾乎沒有昏庸之輩,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只是遺憾,隨著時間的流逝,清朝逐漸進入了落寞的狀態,尤其是鴉片戰爭,更是把這個王朝推向了低谷。然而,如果從根源上分析,就得把時間移到乾隆後期,雖然乾隆是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任皇帝,但乾隆在許多方面做得非常差勁,許多行為都為以後的倒退打下了基礎。特別是在和嘉慶帝的矛盾中,別看嘉慶帝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其實是個傀儡。

雍正六年(1726年)下江南一事卻「流傳千古」,過分奢華的作風直接把國庫給搬走了,等到嘉慶帝即位後,只剩一堆爛攤子。嘉慶帝的確很不走運,同樣順利地得到了皇位,他可沒有乾隆那樣的高人一等,每天都受多人監視,手中的大權都交給老爹了,別說多憋屈了。隨後乾隆逝世,舉國震驚,反而這個膽小如鼠的嘉慶帝漸漸長成了真正的男子漢。本來多年前,嘉慶帝就對朝堂裡的貪官十分排斥,無奈當時權力都在老爹手中,他只能裝作心不在焉。

假如生活在繁榮昌盛的盛世中,嘉慶帝或許真能成為明帝一代。在那個貪官大行其道的年代,嘉慶帝每天都在想辦法打擊他們,這顯然是個很有抱負的皇帝,只可惜乾隆帝的爛攤子被他接下了,他也只能忍氣吞聲了。但是嘉慶帝還是發飆了,他一把抓住和珅的小辮子,抄家滅府,最終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短時間內確實沒有多少人敢有歪心思。但是,這種行為嚴重威脅了某些人的利益,並為他後來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據傳說,嘉慶帝去世前曾在避暑山莊住過一段時間,他看中了一位年輕貌美的手藝女,想帶她去避暑山莊。但此事並未得到工匠家人的同意,後來也是嘉慶帝逼迫該女子做自己的妃子!這件事引起了民間的廣泛關注,因為不久後,嘉慶帝就因激怒上天而被處死,否則以他的雄心壯志,大清王朝至少還能維持幾十年。在這個科學時代,我們當然不會相信這樣的傳言,所以嘉慶帝的死,人們心裡都有數。

嘉慶帝這一生,的確是非常悽涼的,本來是一個既有雄心壯志,又能忍氣吞聲的皇帝,卻成了乾隆帝和朝中貪官的眼中釘,這種情況下,他的死也就順理成章了。嘉慶帝的生辰八字,若能在一個祥和祥和的環境中,其宏大事業可否更進一步?所有這些,都只是命運的安排,或許出生於墮落的大清王朝,才是其悲慘命運的開端。

相關焦點

  • 大清王朝:嘉慶留給道光一個什麼樣的大清?鴉片戰爭的鍋該誰背?
    但嘉慶帝接手的完全是一副爛攤子—吏治敗壞,貪汙成風、軍備廢弛、起義不斷。而此時的西方正在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經濟呈現狂飆式發展。西方國家也在不斷對外擴張,佔領殖民地和尋求貿易。 嘉慶帝勤政後試圖扭轉自乾隆晚年以來政局的頹勢,但清朝已然病入膏肓,徹底開始衰落。
  • [史鑑]嘉慶王朝的盛衰史
    嘉慶十年九月,嘉慶皇帝率領宗室及重臣,經過艱苦跋涉,來到滿族的龍興之地。在祭奠了新賓永陵之後,他們向西直抵盛京,祭奠了福陵(清太祖努爾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極之陵)。在他的政治布局中,這次東巡意義十分重大。經過對帝國整體形勢的評估和對「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終於確定了大清未來的行政方針,那就是「守成」和「法祖」。這次東巡的主要目的,在於向全國臣民正式宣傳他的這一方針。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恪盡職守的嘉慶皇帝操勞一生,為何也沒能改變清王朝衰退的趨勢
    清朝的乾隆皇帝,他自稱自己是十全老人,在位60年把大清推上最繁榮的時代,而他本人能力確實不錯,加上父親雍正帝給他打下的好基礎,他不需要怎麼操勞政務,就可讓國家正常運用。以至於有時間和精力下江南和四處遊山玩水,這必然會帶來不小的開銷。
  • 父親是英主,兒子、孫子是明君,他卻差點搞垮帝國,成一代昏君
    朱祁鎮登基時,他擁有的是一個強盛的帝國。在一代英主朱瞻基的治下,明朝迎來了「仁宣之治」這樣的盛世,國富民強,蒸蒸日上。按理說,有父輩打下的這片基業,朱祁鎮只要不折騰,做一個守成之君真的很容易。然而,這位剛登基的皇帝,卻偏偏不肯安分,毅然朝著作死的道路上走了過去。
  • 嘉慶為何沒能延續康乾盛世?他好歹也是有為之君,乾隆挖了不少坑
    其實乾隆的兒子嘉慶,也不是個昏君,而且為大清王朝可謂是操碎了心,為什麼就沒能延續康乾盛世呢?這其中的原因相當複雜,總結下來可以說,嘉慶皇帝不怎麼走運。一、乾隆老爺子給兒子挖了一堆坑。乾隆號稱十全老人,啥意思?就是什麼都是完美無缺的,沒什麼缺陷。這種人存在嗎?
  • 嘉慶「滑落曲線」
    在祭奠了新賓永陵之後,他們向西直抵盛京,祭奠了福陵(清太祖努爾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極之陵)。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這次東巡意義十分重大。經過對帝國整體形勢的評估和對「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終於確定了大清未來的行政方針,那就是「守成」和「法祖」。這次東巡的主要目的,在於向全國臣民正式宣傳他的這一方針。
  • 歷史上非常可憐的開國皇帝,一代明君,被自己兒子改成了昏君
    歷史上開國皇帝很多,算上亂世的,更是數不勝數,大多數朝代的第一個皇帝是明君,但在後來的皇帝中,一代不如一代,導致了王朝的滅亡,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今天說的是歷史上非常可憐的開國皇帝,一代明君,被自己兒子改成了昏君。
  • 大清國最勤政的嘉慶帝,為什麼卻沒有擋住大清滅亡的命運
    雖然名義上成了太上皇,但是享受權力的感覺是戒不掉的,老皇帝只是把一個空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延後了他執掌帝國的時間,同時也延長了寵臣和珅的性命。嘉慶恨和珅入骨。與已經年老昏花,喜歡聽喜不聽憂的父皇不同,年輕的他對時事看得很透徹,清王朝現在是真真切切的外強中乾,貪腐就如同白蟻一樣,在一點又一點地啃食著大清的根基。而貪腐之首,正是乾隆的寵臣和珅,只要乾隆一日不倒,那麼和珅就能永無止境地搜刮下去。嘉慶明白這個道理,他唯一能夠使用的武器是時間。
  • 高開低走的五世君王:從嘉慶新政到嘉慶中衰
    這一天,勤政的嘉慶接到了大臣洪亮吉的一份奏章。閱讀之下,嘉慶大為震驚,內心充滿了憤怒、驚恐,也有一點茫然和委屈。他握著硃批之筆,微微顫抖,不知該如何批示。這份奏章就像它的作者名字一樣,極其的大膽辛辣。奏章寫道:今日大清國的政治敗壞已經百倍於十年二十年前,大清王朝已經滑落到懸崖的邊緣。
  • 嘉慶也不算庸君,為什麼他統治時期清朝開始衰敗?
    事實上,清朝並不非在嘉慶時期才開始衰敗的,而是從乾隆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過去,我們的史書對於乾隆的評價都有頗多的拔高,其統治時期也被描繪成一段繁榮的治世,與康雍時代合稱「康乾盛世」。其實,乾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皇帝!他有一個雄才偉略的爺爺和一個霸道總裁的父親。憑藉康熙和雍正兩代人七十餘年的勵精圖治,將清朝的國力推向頂峰,為乾隆積攢下豐厚的物質和統治基礎。所以,乾隆真可謂是大清的「天選之子」。他直接繼承了康乾盛世的各種「政治紅利」,得以無憂無慮的享受六十多年太平天子的奢華生活。
  • 「躺槍」皇帝嘉慶
    為什麼要提到他的名字?因為他的重要程度與其存在感不相稱,就像他的名字知名度低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嘉慶皇帝是清王朝極其重要的一個中期皇帝,卻經常被人忽略,或者說經常被"康雍乾"這"三棵大樹"的陰影所籠罩,正所謂樹下是長不成樹的。
  • 乾隆將一奴才嫁給嘉慶,嘉慶卻偷著樂,後來奴才生下大清天子
    一直到乾隆初年,喜塔臘氏阿塔這一支出現一個大人物,他就是當朝大學士來保,來保的發跡也使得這一支喜塔臘氏在乾隆六年從內務府正白旗包衣抬入滿洲正白旗。這位來保就是孝淑睿皇后的堂叔祖。僅做了一年的大清皇后雖然與上面幾位皇子福晉相比,喜塔拉氏出身是低了些,但這個家族畢竟在清朝早期受到皇室尊重,被稱為「舅家」。
  •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先王提拔他做軍隊統帥,他卻起兵搶走王位
    但是無論曼谷王朝對泰國歷史的貢獻有多大,如果沒有建立曼谷王朝的那位君主,就不會有曼谷王朝的歷史貢獻,所以曼谷王朝開國國王不得不提,他是拉瑪一世。    公元1782年,即吞武裡王朝建立13年後,鄭信不知為何變得很昏庸,不再是從前那個英明神武的開國國王,於是45歲的拉瑪一世趁機發動兵變,廢掉並殺害了鄭信,把鄭信的王位搶過來自己坐,因為拉瑪一世定國都曼谷,所以稱曼谷王朝,又因為他姓氏卻克裡,別稱卻克裡王朝。
  • 一意孤行,抄家和珅,若干年後的嘉慶為何黯然神傷?
    在他被嘉慶皇帝抄家後,家中竟然搜出了8億到11億兩的白銀,再加上各種奇珍異寶以及古董字畫,大清第一貪官非他莫屬。其他幾個歷史上的巨貪也遠遠不如他但讓嘉慶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15年後他卻會對這個結果感到十分後悔,這是為何呢?嘉慶在少年時期就十分的厭惡這位朝廷中的蛀蟲,但是乾隆帝在位的時候他扳不倒和珅。
  • 帝國巨貪和珅:嘉慶為何隱忍三年才幹掉他?
    1帝國巨貪在後世的傳言中,嘉慶(1760-1820)之所以在乾隆前腳剛死、他後腳就開始整治和珅,原因在於和珅是大清帝國的巨貪,儘管官方沒有正式的文書流傳,但外界傳言,和珅被抄家的資產,合計折合白銀約為9億多兩,相當於當時清王朝整整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 蒙古當年是怎麼步步臣服大清王朝的?
    林丹汗就是漠南蒙古的最後一任大汗,他也試圖再次嘗試統一蒙古各部。對內他統一了右翼蒙古,對外聯明抗金。但是科爾沁等部已經臣服後金,所以林丹汗作為右翼蒙古之主已經直接和後金接壤沒有任何緩衝空間。1632年皇太極大舉進攻林丹汗,林丹汗戰敗遠遁青海。漠南蒙古從此納入大清版圖。
  • 嘉慶也不算,為何王朝衰落了?
    嘉慶算不算昏君我不知道,但是清王朝開始衰敗可並不是因為一個皇帝能夠決定的。曾流傳一種想法清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面,沒有一個昏君這種說法,我覺得清朝的皇帝很勤奮。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對於每一任皇帝的教育質量,抓的最緊的就是清朝。
  • 大清的那些當家人中 慈禧屬於什麼水平?
    大清進關後共傳十代,宣統沒幾年大清就亡了,同治和光緒都是掛名的皇帝,真正掌管大清國的是慈禧太后。所以大清朝真正的當家人共有八位,他們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慈禧。在這八位當中,挨罵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大家一致認為大清國實際是亡在了慈禧手裡,所以歷史上的慈禧飽受詬病,現代人罵起慈禧來,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